如何萃取咖啡的成分?

2021-01-09 騰訊網

什麼是萃取?

將研磨後的咖啡粉倒入熱水中並把咖啡的精華物質提取出來的過程稱為「萃取」。

咖啡萃取的步驟

書籍《你不懂咖啡》中關於冰滴咖啡的萃取原理描述:

將咖啡粉表面的成分轉移到水中,這些成分轉移的速度與其本身的濃度有關。如果咖啡粉表面成分的濃度高而水中的咖啡成分濃度低,成分轉移的速度就快。

所以,在萃取初期,咖啡成分向水中轉移的速度快,而隨著時間的變化,速度會越來越慢,剛開始泡咖啡的1分鐘內在水中溶解的咖啡成分,會遠遠大於一段時間後的某一分鐘內的溶解量。

讓咖啡成分從咖啡粉的中心向表面移動,在第一步中,咖啡粉表面的成分已經溶解於水中,所以咖啡粉表面的濃度下降了,這就引發了第二步一咖啡成分的移動。

第二步與第一步相比,成分移動的速度要更慢。我們所說的「如果咖啡豆的原料、衝泡方法不同,咖啡的味道也不同」,其實就是萃取第二步產生的影響。

咖啡的萃取時的可溶解物質

咖啡的萃取時的可溶解物質包括果酸、咖啡因、脂類、類黑素、碳水化合物和植物纖維,不同的時間段被萃取到咖啡液的成分不同,咖啡中的水果酸和咖啡因是最容易溶解到咖啡液裡,接著是脂類和脂肪,最後被萃取的是類黑素(melanoidins)和碳水化合物或植物纖維。

不同萃取程度咖啡的風味,一般情況下

咖啡粉研磨越細,萃取度越高,咖啡風味容易苦澀

咖啡粉研磨中等,萃取度中等,咖啡風味呈現甜味

咖啡粉研磨越粗,萃取度越低,咖啡風味容易過酸

若想要一支甜度高,低酸度、低苦味的咖啡,手衝前則需思考

低酸度 >> 前段萃取少 >> 使用低水位/小水柱/少攪拌

高甜度 >> 中段萃取多 >> 使用高水位/大水柱/多攪拌

低苦味 >> 後段萃取少 >> 使用低水位/小水柱/少攪拌

避免過萃的風味 >> 完成萃取後儘快開濾杯

另外,手衝時,烘焙深淺度與咖啡衝煮溫度;咖啡粉粗細度;咖啡衝泡水質;注水方式;注水大小;注水速度等因素都會影響咖啡的萃取。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哥倫比亞花月夜咖啡|手衝咖啡金杯萃取分辨咖啡萃取不足萃取過度
    影響金杯萃取標準的兩大重要因素就是「濃度」和「萃取率」。萃取率(%)=萃取出的溶解物重量(克)/咖啡粉重量(克)TDS/濃度(%)=萃取出的溶解物重量(克)/咖啡液重量(毫升)SCAA 美國精品咖啡協會認為一杯「完美」的咖啡:濃度需介於1.15~1.35 TDS,萃取率達到18%~22%之間。
  • 如何使用咖啡濃度&萃取率的關係衝咖啡?
    如何衝泡一杯好喝的咖啡? 「好喝的咖啡」有一個標準萃取率和濃度的論點:金杯理論(Gold Cup),這個論點認為 「 好喝的咖啡 」 必須同時符合兩項條件: 1.萃取率介於 18%~22%之間。
  • 咖啡萃取參數是什麼意思?
    大家都知道手衝咖啡需要各種參數和比例,才能確保萃取出來咖啡的味道。那麼這些參數究竟是起到怎樣的作用?今天,我們就從物理角度,來解釋一下萃取參數的組成部分。咖啡萃取的定義將熱水注入咖啡粉,就能夠把咖啡粉所含的成分溶入熱水中,這樣的過程稱作萃取。滴濾法、法壓壺、虹吸壺看起來方法不同,但其實他們萃取的原理是一樣的。
  • 如何萃取濃縮咖啡萃取參數注意事項 意式手柄溫度對咖啡風味影響
    如何成為一名咖啡師,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有想過這個問題。那麼成為一名咖啡師需要什麼樣的技能呢?其中最基本的無疑是萃取濃縮咖啡,濃縮咖啡作為意式咖啡的基礎,萃取一杯合格的濃縮咖啡是每個咖啡師其中一個核心技能。
  • 萃取前,如何確定咖啡的最佳粉量和萃取比例?
    應該如何確定濃縮咖啡和滴濾式咖啡的最佳粉量和萃取比例?希望這篇文章能為讀者在做萃取決定時,提供思考的源泉。 建議咖啡師在根據萃取方式決定萃取比例之前考慮幾個因素,而不是總是依賴標準的、流行的萃取比例(例如2:1用於濃縮咖啡,17:1用於滴濾式咖啡)。
  • 咖啡萃取原理&萃取方式
    磨粉的粗細,決定了萃取咖啡的方式。        細粉由於最易萃出精華,因此所需時間最短,一般就是用90攝氏度水快速衝過後立即萃取,用的是意式機和摩卡壺。        中度研磨的話,通常都是家庭自己喝的,要預熱咖啡杯和咖啡壺,令到咖啡香氣更突出,一般就是85攝氏度到90攝氏度水溫,以手衝壺、滴漏壺和虹吸壺為主。
  • 咖啡萃取大法來襲,化學實驗般的奇妙體驗
    本凌之前的三十多節分享中,講過了咖啡果、咖啡豆,講過了精選精製,講過了分選烘焙,終於!!!在今天!!!要講到萃取了~萃取這個詞,說得文縐縐的,換成"普通話"說就是咖啡粉加入熱水後,咖啡有效成分轉移到水中的這個過程(注意哦!
  • 咖啡萃取與什麼有關?萃取實操分享!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咖啡萃取的一些理論知識以及實操分享~ 咖啡萃取必須弄懂的幾個重要概念: 萃取:萃取兩字源於拉丁文,意思是把某物擠壓出來,或取得萃取物。在化學中,萃取指的是從原料(咖啡豆)裡取得有價值的物質(風味)。
  • 5種咖啡萃取方法,每一種都很特別!
    萃取用法:非常簡單,只要將濾紙放在咖啡濾杯上,衝泡好後再將濾紙中的殘渣倒掉就可以咖啡粗細:中粉萃取用法:先在球型玻璃容器中倒入水,隨後加熱至沸騰,同時將咖啡粉放在漏鬥中並插入玻璃容器中;當水沸騰後就會被吸上來,這時咖啡萃取就開始了,一定時間後,只要停止加熱,就會瞬間進行過濾,咖啡液和粉末就會分離。咖啡粗細:中粉
  • 一篇文章帶你深度了解「咖啡萃取」,原來影響咖啡的因素這麼多!
    通過了解萃取咖啡的原理,你可以更好地控制萃取過程中的各個變量,並且每次都能做出一杯好喝的咖啡。什麼是「萃取」?在化學中,萃取指的是從原料(咖啡豆)裡提取有價值的物質(風味),換到咖啡萃取中,就是使用水把風味從咖啡粉裡提取出來。
  • 製作手衝咖啡時,最佳的萃取時間是多少?
    手衝咖啡萃取:究竟萃取的是什麼?製作一杯手衝咖啡,是非常簡單的;但要製作一杯好喝的手衝咖啡,是需要一些技巧的。想必很多朋友都有在家製作手衝咖啡的經歷,有時製作的咖啡香氣飽滿、風味明顯、口感濃鬱,非常好喝;但有時製作的咖啡,香氣淡薄、風味單一、口感淡而無味。
  • 影響意式濃縮咖啡品質好壞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調整濃縮咖啡萃取
    (8)萃取量我們單份萃取20~21g液體,雙份萃取40g液體的萃取量,除了少數的義大利會用單份的咖啡粉量卻只萃取15毫升的咖啡液(9)咖啡油脂咖啡油脂的複雜不是我三言兩語能說清的,簡單而言就是需要有豐厚而呈金黃色偏褐色的油脂才是一杯好的Espresso。
  • 咖啡的萃取知識——風味與萃取率的關係
    想要酸就降低溫度,想要苦就增加溫度的道理應該是很多咖啡從業者都懂的。但是也有人提供了一些例外,說有些特殊品種或烘焙度的豆子,反而是把溫度提上去後,酸質變得更厚重,甚至有點難以接受,甜感苦味卻未見得有。
  • 咖啡知識│咖啡萃取裡的「通道效應」
    之前,一個微信朋友問:「哥,啥叫通道效應?」
  • 科普 | 咖啡萃取法的演變歷程!
    咖啡的萃取方法大致可分為「濾衝式萃取法」和「浸泡式萃取法」。濾衝式是以咖啡粉當作過濾層,讓熱水流過該處的萃取方法,滴漏式、意式濃縮和水滴式咖啡皆歸於此類。浸泡式是將咖啡粉和熱水混合均勻,靜置一定時間後萃取的方法,虹吸壺、法國壓、冷泡式、濾壓式則屬於此類。
  • 如何得到一杯無咖啡因咖啡?
    難的是,如何只去掉它,而儘可能保留咖啡的其他成分。如果用水,提取咖啡因的同時也把大量的其他風味物質提取了出來。要想儘可能保留咖啡的風味,就要用其他手段選擇性地去掉咖啡因,再把剩下提取物加回去。這樣的操作實現起來並不容易。另一種思路是選用特定的有機溶劑,比如二氯甲烷,可以比較特異性地帶走咖啡因,而把其他物質留下。
  • 你了解咖啡萃取的核心原理嗎?
    從現在市面上來看」煮「」咖啡的製作是非常豐富的,設備也非常齊全方法有很多。但是從咖啡的萃取方便來看,他們的萃取原理都是一樣的。你了解咖啡萃取的核心原理嗎?虹吸壺咖啡萃取的核心原理:1.咖啡豆的研磨,會加大咖啡和水的表面積接觸。2.咖啡粉充分的浸泡在水裡,咖啡會萃取精華的溶解。
  • 手衝咖啡加糖了?怎麼這麼甜!NO!只是用對了咖啡豆和萃取方法
    ;鹹味物質成分佔可溶性物質的14%。每一個環節對於咖啡的甜感或者風味至關重要,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咖啡生豆的品質以及咖啡豆的烘焙程度。1.咖啡生豆品質:咖啡的甜感取決於咖啡豆中含有糖分的量,其中以蔗糖、多糖為首要。阿拉比卡咖啡豆的中的蔗糖、多糖等甜味物質成分要遠遠高於羅布斯塔咖啡豆。
  • 影響金杯咖啡萃取濃度因素 影響手衝萃取的原因 手衝咖啡粉水比例
    咖啡豆有30%的物質是可溶的,但不是將這30%的可溶物全都萃取出來就是最好,SCAA美國精品咖啡協所定義的金杯萃取率是在18-22%,即10g咖啡粉萃取1.8-2.2g出來,而滴濾咖啡的TDS濃度大約在1.2-1.45%之間,即萃取的18-22%咖啡物質佔整杯咖啡的比例是1.2-1.45%
  • English Corner 咖啡萃取過程簡介(一)
    咖啡的萃取共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熱水與咖啡粉接觸,釋放其中的氣體,暴露在表面的部分物質被率先溶解。第二階段,咖啡細胞纖維開始吸收水分,進而膨脹,二氧化碳及芳香物質得以釋放,剩餘咖啡粉中的物質開始溶解,咖啡溶液逐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