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凌之前的三十多節分享中,講過了咖啡果、咖啡豆,講過了精選精製,講過了分選烘焙,終於!!!在今天!!!要講到萃取了~
萃取這個詞,說得文縐縐的,換成"普通話"說就是咖啡粉加入熱水後,咖啡有效成分轉移到水中的這個過程(注意哦!各位高級知識分子們不要和化學課本中提到的萃取混淆哈,這個沒有化學中的那麼複雜)。
咖啡萃取包含兩步:
首先,咖啡粉表面的成分轉移到水中。成分逸散和濃度有關。
開始咖啡粉中成分的濃度遠高於水中,所以成分逸散速度很快,前一分鐘溶於水中的成分比後來一段時間的都多。
然後是咖啡成分由中心向表面移動。
這個原理也是一樣的,經過第一步溶解後,咖啡表面的濃度已經比較低了,中心的成分就開始向表面轉移了。
這段過程比較漫長,同時也是不同咖啡粉原料、衝泡、味道不同的原因。
一杯好咖啡是值得耐心等待的。
咖啡的味道和衝泡的方式很有關係。優秀的衝泡手法可以平衡咖啡中各個成分的萃取量。即使是相同的原料,有相同的苦味和酸味成分,衝泡方法不同,放大的味道也不一樣。
萃取時主要是三種因素對咖啡的味道產生影響:
1.咖啡粉接觸到的水溫
2.水和咖啡萃取的時間
3.咖啡粉顆粒大小
衝泡咖啡一定要控制水溫,溫度過高,咖啡中各種成分溶解速度都會快很多。
酸味成分本身溶解的就快,水溫一高,酸味會更快溶解在水中。
而苦味就比較慢了,溫度高了苦味擴散的就快了,咖啡中苦味比例就增加了。
所以正常萃取時間下,由於酸味容易溶解,程度不會差太多,溫度對苦味的影響很多一些。
萃取時間嘛!也是對酸味和苦味的影響不同。萃取3分鐘和5分鐘酸味的區別不大,前3分鐘酸基本就溶解完了。
苦味3分鐘可不夠溶解的,所以三五分鐘的區別蠻大的。衝泡時間越長,苦味越重。
咖啡粉顆粒大小很容易理解,粉末越細,其中的成分越容易逸散出來。
顆粒大小對酸味影響不大,但對不容易溶解的苦味就很重要了。
喜歡喝苦味的親們一定要選咖啡粉顆粒小的,這樣苦味的比例就大多了。
好啦,今天的分享先到這裡,歡迎大家留言點讚!
經過了多期磨合,凌凌感受到了大家的喜愛。
凌凌的圖文內容是在自己學習過的基礎上進行總結的,原創性很高。
可是百家號指數顯示內容質量、用戶喜愛程度並沒有達到申請圖文原創的標準。
所以凌凌想向大家求助,如果您覺得我的內容、圖文結構哪裡不妥,可不可以請大家在留言處提提意見呢?
無論說什麼都可以,凌凌就是想知道大家的想法,希望可以早日更上一層樓呢!
先謝謝大家的支持和鼓勵啦!
我們下期見~
圖片來源:網絡
文字創作:凌凌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