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種咖啡萃取方法,每一種都很特別!

2021-01-08 摩登王太太

一個咖啡熱愛者是不會滿足於在咖啡店購買已經衝泡好的咖啡的,難免會想自己動手給自己衝泡一杯,並且享受這個衝泡的過程。今天我們簡單介紹下5種萃取咖啡的方式,看看哪一種你還沒嘗試過?

方式一:滴漏式

濾紙滴漏式是最典型的一種衝泡方法,也是我們在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

萃取用法:非常簡單,只要將濾紙放在咖啡濾杯上,衝泡好後再將濾紙中的殘渣倒掉就可以

咖啡粗細:中粉

滴漏式萃取

但是,要想衝泡一杯質量穩定的好咖啡,也是需要反覆練習的喲。另一種是法蘭絨滴漏式,雖然這種方式稍微難一些,但這種衝泡方法在一些咖啡店或者咖啡迷人群中還是很有C位的喲~

方法二:法式壓力壺

法式壓力壺是一個圓筒狀容器和一個可將咖啡粉和水分離的有軸金屬過濾網構成。

萃取用法:將磨好的咖啡倒入咖啡壺中,再加入熱水,過一會後擠壓過濾網,此時咖啡從容器底部過濾出來,操作方法也是非常簡單的!

咖啡粗細:粗粉

法式壓力壺萃取

方法三:虹吸式

虹吸式咖啡壺的外觀很特別,當你在衝泡咖啡的同時,猶如在實驗室裡做實驗的感覺,儀式感特別強。

萃取用法:先在球型玻璃容器中倒入水,隨後加熱至沸騰,同時將咖啡粉放在漏鬥中並插入玻璃容器中;當水沸騰後就會被吸上來,這時咖啡萃取就開始了,一定時間後,只要停止加熱,就會瞬間進行過濾,咖啡液和粉末就會分離。

咖啡粗細:中粉

虹吸式萃取

方法四:義大利濃縮

義大利濃縮在咖迷們心中有著重要的位置,高溫、高壓是義大利濃縮咖啡的衝泡特點,而摩卡壺被很多咖啡愛好者當成了家用意式咖啡機。

萃取用法:將磨得很細的咖啡粉倒入容器中,隨後在短時間內用高溫高壓的方式製成咖啡

咖啡粗細:極細粉

摩卡壺萃取

方法五:咖啡機

由於咖啡機的操作更簡單,所以比滴漏式的影響更廣,也變得越來越普及。但由於用機器衝泡出來的咖啡味道穩定性差,也不像手衝咖啡那樣容易把控,所以用咖啡機衝泡方式的咖啡原料就顯得格外重要!

咖啡機萃取

了解了這5種萃取的方式,那麼咖啡萃取的原理是什麼呢?萃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過程呢?除了義大利濃縮咖啡之外,其餘幾種萃取原理都是一樣的「向咖啡粉中倒入熱水後,咖啡的成分就會轉移到水中,這種提取咖啡成分的過程就是萃取」。是不是很容易理解呢?

相關焦點

  • 咖啡萃取與什麼有關?萃取實操分享!
    萃取方法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使用熱水把風味從咖啡粉裡萃取出來。衝煮也常用來取代萃取一詞。 過度萃取:指的是咖啡粉與熱水的接觸時間太長,或咖啡粉與水的比例太低。使用滴濾式咖啡機和衝煮濃縮咖啡時,過度萃取肇因於研磨過細。以手工衝煮時,則可能是萃取時間太長。水溫過高也會導致過度萃取。
  • 咖啡萃取原理&萃取方式
    磨粉的粗細,決定了萃取咖啡的方式。        細粉由於最易萃出精華,因此所需時間最短,一般就是用90攝氏度水快速衝過後立即萃取,用的是意式機和摩卡壺。        中度研磨的話,通常都是家庭自己喝的,要預熱咖啡杯和咖啡壺,令到咖啡香氣更突出,一般就是85攝氏度到90攝氏度水溫,以手衝壺、滴漏壺和虹吸壺為主。
  • 意式濃縮咖啡Espresso的萃取過程和技術簡介
    現代大家公認的頂級Espresso是,用約15公克(0.53盎司)研磨得很細的咖啡粉粒,以約每平方公分9.14公斤的壓力(每平方英吋130磅;8.8大氣壓),攝氏88.8~93.3度(華氏190~200度)的熱水,經過25±5秒時間,萃取出約59~89 cc(2~3盎司)的咖啡.
  • 咖啡熱讀 | 低壓萃取為什麼更好?
    這個人名叫 Michael Cameron,來自www.strivefortone.com網站,他向我展示了低壓萃取法(LPE)。在自己嘗試之後,我承認這種方法的確會讓咖啡的口味更加均衡,且品質的穩定性非常高。
  • 如何找到適合每一支豆子的「黃金萃取比例」?
    關於萃取比例這一點,首先要記住以下幾點: 因為一杯咖啡中的99%都是水,所以比例中,數字大的一側是指水量。這樣解釋是因為很多時候,對比例的描述不是統一的,有時有人會說18:1或1:18。所以,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困惑。
  • 你了解咖啡萃取的核心原理嗎?
    從現在市面上來看」煮「」咖啡的製作是非常豐富的,設備也非常齊全方法有很多。但是從咖啡的萃取方便來看,他們的萃取原理都是一樣的。你了解咖啡萃取的核心原理嗎?虹吸壺咖啡萃取的核心原理:1.咖啡豆的研磨,會加大咖啡和水的表面積接觸。2.咖啡粉充分的浸泡在水裡,咖啡會萃取精華的溶解。
  • 如何使用咖啡濃度&萃取率的關係衝咖啡?
    就粉水比來說,按照金杯標準:每升水(1000g)需50-60克咖啡,而「金杯」是多種萃取率的簡化數字範本:1:14、1:15-1:16-1:17-1:18-1:19-1:20,根據對象對咖啡濃度的偏好而定。
  • 哥倫比亞花月夜咖啡|手衝咖啡金杯萃取分辨咖啡萃取不足萃取過度
    【什麼是SCA金杯萃取理論】是在製作手衝過程中將「TDS(濃度比)」控制在1.15-1.45%之間,「萃取率」要達到18-22%就被認為是在金杯萃取範圍。當然我們說金杯萃取這個範圍不一定是所有人都覺得好喝,但大部分人會覺得這個區間裡的咖啡是好喝的。
  • 如何萃取咖啡的成分?
    咖啡萃取的步驟 書籍《你不懂咖啡》中關於冰滴咖啡的萃取原理描述: 將咖啡粉表面的成分轉移到水中,這些成分轉移的速度與其本身的濃度有關。如果咖啡粉表面成分的濃度高而水中的咖啡成分濃度低,成分轉移的速度就快。
  • 手衝咖啡加糖了?怎麼這麼甜!NO!只是用對了咖啡豆和萃取方法
    任何一杯沒有附加輔料以及調味品的咖啡,都擁有「酸、甜、苦、鹹」四種滋味。咖啡中的甜味並非只有味覺上的「甜味」,還有四種滋味與咖啡香氣、風味共同營造嗅覺體驗。無論是哪種咖啡豆,能被萃取出的可溶性物質只佔咖啡豆自身重量的30%。
  • 咖啡的萃取知識——風味與萃取率的關係
    想要酸就降低溫度,想要苦就增加溫度的道理應該是很多咖啡從業者都懂的。但是也有人提供了一些例外,說有些特殊品種或烘焙度的豆子,反而是把溫度提上去後,酸質變得更厚重,甚至有點難以接受,甜感苦味卻未見得有。
  • 科普 | 咖啡萃取法的演變歷程!
    咖啡的萃取方法大致可分為「濾衝式萃取法」和「浸泡式萃取法」。濾衝式是以咖啡粉當作過濾層,讓熱水流過該處的萃取方法,滴漏式、意式濃縮和水滴式咖啡皆歸於此類。浸泡式是將咖啡粉和熱水混合均勻,靜置一定時間後萃取的方法,虹吸壺、法國壓、冷泡式、濾壓式則屬於此類。
  • 如何萃取濃縮咖啡萃取參數注意事項 意式手柄溫度對咖啡風味影響
    如何成為一名咖啡師,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有想過這個問題。那麼成為一名咖啡師需要什麼樣的技能呢?其中最基本的無疑是萃取濃縮咖啡,濃縮咖啡作為意式咖啡的基礎,萃取一杯合格的濃縮咖啡是每個咖啡師其中一個核心技能。
  • 盤點最好喝的5種咖啡,拿鐵上榜,最後一種很少有人喝過
    咖啡一直是受人們喜愛的飲料之一,也誕生了很多品質品位都極高的咖啡品種,標準的咖啡品嘗起來的味道不應該是苦澀的,一名合格的咖啡師在製作咖啡時會嚴謹地進行每一步操作,最後為客人呈上的咖啡在味覺上會呈現出不同程度的甜度、酸度、醇厚度或是乾淨度。
  • 咖啡萃取參數是什麼意思?
    大家都知道手衝咖啡需要各種參數和比例,才能確保萃取出來咖啡的味道。那麼這些參數究竟是起到怎樣的作用?今天,我們就從物理角度,來解釋一下萃取參數的組成部分。咖啡萃取的定義將熱水注入咖啡粉,就能夠把咖啡粉所含的成分溶入熱水中,這樣的過程稱作萃取。滴濾法、法壓壺、虹吸壺看起來方法不同,但其實他們萃取的原理是一樣的。
  • 萃取前,如何確定咖啡的最佳粉量和萃取比例?
    希望這篇文章能為讀者在做萃取決定時,提供思考的源泉。 建議咖啡師在根據萃取方式決定萃取比例之前考慮幾個因素,而不是總是依賴標準的、流行的萃取比例(例如2:1用於濃縮咖啡,17:1用於滴濾式咖啡)。
  • Rao Spin | 如何在使用V60萃取咖啡時旋轉濾杯,製作更好的手衝咖啡?
    在今天文章中,我們將討論為什麼在使用V60製作手衝咖啡的萃取過程中,旋轉V60濾杯會獲得更均勻萃取的背後物理原因。雖然旋轉是有幫助的,但重要的是不要過頭。在這個方法中我們會使用極細研磨的咖啡粉,這會導致過多的細粉沉積在濾杯的底部,堵塞濾紙,減緩咖啡液的流入濾杯的速度,影響風味。
  • 冷萃咖啡的製作方法|冷萃咖啡和美式咖啡的區別 冷萃咖啡包怎麼泡
    夏天最控制不住想喝冰冰涼爽的飲品,但奶茶可樂這些高熱量的飲品,喝了之後罪惡感又很高,那不如選擇飲咖啡啦。今天前街咖啡為大家介紹冷萃咖啡的製作方法,快樂飲冰。最早出現冷萃咖啡據說是荷蘭人發明的,1600年代由於在海上無法飲用熱的咖啡,船員只能用冷水浸泡咖啡粉,發現味道還不錯。冷萃咖啡在西方國家很受歡迎,特別是到了19世紀中期,冷萃咖啡在世界各地傳播開來,從英國到日本,再到美國,各種各樣的冷萃濃縮咖啡層出不窮,特別是在軍事上廣受歡迎。
  • 影響意式濃縮咖啡品質好壞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調整濃縮咖啡萃取
    2.咖啡豆新舊替換時:一包咖啡豆用完,又倒入新開封的豆子交替時。因為新開的咖啡豆烘焙日期、批次、養豆期都有可能不同,而導致萃取情況迥異。3.連續衝煮:連續5——6杯後研磨度會突然變得很細,這是因為連續啟用磨豆機後,馬達的熱能導熱至刀盤,加上刀盤本身和咖啡豆磨擦所產生的熱能,造成上、下刀盤由於熱脹冷縮而使得間隙變得很細。
  • 關於金杯萃取,你想知道的都在這了
    金杯萃取——手衝咖啡的科學原理咖啡是一種信仰人們常問:「怎麼才能衝出好喝的咖啡?」這個問題不是三言兩語能表述清楚的。咖啡像是一段不斷延伸的旅程,從種子到杯子,從咖啡農到咖啡師,旅途中的歡樂與回報不斷疊加,每一道工序都影響著最終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