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朋友給了包自己烘焙的哥斯大黎加咖啡豆,紅酒處理法加工,風味以「草莓、桃子」為主。昨天早晨按照自己對於這款豆子的理解,結合平時衝煮的經驗,使用92℃衝煮。酸度較高,甜度很低,雖然也有水果風味,但非常淡。喝了幾口後,店裡臨時有事,順便帶了25g豆子準備下午再次測試。
店裡事情處理完後,想起這事,便準備再次衝煮。上午的咖啡明顯沒有達到既有的風味標準,總體來講:就是甜度太低了。於是,自己將研磨度稍微調細,準備燒水。店裡的手衝壺有溫控功能,平時都是固定92℃。但不知道誰設置了95℃,自己也沒注意,索性「將錯就錯」吧,使用95℃的水衝煮。
衝煮的流程和上午沒差,只是研磨度稍細了一點,水溫高了3℃,但衝煮出的咖啡確實讓人驚豔了一把,屬於今年喝到的最喜歡的兩款咖啡豆之一(另外一款是宏都拉斯威士忌酒桶發酵處理的雪莉)。酸度雖然較低,但甜感很足,草莓風味從始至終明顯,給人一種夏天清涼的感覺,餘韻感持久且強烈,即便咖啡下咽後香氣也久久不散。
01什麼是咖啡的甜感
咖啡的甜感主要來自於烘焙過程中「焦糖化反應」(碳水化合物的褐變)與「梅拉德反應」(碳水化合物與胺基酸)生成的水溶性的甘甜化合物。
任何一杯沒有附加輔料以及調味品的咖啡,都擁有「酸、甜、苦、鹹」四種滋味。咖啡中的甜味並非只有味覺上的「甜味」,還有四種滋味與咖啡香氣、風味共同營造嗅覺體驗。
無論是哪種咖啡豆,能被萃取出的可溶性物質只佔咖啡豆自身重量的30%。在這些可溶性物質中:
甜味物質成分最多,佔可溶性物質總量的39%;酸性物質佔比最低,佔可溶性物質總量的5.4%;苦味物質成分佔可溶性物質總量的26.4%;鹹味物質成分佔可溶性物質的14%。(數據來源於:韓懷宗老師《精品咖啡學》下冊)
02影響咖啡甜感的因素
咖啡果實從種植至收成,需要3-4年的時間。果實成熟採摘後,要歷經篩除、處理、加工、儲存、運輸、烘焙等過程。每一個環節對於咖啡的甜感或者風味至關重要,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咖啡生豆的品質以及咖啡豆的烘焙程度。
1.咖啡生豆品質:咖啡的甜感取決於咖啡豆中含有糖分的量,其中以蔗糖、多糖為首要。阿拉比卡咖啡豆的中的蔗糖、多糖等甜味物質成分要遠遠高於羅布斯塔咖啡豆。
阿拉比卡風味:香氣濃鬱,酸度與甜度更高,口感順滑;羅布斯塔風味:香氣單一,苦味更高,澀感較高;2.咖啡豆烘焙程度:不同的烘焙程度,帶來的甜感也是有差異的。
淺中度烘焙:水果般的甜感,同時伴隨優質的酸度,類似檸檬、草莓、橙子、黑加侖等。中深度烘焙:可可或焦糖般的甜感,類似黑巧克力、太妃糖、焦糖等;
03如何提升咖啡的甜感
衝煮出的咖啡缺少甜感,首先要調整的是萃取方式。改變的因素有四點:咖啡粉的研磨度、咖啡粉與水量的比例、衝煮咖啡時的水溫、衝煮咖啡時的強度。其中最常用的是:改變水溫與衝煮強度。
1.提升衝煮水溫
提升溫度的目的只有一個:加快咖啡溶解的速度。在同樣的時間內,咖啡顆粒中溶解出的可溶性物質會更多,萃取率也會相應得到提升,咖啡的香氣與甜度也會更高。
建議:提升3℃左右,衝煮咖啡的水溫最高不要超過95℃,這樣很容易出現過度萃取,讓咖啡充滿苦澀味。
舉例:柏谷哲四六衝煮法(適用於製作熱手衝咖啡)
「四六衝煮法」的創始人是2016年世界咖啡衝煮大賽的冠軍——日本選手柏谷哲。他將製作手衝咖啡的水量分為40%與60%。前40%的水量控制咖啡的酸度與甜度,剩餘的60%控制咖啡的風味與濃度。
器具:Hario V60 01咖啡粉:20g研磨度:較粗,有明顯大顆粒感水溫:95℃萃取策略:分5段注水:50ml-70ml-60ml-60ml-60ml,每段注水間隔時間為45秒。
第一段注水:濾杯中加入50ml熱水對咖啡粉進行45秒的燜蒸。45秒內濾杯中的水應當剛好全部滴完,如果水流下落的速度過快或過慢,則需要調整研磨度。
第二段注水:以「畫小圈」的方式緩慢注水70ml,等待45秒後進行第三段注水。
重點:前兩段50ml+70ml的水量屬於前40%,決定咖啡的酸度與甜度。想要咖啡甜感更強,可以重新分配前40%的水量,增加第二段注水的量。比如:第一段注水可以改為40ml降低酸度,第二段注水改為80ml提升咖啡的甜感。
後面三段依次注入60ml水即可。
2.提升衝煮強度
衝煮強度指的是衝煮咖啡時繞圈時:水柱的大小與繞圈的頻率。在提升咖啡的甜感時,前後段注水方式可不變,中段注水時將手衝壺中的水柱變小,然後以「畫大圈」的方式緩慢注水,讓水與咖啡粉的接觸時間加長,溶解出更多的甜性物質。
此外,還有一種搖晃濾杯的方法,也可以提升衝煮的強度。
舉例:搖晃衝煮法(適用於製作冰手衝咖啡)
器具:Hario V60 02咖啡粉量:20g研磨度:較細,類似家用白砂糖水溫:92℃萃取策略:先加入120g冰塊,然後分3段注水(40ml-80ml-80ml)。在燜蒸時與注水結束後分別搖晃濾杯5圈。
註:此方法是將冰塊先行加入到咖啡壺中,然後再進行衝煮。
第一段注水:濾杯中加入40ml熱水,將濾杯搖晃5圈,等待30秒。
第二段注水:「畫大圈」方式注水80ml熱水後,等待濾杯中的水量下降一半時,進行第三段注水。
第三段注水:按照第二段注水的手法注入80ml熱水,但需注意:濾杯邊的咖啡粉也要衝煮,目的是為了提升咖啡的濃度。注水結束後,搖晃濾杯5圈。
將濾杯中的冰塊與咖啡液體搖晃均勻後即可飲用。
記得有次去咖啡館點了一杯手衝咖啡,咖啡師問我:手衝咖啡是要酸一點還是甜一點。當時潛意識是:這麼直接!看來這次遇見大神了。但結果卻大失所望,衝煮出的耶加雪啡只有尖酸,沒有甜。他解釋說是因為水的問題。
儘管咖啡的甜性成分佔可溶性物質總量最高,但甜感非常容易被其他三種滋味(酸、鹹、苦)給掩蓋掉。唯有選擇高品質的咖啡生豆,加上咖啡烘焙師完美精湛的烘焙,最後經過製作者高超的萃取技術,才能在眾多「圍剿」中「脫穎而出」。
咖啡有了甜度,就有了靈魂!
這樣的一杯,誰不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