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衝咖啡加糖了?怎麼這麼甜!NO!只是用對了咖啡豆和萃取方法

2020-12-05 咖小斐

前幾天朋友給了包自己烘焙的哥斯大黎加咖啡豆,紅酒處理法加工,風味以「草莓、桃子」為主。昨天早晨按照自己對於這款豆子的理解,結合平時衝煮的經驗,使用92℃衝煮。酸度較高,甜度很低,雖然也有水果風味,但非常淡。喝了幾口後,店裡臨時有事,順便帶了25g豆子準備下午再次測試。

店裡事情處理完後,想起這事,便準備再次衝煮。上午的咖啡明顯沒有達到既有的風味標準,總體來講:就是甜度太低了。於是,自己將研磨度稍微調細,準備燒水。店裡的手衝壺有溫控功能,平時都是固定92℃。但不知道誰設置了95℃,自己也沒注意,索性「將錯就錯」吧,使用95℃的水衝煮。

衝煮的流程和上午沒差,只是研磨度稍細了一點,水溫高了3℃,但衝煮出的咖啡確實讓人驚豔了一把,屬於今年喝到的最喜歡的兩款咖啡豆之一(另外一款是宏都拉斯威士忌酒桶發酵處理的雪莉)。酸度雖然較低,但甜感很足,草莓風味從始至終明顯,給人一種夏天清涼的感覺,餘韻感持久且強烈,即便咖啡下咽後香氣也久久不散。

01什麼是咖啡的甜感

咖啡的甜感主要來自於烘焙過程中「焦糖化反應」(碳水化合物的褐變)與「梅拉德反應」(碳水化合物與胺基酸)生成的水溶性的甘甜化合物。

任何一杯沒有附加輔料以及調味品的咖啡,都擁有「酸、甜、苦、鹹」四種滋味。咖啡中的甜味並非只有味覺上的「甜味」,還有四種滋味與咖啡香氣、風味共同營造嗅覺體驗。

無論是哪種咖啡豆,能被萃取出的可溶性物質只佔咖啡豆自身重量的30%。在這些可溶性物質中:

甜味物質成分最多,佔可溶性物質總量的39%;酸性物質佔比最低,佔可溶性物質總量的5.4%;苦味物質成分佔可溶性物質總量的26.4%;鹹味物質成分佔可溶性物質的14%。(數據來源於:韓懷宗老師《精品咖啡學》下冊)

02影響咖啡甜感的因素

咖啡果實從種植至收成,需要3-4年的時間。果實成熟採摘後,要歷經篩除、處理、加工、儲存、運輸、烘焙等過程。每一個環節對於咖啡的甜感或者風味至關重要,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咖啡生豆的品質以及咖啡豆的烘焙程度。

1.咖啡生豆品質:咖啡的甜感取決於咖啡豆中含有糖分的量,其中以蔗糖、多糖為首要。阿拉比卡咖啡豆的中的蔗糖、多糖等甜味物質成分要遠遠高於羅布斯塔咖啡豆。

阿拉比卡風味:香氣濃鬱,酸度與甜度更高,口感順滑;羅布斯塔風味:香氣單一,苦味更高,澀感較高;2.咖啡豆烘焙程度:不同的烘焙程度,帶來的甜感也是有差異的。

淺中度烘焙:水果般的甜感,同時伴隨優質的酸度,類似檸檬、草莓、橙子、黑加侖等。中深度烘焙:可可或焦糖般的甜感,類似黑巧克力、太妃糖、焦糖等;

03如何提升咖啡的甜感

衝煮出的咖啡缺少甜感,首先要調整的是萃取方式。改變的因素有四點:咖啡粉的研磨度、咖啡粉與水量的比例、衝煮咖啡時的水溫、衝煮咖啡時的強度。其中最常用的是:改變水溫與衝煮強度。

1.提升衝煮水溫

提升溫度的目的只有一個:加快咖啡溶解的速度。在同樣的時間內,咖啡顆粒中溶解出的可溶性物質會更多,萃取率也會相應得到提升,咖啡的香氣與甜度也會更高。

建議:提升3℃左右,衝煮咖啡的水溫最高不要超過95℃,這樣很容易出現過度萃取,讓咖啡充滿苦澀味。

舉例:柏谷哲四六衝煮法(適用於製作熱手衝咖啡)

「四六衝煮法」的創始人是2016年世界咖啡衝煮大賽的冠軍——日本選手柏谷哲。他將製作手衝咖啡的水量分為40%與60%。前40%的水量控制咖啡的酸度與甜度,剩餘的60%控制咖啡的風味與濃度。

器具:Hario V60 01咖啡粉:20g研磨度:較粗,有明顯大顆粒感水溫:95℃萃取策略:分5段注水:50ml-70ml-60ml-60ml-60ml,每段注水間隔時間為45秒。

第一段注水:濾杯中加入50ml熱水對咖啡粉進行45秒的燜蒸。45秒內濾杯中的水應當剛好全部滴完,如果水流下落的速度過快或過慢,則需要調整研磨度。

第二段注水:以「畫小圈」的方式緩慢注水70ml,等待45秒後進行第三段注水。

重點:前兩段50ml+70ml的水量屬於前40%,決定咖啡的酸度與甜度。想要咖啡甜感更強,可以重新分配前40%的水量,增加第二段注水的量。比如:第一段注水可以改為40ml降低酸度,第二段注水改為80ml提升咖啡的甜感。

後面三段依次注入60ml水即可。

2.提升衝煮強度

衝煮強度指的是衝煮咖啡時繞圈時:水柱的大小與繞圈的頻率。在提升咖啡的甜感時,前後段注水方式可不變,中段注水時將手衝壺中的水柱變小,然後以「畫大圈」的方式緩慢注水,讓水與咖啡粉的接觸時間加長,溶解出更多的甜性物質。

此外,還有一種搖晃濾杯的方法,也可以提升衝煮的強度。

舉例:搖晃衝煮法(適用於製作冰手衝咖啡)

器具:Hario V60 02咖啡粉量:20g研磨度:較細,類似家用白砂糖水溫:92℃萃取策略:先加入120g冰塊,然後分3段注水(40ml-80ml-80ml)。在燜蒸時與注水結束後分別搖晃濾杯5圈。

註:此方法是將冰塊先行加入到咖啡壺中,然後再進行衝煮。

第一段注水:濾杯中加入40ml熱水,將濾杯搖晃5圈,等待30秒。

第二段注水:「畫大圈」方式注水80ml熱水後,等待濾杯中的水量下降一半時,進行第三段注水。

第三段注水:按照第二段注水的手法注入80ml熱水,但需注意:濾杯邊的咖啡粉也要衝煮,目的是為了提升咖啡的濃度。注水結束後,搖晃濾杯5圈。

將濾杯中的冰塊與咖啡液體搖晃均勻後即可飲用。

記得有次去咖啡館點了一杯手衝咖啡,咖啡師問我:手衝咖啡是要酸一點還是甜一點。當時潛意識是:這麼直接!看來這次遇見大神了。但結果卻大失所望,衝煮出的耶加雪啡只有尖酸,沒有甜。他解釋說是因為水的問題。

儘管咖啡的甜性成分佔可溶性物質總量最高,但甜感非常容易被其他三種滋味(酸、鹹、苦)給掩蓋掉。唯有選擇高品質的咖啡生豆,加上咖啡烘焙師完美精湛的烘焙,最後經過製作者高超的萃取技術,才能在眾多「圍剿」中「脫穎而出」。

咖啡有了甜度,就有了靈魂!

這樣的一杯,誰不愛呢?

相關焦點

  • 手衝單品咖啡四要素 咖啡入門者手衝單品咖啡豆推薦衝煮參數
    衣索比亞的耶加雪菲單品咖啡豆,印尼曼特寧單品咖啡豆,肯亞單品咖啡豆,以及巴西單品咖啡豆是我們最常聽到的四種不同產區的咖啡豆,怎麼把這四個產的咖啡豆衝得好喝也是有講究的呢~前街本文就開始說如何衝煮這四個產區的咖啡豆。再說如何衝煮四個產區的單品咖啡豆前,前街現在說說手衝四大衝煮要素:新鮮度、研磨度、粉水比例以及衝煮水溫。
  • 影響金杯咖啡萃取濃度因素 影響手衝萃取的原因 手衝咖啡粉水比例
    ,所以我們喝的手衝咖啡大部分都是水。前街咖啡建議大家可以用計算器算一下,為了達到1.2-1.45%這個濃度範圍,咖啡粉與注水量的比例就在1:12-1:15之間。前街咖啡就是根據這個範圍,作出了1:15的衝煮參數,那麼如果按照前街的建議衝煮參數咖啡的味道還是出現過濃過淡尖酸苦澀等等不舒服的味道,是哪一個步驟出現問題呢?這次前街咖啡就來說說影響金杯萃取濃度的因素。
  • 製作手衝咖啡時,最佳的萃取時間是多少?
    手衝咖啡萃取:究竟萃取的是什麼?製作一杯手衝咖啡,是非常簡單的;但要製作一杯好喝的手衝咖啡,是需要一些技巧的。想必很多朋友都有在家製作手衝咖啡的經歷,有時製作的咖啡香氣飽滿、風味明顯、口感濃鬱,非常好喝;但有時製作的咖啡,香氣淡薄、風味單一、口感淡而無味。
  • 影響手衝咖啡流速的因素有哪些?手衝咖啡萃取時間指的是什麼
    影響手衝咖啡味道的因素包括研磨、水溫水質、粉水比例、時間等,所以手衝咖啡衝煮方案中的萃取時間要時刻關注,手衝咖啡時萃取時間一方面反應水分接觸時間,也受流速限制,咖啡過濾速度過快或者過慢都會導致咖啡味道產生差異,甚至礙口難喝。
  • 手衝咖啡衝煮技巧 衝煮衣索比亞咖啡豆的粉水比例以及衝煮方式
    自從前街上架coe22咖啡豆之後,有不少小夥伴反應說自己手衝咖啡感覺差了點什麼,跟在店裡喝的有些區別,那麼是哪一個步驟出問題了??前街今天就來說說如何衝煮這一支來自西達摩阿爾西產區日曬鐵皮卡咖啡豆。,處理方法,再烘焙以及杯測再去決定如何衝煮這支咖啡豆。
  • 哥倫比亞花月夜咖啡|手衝咖啡金杯萃取分辨咖啡萃取不足萃取過度
    【什麼是SCA金杯萃取理論】是在製作手衝過程中將「TDS(濃度比)」控制在1.15-1.45%之間,「萃取率」要達到18-22%就被認為是在金杯萃取範圍。當然我們說金杯萃取這個範圍不一定是所有人都覺得好喝,但大部分人會覺得這個區間裡的咖啡是好喝的。
  • 在家如何衝手衝?為什麼在家衝的手衝咖啡和咖啡店裡喝到的不一樣
    即使是同一款的磨豆機,研磨的咖啡粉狀態都不同(使用時間的長短會導致研磨出現偏差),更何況你和商家用的不是同一款機器。前街咖啡使用的是BG椎刀咖啡豆研磨機,如果家庭使用的話不需要用到這麼精準的研磨機。那麼怎麼選擇咖啡豆研磨機呢?前街在這裡推薦兩種是個手衝咖啡研磨的刀盤,大家可以作為參考.錐刀:是以碾的方式將咖啡豆研磨成顆粒,因此其外形以塊狀為主。
  • 印度產區咖啡豆手衝 衝煮印度風漬咖啡季風咖啡口感與風味描述
    一八六九年,蘇伊士運河開通,加上汽船問世,縮短了印度去歐洲的航行時間,客戶卻開始抱怨印度咖啡「走味」了,失去昔日迷人的黃色與堅果味,訂單銳減,印度出口商才開始研究解決之道現在的風漬咖啡豆是怎麼處理製作的?
  • 手衝咖啡多少咖啡粉放多少水 精品手衝咖啡水粉比例推薦
    相信大多數手衝咖啡愛好者都會注重手衝的每一個細節,手衝壺咖啡的水粉比例應該是多少呢?有的說1:16,有的說1:18,更有的說1:10,五花八門的衝煮水粉比例真的讓手衝入門的小夥伴迷茫。前街咖啡一直都給咖啡愛好者推薦水粉1:15的比例。這是為什麼呢~
  • 如何使用咖啡濃度&萃取率的關係衝咖啡?
    濃度過高(黑咖啡濃度超過1.5%時):咖啡味道過重,尤其是酸味和苦味很重,甜度不足;好的咖啡風味不明顯,容易讓人誤解為「過度萃取」。 濃度過低(黑咖啡濃度低於1.15%時) :咖啡味道過於淡,酸、甜、苦味都不明顯,咖啡風味特徵不明顯,容易讓人誤解為「過少萃取/萃取不足」。
  • 星巴克鳳舞祥雲咖啡豆 中國雲南手衝精品咖啡豆 卡蒂姆小粒咖啡豆
    小粒咖啡缺陷物檢查國際標準細則:根據含缺陷物多少進行分級,常以一定咖啡豆中含多少個缺陷物來鑑定。按照國際標準組織規定的咖啡豆中雜質和缺陷豆鑑定方法,隨機抽取300克咖啡豆樣品計算其中雜誌和缺陷豆進行分級。
  • 薩爾瓦多咖啡衝煮 如何衝煮黑蜜處理薩爾瓦多萊穆斯莊園咖啡豆
    咖啡品種這支咖啡是由波旁和卡杜艾組成的。波旁種,是鐵皮卡(Typica)突變產生的次種,與鐵皮卡同屬現存最古老的咖啡品種,綠色果實成熟時會呈現鮮紅色。比起鐵皮卡種,波旁種的葉子比較寬大,生長比較密集,結實量雖然有比鐵皮卡高,但收成期同樣是2年,也算是產量少的品種。波旁種的咖啡豆有著優質的口感,似紅酒的酸味,餘韻甜。
  • 為什麼用陶瓷濾杯衝煮的咖啡更甜?
    如果你和我一樣,有使用過不同材質濾杯衝煮咖啡的經歷,你會發現,在使用陶瓷濾杯衝煮出的咖啡對比其他材質濾杯會更甜。這究竟是玄學還是背後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呢?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比熱容。陶瓷的吸熱能力強和用陶瓷濾杯衝煮出的咖啡更甜,這兩者存在著什麼曖昧關係呢?我想通過一個實驗來解答這一謎題。
  • 手衝咖啡粉粗細標準刻度是多少?手衝咖啡粉的研磨度怎麼確定?
    經常會有手衝咖啡入門者來到前街咖啡館問如何確定每一支咖啡豆的研磨度,研磨度對咖啡的萃取有什麼影響,在家裡怎麼分辨咖啡粉研磨度的粗細等等的問題,本文前街就來說說關於手衝咖啡的研磨度。研磨度對咖啡的影響研磨對咖啡非常重要,咖啡顆粒的大小直接影響到熱水對咖啡浸溼萃取的效率。理論上咖啡顆粒值越均勻,其整體的萃取效率會趨於一致,咖啡風味越好。濃度和萃取率隨著研磨程度變粗而減少,隨著研磨程度變細而增加。研磨程度即意味著咖啡被研磨後的大小形狀,也意味著表面積的大小。
  • 咖啡衝煮實驗室(一) | 手衝咖啡水流的大小對咖啡風味有什麼影響
    導讀小夥伴也許在探店的時候會看到咖啡師在衝煮咖啡時,有的非常豪邁地用大水流衝煮,有的則小心翼翼地用小水流衝煮。究竟水流的大小對咖啡風味的影響有多大呢,本期咖啡衝煮實驗室就來探究一下。 實驗設計本次實驗為了探究衝煮手法中水流大小對咖啡的影響,所以固定一下衝煮參數,具體如下:咖啡粉量15g粉水比例1:15研磨度20號標準篩通過率78%水溫91℃
  • 咖啡萃取原理&萃取方式
    磨粉的粗細,決定了萃取咖啡的方式。        細粉由於最易萃出精華,因此所需時間最短,一般就是用90攝氏度水快速衝過後立即萃取,用的是意式機和摩卡壺。        中度研磨的話,通常都是家庭自己喝的,要預熱咖啡杯和咖啡壺,令到咖啡香氣更突出,一般就是85攝氏度到90攝氏度水溫,以手衝壺、滴漏壺和虹吸壺為主。
  • 咖啡的萃取知識——風味與萃取率的關係
    想要酸就降低溫度,想要苦就增加溫度的道理應該是很多咖啡從業者都懂的。但是也有人提供了一些例外,說有些特殊品種或烘焙度的豆子,反而是把溫度提上去後,酸質變得更厚重,甚至有點難以接受,甜感苦味卻未見得有。
  • 手衝咖啡不好喝?現在終於要真相大白啦!
    要弄清這些問題或許我們不需要理解一大堆高深莫測的咖啡文化理論,也不需要關於咖啡那些道聽途說的乾貨分享;就算是一個咖啡小白,入門級咖啡愛好者,都能輕鬆Get到想要的咖啡基礎知識,然後再去親身體驗手衝咖啡的樂趣!手衝咖啡不好喝的三大因素:手衝器具、咖啡豆、手衝流程。
  • 在家喝咖啡,手磨咖啡豆怎麼製作?
    我平時也比較喜歡喝咖啡,下面根據本人在家喝咖啡的體驗為您分享一下。手磨咖啡豆的製作,從兩方面為您介紹,一個是咖啡豆的烘焙,另一個是咖啡豆的衝煮。首先說咖啡豆的烘焙,一般自己在家喝,使用小型手網烘焙即可,我個人常常喜歡在家自己烘焙一些,能更好地保障咖啡豆的新鮮度。
  • 2021的第一壺手衝,要酸要甜不要「澀」
    是一種不滑順的觸感,澀感與滑順感是咖啡兩大觸感,澀感在杯測過程是會被扣分的,而順滑感則會加分。 澀感,不等於茶感。把澀感理解成茶感,或許是因為有些人認為茶也有苦澀,但某些綠茶喝起來就沒有苦澀味,味鮮甜而肥美,只要採取正確的衝泡方式和水溫,喝起來完全感覺不到苦澀味,而是很順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