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的第一壺手衝,要酸要甜不要「澀」

2021-01-08 騰訊網

——————

被稱為多酚的大分子,特別是綠原酸(CGAs)和單寧,應該是萃取後的咖啡產生澀味的主要來源。作為較大的分子,CGAs似乎比單寧還有大多數其他咖啡溶質更容易提取。這很可能是因為,大多數帶有澀感的多酚物質是會在過濾式萃取中通過通道效應被萃取出的。

在浸泡萃取過程中,產生澀感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為浸泡式萃取不太會在萃取時產生通道效應。

澀感、茶感與燥感

澀感,是一種觸感。是一種不滑順的觸感,澀感與滑順感是咖啡兩大觸感,澀感在杯測過程是會被扣分的,而順滑感則會加分。

澀感,不等於茶感。把澀感理解成茶感,或許是因為有些人認為茶也有苦澀,但某些綠茶喝起來就沒有苦澀味,味鮮甜而肥美,只要採取正確的衝泡方式和水溫,喝起來完全感覺不到苦澀味,而是很順滑。

燥感,一般理解是在咖啡入口之後,出現的會使喉嚨不舒服的感覺。會造成喉頭的乾燥感,通常稱之為「燥」,喝茶也有這樣說法,也稱為「鎖喉」。

燥感有時是萃取不當導致,比方萃取率失衡,濃度失衡;有時是因為咖啡豆比較新鮮,排氣劇烈造成的萃取未完成,或是剛剛出爐的咖啡;有時則是因為烘焙的排水不暢,「蒸」的過程太漫長而導致的。

澀感的來源

萃取出的咖啡的澀感有幾個潛在的來源:

生豆品種含有綠原酸過多或者有未熟豆

烘焙過程發展不足

滴濾萃取時產生了通道效應

*未熟豆和烘焙過程中發展不足會在萃取出的咖啡液中產生較高水平的CGA。咖啡中含有少量CGA會對一個杯好喝的咖啡來說很重要,但是當CGA水平太高時,咖啡就會變得明顯的澀。

求證澀味來源

當發現萃取出的咖啡出現澀味時,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步驟來求證並修復澀味的來源:

如果用相同的豆子,有衝煮出過不帶澀感的滴濾式咖啡,那麼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通道效應是最容易導致澀感的原因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咖啡中的澀感往往伴有雜苦感,我們可以嘗試調粗咖啡豆的研磨設置或提高水溫,然後再衝煮試試看。

如果不能排除通道效應(例如,如果不相信我們的萃取方法或技能能達到這一點),但依然要選擇通過杯測進行一下咖啡的評測。如果杯測時咖啡就出現了澀感且伴有青草味,那麼通道效應就不是過濾式萃取中產生澀味的最大原因。

如果過濾式的萃取和浸泡式的萃取都產生澀感,其原因必一定是由於咖啡豆在烘焙時發展不足或有未熟豆的參與。

如果某一批次烘焙的咖啡出現澀,而另一批沒有,那麼烘焙期間發展不足則是最大的導致澀味的原因。

如果所有的烘焙批次的咖啡豆都出現澀感,並且在杯測時確定沒有發展不足的缺陷產生,那麼這些咖啡豆在生豆時,很可能是從未熟豆。

如何在萃取時避免「澀感」?

水溫和研磨度永遠是最主要的。如果是要避免澀感,「萃取不足」可以嘗試相對的提升水溫,如果「過度萃取」的話,可以嘗試調粗研磨度等等,可根據自己的理解對萃取的參數進行調整。或者篩除細粉也許會幫到你一點,但同時也會減少風味的多樣性和層次感。

調整衝煮用水的TDS值。不乾淨的衝煮用水,會讓咖啡產生澀感;極低的TDS值的水,也會放大咖啡中的澀感。及時檢查並確認使用的淨水器濾芯是否需要更換,或融合一些高TDS的淨化水優化衝煮用水。

萃取的時間也不宜過長。除非是經過一系列的研究,使用特殊的衝煮方法,咖啡的總萃取時間,最好控制在建議衝煮時長之內。

在萃取時,攪拌的次數也不宜過多。攪拌是為了提升咖啡的萃取率,如果攪拌次數過多,會造成咖啡的過度萃取,析出澀感。

***

相關焦點

  • 挑選無花果時,要牢記「4挑3不挑」,很多人不懂,難怪又酸又澀
    導語:挑選無花果時,要牢記「4挑3不挑」,很多人不懂,難怪又酸又澀!無花果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鹼性水果,肉質鬆軟,脆生生、甜膩膩,大小如洋蔥頭,裡面卻甜如蜜,而且帶著芝麻和香蕉的混合味,富含豐富的蘋果酸、檸檬酸、蛋白酶,還有比較重要的鈣物質,並且有抗氧化的功效,女人吃了可以有助於美容養顏,孩子吃了也可以調節腸胃,其中鈣的含量是蘋果的20倍,也被叫做「生命之果」。
  • 手衝咖啡加糖了?怎麼這麼甜!NO!只是用對了咖啡豆和萃取方法
    店裡的手衝壺有溫控功能,平時都是固定92℃。但不知道誰設置了95℃,自己也沒注意,索性「將錯就錯」吧,使用95℃的水衝煮。衝煮的流程和上午沒差,只是研磨度稍細了一點,水溫高了3℃,但衝煮出的咖啡確實讓人驚豔了一把,屬於今年喝到的最喜歡的兩款咖啡豆之一(另外一款是宏都拉斯威士忌酒桶發酵處理的雪莉)。
  • 手衝咖啡壺裡的顏值擔當
    比如《老友記》Monica的廚房裡就經常會出現它的身影...▲Schlumbohm博士和Chemex咖啡壺別看這個充滿化學實驗室風格的咖啡壺外形極為簡潔,其實在內部構造上還是頗為講究的...相信對很多咖啡愛好者來說,Chemex咖啡壺就是手衝界的完美化身,它透明又簡潔的外觀,極具設計感的造型,外加方便合理的功能性,實在是平時喝咖啡的不二選擇...
  • 手衝咖啡不好喝?現在終於要真相大白啦!
    為什麼手衝咖啡難喝?為啥我做的手衝咖啡不好喝?口感太失敗,完全不是我想要的咖啡風味?與咖啡館裡的手衝咖啡差距簡直是大聖的一個筋鬥雲!要弄清這些問題或許我們不需要理解一大堆高深莫測的咖啡文化理論,也不需要關於咖啡那些道聽途說的乾貨分享;就算是一個咖啡小白,入門級咖啡愛好者,都能輕鬆Get到想要的咖啡基礎知識,然後再去親身體驗手衝咖啡的樂趣!手衝咖啡不好喝的三大因素:手衝器具、咖啡豆、手衝流程。
  • 開箱評測:219元波頓滴濾式手衝咖啡壺,衝咖啡也可以如此輕鬆
    接下來,迫不及待要來開箱評測我的219元bodum波頓滴濾式手衝咖啡壺!還有分享如何製作手衝熱咖啡、冰咖啡、檸檬/柳橙特調、黑糖咖啡奶蓋,一起來看看吧!這隻手衝壺實在是太美了,質感超好,第一眼看見就會喜歡的手衝壺,而且還是葡萄牙原裝進口,瓶身是德國肖特玻璃,是進口硼矽酸鹽玻璃製成,耐熱度高達180度,可以直接進洗碗機清洗,優點實在太多了啦!bodum波頓滴濾式手衝咖啡壺,有附濾網、量匙、杯蓋,手衝咖啡該有的都具備了。
  • 乾貨整理|手衝前一定要浸溼濾紙嗎?如何選購濾紙
    手衝前不先將濾紙浸溼,直接衝煮,這樣對咖啡味道有什麼影響? 這倒不是說一定要洗濾紙的,在歐美國家的手衝,大多數都是正正經經地衝洗濾紙,而在日本的手衝,則有時候根本不會洗濾紙。這個還跟手衝的習慣、咖啡豆的烘焙風味偏向有關係。
  • 植物的「酸、甜、苦、辣」一般是為了……
    植物的「酸、甜、苦、辣」一般是為了…… 2021-01-06 1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教你如何選購咖啡壺?
    咖啡壺是酒吧用品中一種衝煮咖啡的器具,一般非為滲濾式、滴漏式和真空式三種。現在市面上賣的較多的是滴漏式咖啡壺,而滴漏式咖啡壺又分為美式、日式、意式三種。在這眾多的咖啡壺中,我們在選購時應注意什麼問題呢?
  • 乾貨:詳細講解咖啡手衝萃取,精確到0.1克,衝出屬於你的味道!
    不論是在門店出品,還是要去參加比賽,我們都希望能夠研發出自己的衝煮方式,能夠讓咖啡展現出它的獨特性。而了解咖啡的味道會在不同的萃取階段發生怎樣的變化,濃度、味道都會有哪些區別是十分重要的事情。#EXTRACTION萃取首先要來了解的就是萃取。
  • 種草|咖啡控必備的手衝咖啡壺
    如果你在衝泡咖啡的時候想要一種好像瘋狂科學家似的感覺,那麼Chemex經典咖啡壺就非你莫屬了。這個咖啡壺可以一次萃取出8杯的量。在外形上,它帶有一個木的項圈以及一條皮繩。 Made of non-porous borosilicate glass, it won’t absorb flavors and is heat-resistant.
  • 白酒中,酸、辣、苦、澀的味道太重了,應該怎麼辦?
    白酒中酸甜辣苦澀也總有一種味道適合你,但是凡事過猶不及,如果白酒中常見的酸、辣、苦、澀味過重應該怎麼處理呢?下面,小李就給大家解決一下一個問題。一、白酒太酸「無酸味不成酒」,白酒屬於酸性飲料,酸味是舌味蕾受氫離子的刺激而來的感覺,白酒酸味主要來自有機酸,包括脂肪族的甲酸,乙酸,丙酸,丁酸,。。三羧酸循環產生的草酸、檸檬酸等,以及乳酸,琥珀酸,丁香酸等。
  • 怎樣的澀,才是白茶應有的真正澀味?三分鐘為你讀懂澀滋味!
    但怎樣的澀,才是茶應有的真正澀味?《2》酸澀,絕不正常!酸和澀,在果子中往往相伴而生。酸味添上澀味,讓人一嘗,就知道這果子還未成熟,不夠美味。彼時的酸,誕生在果子中,不是罕見的滋味。咬一口未成熟的梅子,會有酸澀令人倒牙。酸澀,意味著果子的不成熟。
  • 普洱茶的「苦、澀、鮮、甜」、陳、黴、堆分別是什麼樣的味道?
    普洱茶,其核心都離不開「苦澀鮮甜」,這是與其本身的內含的成分密切相關。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一片茶葉,其所含的化合物成分種類繁多。經研究,經過分離和鑑定的有機化合物在450種以上,茶味的「苦澀鮮甜」,決定於其所含的茶多酚、咖啡鹼、胺基酸和茶多糖類。
  • 葡萄乾要不要「水洗」?聽「果農」一說明白了,難怪一直吃著澀口
    葡萄乾要不要「水洗」?聽「果農」一說明白了,難怪一直吃著澀口。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有不同的意見。於是帶著疑問小編詢問了新疆的果農朋友,他道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果農告訴小編,其實葡萄乾製作方法有兩種,第一種就是自然風乾,在製作前果農會在一個四面通風的房間裡準備一些支架。等到葡萄完全成熟以後,果農們會把葡萄懸掛在指甲上自然風乾。
  • 咖啡衝煮實驗室(一) | 手衝咖啡水流的大小對咖啡風味有什麼影響
    ,有的非常豪邁地用大水流衝煮,有的則小心翼翼地用小水流衝煮。 實驗設計本次實驗為了探究衝煮手法中水流大小對咖啡的影響,所以固定一下衝煮參數,具體如下:咖啡粉量15g粉水比例1:15研磨度20號標準篩通過率78%水溫91℃
  • 銀壺燒水有什麼好處以及保養細節-真功壺手打銀壺
    銀壺燒水有什麼好處-真功壺手打銀壺家有萬千名器,不如銀壺一把。煮水以銀壺為貴, 泡茶以銀壺為尊。銀壺,自古以來就是皇室貴族的專享,代表著身份和地位。商周的古樸大雅,唐宋的清麗脫俗,元明的高貴優雅,千百年來,銀壺備受世人鍾愛,長盛不衰。
  • 手衝單品咖啡四要素 咖啡入門者手衝單品咖啡豆推薦衝煮參數
    前街咖啡經常說到衝煮一款咖啡最主要的是咖啡豆的新鮮度,這個新鮮度指的是咖啡豆在烘焙完成後進行養豆3~4天後,在烘焙完成後的15天內咖啡豆的最佳賞味期為咖啡豆新鮮度的指標。而咖啡豆的保質期往往能達到一年的時限,但不要說放一年的咖啡豆了,放一個月的咖啡豆裡面的咖啡風味早就釋放得七七八八,所以咖啡豆沒到後一定要儘可能在30天內衝煮,並不是越放得久的咖啡豆越好哦!什麼是養豆?
  • 手衝咖啡多少咖啡粉放多少水 精品手衝咖啡水粉比例推薦
    相信大多數手衝咖啡愛好者都會注重手衝的每一個細節,手衝壺咖啡的水粉比例應該是多少呢?有的說1:16,有的說1:18,更有的說1:10,五花八門的衝煮水粉比例真的讓手衝入門的小夥伴迷茫。前街咖啡一直都給咖啡愛好者推薦水粉1:15的比例。這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用陶瓷濾杯衝煮的咖啡更甜?
    陶瓷的吸熱能力強和用陶瓷濾杯衝煮出的咖啡更甜,這兩者存在著什麼曖昧關係呢?我想通過一個實驗來解答這一謎題。在上圖這張坐標圖中我看到了兩個非常重要的信息:悶蒸時的壺內溫度是92℃,但實際探針顯示的最高溫度是82℃;30秒後第二次注水時的最高溫度是89.9℃,整體的溫度比悶蒸時的溫度要高。讓我們重溫一下咖啡衝煮系統的兩個知識點:咖啡是由酸到甜再到苦的萃取過程;溫度越高對於整體粉層的萃取效率越高。
  • 為什麼你買的菠蘿不好吃,看看是不是買了這3種,又酸又澀味道差
    為什麼你買的菠蘿不好吃,看看是不是買了這3種,又酸又澀味道差都說五月是金色的,不僅是因為這個季節的好天氣,還因為這是個讓人喜悅的季節。農民伯伯正是耕種的時節,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也陸續的上市。其實挑選它們也是有一定技巧的,比如出現下面這三種情況就不要購買了。1、 去皮的菠蘿在菠蘿運輸的途中,難免會有壞掉的果子。為了避免浪費,很多的商家都會將外皮削去。壞的地方也同樣去掉。處理好了之後把它們放在玻璃櫃中,加些鹽水來浸泡,看上去似乎比旁邊沒削皮的還吸引人,所以很多人都會去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