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苦、澀、鮮、甜」、陳、黴、堆分別是什麼樣的味道?

2021-01-15 普洱茶緣

普洱茶,其核心都離不開「苦澀鮮甜」,這是與其本身的內含的成分密切相關。

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一片茶葉,其所含的化合物成分種類繁多。經研究,經過分離和鑑定的有機化合物在450種以上,茶味的「苦澀鮮甜」,決定於其所含的茶多酚、咖啡鹼、胺基酸和茶多糖類。

1、苦:咖啡鹼屬於一種生物鹼,呈現苦味。

茶葉中咖啡鹼含量高於咖啡,但從口感上茶的苦味要比咖啡更弱一些,這正是茶葉神奇的的地方,當咖啡鹼綜合茶葉中其他成分的後,品嘗起來苦味的感覺就會更弱一點。

由於其遇熱易揮發性,因此在茶葉多次衝泡過程中含量呈明顯下降趨勢,所以普洱茶喝到最後是甜的。同時,咖啡鹼還能與茶多酚氧化物以氫鍵絡合形成具有鮮爽味的複合物,從感官上來說,這正是茶湯爽口的主要原因之一。

2、澀:茶多酚是茶葉中三十多種多酚類物質的總稱,其中主要包括兒茶素、黃酮類、花青素和酚酸等四大類物質,其中以兒茶素的含量最多。茶多酚具非常好的抗氧化功效,所以常喝茶可以抗癌症、抗血栓、抗輻射等,這些功效都與茶多酚密切相關。

3、鮮:茶葉中的胺基酸種類很多,所呈現的特點也不盡相同。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茶氨酸,這種胺基酸是茶葉獨有的。

茶葉胺基酸的味道呈現有鮮、爽、甜的特點。如果茶葉當中胺基酸含量較高,那麼口感就會表現出鮮、爽、甜,再加上茶多酚的含量比較恰當,那麼整個茶的口感就會表現出醇爽的特點。

4、甜:茶多糖是茶葉複合多糖的簡稱,茶湯中含有一定的甜度,但是甜味不是茶湯主要的呈味物質,但甜味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削弱苦味和澀味,從而緩和了茶湯的刺激感。

總的來說,茶葉滋味就是人的味覺器官對茶葉中呈味成分的綜合反應。因此,同是普洱茶,味道各不相同,讓我們愛不釋手。

對於普洱熟茶,很多時候,對陳味、黴味、堆味沒有概念,導致無法區分,加之熟茶比較溫和,個性比較隱晦,因此也就喝著每款都「差不多」。其實,要是喝懂了,很多時候我們是可以體會熟茶的個性魅力的。接下來就帶您簡單認識普洱茶的陳味、黴味、堆味。

5、陳味:普洱茶所擁有的一股「神秘」香氣,是時間經過的見證!注意陳味陳香,一般有藥香,沉香、棗香、樟香。都比較沉,但不會有清香,而且好的熟茶,茶香都會比較純正。喝著使人舒服,聞著使人心怡。

6、黴味:黴是東西腐敗變質的一種不良氣味,喝著會感到刺激、難受,甚至有噁心反胃的感覺!因此這也是鑑定陳味和黴味的標準。

7、堆味:堆味只有新發堆的熟茶(年分不夠)才會具有,一般來說,堆味也比較刺激,但和黴味的區別是堆味中我們可以喝到香氣,堆味可在2—3年退去,最後只剩下陳味。因此,現在來說,有堆味的茶,只能證明其年份不足。

相關焦點

  • 普洱茶的苦澀味越重,後期轉化價值越大?
    在普洱茶中,苦味和澀味往往相伴相生,且佔據茶湯滋味的主導地位,更有「不苦不澀不是茶」的說法。一些茶友認為,普洱茶的苦澀滋味是茶葉內含物質豐富的表現。因普洱茶具有巨大的轉化價值,便對「苦能生津、澀能轉甜」這樣的言論深信不疑,甚至有著「現在有多苦澀,以後就有多甜滑」的期待。還有一部分茶友則是完全憑第一印象就得出結論:苦澀顯著的普洱茶,其品飲價值也不高。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食客:奇怪的知識增加了,一個內含物質竟能解釋所有普洱茶問題!
    #澀澀這個味道主要是茶多酚的存在,茶多酚又是個什麼東西呢?百度百科給出的答案是,茶多酚就是茶葉中的多酚物質,這種看完感覺被人教育,但又不懂到底是什麼的感覺,是標準回答了。(#狗頭)經常關注化妝品、藥品的值友可能聽說過,茶多酚是天然水溶性抗氧化劑,那些所謂可以「延緩衰老,對抗自由基」的功效,也大部分是因為抗氧化劑的存在。但是!
  • 科學家發現酸甜苦鹹鮮外第六種味道:「肥」
    苦、鹹、鮮,恐怕哪一頓都少不了它們的佐味。這裡談的基礎味覺,是簡單由食物中的化學物質與舌頭味蕾直接產生作用後的體驗,目前,為科學界普遍認同的只有酸、甜、苦、鹹、鮮五種。  先前科學認為,人的味蕾能感知到的五種基礎味覺是,苦鹹甜鮮酸。  但美國珀杜大學科學家新近確認出第六種味覺——肥。  「肥」是什麼味道?
  • 思維導圖帶你一目了然,看清普洱茶的分類,從此心明眼亮分得清
    關於普洱茶的各種說法較多:一會大葉種、一會古樹茶、一會幹倉茶、林林總總經常讓人摸不著頭腦。其實普洱茶的分類遠沒有綠茶那麼複雜,今天用思維導圖這個工具來理一理關於 「普洱茶分類」 的話題。通過思維導圖就能一目了然的分清楚普洱茶的各種說法及分類了。01.按普洱茶的加工工藝劃分:普洱生茶:是採用不發酵工藝製作的普洱茶。
  • 普洱生茶味道很澀,是正常的嗎?
    茶葉內質含有咖啡鹼、茶單寧、兒茶素等多種物質,這些物質共同構成了茶葉的味道與香氣。茶湯中,顯示澀味的主要就是多酚類物質、兒茶素、咖啡鹼等。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澀味是茶葉的基本味道之一。澀味也更是普洱茶的基本味道之一。換個角度看問題,無苦無澀不是普洱茶(主要是指生普)。
  • 好的普洱茶,一般都有這5個特點,跟著洱頌一起來看看吧!
    但是優質的普洱茶有一些標準,下面為大家介紹以下幾點普洱茶的標準。,俗話說:「不苦不澀不是茶。」如果茶中少了苦澀味,便會感覺淡薄、單調。 加工到位且合理的茶,苦澀味不明顯,但還是有的。因為茶本來就有苦澀味,但關鍵在於能否能夠快速散去。 若苦澀味一直留在口腔中,即所謂「盯舌頭」,舌面感覺收斂且粗糙,苦澀難受,應該不能算是好。
  • 春茶苦,夏茶澀,要好喝秋白露,這個綠茶的鍋白茶不背!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白露茶採摘季節。滿大街的人都在說,春茶苦,夏茶澀,要好喝,秋白露。《2》請原諒村姑陳一到周末就開始跑題 。說回到本文的正題——當季最紅的農諺「春茶苦,夏茶澀,要好喝,秋白露」。有人說,這話是專指白茶的,理由是,最末一句有寫「秋白露」,這不專指白茶當中的「白露茶」麼?若真是如此,那前半段的春茶苦,夏茶澀,又該如何作答?
  • 你喝的普洱茶很苦,無非這兩個原因,看你是哪一個
    最近有的茶友問在喝普洱茶的時候,入口會有濃烈的苦澀味道,這種味道會持續很長時間,而且有時還會感覺到香氣不正,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總得來說,導致茶葉苦澀的原因有兩個,分別是茶葉本身有自帶的苦味,和病蟲危害導致的茶葉苦澀,香氣不正。
  • 詳解普洱茶生茶和熟茶的區別
    普洱茶是一種獨特的茶,在現行的國家標準中,普洱茶被分為生茶與熟茶。區分生茶與熟茶可以說是進入普洱大門的第一步。生茶與熟茶就像原本在同一條軌道上並排前行的兩個人,卻在某個節點上因為各自的原因與需要轉向不同的方向,這個節點叫做「發酵」,生茶走向的是自然後發酵,熟茶走向的是人工渥堆發酵。之前它們並行的一段路則是從鮮葉採摘,經殺青、揉捻、日光乾燥到製成曬青毛茶的過程。
  • 白酒中,酸、辣、苦、澀的味道太重了,應該怎麼辦?
    白酒中酸甜辣苦澀也總有一種味道適合你,但是凡事過猶不及,如果白酒中常見的酸、辣、苦、澀味過重應該怎麼處理呢?下面,小李就給大家解決一下一個問題。一、白酒太酸「無酸味不成酒」,白酒屬於酸性飲料,酸味是舌味蕾受氫離子的刺激而來的感覺,白酒酸味主要來自有機酸,包括脂肪族的甲酸,乙酸,丙酸,丁酸,。。三羧酸循環產生的草酸、檸檬酸等,以及乳酸,琥珀酸,丁香酸等。
  • 不僅僅是白牡丹餅,這六大因素決定一款白茶的澀感,別不在意!
    比如,昨天,在村姑陳為新書奮筆籤名的時候,就有一位極有見地的茶友,來提了關於白牡丹餅的問題:2017春牡丹餅,採摘標準顏色也對,入水有花香奶香,生津,但是舌面澀感明顯,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呢?若有誰認為這些不同的產區出產的白茶都是同一個味道,或者味道相近,那麼,村姑陳只能遺憾地說,嗨,您還在門外呢。白茶您喝得實在不夠多,再努力多喝點,多多對比著。02、萎凋工藝白茶的加工製作工藝,在很多不了解白茶的人眼裡,乏善可陳。
  • 飲茶冷知識:所有的茶都是苦的嗎
    不少年輕人不愛喝茶,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覺得茶很苦。其實咖啡也苦,純黑巧克力也苦,為什麼年輕人對於茶的苦這麼敏感呢?所有的茶都是苦的嗎?其實茶葉的苦味與茶葉的成分有關。茶葉中所含的多酚類、咖啡礆引起的花青素,導致茶葉有苦澀的味道。
  • 普洱茶在藏區的傳說以及不同民族喝烤茶和鹽茶不同的喝法
    隨著普洱茶的越來越火,有關普洱茶的相關傳關傳說也有很多種,下面是關於藏區的普洱茶傳說。傳說中說當時國王生了一場怪病,怎麼治呢都無效只能自己注意些飲食規律了。一天呢,在他宮殿的屋頂上飛來一隻沒有見過的小鳥,口裡呢閒著一根樹枝,枝上有幾片葉子。
  • 你泡的茶又苦又澀,都是因為這幾點
    俗話說「不苦不澀不成茶」,苦味與澀味通常都聯繫在一起,其實苦味與澀味是兩種物質。苦味是味覺上的感受,而澀味準確來說應該是澀感,是觸覺上的感受。茶葉中呈現澀味的主要物質是多酚類物質,例如兒茶素、酚酸、羧酸等,兒茶素類物質是構成茶葉澀味的主要成分。
  • 植物的「酸、甜、苦、辣」一般是為了……
    植物的「酸、甜、苦、辣」一般是為了…… 2021-01-06 1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普洱茶「綠茶化」現象該怎麼理解?
    普洱茶「綠茶化」是行業內近二十幾年來,最值得深度討論的現象之一。 這個話題本質上是一個「觀點」,但容易被認為是一個「事實」。很多誤解由此產生。 比如,認為普洱茶「綠茶化」就是指普洱茶制茶工藝過於接近綠茶。而事實上普洱茶的毛料,本質上就是曬青綠茶。
  • 2021的第一壺手衝,要酸要甜不要「澀」
    這很可能是因為,大多數帶有澀感的多酚物質是會在過濾式萃取中通過通道效應被萃取出的。 在浸泡萃取過程中,產生澀感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為浸泡式萃取不太會在萃取時產生通道效應。
  • 苦瓜炒蛋味道苦還澀?只是你沒做到這一步
    苦瓜炒蛋味道苦還澀?只是你沒做到這一步!說到苦瓜炒蛋,我相信小夥伴們都不太喜歡吃,可能是周邊人或者自己做不到苦瓜去苦的本事,小編我就是被朋友毒害的那個人。後來,經過研究其實只要你處理得當,苦瓜炒蛋也可以做得十分美味,那個咬上去澀澀的感覺將不復存在,苦味也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