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精品咖啡的熱潮席捲全球,對於喜歡買咖啡熟豆回去衝煮的客人越來越多,其中也不少客人提出【我在前街喝的咖啡那麼好喝,為啥我回家衝就衝不出同樣的味道】這類似的疑問。前街本篇將一一分析解答這疑問。
咖啡豆的統一性
首先保證你在前街喝到的手衝咖啡豆與購買的咖啡豆同一批咖啡豆,例如你在前街喝的是10月產季pwn黃金曼特寧,你就要買會前街10月產季的pwn黃金曼特寧。咖啡豆是屬於農產品,而非工業流水線產品,其不同年份或者不同批次的風味都會有細微的區別。像一些穩定的大產區,能長期穩定地保證咖啡每一批品質的均一性,而一些新興農場或者小型產區,無法維持穩定的咖啡風味,有可能上一批風味佳,下一批風味略遜。
衝煮參數的確定性
通常在店品嘗後購買咖啡豆,前街咖啡都會分享這支豆子的衝煮參數,在眾多參數中,粉水比例、水溫、粉量、衝煮手法這些參數是比例容易理解與同步的。而以下幾個參數則是值得重點注意。
1.水質
萃取咖啡的本質是水把咖啡內的風味物質溶解出來,因此水就是最重要的因素。PH值——偏鹼性的水會降低酸感,過高的PH值會使咖啡產生鹼味;反之偏酸性的水會增加酸感,過低的PH值會讓咖啡出現刺激感。
TDS——PPM過高(高於225)會讓咖啡萃取不足,風味無法釋出;TDS過低(低於75ppm)則容易過萃,導致咖啡苦澀。最佳的TDS值應該在125——175ppm之間(SCAA標準)。各家咖啡店使用的水源都不一致,其TDS也自然不會相同,因此,居家衝煮陷入沉思時可以注意一下這個參數,也可以質詢心儀的咖啡店使用的是什麼水源。前街使用的是通過濾水器過濾好達到飲用標準的水源,TDS值為139ppm,不建議直接使用未過濾的自來水進行衝煮。
2.研磨度
這個是很多咖啡衝煮中出現問題的重要原因。也許店家會給出研磨度,給出參照物,但是每家的磨不一樣,我們還要注意自己的磨是否磨的均勻,細粉多寡,顆粒狀態等。即使是同一款的磨豆機,研磨的咖啡粉狀態都不同(使用時間的長短會導致研磨出現偏差),更何況你和商家用的不是同一款機器。前街咖啡使用的是BG椎刀咖啡豆研磨機,如果家庭使用的話不需要用到這麼精準的研磨機。那麼怎麼選擇咖啡豆研磨機呢?前街在這裡推薦兩種是個手衝咖啡研磨的刀盤,大家可以作為參考.
錐刀:是以碾的方式將咖啡豆研磨成顆粒,因此其外形以塊狀為主。一般多用於手磨上,由於是以「碾」的形式,咖啡豆被碾壓爆裂時會出現大量的塵埃狀細粉。而正常的咖啡顆粒也成不規則塊狀,但整體上會趨於均勻。錐刀接近顆粒狀導致吸水路徑便長花更長時間接觸到水,因此初期釋出可溶性物質少濃度不會太高,但長時間萃曲木質部吸水少不易產生雜味和澀味適合用作手衝咖啡研磨度上。貴的錐刀與便宜的錐刀其研磨的效果也相差甚遠。
鬼齒:是以磨的方式將咖啡豆研磨成顆粒 因此其外形以較接近球體為主。但也因為能把一顆咖啡豆研磨成若干個細小顆粒球體,那麼研磨球體所產生的邊角料(細粉)也會增多。但總體大顆粒之間的差異是最小的。適用於手衝研磨。
關於研磨度的大小,前街會使國標20號(850微米)標準篩網進行篩分校準。根據SCAA杯測標準,杯測的研磨度是20號標準篩通過率為70-75%。那麼前街咖啡衝煮手衝淺烘咖啡的研磨度一般在75-80%範圍內,而中深烘焙的研磨度在70%-75%範圍內。3.水溫手衝咖啡的水溫一般推薦在86到93攝氏度之間,烘焙程度較淺的咖啡豆使用90到93攝氏度之間,而烘焙程度較深的咖啡豆(例如黃金曼特寧)使用較低的水溫(86到88攝氏度之間)。前街咖啡在衝煮中淺烘焙的咖啡豆使用的是90-91°C水溫,中深烘焙的咖啡豆使用88°C-89°C水溫。
4.粉水比例前街咖啡推薦的粉水比例在1:14到1:18之間,比例越小,味道越濃鬱,比例越大,味道越淡。而前街咖啡門店大部分咖啡豆會使用1:15的衝煮比例進行出品,一般會是15克的咖啡豆注入225克的水量。
5.衝煮手法接下來分析一下前街最常使用的三段式衝煮手法。首先做好準備功夫(溫熱濾杯、下壺,研磨咖啡,備好合適溫度的水),倒入咖啡粉。進行第一段注水,同時開始計時。第一段注入30克的熱水,由中心向外繞圈,咖啡粉吸水慢慢膨脹,形成鼓鼓的「咖啡漢堡」。
注至30克水時停止注水,等待30秒悶蒸時間。電子秤顯示的第31秒開始進行第二段注水,中心向外繞圈注水,水流保持穩定且垂直,水柱衝擊咖啡粉層時會出現泡沫,本段衝煮讓咖啡泡沫釋放出來,洋溢整個粉層表面,液面拉升至短肋骨根部,本段注水量為100克。
待液面下降至1/2處時開始最後一段注水,本段同樣沿中心向外「聞香狀」注水95克,原本深棕色的泡沫轉變成淡黃色的咖啡泡沫,液面同樣回至第二段注水的水位高度。待咖啡液全流入下壺後,移除濾杯,結束萃取。
前街如此喜愛三段式萃取是有什麼優勢?
加強咖啡風味:在萃取時能更加充分地萃取咖啡的風味物質,能增強咖啡的層次感。
兼容性強:對於大多不同產地、不同烘焙度的咖啡都能很好地表現出咖啡的風味;而對於衝煮者而言,若一開始注水得比較多,發現水位上升過快時,可以採取分段,拉長一下衝煮時間,讓水位下降再繼續衝煮,可以避免水流過快而造成萃取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