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發明能喝出咖啡中葡萄、蘋果的衝泡方式?——論手衝咖啡發展史

2020-12-04 騰訊網

——————

在精品咖啡的時代,你一定不會會手衝咖啡器具感到陌生。V60和Chemex等滴濾咖啡的器具也已經成為了第三波咖啡浪潮的標誌。

那麼,滴濾咖啡是如何發展的?隨著精品咖啡時代的推進,為什麼這種萃取方式頗受人們的喜愛?

Where It All Began

#故事開始是在……

幾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是在鍋中加水,放入磨碎的咖啡,把鍋架在明火上加熱來萃取咖啡,就像傳統的阿拉伯咖啡和土耳其咖啡那樣。然後,在1810年左右,在歐洲,人們發明了一種「滲濾器」,它通過不斷循環的煮沸的水來衝泡咖啡,後來,它就成為了一種標準的萃取咖啡的方法。於是,就有了後面的咖啡機的誕生。

但在20世紀,一位名叫Amalie Auguste Melitta Bentz的德國婦女對「滲濾器」製作的咖啡的味道,和杯底裡留下的泥土般的咖啡粉渣,感到十分不滿意,於是她開始嘗試另一種衝煮方法。

她使用吸墨紙搭配一支用釘子刺破的罐子,來做咖啡的過濾。

與「滲濾器」製作的過濾咖啡相比,這種咖啡的苦味更小,而且最令人滿意的是,不含任何雜質。後來,在1908年6月,Amalie申請了濾紙的專利,並且成立了Melitta公司。

1909年,Melitta和她的丈夫Hugo在Leipzig 交易會上展示了他們的過濾發明,毋庸置疑的,他們的產品獲得了巨大的成功。20世紀30年代,Melitta推出了我們今天熟悉的扇形濾杯。通過提升了對咖啡的萃取,這個設計提高了每杯咖啡的質量。據報導,第一臺上市的濾杯底部有8個出水孔,但在20世紀60年代將設計改變成了一個洞。

法蘭絨過濾在拉丁美洲也已經使用了很多年了,但是濾紙的發明和商業化,是製造咖啡的一個巨大的創新設計。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ur Over

#滴濾咖啡的發展

同時,其他的製造商也設計創造了許多不同的衝煮設備。

最有標誌性的Chemex玻璃咖啡壺是由德國化學家 Peter Schlumbohm,在1941年發明的。據報導, Peter Schlumbohm是一個古怪的人,致力於研究每件物品,帶給他提高日常生活的效率和享受生活。他申請了300多項專利,包括雞尾酒的攪拌棒和汽車等。

他的化學背景使他對咖啡中物質的提取有很好的了解,他利用這些知識發明了一種材質較厚的濾紙,據說這種濾紙可以過濾咖啡中的苦味物質、油脂和咖啡粉。1959年,獨特的Chemex咖啡壺被宣布為「現代最好的設計」之一。

在Chemex頸部的木塊也是一個非常實用的裝置,可以抵擋玻璃的導熱,而皮繩也可以防止手滑。選擇使用玻璃來製作也是基於實驗室玻璃器皿的概念,這種材質可以避免吸收氣味,並不會對未來要萃取的咖啡留下任何化學殘留物。

Hario於1921年在東京成立,開始生產化學用途的玻璃製品。它的V60濾杯是為改進當時的濾杯支架而研製的。和其他設備一樣,錐形濾杯被放置在杯子或玻璃杯的頂部,並搭配濾紙使用。

但它並不像看上去那麼簡單—— 錐型內部的角度是60度,這會讓所有注入的水,流向濾杯的中心,並延長了咖啡粉與水的接觸時間;它還具有一個大大的單孔,這會減少浸泡;還有一個特點是螺旋肋骨,幫助咖啡粉排氣,從而最大限度地擴大咖啡粉與水的接觸面積。

Kalita蛋糕杯是日本人的另一項發明。它的特點是平底,而且底部有三個出水孔,這消除了一切浸泡的可能,並帶來了乾淨清爽的咖啡口感。出水孔的設計是為了儘量減少誰在濾杯中停留的時間,以保證溫度的一致性和水的分散均勻。

濾紙過濾不是手衝咖啡的唯一選擇。「chorreador」就是哥斯大黎加獨有的的一種衝煮方法,它是使用chorreador木製支架和法蘭絨濾布。這個濾布的使用,早在Melitta發明濾紙之前就已經被使用,並且這種方式更為環保,因為布是可重複使用的,並且產生少量的廢紙。

The Specialty Coffee Embrace of The Pour Over

被精品咖啡市場所擁護的滴濾式咖啡

第三波精品咖啡的到來,人們更重視細節,並傾向於飲用更新鮮更純粹的咖啡。手持咖啡壺,直接在咖啡粉上注水萃取咖啡液,能夠讓咖啡師們更好的控制咖啡的萃取,當咖啡的萃取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我們就能夠避免咖啡中的苦澀和低醇厚度。手衝咖啡十分受歡迎是因為它能夠帶來乾淨的口感。

手衝咖啡的工藝使過濾咖啡的提升可他的質量,避免喝到極深烘焙的過萃的咖啡,重新品嘗到了美味的黑咖啡」。

手衝咖啡的儀式感體驗也吸引了很多專業的咖啡愛好者。手衝咖啡是一種十分吸引眼球的方式,並且能一杯口感乾淨的咖啡中,帶來複雜的多層次感的味道和香氣。這是一種極容易被接受的咖啡衝煮的方法,即使是缺乏經驗的咖啡飲用者也會被它吸引。

就像是精釀啤酒和歐包的製作,第三波咖啡浪潮之所以這樣擁護手衝咖啡,也是因為它需要一系列微調的技能,並且激發咖啡職人們享受與於鑽研之中的熱情。

要萃取出一杯好喝的手衝咖啡,咖啡是應該知道如何分段注水、攪拌等。他們需要了解,在衝煮咖啡的時候,會有哪些因素影響著咖啡的萃取,在濾杯裡面都發生了哪些效應。哦,對了你對粕谷哲的「四六法則」有印象嗎?這個世界衝煮賽冠軍的衝煮方法,突出了對手衝咖啡的工藝的追求和提升。

所以,近年來手衝咖啡的崛起是有充分理由的,它可以帶來好喝且相對便宜的咖啡,並且衝煮食的咖啡的品質也完全可控。這個技能,也給想要了解咖啡的人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入門基礎。

-

Written byHazel Boydell.

翻譯:JOYCE

配圖 : 來自於網絡-

相關焦點

  • 盤點常見的咖啡衝泡方式和優缺點
    我們常說「煮咖啡」,其實煮咖啡並非直接將咖啡粉放到鍋裡煮,那是以前的吃法了,現在都是過濾萃取。常見的咖啡萃取器具有:滴漏式咖啡機(美式咖啡機)、虹吸壺、法壓壺、手衝器具、摩卡壺、意式咖啡機、愛樂壓,土耳其壺、比利時壺、越南滴滴壺等等。這些器具對應的萃取方式,出品咖啡口感各不相同,各有優劣。
  • 喝咖啡不用去星巴克 在家衝出咖啡店的味道
    談到喝一杯好咖啡,每個人都有自己偏愛的咖啡風味和咖啡店,但當面臨如今的疫情,減少出門,只能困守家中或太忙去不了星巴克咖啡店時,知道怎麼樣在家中衝泡出一杯好咖啡也是生活中的一種歷練進階了。那麼,哪種衝泡咖啡的方法最好?簡而言之,只要是符合你的口味和喜好的都是好咖啡。
  • 手衝咖啡不好喝?現在終於要真相大白啦!
    為什麼手衝咖啡難喝?為啥我做的手衝咖啡不好喝?口感太失敗,完全不是我想要的咖啡風味?與咖啡館裡的手衝咖啡差距簡直是大聖的一個筋鬥雲!要弄清這些問題或許我們不需要理解一大堆高深莫測的咖啡文化理論,也不需要關於咖啡那些道聽途說的乾貨分享;就算是一個咖啡小白,入門級咖啡愛好者,都能輕鬆Get到想要的咖啡基礎知識,然後再去親身體驗手衝咖啡的樂趣!手衝咖啡不好喝的三大因素:手衝器具、咖啡豆、手衝流程。
  • 手衝咖啡多少咖啡粉放多少水 精品手衝咖啡水粉比例推薦
    相信大多數手衝咖啡愛好者都會注重手衝的每一個細節,手衝壺咖啡的水粉比例應該是多少呢?有的說1:16,有的說1:18,更有的說1:10,五花八門的衝煮水粉比例真的讓手衝入門的小夥伴迷茫。前街咖啡一直都給咖啡愛好者推薦水粉1:15的比例。這是為什麼呢~
  • 我手衝咖啡震懾朋友圈
    想要在日常生活中喝到與咖啡廳相同的咖啡其實並不困難,只需要我們稍微用點心,將「喝咖啡」這件平常的事做得更仔細。你的「好喝」不一定和我的一樣味覺是個非常主觀的東西,想要喝到好喝的咖啡,首先最重要的是回歸根本去了解自己喜歡的是哪個類型的風味,例如,是偏酸的、偏苦的、回甜的等。然後,再根據自己的喜好去挑選咖啡豆,而不是一味購買名氣大或昂貴的豆子。
  • 法壓壺 法壓壺使用 法壓壺衝煮原理 咖啡入門濾杯 咖啡新手入門
    為了能喝到美味的咖啡,幾個世紀以來人們用了各式各樣的方式煮製咖啡,也發明出各式各樣的咖啡器具,從而達到製作快捷,口感乾淨的咖啡。這次前街要來說說一款十分方便,適合任何一個人操作的咖啡衝煮器具——法壓壺。
  • 拒絕瑞幸和速溶咖啡後,我們怎麼才能喝到便捷咖啡?
    想必大家都會選擇消費一張瑞幸咖啡的折扣券,或者泡一杯速溶咖啡。但瑞幸的造假醜聞和速溶咖啡不健康的成分都成了不夠完美的解決方法,那麼我們該怎樣才能喝到一杯便捷的咖啡呢?如果我們詢問咖啡愛好者得到的建議往往是泡一杯手衝咖啡。但要製作一款手衝咖啡所需要的工具也算不上少:手衝壺、磨豆器、咖啡濾紙、滴濾壺和稱重器都是不可或缺的。
  • 濾紙是衝泡一杯好咖啡的最後一道門檻
    咖啡豆產地,咖啡豆處理方法,烘焙,研磨,水,水溫...如果說衝泡一杯咖啡是一個層層闖關的過程,那濾紙就是最後一道關口了。很多咖啡衝煮方式都會用到濾紙,如果不能正確的選擇和使用咖啡濾紙,一杯咖啡的口感很可能會因為摻雜了濾紙的味道而大打折扣,今天就聊聊咖啡濾紙。
  • 手衝咖啡壺裡的顏值擔當
    愛好咖啡的人,一定見過這個壺吧 也許是在某個咖啡館的角落,也許是Instagram上的美圖,甚至在很多電影中都出現過
  • 在家喝咖啡,手磨咖啡豆怎麼製作?
    我平時也比較喜歡喝咖啡,下面根據本人在家喝咖啡的體驗為您分享一下。手磨咖啡豆的製作,從兩方面為您介紹,一個是咖啡豆的烘焙,另一個是咖啡豆的衝煮。首先說咖啡豆的烘焙,一般自己在家喝,使用小型手網烘焙即可,我個人常常喜歡在家自己烘焙一些,能更好地保障咖啡豆的新鮮度。
  • 誰發明了掛耳咖啡?
    這是因為它的原理是將咖啡粉裝在無紡布或棉紙的濾包裡,外側是兩片紙質的夾板,打開便可以掛在窄口的杯子上,衝泡後直接抽出就能喝到香濃的黑咖啡了。而那兩片架在杯口像「耳朵」一樣的紙片,就是「掛耳包」這個名字的由來。(圖文來自網絡)掛耳式咖啡最早是日本山中產業株式會社發明的,並於1990年正式提出專利申請。
  • 在濾紙出現前,手衝咖啡是靠什麼來完成萃取的?
    我們現在說的手衝咖啡,其實完整命名就是濾紙滴漏式。然後又根據濾杯的形狀分成錐形、扇形等等,不過不管是什麼形狀,都需要一張濾紙,才能開始一段咖啡之旅。那在濾紙出現之前,滴漏式咖啡是怎麼被做出來的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先於濾紙滴漏的衝泡方式——法蘭絨滴漏式。
  • 在家如何衝手衝?為什麼在家衝的手衝咖啡和咖啡店裡喝到的不一樣
    隨著精品咖啡的熱潮席捲全球,對於喜歡買咖啡熟豆回去衝煮的客人越來越多,其中也不少客人提出【我在前街喝的咖啡那麼好喝,為啥我回家衝就衝不出同樣的味道】這類似的疑問。前街本篇將一一分析解答這疑問。像一些穩定的大產區,能長期穩定地保證咖啡每一批品質的均一性,而一些新興農場或者小型產區,無法維持穩定的咖啡風味,有可能上一批風味佳,下一批風味略遜。衝煮參數的確定性 通常在店品嘗後購買咖啡豆,前街咖啡都會分享這支豆子的衝煮參數,在眾多參數中,粉水比例、水溫、粉量、衝煮手法這些參數是比例容易理解與同步的。而以下幾個參數則是值得重點注意。
  • 鳳凰谷手衝咖啡品鑑會 | 當小鎮相逢海哩咖啡 共同探尋慢生活的真諦
    咖啡消費文化已經從各個方面影響著現代人的生活,一杯醇香四溢的咖啡不再僅是功能性的飲料,而往往承載了人們更多的訴求。咖啡背後,是生活中一個愜意的場景,一段舒適放鬆的時光。  在生活節奏如此快的現代社會,咖啡成了許多人提神醒腦的最佳選擇。喝咖啡時那種香氣繚繞讓人忘記時間的狀態,更是成為許多人心中一件忙裡偷閒、無趣時覓得有趣的樂事。
  • 這杯日本悠詩詩的藍山咖啡,味道好,在家就能衝
    UCC悠詩詩 原裝正品藍山咖啡掛耳相信不管愛不愛喝咖啡,都聽過藍山咖啡的名字。它是咖啡中的頂級,產量稀少,在咖啡店喝一杯價格十分昂貴。做藍山的品牌也有不少,但真真假假難辨。加上特製的木樽和精湛的手炒工藝,造就了UCC藍山咖啡醇香迷人的口感。讓世界上的咖啡愛好者為之著迷。日本咖啡品牌UCC的掛耳,由真正的藍山咖啡豆細緻打磨。別看它做成了一包掛耳,但衝出來的口感不輸咖啡店的一杯手衝,充分保留了藍山咖啡的獨特香濃。
  • 為啥自己泡的咖啡不香?學會這個正確的方法,保證咖啡香濃喝不夠
    為啥自己泡的咖啡不香?學會這個正確的方法,保證咖啡香濃喝不夠。現在其實很多人都是非常喜歡喝咖啡的,他們在喝咖啡的時候就是為了讓自己更加的有精神,因為現在人們的工作也是非常的忙碌,用咖啡可以幫助我們提神,但是對於這種新式飲品,我們在喝的時候就會發現每一個人衝泡出來的味道似乎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衝泡出來的咖啡喝起來就特別的香,而有的人衝泡出來的咖啡就特別的難喝,為什麼自己泡出來的咖啡不夠好喝呢?
  • 掛耳咖啡包推薦 如何選擇製作掛耳咖啡的咖啡豆&如何衝煮掛耳咖啡
    1990年日本山中產業株式會社將茶包的概念用於咖啡,發明了濾掛式咖啡並申請專利。隨著精品咖啡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多人開始購買掛耳咖啡,為的就是能快速方便地喝到精品咖啡又不需要用到一堆器具器皿。前街咖啡一直以來都有提供掛耳咖啡包售賣以及定製掛耳咖啡包,確保能滿足每一位客人的口味需求。
  • 影響金杯咖啡萃取濃度因素 影響手衝萃取的原因 手衝咖啡粉水比例
    ,所以我們喝的手衝咖啡大部分都是水。、令人舒服的,例如酸質會很豐富,像李子或者核果類的酸甜感,整體的乾淨度、清澈和透明感,能比較清楚喝出是什麼風味,細膩、豐富的鮮明酸質,並且能讓人聯想到某種水果甚至是葡萄酒,停留在口腔的餘韻持久,讓人回味。
  • 開箱評測:219元波頓滴濾式手衝咖啡壺,衝咖啡也可以如此輕鬆
    選手衝就對了 。其實在家一個人衝咖啡喝,手衝是最方便的了。最近我入手了美美的bodum波頓咖啡器皿,完全的歐洲設計風格,走純粹、簡單、實用的路線,是日用品,也是藝術品,放在客廳還可當作擺飾呢!每天一早在手衝咖啡的時候,都覺得心情大好。
  • 這保溫杯,能做咖啡!發明這東西的人,是個天才吧?
    ,最好是手衝的,喝上一口,層次豐富,回味無窮。 小編以前每天都要買咖啡,後來愛上了自己手衝,省錢環保,又很有樂趣。 把濾杯中的咖啡粉拍拍勻,展開它兩側的「小翅膀」,把它架在保溫杯上,就可以愉快地衝咖啡了~ 註:如果買的是磨好的咖啡粉,就可以直接把粉倒進濾杯衝泡,也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