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來回答下您的問題。我平時也比較喜歡喝咖啡,下面根據本人在家喝咖啡的體驗為您分享一下。手磨咖啡豆的製作,從兩方面為您介紹,一個是咖啡豆的烘焙,另一個是咖啡豆的衝煮。首先說咖啡豆的烘焙,一般自己在家喝,使用小型手網烘焙即可,我個人常常喜歡在家自己烘焙一些,能更好地保障咖啡豆的新鮮度。咖啡生豆的烘焙屬於看著簡單,實際上比較難操作的工作,作為咖啡愛好者可以從自己烘焙中體驗到更多咖啡的魅力,認識更多的咖啡豆,學習更多的咖啡知識,對個人而言是比較有趣的事情。1、買回來的生豆進行嚴格手選,挑揀出對風味影響頗大的瑕疵豆,比如蟲蛀豆、未熟豆、死豆、帶殼豆、貝殼豆、發酵豆、雜質等等。
2、把揀好的豆子放到手網裡,用夾子夾好口,打開火源,保持中小火,手網與火源保持15釐米左右距離,平行勻速搖晃手網。3、咖啡豆會逐漸由綠轉黃,顏色逐漸加深,銀皮也越來越多地飄落,這個時候可以稍微加速搖動手網,注意保持手臂的穩定性,不要歪斜晃亂。4、注意第一次爆裂聲,從稀落到密集,「噼啪」聲非常清脆響亮,此時咖啡豆已經是我們常見的顏色,一般我比較常烘焙到中度。以上就是手網的大概使用方法,具體烘焙細節要根據咖啡豆的具體情況來談,不能一概而論。喜歡自己烘焙的可以研究一下,可以看看咖啡烘焙方面的書籍,參加些課程之類。
二、咖啡豆的衝煮在家手磨咖啡,一般常用的衝煮器具是手衝、法壓、虹吸等等。這幾種用具各有各的特點、優勢,如果想喝風味,我個人比較推薦喝手衝。手衝咖啡的衝煮流派比較多,在家庭中操作遠不用那麼複雜,下面為您分享下我的衝煮方法。1、粉水比例,1:14~1:18之間都是可以的,一般我都會卻比較中間1:16。2、水溫:88℃~93℃之間,根據咖啡豆情況略有調整(淺烘、陳舊豆溫度要高些,反之低些)。3、一般衝煮流程:先注入粉兩倍的熱水(手法是從中心繞圈注入),之後燜蒸20秒~30秒,繼續繞圈注水(90克~100克),分三段注水完畢,全程計時,注意衝煮過程中不要衝破「粉牆」。
下面舉個例子:18克咖啡豆(中度烘焙,最佳賞味期內),注水量288,水溫90℃,燜蒸30秒,全程2分30秒,水流與壺嘴角度成約90度,衝煮過程細水流穩定注入,水流距離粉床距離適量不要太高,由內向外一圈圈衝煮,全程穩定,計算好分段水量和時間,如果注水量沒有在時間內完成,也把濾杯移走,剩餘水量直接補入分享壺內,搖勻即可。法壓和虹吸壺的使用方法,家庭中就比較簡單了,基本按著器具的使用方法製作就可以了,法壓壺比較便攜,是較日常的咖啡衝煮用具,對磨粉的要求是較大顆粒的粗粉,其實風味個人認為也很不錯。虹吸壺也較適合家庭咖啡衝煮,製作過程慢慢儀式感,較具有觀賞性,閒暇時候自己衝泡一下,很「賞心悅目」,而且按著操作要點,即使初次使用失敗率也不高,衝煮風味非常穩定。
我認為以上這些製作咖啡的用具和方法比較適合家庭衝煮,均我個人在家製作手磨咖啡的體驗,僅為個人觀點,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