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極,中美共同幫了澳大利亞一把

2021-01-13 手機鳳凰網

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南極救援上,可見一斑。

文 | 海上客

澳大利亞南極戴維斯站一名隊員因健康原因,急需撤離。這時候,中國南極考察隊「雪鷹301」直升機出手相幫。這是昨天(12月24日),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發布的消息。

「雪鷹301」直升機完成對澳大利亞南極科考隊員國際協作救援第一站工作

在新冠肺炎成為全球大流行,西方,包括澳大利亞一些人甩鍋中國,導致兩國關係產生微妙的變化,甚至澳大利亞政府對中國企業採取一些歧視性做法的時候,在南極發生的國際協作,彌足珍貴。

01

事情發生在12月20日。當天,「雪鷹301」由中國南極中山站飛行110公裡至澳大利亞戴維斯站,將澳大利亞5名航空地勤人員及558公斤物資從戴維斯站區運送至37公裡外的戴維斯站冰蓋機場。 事情的起因是,12月17日,澳大利亞戴維斯站一名隊員因健康原因需要撤離,澳大利亞南極局向中方請求支援——正在南極執行任務的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於是出手相幫。

澳大利亞隊員緊急轉送路線 圖 | 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

中國考察隊緊急制定包括指揮、通信、導航、飛行、保障、防疫、應急等內容的專門援助方案,利用「雪龍2」號上的船載直升機「雪鷹301」,12月20日,成功協助澳大利亞戴維斯站完成該名隊員撤離。北京時間12月24日上午8點15分,這名澳大利亞隊員乘坐澳大利亞空客A319,於北京時間14點抵達澳大利亞霍巴特機場,之後開始接受治療。

「雪鷹301「再次出動

與此同時,「雪鷹301「再次出動,於12月24日凌晨離開南極中山站,克服了30節大風的影響,將澳大利亞戴維斯站兩名隊員轉送至戴維斯冰蓋機場。他們登上美國派出的固定翼飛機(BT-67)。美國飛機起飛後,「雪鷹301」將戴維斯站冰蓋機場的5名澳大利亞航空地勤人員及物資運送回戴維斯站。

澳大利亞方面準備固定翼飛機機場跑道需要花費數天時間

澳大利亞南極項目負責人金·埃裡斯(Kim Ellis)這麼說:「非常感謝中國和美國的南極考察隊,他們能夠及時調整計劃、提供幫助。」埃利斯還說:「各方的救援能力、傑出的專業知識以及良好的天氣窗口的協同作用使我們能夠在一周內將患者從南極洲帶回澳大利亞。」

02

有評論認為,這次中美共同幫助澳大利亞南極考察隊員,顯示出在充滿敵意和挑戰的現實環境中,各方科研人員間的一種信任與支持。海叔還是感覺,地緣政治關係的變化,應該不會影響人道主義救援。 《澳大利亞人報》的評論就稱,「在南極洲設有科考站的國家有相互援助的傳統,尤其是在緊急情況下,澳大利亞最近與中國的外交緊張關係似乎並未影響到這一點。」

汪文斌

在昨天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汪文斌在回答有關提問時也說道,「中方有關部門正與相關方面積極協調對澳大利亞患病人員救助方案。中方願為此提供積極協助。我們祝願澳方患病人員早日康復。」

從中不難看出,中方在尋找未來南極合作的一些常態化方案上,是有所考慮的。而澳大利亞方面呢?海叔注意到,就是這位金·埃裡斯先生,在今年1月還號稱,澳大利亞對其「南極海外領地」上的外國設施有權突擊檢查。當時,埃利斯還曾打了個幌子,不願意透露「中國的科考設施是否在突擊檢查的清單上」。

這當然是笑話——國際社會根本就不承認澳大利亞對南極洲上自稱的「海外領地」的主權。

如今,中美幫助澳大利亞運送病人,從另一個角度也證明——今年1月埃利斯所說的話是胡扯。

03

據稱,澳大利亞突然得病的科考隊員, 並沒有在南極感染新冠病毒。不過,近日已有媒體報導稱,智利的南極貝爾納多·奧伊金斯·裡克爾梅基地出現新冠疫情,有36人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 不是開玩笑——已經有人在談論一個現實問題——應對南極的企鵝、海豹等動物進行核酸檢測,看看是否染上新冠病毒,且應對野外環境進行消毒,如使用消毒液,高溫或紫外線消毒,或者焚燒病毒可能汙染的物品。

南極洲生存著350多萬隻企鵝

在海叔看來,南極自然條件與其他大陸不同。這使得人類對南極的科考工作必須在比較艱難的環境中進行,在對付新冠病毒方面,亦是如此。由此,也帶來更多國家間的合作機會——抱團取暖麼。在中國開展南極科考的早期,澳大利亞方面曾經給過中國幫助,中國對此是記在心頭的。如今,中國對澳大利亞的支援,對未來的南極合作有所啟示,對全球抗疫以及此後的經濟復興,都該有所啟示!

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南極救援上,就可見一斑。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南極站升起中國國旗,有些美國人過不去這道坎了……
    事情的經過想必大家都已經有所了解:12月17日,澳大利亞戴維斯站一名隊員由於健康原因需要緊急撤離,澳大利亞南極局向正在南極執行任務的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請求幫助。考察隊隨後緊急制定了專門援助方案,決定利用「雪龍2」號船載直升機「雪鷹301」提供救援。
  • 銳參考|澳大利亞南極站升起中國國旗後,有些美國人過不去這道坎了...
    參考消息網12月29日報導(文/唐立辛) 「南極真正讓各國團結起來,相互扶持。」在為期5天的聯合救援行動圓滿成功後,澳大利亞南極局(AAD)局長金·埃利斯感慨地說。事情的經過想必大家都已經有所了解:12月17日,澳大利亞戴維斯站一名隊員由於健康原因需要緊急撤離,澳大利亞南極局向正在南極執行任務的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請求幫助。
  • 澳大利亞南極站升起中國國旗後,有些美國人過不去這道坎了
    如此充滿悲觀主義、不符合美國媒體尋常風格的文章發表於12月23日,正逢中、美、澳三國人員救援一名澳大利亞南極科考隊員之際。因為中國南極考察隊回首先回應了澳隊員的救援請求,澳大利亞戴維斯站20日還掛起了中國國旗。是的,沒錯。胡珀如此「悲天憫人」的起因,正是源於對中國贏得澳大利亞以及國際媒體盛讚的不滿:明明是聯合救援,憑什麼中國比美國獲得的關注多?
  • 金一南點評俄羅斯北極跳傘,澳大利亞南極耍賴
    4月27日,澳大利亞一家智庫發表報告,瞄準南極煽動反華議題,宣稱中國在南極的地緣政治雄心變得越來越讓澳大利亞擔心。那麼,俄羅斯空降部隊為何要從北極萬米高空傘降?澳大利亞智庫瞄準南極煽動反華議題又有何意圖?各方圍繞兩極地區正展開怎樣的博弈?這些就是今天《一南軍事論壇》要關注的話題。
  • 中美關係的恰當標籤應是「共同進化」
    中美關係的恰當標籤應是「共同進化」,而不是「夥伴關係」。這意味著兩國都注重國內必須做的事情,在可能的領域開展合作,調整關係,減少衝突。任何一方都不完全贊同對方的目標,也不假定利益完全一致,但雙方都努力尋找和發展相互補充的利益。為了兩國人民,為了全球福祉,美國和中國應該作此嘗試。任何一方都很龐大,不可能任由對方支配。因此,在戰爭或冷戰式衝突中,雙方都沒有能力確保獲勝。
  • 澳科考隊員急需醫療救護撤離南極 中美聯合伸出援手
    《澳大利亞人報》網站12月20日刊發題為《中國和美國共同幫助救護澳大利亞南極科考隊員》的報導稱,儘管地緣政治關係緊張,但在美國的協助下,中國正在幫助一名患病的澳大利亞科考隊員從南極撤離。報導稱,一名出現健康問題的澳大利亞南極科考隊員正被嘗試送回塔斯馬尼亞州首府霍巴特,這是一次可能需要花費數周時間的複雜行動。
  • 中美之間,這次,澳大利亞站在了中國這邊
    導讀:據《雪梨先驅晨報》近日報導,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在前些日子的演講中稱周方銀還提出,澳方作為中美對抗的前線,莫裡森希望能夠阻止中澳關係的下滑,為以後留下餘地。
  • 這回,澳大利亞科考站升起中國國旗
    在經過中、美、澳三國人員跨越海、陸、空數千英裡的努力後,一名澳大利亞南極科考隊員成功獲得醫療救援,從南極洲撤離。澳方感嘆,這次「幸運地」碰到了中國破冰船。期間,澳大利亞科考站還專門升起了中國國旗。圖自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網站南極科考隊員成功轉移,澳大利亞感謝中美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12月25日報導,澳大利亞官員周五稱,得益於團隊合作和南極地區夏季的良好天氣,為期5天的行動取得了「顯著成功」。
  • 基辛格:「共同進化」才是中美關係的恰當標籤
    中美關係不必也不應成為零和博弈。「一戰」之前歐洲領導人面臨的挑戰是,一方的收益意味著另一方的損失,激烈的公眾輿論不容許妥協。中美關係卻不是這樣。重要的國際問題在本質上是全球性的。達成共識可能非常困難,但在這些問題上挑起對抗是自尋失敗。 兩個主角的內部演變與「一戰」之前的形勢也無法類比。
  • 俄羅斯北極跳傘,澳大利亞南極耍賴,金一南:兩極地區將成為新爭奪點
    ,渲染「澳大利亞地方政府一直為中國的南極科考提供支援和服務,但是中國在南極的地緣政治雄心變得越來越讓澳大利亞擔心」。4月27日,澳大利亞知名智庫——戰略政策研究所發表了一篇報告,聲稱澳大利亞應該重新考慮在南極的長期戰略,減少同中國的合作,以降低風險。報告中給出的所謂理由是中國在南極的地緣政治雄心越來越讓澳大利亞擔心。
  • 澳科研人員病倒南極,中國不計前嫌施以援手,澳高官激動感謝
    據歐亞時報12月23日報導,澳大利亞南極洲計劃團體日前表示,在南極的澳大利亞戴維斯研究站科考人員因身體不適病倒,在美國的協助下,中國不計前嫌幫助該人員撤離南極。澳大利亞南極司司長金·埃利斯激動地說:"非常感謝國際援助正在幫助這名隊員撤離"。
  • 只有南極有企鵝嗎?
    提到企鵝,大家會不約而同地想到企鵝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南極。全世界的企鵝共有18種,大多數分布在南半球。在澳大利亞,生活著世界上最小的企鵝—藍企鵝。它們普遍身高30釐米,和一把尺子差不多高,體重只有兩公斤。小藍企鵝有一身藍色的羽毛,也是唯一一種有藍色羽毛的企鵝,因此被稱作藍企鵝。小藍企鵝出沒於南澳大利亞及紐西蘭、智利的海岸,潛入的海域則非常廣闊,捕食魚類、魷魚及其他小型的水生動物。
  • 中國網友幫澳大利亞"闢謠"
    中國網友幫澳大利亞"闢謠" 2020-11-30 21: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雪龍」起航,中國和南極的那點事
    這裡是塔斯馬尼亞州的首府霍巴特,澳大利亞南極局總部所在地和去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澳期間登上「雪龍」號的地方。學習海洋物理專業的姚三個月前來到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CCAMLR)秘書處實習,成為30年來第一個頻繁進出這裡的中國面孔。
  • 中國在中美較量中頻頻得分,中美關係是時候修復了
    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導,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2月13日發表題為《北京在與華盛頓的較量中頻頻得分》一文,對中美近日的對抗進行了分析。對中國來說,本月將是很好的一個月。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一個中國太空飛行器將在本月晚些時候把重達兩公斤的月球樣本安全帶回地球。
  • 中美澳南極科考隊千裡接力送傷員,澳科考站升起中國國旗,中方愉快...
    華輿訊綜合報導 據澳洲網報導,澳大利亞科研機構南極局日前罕見地放出了一張中國與澳大利亞國旗一同飄揚在澳大利亞南極科考站戴維斯站上空的照片。這背後則是一段中國、澳大利亞和美國三國南極科考隊各出精銳,千裡接力,將一位在南極圈裡的傷員送往澳大利亞接受治療的感人故事。
  • 澳大利亞科考站升起中國國旗!最大的功臣是雪龍2號,給中國長臉了
    文|米君,優質原創作者、自由撰稿人據報導,中美澳三國經過跨海陸空的努力之後,成功援助了澳大利亞的一名南極科考隊員,讓其撤離南極。澳大利亞感嘆:「很幸運」能夠遇見中國破冰船,澳大利亞南極科考站還升起了中國的國旗。
  • 中美地峽的中部地區,為什麼東西兩側沿海形成了不同的氣候類型?
    地球表面的陸地總共可以分為六塊大陸,分別是亞歐大陸、非洲大陸、澳大利亞大陸、南極大陸、北美大陸和南美大陸。在六個大陸中,北美大陸和南美大陸實際上是相連的,有時候也合稱為美洲大陸,而連接北美大陸和南美大陸的狹窄區域,我們稱之為「中美地峽」。
  • 中美關係期待四十不惑且更應共同進化
    美國各界高度關注,一是因為習近平的特殊身份,二是因為去年中美摩擦加劇,此刻「中國話題」正被美國逐漸升溫的選戰炒得越來越熱,不少美國政治人物以對華強硬來拉升人氣。這種趨勢令人不由對未來中美關係充滿憂慮。因此有媒體期待習近平訪美,「或為未來10年中美關係重新定調」。自中美建交以來,中美關係總體態勢是既重要又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