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研人員病倒南極,中國不計前嫌施以援手,澳高官激動感謝

2020-12-23 半島國際快訊

據歐亞時報12月23日報導,澳大利亞南極洲計劃團體日前表示,在南極的澳大利亞戴維斯研究站科考人員因身體不適病倒,在美國的協助下,中國不計前嫌幫助該人員撤離南極。澳大利亞南極司司長金·埃利斯激動地說:"非常感謝國際援助正在幫助這名隊員撤離"。

網絡圖片

報導稱,澳大利亞戴維斯站的一隊員病重,正在安排緊急醫療救援,官方工作人員表示,該隊員並沒有感染新冠病毒,但尚未明確指出是哪一種疾病。

澳大利亞考察團表示,當地時間12月20日,中國"雪龍2號"的隨船直升飛機"雪鷹301"攜一支五人小隊,裝配1,000多公斤的裝備,順利停靠在戴維斯站的高原冰雪降落區,因為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使用普通飛行工具很難到達此處。此後,直升機將澳患者送去飛機雪道,以便在晚些等待一架美國Basler飛機來接。

網絡圖片

目前救援人員正嘗試將其送回霍巴特,但可能需要花費數周的時間。因為南極的地勢和溫度原因,即使天氣十分良好,救援難度也依舊很大。而且由於澳大利亞南極科考站沒有配備雪橇式的飛機,使得救援工作變得更為複雜。

幸運的是,中國的"雪龍2號"正在南極進行科考工作,澳大利亞方面認為,想要最快解決問題,就是讓中國和美國參與這項救援工作。澳大利亞駐南極洲考察團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目前已經開始建設兩條南極冰道,方便中美解救澳大利亞病患"。

網絡圖片

澳大利亞南極司司長金·埃利斯表示,"在中美協作支持下,醫療疏散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當中。預計需要三到五天的時間才能完成跑道。兩個跑道小組都將對起降表面進行打樣,以確保飛機有足夠的摩擦力來降落"。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背景下,大國之間這種不計前嫌的國際援助顯得十分可貴又暖心。

澳大利亞考察團還表示,"除了解救救援問題外,澳大利亞也正在採取針對性措施,以防止將新冠病毒繼續在南極洲肆虐,其中包括檢疫,社交疏散和對正在使用的飛機進行深層清潔"。

網絡圖片

實際上,在南極洲設有科考站的國家經常會互相幫助,尤其是在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各國物資稀缺,救援人手緊缺這種緊急情況下。雖然中澳目前的外交關係比較緊張,但似乎並未影響到兩國協同合作這一點。

中國實際上一直秉承著友善的外交態度,在美國抗疫最嚴峻的階段,願繼續向美方抗疫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捐助大量抗疫物資。此前,巴西總統還曾公開表示拒絕進口中國疫苗,巴西隨後確認採購中國新冠疫苗後,首批疫苗安全裝配後火速抵達當地,都充分體現了大國一向不計前嫌的態度。

文/六元

相關焦點

  • 澳方在科考站升起中國國旗,感謝「無價援助」
    圖為中國極地考察中國和澳大利亞、美國3國之間的關係比較特殊,但是在他國遇到危難關頭時期我方還是會不計前嫌地伸出援手,再一次體現了中國的大國情懷。為此在澳大利亞科考站升起了中國國旗,說明了澳大利亞非常感謝中國幫助。
  • 中美澳南極科考隊千裡接力送傷員,澳科考站升起中國國旗,中方愉快...
    華輿訊綜合報導 據澳洲網報導,澳大利亞科研機構南極局日前罕見地放出了一張中國與澳大利亞國旗一同飄揚在澳大利亞南極科考站戴維斯站上空的照片。這背後則是一段中國、澳大利亞和美國三國南極科考隊各出精銳,千裡接力,將一位在南極圈裡的傷員送往澳大利亞接受治療的感人故事。
  • 澳剛點名感謝中國,美軍就揚言在北極建基地,川普要死磕到底?
    澳科考隊剛在南極升起中國國旗,美國就要在北極建基地值得一提的是,有部分人士猜測,美國突然考慮在北極建海軍基地,是因為,前幾日,澳大利亞南極站升起了中國國旗,當時美國便對此事表達了不滿。12月20日,正在南極地區執行科考任務的中國南極科考隊,向澳大利亞駐南極戴維斯科考站伸出了援手,幫助他們從當地順利撤離了一名病重的科考隊員。
  • 萬分感謝中國
    近日,外媒報導稱,澳大利亞南極站一名隊員因身體原因,急需回國治療,而我國的南極科考隊接到這一消息後,將此人從南極順利救出,值得關注的是,事後澳大利亞工作人員在南極科考站,特意升起了中國國旗,還親口說到:感謝中國!
  • 澳人憋瘋了!澳航推出「無目的地」觀光航班,機票10分鐘售罄
    澳航不僅是澳大利亞,同時也是大洋洲以及南半球規模最大的航空公司,亦是全球歷史第三悠久的航空公司。鑑於國際邊界持續關閉,艾倫認為這類觀光航班是其更廣泛的國內航班復甦計劃的一部分。南極航班公司也在(Antarctica Flights)計劃使用澳航的787夢幻飛機(Dreamliners)把遊客帶到南極從空中觀看冰雪覆蓋的大陸。
  • 最近看到這條新聞的澳洲人,都在感謝中國
    近日,外媒紛紛報導了一起發生在南極的「緊急救援」事件。據悉,在經過中、美、澳三國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一名澳大利亞南極科考隊員成功獲得醫療救援,從南極洲撤離。澳方感嘆,這次「幸運地」碰到了中國破冰船。期間,澳大利亞科考站還專門升起了中國國旗。
  • 不能出國,澳航推跨洲之旅!僅$1199,不落地「南極之旅」
    然而,今年夏天,澳人還是有出國的機會。 澳航推「南極之旅」據報導,澳航攜手Antarctica Flights將為澳人帶來一場飛越南極大陸的航空之旅。 據悉,根據出發地的不同,飛行時間大約為12.5小時 南極專家將在飛機上向遊客介紹南極的環境和歷史,讓乘客在欣賞之餘能夠有更為深刻的了解
  • 澳媒:中國遊客春節不來 澳大利亞損失14億
    來源標題:澳媒:中國遊客春節不來 澳大利亞損失14億 澳大利亞新聞網1月8日文章,原題:中國遊客今年2月的缺席將令澳大利亞損失14億澳元由於春節期間缺少出手闊綽的中國遊客,澳零售業和食宿業料將遭受巨大損失。
  •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傑出校友孟凡超遂中行
    在校史館,孟凡超看到當年母校的老建築以及校友的照片時,非常激動。「我經常在這裡玩耍」「這是我當時的化學老師」「這是我的老同學」……他指著牆上的那些老照片,回憶著當年在母校的青春歲月,感嘆時光荏苒,也感謝母校對自己的培養之恩。
  • 美破冰船施援手 澳漁船南極冰海獲救
    美國「北極星」號破冰船14日成功在南極水域解救一艘遭浮冰圍困數日的澳大利亞漁船,將其拖往無冰的開闊水域。  受困拖撈船名為「南極首領」號,長63米,載有26名船員,在南極水域從事犬牙魚捕撈作業6個月,本月10日在麥克默多峽灣東北方向大約1650公裡的水域受困,螺旋槳受損,向外界發出求援信號。
  • 中國駐澳使館提醒在澳中國公民注意駕車安全
    人民網北京10月14日電 據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網站消息,2014年,全澳車禍死亡1,155人。道路交通事故是在澳中國公民十大易發安全問題之一(2015年以來的涉中國公民駕車安全事故案例附後)。駐澳大利亞使館提醒中國公民在澳駕車要注意:澳交規和路面狀況與國內不同。
  • 科研人員在港珠澳大橋附近拍到10多頭中華白海豚
    當天,科研人員在港珠澳大橋中國結塔北側、西人工島北側以及東西人工島之間航道處均發現中華白海豚在附近活動,數量共有10多頭。本次巡護首次採用無人機高清視頻航拍模式實現全方位、多角度遠程監測。科研人員發現的中華白海豚大多數身體為粉紅色,年齡約30多歲;部分白海豚身體為灰黑色,年齡較小,估計約10多歲;同時還拍攝到多頭中華白海豚「老少」同遊的相片,其中一頭老年中華白海豚身上尾部傷痕累累;這一系列珍貴的照片和視頻將為後續中華白海豚保護工作提供重要參考價值。本次活動也是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群充分發揮科技服務能力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生態保護的重要舉措。
  • 澳收緊外商投資針對中國?澳媒:新規不具追溯力,中企租借達爾文港...
    澳財政部長弗萊登伯格稱之為「50年來最重大的改革」。儘管澳政府沒有點名任何國家,但西方輿論紛紛將此指向中國。中國遠非對澳投資最多的國家,但中國企業的投資經常引發非議。與媒體的解讀不同,澳總理莫裡森5日否認新規會惡化與中國的關係。澳媒還特別指出,新的規定不具有追溯力,因此中國企業租借達爾文港99年的合約不受影響。
  • 港珠澳大橋:保護白海豚花了3.4億,實現「零傷亡不搬家」
    為實現白海豚「不搬家」目標,研究人員300多次出海跟蹤,拍了30萬張照片,對千餘頭白海豚進行標識;舉辦白海豚保護知識培訓29次,共2544人次參加;縮短施工工期,調整施工方案,如將工可階段318個橋墩減少至施工階段的224個橋墩......
  • 澳航波音787夢幻客機重啟南極觀光之旅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航空界老字號、以「飛行袋鼠」(the Flying Kangaroo)為其標誌的澳洲航空(Qantas Airways)決定重新啟動南極觀光之旅行程,甚至推派出重量級全新型雖然飛機不會直接降落在南極洲,但是在上空繞圈航行,使乘客能夠一覽冰天雪地的南極大陸。南極洲航空公司執行長Bas Bosschieter在接受媒體 「7News」 訪問時表示,搭乘南極航班不需要帶護照或行李,如果願意的話,甚至可以穿短褲前往。Bosschieter幽默地說 :「當你被問到 「這周末去做了些什麼事?」 時,我個人認為這個問題的最佳答案是 : 喔,我這個周末去到南極洲繞了一圈。」
  • 澳高官叫囂「準備和中國開戰」,澳網友:我軍一個月內全軍覆沒
    2020年12月29日,澳大利亞參議員吉姆·莫蘭發表了令人驚嘆的言論,在一次採訪中,吉姆·莫蘭表示中國對澳大利亞的貿易限制「令人作嘔」,同時,吉姆·莫蘭還表示澳大利亞應採取包括軍事手段在內的強硬措施來應對中國,對此一些澳網友看不下去了,直接潑了一盆冷水:若真開戰,我軍一個月內全覆沒。對中開戰?‍
  • 聖誕島首批從武漢撤離澳人回家,激動涕淚!家長擔憂孩子受歧視
    總理莫裡森(Scott Morrison)周二則呼籲在澳華人無需太拘謹,如果不是最近14天內才從中國大陸回澳的話,應該像往常一樣自由活動。241名首批從中國武漢撤回的澳人昨天大部分都已回家,莫裡森擔心在華人社區內可能有錯誤信息流傳,因此今天他在墨爾本表示:「你們可以自由地到處活動,不需要留在家裡。」
  • 港珠澳大橋「強筋健骨」的奧秘—新聞—科學網
    時任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工程管理部副部長景強說。 港珠澳大橋全長近50公裡,除去隧道部分的海中橋梁長度約為23公裡,由將近1500根鋼管複合樁支撐起來,體量龐大。鋼管樁作為深埋在水面下數十米的橋梁根基,在120年的全壽命周期中無法更換且維護困難,必須確保可靠性,做到萬無一失。 李京告訴《中國科學報》,港珠澳大橋的基礎防護工程主要是對鋼管複合樁的防腐施工。
  • 澳總理和11個人吃飯,其中有個中國人,結果,總理被罵了
    24日,他們將矛頭指向了總理特恩布爾,起因僅僅是特恩布爾日前一次晚餐的照片,其中包括一名中國商人。澳大利亞國家多元文化電視臺24日報導說,總理特恩布爾日前被拍到與11位客人一起進餐,其中有一名劉姓中國商人,而該商人在澳大利亞的公司在昆士蘭州選舉前剛向自由黨捐贈了4萬澳元(約合20萬元人民幣)。
  •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橋痴」孟凡超:用匠心刷新中國速度 創造...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3日訊 在世界橋梁界有著這樣一句話:世界橋梁建設,20世紀70年代以前看歐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紀看中國。這句話的作者,就是港珠澳大橋的總設計師孟凡超——孟子第七十四代孫。孟凡超的父親是山東臨沂人,也是孟子後裔,抗日戰爭時期作為青年學生幾經輾轉到了四川遂寧。1959年,孟凡超出生在四川遂寧,是中國著名的橋梁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