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大碰撞,頂尖計算機科學家辯論,人工智慧未來發展方向

2021-01-09 騰訊網

因為收集,存儲和處理大量數據的能力不斷增強,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越來越完善。如今,深度學習不僅是科學研究的主題,而且還是許多日常應用程式的關鍵組成部分。

人工智慧在深度學習下,整個2010年代發展迅猛,但是十年的研究和應用價值表明,在目前的狀態下,深度學習並不是解決創建人類級AI所面臨的難以捉摸的挑戰的最終解決方案。

我們需要什麼將AI推向新的高度?更多數據和更大的神經網絡?新的深度學習算法?深度學習以外的方法?

這個話題在AI社區中引起了激烈的討論。來自不同背景和學科的科學家參加了名為「人工智慧辯論2:推動人工智慧前進:一種跨學科方法」的辯論。

混合人工智慧

共同主持辯論的認知科學家加裡·馬庫斯(Gary Marcus)重申了深度學習的一些關鍵缺陷,包括數據需求過多,將知識轉移到其他領域的能力低,不透明以及缺乏推理和知識表達能力。

馬庫斯一直是對「把深度學習作為人工智慧進步的唯一方法」最直言不諱的批評家,他在2020年初發表了一篇論文,其中他提出了一種將學習算法與基於規則的軟體相結合的混合方法。

其他發言者還指出,混合人工智慧是應對深度學習面臨的挑戰的最有可能的解決方案。

「科學家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確定AI的組成部分,以及如何使AI更具可信賴性和可解釋性,」計算機科學家路易斯·蘭姆(Luis Lamb)說。

蘭姆是《神經-符號認知推理》一書的合著者,他提出了一種基於邏輯形式化和機器學習的神經-符號AI基礎方法。

他說:「我們使用邏輯和知識表示法來表示將其與機器學習系統集成的推理過程,以便我們也可以使用深度學習機器來有效地改革神經學習。」

進化的靈感

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前谷歌雲AI首席科學家李飛飛強調,在進化史上,視覺一直是推動人類智能發展的關鍵催化劑之一。同樣,有關圖像分類和計算機視覺的工作已引發了過去十年的深度學習革命。李教授是ImageNet的創建者,這是一個擁有數百萬個用於訓練和評估計算機視覺系統的帶標籤圖像的數據集。

「作為科學家,我們問自己,下一個北極星是什麼?」 李教授說。「不止一個。進化和發展給了我極大的啟發。」

他還指出,人類和動物的智能源於對世界的主動感知和互動,而這是當今人工智慧系統所缺乏的,現在人工智慧系統太過於依賴於人類策劃和標記的數據。

「在感知和激勵之間存在一個至關重要的循環,從而驅動學習,理解,計劃和推理。當我們的AI可以實現具有多模式,多任務,可概括性並且經常與社會互動時,才能更好地實現此循環。

李教授目前在她位於斯坦福的實驗室中,正在致力於構建使用感知和激勵來了解世界的互動AI。

OpenAI研究人員肯·斯坦利(Ken Stanley)還討論了從進化中學到的經驗教訓。斯坦利說:「自然界中某些進化的特性是如此強大,還沒有在算法上進行解釋,因為我們無法創造出自然界中已經出現的現象」, 「那些是我們應該繼續追逐和理解的屬性,這些屬性不僅在進化中,也在我們人類自身中。」

強化學習

計算機科學家理察·薩頓(Richard Sutton)指出,在大多數情況下,有關AI的工作缺乏一種「計算理論」,這是由神經科學家大衛·馬爾(David Marr)創造的,他以視覺研究而聞名。計算理論定義了信息處理系統要追求的目標以及為什麼要追求該目標。

「在神經科學領域,我們缺少對整體思維的目標和目的的高層理解,在人工智慧中也是如此。「薩頓說。教科書通常將AI簡單地定義為「讓機器去做人們要做的事情」,而AI中的最新對話(包括神經網絡和符號系統之間的爭論)都是「關於如何實現某件事的感覺。」

「強化學習是智能的第一個計算理論,」他指的是為AI提供了環境的基本規則,並讓他們發現了最大化其獎勵的方法。「強化學習是關於目標是什麼和為什麼的明確說明。在強化學習中,目標是最大化任意獎勵信號。為此,AI必須由計算策略,價值函數和生成模型組成。」

他還強調,該領域需要進一步發展商定的智力計算理論,並說強化學習目前是最傑出的方法,儘管他承認其它方法可能也值得探索,但目前缺乏明確的目標。

薩頓是強化學習的先驅,並且是該主題的開創性教科書的作者。他工作的AI實驗室DeepMind對「深度強化學習」進行了大量投資,這是將神經網絡集成到基本強化學習技術中的一種技術變體。近年來,DeepMind使用深度強化學習來掌握Go,西洋棋和StarCraft 2等遊戲。

強化學習與人腦和動物大腦的學習機制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但同時也遭受了困擾深度學習的挑戰。強化學習模型需要大量的培訓才能學習最簡單的東西,並且嚴格地限制在他們所接受的狹窄領域。

目前,開發深度強化學習模型需要非常昂貴的計算資源,這使得該領域的研究僅限於財力雄厚的公司,例如擁有DeepMind的谷歌公司和擁有OpenAI的部分股份的微軟公司。

將世界知識和常識整合到AI中

計算機科學家和圖靈獎獲得者朱迪亞·佩爾(Judea Pearl)以在貝葉斯網絡和因果推理方面的工作而聞名,他強調AI系統需要世界知識和常識才能最有效地利用接收到的數據。

佩爾說:「我相信我們應該構建一個將世界知識與數據結合在一起的系統,僅基於聚集和盲目處理大量數據的AI系統註定會失敗。」

「知識不是從數據中產生的。我們利用大腦中的先天結構與世界互動,並且我們使用數據來向世界詢問和學習,正如新生兒那樣,他們在沒有明確指示的情況下學習了許多東西。」

「這種結構必須在數據外部實現。即使我們通過某種奇蹟成功地從數據中學習了這種結構,我們仍然需要以與人類可溝通的形式來使用它。」

華盛頓大學崔野今教授也強調了常識的重要性以及常識的缺失對當前AI系統的挑戰,這些AI系統的重點是將輸入數據映射到結果。

但是我們如何在AI中達到常識和推理呢?崔教授提出了廣泛的平行研究領域,包括將符號和神經表示相結合,將知識整合到推理中以及構建不僅僅是分類的基準。

我們仍然不知道通向常識的完整途徑。她補充說:「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不能僅僅通過使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更高而到達那裡。」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主要分為哪幾個研究階段,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人工智慧主要分為哪幾個研究階段,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人工智慧主要分為哪幾個研究階段,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2018-08-13 10:46:55  來源:今日頭條搶沙發 2018-08-13 10:46:55  來源:今日頭條 摘要:人工智慧一直處於計算機技術的前沿,人工智慧研究的理論和發現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方向。
  • 未來人類的方向,或許不是人工智慧,而是智能人類
    未來人類的方向,或許不是人工智慧,而是智能人類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以來,我們的科技發展速度是越來越快。從工業革命到後來的資訊時代、原子時代和現在的智能時代,人類的科技發展周期越來越短,我們似乎進入到了一個技術大爆炸的時代。對此許多人很好奇,我們人類未來的方向是什麼?
  • 頂尖AI晶片來自中國,頂尖人工智慧科學家來到中國,中國芯希望
    美國害怕中國,因為中國就像一塊磁鐵,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科學家。美國人工智慧語音識別的創始人丹尼爾被「政治正確」逼走後,來到中國;美國計算機科學家馬裡奧·塞格德加入了阿里巴巴,塞格德曾在2001年和2005年兩次獲得理論計算機最高獎哥德爾獎;美國密西西比大學前校長Jeffrey Vitter加入了百度,Jeffrey Vitter是計算機和大數據領域的專家;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終身教授金榕和終身教授施堯耘
  • 人工智慧的發展及未來暢想
    所以每一次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都將帶動計算機科學的大跨步前進。如果將現有的計算機技術、人工智慧技術及自然科學的某些相關領域結合,並有一定的理論實踐依據,計算機將擁有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當前人工智慧的發展方向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受控於人類的智能機器或智能程序,人類輸入指令後讓其達到預期的目的;另一類,能自主推理、邏輯、判斷、學習、進步的智能, 而後一種而有吸引力,更增加了人工智慧無窮的魅力。
  • 人工智慧主要包括哪些研究內容,人工智慧現狀和發展方向是什麼?
    1.什麼是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一詞最初是在1956 年Dartmouth學會上提出的。從那以後,研究者們發展了眾多理論和原理,人工智慧的概念也隨之擴展。人工智慧是一門極富挑戰性的科學,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必須懂得計算機知識,心理學和哲學。
  • 柴天佑:未來人工智慧將朝著與人一樣智慧全面的方向發展
    「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的界限在哪裡?」「人工智慧能否超越人類?」9月7日,在智能製造與產業生態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柴天佑作了《工業人工智慧發展趨勢》的主題演講,對這些疑問進行了一一解答。作為2019新能源高峰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智能製造與產業生態發展論壇從工業智能化角度深度探討了新能源轉型升級的未來戰略。
  • 《人工智慧之表示學習》報告重磅發布:AI未來發展方向與前景
    導讀:近日,由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和清華-中國工程知識智能聯合研究中心編寫的《人工智慧之表示學習》報告正式發布。該報告主要從概念、理論模型、領域人才、技術趨勢等4個部分,介紹知識表示學習的技術發展和研究最新進展,並展望該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與前景。
  • 世界「最頂尖」計算機科學家,美國632位,中國多少人呢?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迎來了網際網路的興起,像人工智慧、5G通訊、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的應用,這些也已經大大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而且在這種時代的大環境下,人才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那將是不可估量的,因為各國在科技層面的比拼,已經升級到後備人才和國家教育水平的比拼了,因為沒有教育基礎,技術積累,如何人才創新領域和高新技術提高,而且還會受制於人
  • 西湖大學首屆全球人才招募大會,揭示未來生物醫學發展的三大方向
    ,資金不是最主要的問題,主要是吸引到全球最頂尖的人才,開創世界最頂尖的科研成果將是未來西湖大學首要思考的問題,從目前西湖大學的學科設定和人才儲備來看,西湖大學主要以生物醫學為主要發展發現,目前開設的三大學科都和生物醫學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 人工智慧與計算機視覺
    前不久,vivo宣布成立AI全球研究院,將會加大對人工智慧多個領域包括知識圖譜、自然語言以及機器視覺等加大投入,深入研究開發創新性技術。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7/389708.htm  過去幾年,全球的網際網路公司包括谷歌、微軟、Facebook以及中國的百度、阿里巴巴都在加強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設立自己的人工智慧研究院。vivo是第一家設立專攻人工智慧方向研究院的中國手機公司。
  • 全球最頂尖的1000名計算機科學家,中國大陸竟只有11位
    而如今,人工智慧、雲計算、智能汽車、物聯網等都在不斷發展,進一步改變我們的生活。這其中,計算機科學家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視。但是你知道中國有多少頂尖的計算機科學家嗎?近期,國外的學術網站Guide2Research發布的最具影響力的H-index指數,在全球範圍內一共評選了1000名頂尖計算機科學家,而中國竟然僅有29名計算機科學家入圍,其中,中國大陸僅有11位。
  • 強弱AI的辯論:關於人工智慧意識的奇妙理論
    自從艾倫·圖靈在1950年發表著名論文《計算機與智能》以來,這些問題就一直困擾著計算機科學家和哲學家。當大多數科學家甚至無法就思維的正式定義達成共識時,確定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也不公平。  為了說明圍繞高性能AI假設的困惑,我們可以借鑑著名計算機科學家Edsger Dijkstra的幽默表達。
  • 未來自動化科學與技術的發展方向
    2016 年10 月, 美國白宮發布了《美國國家人工智慧研究與發展策略規劃》, 謀劃美國未來的人工智慧發展. 2017 年7 月, 中國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 人工智慧正式成為我國國家戰略. 2018 年3 月1 日, 美國國際戰略研究所發布報告《美國機器智能國家戰略報告》, 提出了機器智能技術對國防、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廣泛影響和發展戰略.
  • 剛剛,世界計算機領域頂尖學者被曝回國
    曾經,他的身份,是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的頂尖專家,如今,以國家戰略科學家的身份回國,他只有一個目的......他,就是朱松純。AI領域跨學科合作項目MURI首席科學家。今天,多數曾參與蓮花山研究院的成員,已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的翹楚,這些人,將會是未來中國人工智慧界的半壁江山。
  • 獨家專訪:未來幾年,人工智慧+腦科學會有哪些突破?
    ,未來幾年又可能有怎樣的突破,我們又該如何理解人工智慧與腦科學碰撞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以及科技巨頭在這些突破中扮演的角色和影響?,並圍繞計算機和認知領域的最新科研進展,以及兩個領域交叉所碰撞出的火花進行深入討論。
  • 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及其未來發展
    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很大,人工智慧系統的開發和應用為人類帶來了可觀的經濟利益。專家系統就是一個例子。「隨著計算機系統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人工智慧技術必將獲得更大的促進,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經濟發展的質量直接決定著社會發展的狀況。只有經濟形勢好轉,才會有其他發展。
  • 《人工智慧》雜誌:人工智慧+教育主題出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主要從事知識圖譜研究,主持構建了中國第一個全學科基礎教育知識圖譜edukg.org,發表了近百篇論文,引用逾千次,H指數18。主持科技部863計劃課題「面向基礎教育的海量知識庫建設與構建關鍵技術及系統」等多項國家項目。擔任國際全球資訊網大會分會主席,中國雲計算與大數據應用學術會議程序委員會主席,中國青年科學家論壇執行主席。曾獲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 華為雲人工智慧首席科學家田奇:AI產業發展人才是關鍵,五大計劃...
    【天極網IT新聞頻道】9月15日,華為雲AI院長峰會成功舉行,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多位院士,以及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國內40餘所頂尖高校的人工智慧學院與計算機學院院長、教授、專家出席大會,就AI創新型人才培養、產教融合、科研生態等方面達成深度共識
  • 內行的AI盛會——北京智源大會帶你洞見未來!
    研究院集合北京人工智慧領域優勢單位,採用新的科研組織形式和人才引進培養模式,引領人工智慧學科前沿和技術創新方向,推動北京成為全球人工智慧學術思想、基礎理論、頂尖人才、企業創新和發展政策的源頭,支撐人工智慧產業發展。2019年10月31日-11月1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的指導下,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將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北京智源大會(BAAI Conference,大會網站)。
  • 200名「未來小小科學家」與未來論壇「大科學家」面對面
    科技發展帶來無限想像空間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主持2019 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青少年對話環節時呼籲,期待有更多青少年加入到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的融合中來。劉慶峰曾在2017年主持該對話時寄語青少年,要學好數學,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尤其人工智慧的突破更離不開數學原理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