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 NMR表位分析典型圖譜
(2) 培養基和代謝物分析
眾所周知,上遊發酵工藝對生物藥的質量有很重要的影響,而培養基和代謝物的分析對於上遊發酵工藝開發很關鍵。除了Nova這類設備監測關鍵的幾個胺基酸和代謝物之外,一般用的比較多的分析方法是液相和LC/MS進行胺基酸及代謝產物的分析。NMR方法應用於細胞培養基和代謝物的分析大概開始於十年前。NMR方法需要的樣品量少,樣品處理非常簡單(1份樣品加上3份的含有重水的緩衝液即可,重水用來抑制溶劑峰),不需要分離,直接加入核磁管即可進行檢測,並且定量準確。下圖二是一個典型的培養基和代謝物分析的一維NMR譜圖。儘可能使用高場的核磁譜儀可以獲得更好的靈敏度,經過優化該方法可以檢測多達50種培養基成分和代謝產物,雖然和當前流行的LC/MS檢測相比有一定差距,但是已經可以滿足大多數應用場景需求,並且方法本身在實驗室間的重現性非常良好。圖二A: 250L fed-batch培養上清第12天;B: 培養上清第4天(黑色),6天(藍色),8天(綠色),10天(紅色)
(3) 可比性研究/生物類似藥的構象比較
在蛋白藥物的開發生命周期中,通常會經歷多次的工藝變更,例如培養基變更,上遊發酵培養工藝、下遊純化工藝的優化等等。為了證明變更不會影響產品的質量,可比性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蛋白質的三維結構和功能直接相關,因此蛋白藥物的高級結構HOS(High order structure)通常被認為是CQA,在可比性研究中也是必需的數據。HOS的表徵有一定挑戰,當前常用的方法包括紅外(IR)、差式掃描微量熱(DSC)、圓二色譜(CD)、螢光法等,但是這類方法的靈敏度和解析度都較低,對於蛋白的局部構象改變並不敏感。近些年,NMR在蛋白藥物的高級結構表徵方面的應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今年發表在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比較了當前常用的這些HOS的研究方法,結論很有意思。圖三 IgG1和IgG2混合樣品,所有樣品均在同樣的製劑buffer體系。
作者準備了如圖三所示的IgG2和IgG1的樣品以及各種比例的混合,並採用各種HOS分析方法採集數據,通過專業的軟體來對比圖譜差異或相似度。二級結構的分析採用了遠紫外CD和FTIR方法。圖四為IgG1和IgG2樣品以及它們兩者不同比例混合的樣品圖譜,每個樣品都平行測三次,令人驚訝的是除了100%的IgG1和100%的IgG2樣品圖譜,其他比例混合的樣品圖譜通過FTIR或者遠紫外CD都不能很好的區分。
圖四IgG1和IgG2及不同比例混合樣品的圖譜,左為紅外圖譜,右為遠紫外CD譜圖五IgG1和IgG2及不同比例混合樣品的圖譜,左為近紫外CD,右為Intrinsic螢光圖六IgG1和IgG2及不同比例混合樣品的圖譜,左為DSC,右為一維NMR譜。
三級結構圖譜的比較採用了近紫外CD、蛋白內在螢光、DSC和一維NMR。通過圖五的結果可以看出,近紫外CD和內在螢光也並不能很好的區分這些不同混合比例的樣品。DSC的表現比前兩種方法要好很多,已經能夠區分大半的樣品。這些方法中最靈敏的還是一維NMR圖譜,能夠區分開絕大多數的樣品,化學位移對環境非常敏感。該一維NMR方法採用的是profile NMR,製劑輔料的信號被很好的抑制,確保只有蛋白的信號展現。
早期限制NMR在醫藥研發上面的應用是二維NMR核磁譜的獲得必須使用13C或15N標記的樣品,而近些年核磁譜儀設備以及脈衝序列設計的進步使得採集天然豐度13C或15N的NMR二維譜成為可能,蛋白藥物樣品無需標記也可用於實驗。如圖七所示,採用天然豐度的13C採集的NIST抗體HSQC譜,另外對該抗體進行papain酶切後按照2:1摩爾比例混合後的Fab和Fc圖譜疊加圖,和全長圖譜非常類似。得益於技術的進步,該Fab和Fc圖譜的採集時間可以縮短至半小時,效率很高。目前有報導生物類似藥的構象對比採用該方法,採集的圖譜應用PCA或者類似的生物信息學軟體對每一個peak進行強度和化學位移的比對,確定相似度。圖七HSQC譜,A: 全長NIST抗體,B: NIST抗體在酶切後按照Fab:Fc摩爾比2:1混合
(4) 製劑開發
隨著皮下注射製劑越來越流行,高濃度的抗體製劑開發成為趨勢。在高濃度情況下,抗體容易沉澱或者發生聚集(self-association)。為了研究這種狀況下的抗體狀態和聚集,需要採用多種正交的方法進行分析,因為當前很多分析方法的檢測濃度範圍有一定限制,很多時候需要稀釋進行檢測。但是一旦稀釋,樣品的狀態不一定能反映高濃度的真實狀況。近幾年流行的一個方法是採用NMR來分析製劑樣品,分析在不同輔料和濃度下抗體樣品的狀態。因為NMR信號採集不需要稀釋樣品,而且是原位(in situ)檢測。如圖八展示的典型抗體製劑的一維核磁1H譜,其中在2.7ppm左右的是檸檬酸的信號。處於高場(high field)的信號通常可以用來分析抗體的狀態,當抗體處於聚集狀態時信號強度會變弱。圖九展示了不同pH的高濃度抗體製劑溶液中,加入不同濃度的Arg.Glu(精氨酸和穀氨酸的組合)輔料的NMR圖譜。從圖中可以看出200mg/ml的抗體製劑樣品和40mg/ml的樣品相比,聚集傾向明顯,而隨著加入的Arg.Glu濃度越來越高,NMR信號強度逐漸增強,說明處於單體狀態的抗體分子越來越多,樣品聚集程度下降。 圖九200mg/ml的抗體在pH6.0和7.0下加入0-200mM的Arg.Glu輔料的1H譜圖十 C和D為NMR的1H譜的低場(氨基和芳香環信號),G和F為加速試驗下SEC檢測的monomer(Fmono)以及NMR統計的FAR和FNH信號強度對比。
圖十是比較抗體在加入200mM的Arg.Glu或200mM的Arg.HCl的溶液在40度加速試驗下的穩定性。從圖中NMR的數據可以看出,隨著時間推移,信號減弱明顯,但是在該案例中Arg.HCl的穩定效果更好。另外,從下面的兩幅數據比較可以看出,SEC檢測的monomer含量變化無法區分出兩種輔料的效果,而FNH(氨基信號)和FAR(芳香環信號)可以很顯著區分。SEC檢測需要稀釋樣品進入HPLC,這也反映了可能會有部分reversible的聚集在該分析中不能體現。這也就說明了該案例中in situ檢測分析樣品的重要性。
綜上,可以看出NMR在生物製藥領域有很多的應用潛力,目前這方面工作主要還是在跨國藥企中使用比較多,期待著未來國內企業也能將該技術應用到研發當中。1,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vol. 1785, pp29-482,Peptalk 2019, slides from professor Feng Ni3,J. AM. CHEM. SOC. 2010, 132, 9531–95334,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109 (2020) 247-2535,Anal Chem. 2015;87:5539-5545.6,Scientific Reports, vol. 6, 32201 (2016)7. mAbs, 2016, Vol. 8, NO. 7, 1245–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