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核磁共振(NMR)在生物製藥領域的應用

2021-01-14 生物製藥小編
近年來隨著核磁共振(NMR)技術在自動化、靈敏度、解析度、脈衝序列和譜圖處理方面的進步,NMR在生物製藥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多,本文簡單匯總NMR在這方面的應用進展。NMR和紅外光譜、紫外光譜一樣,也是一種能譜,主要是研究一些特定的原子核(1H、13C、15N、31P、19F等)在強磁場中吸收一定頻率電磁波實現共振躍遷的現象,記錄共振時的信號位置和強度就是NMR譜。具體詳細原理不在本文討論範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翻閱相關教程。下面按照藥物研發進程,分別談談NMR在生物藥的發現(discovery)和開發(development)階段的應用。(1) 表位分析(Epitope mapping)表位分析在抗體藥物發現中有很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是可以加深對於抗體作用機理的認識,一方面可以申請專利保護。目前常用的技術手段有氫氘交換(HDX-MS)、X-ray晶體衍射、NMR、高通量構建突變體的short-gun mutagenesis、peptide array等。這些方法中X-ray晶體衍射是能獲得最完整的表位信息,可以直觀的看到抗原抗體複合物的三維空間結構,但是高質量的晶體和衍射數據通常不是很容易獲得。下面介紹一下NMR如何應用於表位分析。NMR的表位分析是由於NMR信號對局部的化學環境(chemical environment)非常敏感。當抗體抗原形成複合物時,位於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contacts)表面的胺基酸殘基(interface residues)的化學環境發生改變,不再是抗原和溶劑的相互作用狀態。這個化學環境的改變最終以改變的化學位移信號展現出來。因此,抗體抗原相互作用的界面胺基酸可以很輕易的通過比對抗原的原有NMR譜圖和加入抗體後的譜圖比對得出。通常情況,NMR的表位分析都是採集15N-HSQC二維譜,理論上在該譜中,抗原的主鏈胺基酸(Proline除外)的NH基團都會產生一個NMR信號。這些信號對蛋白質的構象或化學環境非常敏感。通過比對單獨的15N標記的抗原蛋白15N-HSQC譜在加入無標記的抗體蛋白前後的譜圖差異,可以獲得抗原抗體結合表面的胺基酸殘基信息(如圖一所示)。另一問題,這些HSQC二維譜中發生偏移的信號究竟屬於抗原的哪個胺基酸呢,這就需要另一個實驗來解決。通常是表達出15N和13C標記的抗原蛋白,進行典型的三共振NMR實驗獲得三維圖譜,指認出NMR圖譜中的胺基酸殘基信息。採用該方法進行表位分析的優勢在於,一旦獲得標記的抗原蛋白圖譜信息,可以針對該抗原的所有候選抗體進行滴定和表位分析,非常快捷方便。

圖一 NMR表位分析典型圖譜

(2) 培養基和代謝物分析

眾所周知,上遊發酵工藝對生物藥的質量有很重要的影響,而培養基和代謝物的分析對於上遊發酵工藝開發很關鍵。除了Nova這類設備監測關鍵的幾個胺基酸和代謝物之外,一般用的比較多的分析方法是液相和LC/MS進行胺基酸及代謝產物的分析。NMR方法應用於細胞培養基和代謝物的分析大概開始於十年前。NMR方法需要的樣品量少,樣品處理非常簡單(1份樣品加上3份的含有重水的緩衝液即可,重水用來抑制溶劑峰),不需要分離,直接加入核磁管即可進行檢測,並且定量準確。下圖二是一個典型的培養基和代謝物分析的一維NMR譜圖。儘可能使用高場的核磁譜儀可以獲得更好的靈敏度,經過優化該方法可以檢測多達50種培養基成分和代謝產物,雖然和當前流行的LC/MS檢測相比有一定差距,但是已經可以滿足大多數應用場景需求,並且方法本身在實驗室間的重現性非常良好。

圖二A: 250L fed-batch培養上清第12天;B: 培養上清第4天(黑色),6天(藍色),8天(綠色),10天(紅色)

(3) 可比性研究/生物類似藥的構象比較

在蛋白藥物的開發生命周期中,通常會經歷多次的工藝變更,例如培養基變更,上遊發酵培養工藝、下遊純化工藝的優化等等。為了證明變更不會影響產品的質量,可比性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蛋白質的三維結構和功能直接相關,因此蛋白藥物的高級結構HOS(High order structure)通常被認為是CQA,在可比性研究中也是必需的數據。HOS的表徵有一定挑戰,當前常用的方法包括紅外(IR)、差式掃描微量熱(DSC)、圓二色譜(CD)、螢光法等,但是這類方法的靈敏度和解析度都較低,對於蛋白的局部構象改變並不敏感。近些年,NMR在蛋白藥物的高級結構表徵方面的應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今年發表在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比較了當前常用的這些HOS的研究方法,結論很有意思。

圖三 IgG1和IgG2混合樣品,所有樣品均在同樣的製劑buffer體系。

作者準備了如圖三所示的IgG2和IgG1的樣品以及各種比例的混合,並採用各種HOS分析方法採集數據,通過專業的軟體來對比圖譜差異或相似度。二級結構的分析採用了遠紫外CD和FTIR方法。圖四為IgG1和IgG2樣品以及它們兩者不同比例混合的樣品圖譜,每個樣品都平行測三次,令人驚訝的是除了100%的IgG1和100%的IgG2樣品圖譜,其他比例混合的樣品圖譜通過FTIR或者遠紫外CD都不能很好的區分。

圖四IgG1和IgG2及不同比例混合樣品的圖譜,左為紅外圖譜,右為遠紫外CD譜圖五IgG1和IgG2及不同比例混合樣品的圖譜,左為近紫外CD,右為Intrinsic螢光

圖六IgG1和IgG2及不同比例混合樣品的圖譜,左為DSC,右為一維NMR譜。

三級結構圖譜的比較採用了近紫外CD、蛋白內在螢光、DSC和一維NMR。通過圖五的結果可以看出,近紫外CD和內在螢光也並不能很好的區分這些不同混合比例的樣品。DSC的表現比前兩種方法要好很多,已經能夠區分大半的樣品。這些方法中最靈敏的還是一維NMR圖譜,能夠區分開絕大多數的樣品,化學位移對環境非常敏感。該一維NMR方法採用的是profile NMR,製劑輔料的信號被很好的抑制,確保只有蛋白的信號展現。

早期限制NMR在醫藥研發上面的應用是二維NMR核磁譜的獲得必須使用13C或15N標記的樣品,而近些年核磁譜儀設備以及脈衝序列設計的進步使得採集天然豐度13C或15N的NMR二維譜成為可能,蛋白藥物樣品無需標記也可用於實驗。如圖七所示,採用天然豐度的13C採集的NIST抗體HSQC譜,另外對該抗體進行papain酶切後按照2:1摩爾比例混合後的Fab和Fc圖譜疊加圖,和全長圖譜非常類似。得益於技術的進步,該Fab和Fc圖譜的採集時間可以縮短至半小時,效率很高。目前有報導生物類似藥的構象對比採用該方法,採集的圖譜應用PCA或者類似的生物信息學軟體對每一個peak進行強度和化學位移的比對,確定相似度。

圖七HSQC譜,A: 全長NIST抗體,B: NIST抗體在酶切後按照Fab:Fc摩爾比2:1混合

(4) 製劑開發

隨著皮下注射製劑越來越流行,高濃度的抗體製劑開發成為趨勢。在高濃度情況下,抗體容易沉澱或者發生聚集(self-association)。為了研究這種狀況下的抗體狀態和聚集,需要採用多種正交的方法進行分析,因為當前很多分析方法的檢測濃度範圍有一定限制,很多時候需要稀釋進行檢測。但是一旦稀釋,樣品的狀態不一定能反映高濃度的真實狀況。近幾年流行的一個方法是採用NMR來分析製劑樣品,分析在不同輔料和濃度下抗體樣品的狀態。因為NMR信號採集不需要稀釋樣品,而且是原位(in situ)檢測。

如圖八展示的典型抗體製劑的一維核磁1H譜,其中在2.7ppm左右的是檸檬酸的信號。處於高場(high field)的信號通常可以用來分析抗體的狀態,當抗體處於聚集狀態時信號強度會變弱。圖九展示了不同pH的高濃度抗體製劑溶液中,加入不同濃度的Arg.Glu(精氨酸和穀氨酸的組合)輔料的NMR圖譜。從圖中可以看出200mg/ml的抗體製劑樣品和40mg/ml的樣品相比,聚集傾向明顯,而隨著加入的Arg.Glu濃度越來越高,NMR信號強度逐漸增強,說明處於單體狀態的抗體分子越來越多,樣品聚集程度下降。 圖九200mg/ml的抗體在pH6.0和7.0下加入0-200mM的Arg.Glu輔料的1H譜

圖十 C和D為NMR的1H譜的低場(氨基和芳香環信號),G和F為加速試驗下SEC檢測的monomer(Fmono)以及NMR統計的FAR和FNH信號強度對比。

圖十是比較抗體在加入200mM的Arg.Glu或200mM的Arg.HCl的溶液在40度加速試驗下的穩定性。從圖中NMR的數據可以看出,隨著時間推移,信號減弱明顯,但是在該案例中Arg.HCl的穩定效果更好。另外,從下面的兩幅數據比較可以看出,SEC檢測的monomer含量變化無法區分出兩種輔料的效果,而FNH(氨基信號)和FAR(芳香環信號)可以很顯著區分。SEC檢測需要稀釋樣品進入HPLC,這也反映了可能會有部分reversible的聚集在該分析中不能體現。這也就說明了該案例中in situ檢測分析樣品的重要性。

綜上,可以看出NMR在生物製藥領域有很多的應用潛力,目前這方面工作主要還是在跨國藥企中使用比較多,期待著未來國內企業也能將該技術應用到研發當中。1,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vol. 1785, pp29-482,Peptalk 2019, slides from professor Feng Ni3,J. AM. CHEM. SOC. 2010, 132, 9531–95334,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109 (2020) 247-2535,Anal Chem. 2015;87:5539-5545.6,Scientific Reports, vol. 6, 32201 (2016)7.  mAbs, 2016, Vol. 8, NO. 7, 1245–1258


相關焦點

  • 核磁共振(NMR)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布魯克拜厄斯賓有限公司(Bruker BioSpin)副總裁 Clemens Anklin 博士  最近一項關於製藥發現-科學家尋找下一種新型暢銷藥使用方法的調查顯示,核磁共振(NMR)波譜技術在基於片段的先導化合物發現
  • 《核磁共振成像--物理原理和方法》1.2核磁共振條件
    原教材摘抄、筆記、每日閱讀打卡《核磁共振成像--物理原理和方法》+《核磁共振成像--生理參數測量原理和醫學應用》
  •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生物磁共振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會議通知
    會議簡介    受中國生物物理學會-中國生物磁共振專業委員會委託,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承辦的「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生物磁共振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及第一屆全國生物磁共振會議, 2014」將於4月   會議將討論成立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生物磁共振專業委員會的相關事宜,包括討論和通過生物磁共振專業委員會章程、組織結構、人才培養、科學普及等日常活動,以及與國際、國內相關學術組織之間的交流。同時,會議將交流生物磁共振領域最新和國際、國內研究前沿及發展動態。
  • ...商—紫外分光光度計、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IS5、臺式NMR核磁共振
    目前已在教育科研、化學工業、製藥、生命科學、食品飲料、材料科學、石油化工、農產品、水質環境、珠寶鑑定、半導體、新能源等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眾多世界知名的研究機構、高標準的QC實驗室、高等院校等是我們的客戶。
  • 全球與中國臺式核磁共振(NMR)光譜儀市場調查研究與發展前景預測...
    1.3.2 醫療和製藥行業    1.3.3 學術    1.3.4 其他領域  1.4 全球與中國市場發展現狀對比    1.4.1 全球市場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2015-2026年)    1.4.2 中國生產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2015-2026年)  1.5 全球檯式核磁共振(NMR)光譜儀供需現狀及預測
  • iCMR 2017特邀報告:核磁共振技術在生物煉製研究中的應用
    第一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7)特邀報告核磁共振技術在生物煉製研究中的應用王英雄 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報告摘要:  針對生物煉製過程中涉及的催化機理不清晰、產物選擇性調控難、溶劑效應複雜、產物鑑定繁瑣等關鍵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點,我們組建了基於高級核磁共振方法
  • 反滲透膜技術應用於生物發酵製藥領域
    生物發酵製藥生產的藥物主要有我們常見的抗生素、維生素以及胺基酸等等。生物發酵法在藥物生產中使用較多,但這種藥物生產方式也存在著諸多缺陷,由於發酵培養基所含複雜成分,而生物發酵的微生物產物也不可避免,分子大小和極性差異都較大,而雜質與目標產物之間的差異性又相對很小,因此造成了較高的提煉難度。
  • 科研教程|核磁共振(NMR)知識歸納
    Origin教程|如何做一份XPS分峰圖的美化科研教程|不得不看的XPS知識歸納核磁共振NMR的一些知識總結定義:類似於紅外或者紫外吸收光譜,是吸收光譜的另一種形式,利用核磁共振原理,依據電磁波在不同的物質結構中會有不同的衰減
  • 這段文字告訴你:布魯克核磁共振波譜儀有多強悍
    眾所周知,在化學化工、生命科學及醫藥研究等領域,對物質結構的分析和鑑定是開展科研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核磁共振波譜分析是確定小分子有機化合物、藥物、聚合物以及生物分子結構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並可應用於混合物的純度分析和鑑定,在化工、製藥、材料、環境、生物和醫學等各學科得到了廣泛使用。
  • 2009年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國際研討會召開
    6月25日至26日,2009年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國際研討會(SNBM2009)在中國科大召開,會議由中國科大施蘊渝院士和美國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教授秦軍共同主持。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研究的國際權威、美國科學院院士、NIH研究員Ad Bax博士作特邀報告。
  • 網絡研討會:InsightMR NMR在線監控化學反應過程的解決方案
    2016第一期 8月23日 - 北京時間下午3點第二期 8月24日 - 北京時間下午3點註冊方式將以下連接複製粘貼到瀏覽器https://www.bruker.com/cn/service/education-training/webinars/nmr-webinars
  • 第二屆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及應用研討會召開
    隨著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低場核磁共振設備的不斷成熟,其應用領域也逐漸推廣,已經成為當今生物醫學、植物學、食品學、材料科學、地球物理勘探以及石油化工等領域強有力的研究工具,使得低場核磁與人體磁共振成像及高場核磁共振一樣,並駕齊驅,引領核磁共振技術和應用的蓬勃發展。
  • 第七屆全國低場核磁共振技術與應用研討會在京召開
    據悉,由國際磁共振學會(ISMAR)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國際核磁共振大會今年在華東師範大學成功舉辦,另外還有近30人的隊伍到慕尼黑參加了第十三屆核磁共振顯微成像國際會議(ICMRM 13),明年還將有在義大利召開的磁共振技術在多孔介質領域應用國際學術大會(MRPM),這些會議主要是低場核磁領域的研究人員參加,進一步擴大了我國核磁共振研究在國際上的影響。
  • 布魯克核磁共振波譜儀緣何獨家中標1741萬採購大單
    布魯克作為生命科學和分析系統的市場領導者,歷經幾十年的的發展,為全球分析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12與6日,據中國政府採購網最新獲悉,布魯克科學 儀器 香港有限公司AVANCE NEO 800核磁共振波譜儀成功中標天津大學超導液體核磁共振波譜儀1741.7萬採購大單。
  • 日本開發出具有最強磁場的核磁共振(NMR)裝置
    2015年7月1日,日本的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物質及材料研究機構(NIMS)、理化學研究所(RIKEN)、神戶制鋼所株式會社(KOBELCO)、日本電子株式會社(JEOL)等五家單位共同發布消息,稱由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組織、其他幾家單位聯合承擔的日本國家科技計劃 「先進計量分析技術及裝備開發」 項目取得最新研發成果,研製出具有世界上最強磁場(1020 MHz)的核磁共振
  • LC-NMR
    來源於布魯克官網應用與特點:    特點:   ● 對代謝物和小分子物質進行定性定量分析
  • 清華大學NMRCloudQ團隊:我們的國際首個核磁共振量子計算雲平臺...
    在量子計算領域,國內外的競爭十分激烈,就在10月10日,英特爾通過其官網宣布,公司生產出一種包含17個超導量子位的全新晶片,標誌著量子計算正從學術實驗室進入半導體產業,向實用領域邁進。 與IBM不同,清華大學課題組的量子計算雲平臺是基於核磁共振量子計算機,不同的量子計算機物理體系有什麼優缺點?
  • 我國生物製藥研發現狀分析
    目前生物技術藥物是指應用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抗體工程及細胞工程技術製造用於治療、預防和診斷的藥物,它主要包括治療性多肽,蛋白質,激素,酶,抗體,細胞因子,疫苗,可溶性受體以及核酸類藥物等。與世界先進國家的生物製藥產業相比,我國的生物製藥產業還處在發展初期。那麼目前世界生物製藥研發的現狀如何?我國生物製藥產業的發展方向又在哪裡?
  • 「低場核磁共振儀器近幾年異軍突起」
    儀器信息網訊 為進一步促進我國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研究工作的開展和學術交流,並推進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各領域中的應用,2013年10月12日,由上海理工大學主辦、紐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五屆全國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及應用研討會」在上海理工大學召開,150餘名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出席了會議
  • 【技能】ChemDraw在分析化學領域的應用—預測核磁共振化學移位
    ChemDraw是全球領先的化學繪圖軟體,ChemDraw應用領域比較廣泛,如分析化學、化學工程、高分子材料、化學工程等,本教程將舉例說明ChemDraw在分析化學中的應用。分析化學是關於研究物質的組成、含量、結構和形態等化學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論的一門科學,是化學的一個重要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