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臭氧層消耗的一個原因被揭開

2020-12-06 每日經濟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國際研究小組對地球低平流層的碘含量進行了定量分析。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PNAS上)。研究表明, 碘對地球臭氧層具有破壞性影響,導致臭氧層再生減緩。

向大氣中排放的氫氟碳化合物排放量減少,導致平流層部分臭氧恢復緩慢,南極洲上空的臭氧空洞變小。 但是,奇怪的是,並非全部都如此:地球這個重要保護層只有一部分恢復極其緩慢。

科學家們估計,低平流層臭氧層的消耗可能是人為排放中所含的碘造成的。

這兩種物質都像催化劑一樣刺激臭氧層消耗反應,並可能導致新顆粒的形成,改變雲的成分和它們的反射能力。

由於碘積極參與對流層的冰顆粒反應, 其數量足以影響平流層臭氧。

工業排放物和廢氣引起的低大氣中的臭氧濃度可能發揮關鍵作用。 地面臭氧到達海洋與海水發生反應,將溶解在其中的碘轉移到大氣中。這種碘通過空氣流動形成揮發性化合物,然後到達下平流層。

根據預測,隨著低層大氣中臭氧濃度的增加,向平流層排放的碘也會增加。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消耗臭氧層物質(ODS)
    許多科學研究證明,工業上大量生產和使用的全氯氟烴、全溴氟烴等物質被釋放並上升到平流層時,收到強烈的太陽紫外線UV-C的照射,分解出C1.自由基和Br.自由基,這些自由基對臭氧分子有幾大的破壞力,人們把這些破壞大氣臭氧層的物質稱為:「消耗臭氧層物質(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s)」簡稱
  • 國務院公布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
    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管理,履行《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和《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規定的義務,保護臭氧層和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制定本條例。
  • 消耗臭氧層物質是破壞臭氧層的元兇
    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質是造成南極臭氧洞的元兇,最典型的是氟氯碳化合物(CFCs,俗稱氟裡昂)和含溴化合物哈龍(Halons)。氯和溴在平流層通過催化化學過程破壞臭氧是造成南極臭氧洞的根本原因。
  • 地球臭氧層恢復速度異常慢!原因竟出自於臭氧自身?
    他指的是地球赤道和溫帶地區臭氧層的下部。臭氧層變薄,意味著更多的UVB輻射可以穿透到地球表面。Koenig的論文是首次在平流層中對碘進行「定量檢測」的研究,這篇研究論文本周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論文的合著者包括CIRES、CU Boulder和其他機構。曾經廣泛用於製冷,噴霧罐和各種溶劑的化學物質會侵蝕地球的臭氧層。
  • 對消耗臭氧層物質說「不」 重慶環保宣傳活動進企業進社區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華龍網發消耗臭氧層物質有哪些?如何參與到保護臭氧層行動中來?在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來自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重慶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專家,針對園區內涉及ODS排放和重點化工企業,開展了臭氧層保護知識和ODS管理知識講座。「什麼是臭氧層?」「臭氧層到底臭不臭?」「臭氧層為什麼被稱為『地球的保護傘』?」
  • 消耗臭氧層物質執法監管難在哪?
    聯合國於1987年在加拿大蒙特婁向全球各國開放籤署《破壞臭氧層物質管制議定書》,其中主要被用於製冷和泡沫生產的三氯氟甲烷(CFC-11,俗稱「氟利昂」)被列為全球禁用化學品。今年年初,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消耗臭氧層物質執法專項行動,在全國範圍內嚴厲打擊非法生產、銷售和使用CFC-11等禁用消耗臭氧層物質,其中有三方面問題需引起重視。一是市場需求量大,禁用難。
  • 2020年,我們的臭氧層到底怎麼樣了?
    一般來說,沿地球表面垂直向上,地球的大氣層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散逸層。臭氧層就位於距離地表15-35千米(也有說20~26千米)高的平流層,這裡集齊了地球約90%的臭氧。▲ 臭氧層能吸收一部分UV-B和全部的UV-C。臭氧層就相當於在地球外面塗的一層「防曬霜「,可別小看這層「防曬霜」,它與生命的進化都息息相關。46億年前,地球剛剛誕生,地球大氣層中沒有氧氣,更沒有臭氧,含有高能紫外線的陽光直達地球表面,地球上沒有任何生命。
  • 湖北舉行保護臭氧層宣講大會 號召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
    湖北省保護臭氧層、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宣講大會。記者 瞿祥濤 攝  荊楚網消息(記者 瞿祥濤)9月24日,受湖北省環保廳、湖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委託,由湖北省製冷學會主辦的湖北省保護臭氧層、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英文縮寫ODS)宣講大會在武漢召開,相關行業協會和製冷空調相關企業與會聆聽宣講。  消耗臭氧層物質,即能對臭氧層造成破壞的化學物質,包括工業上大量生產和使用的全氯氟烴、全溴氟烴等物質。
  • 北極出現648萬km罕見臭氧空洞層,原因非氟利昂
    根據《自然》雜誌2020年3月27日的報導,北極上方罕見地出現了一個臭氧空洞,該空洞面積高達648萬平方公裡,幾乎相當於兩個印度的面積大小。而不同於我們以往的認知,該空洞並非由我們熟知的「氟利昂」造成,而是另有原因。臭氧是氧氣的同素異形體,是一種有腥味的淡藍色氣體。
  • 明年大連將回收「消耗臭氧層物質」 15年底建回收體系
    明年本市將回收"消耗臭氧層物質"本市加強消耗臭氧層物質淘汰二期項目正式啟動。    晨報訊(海力網記者李社生) 7月4日,本市加強消耗臭氧層物質淘汰二期項目正式啟動。在2015年年底前,本市將建立消耗臭氧層物質回收體系。  在大氣層中的臭氧層,能夠大量吸收有害紫外線。
  • 7月起我國將禁止氟利昂等臭氧層消耗物質的消費
    「2007年7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禁止氟利昂等臭氧層消耗物質(ODS)的消費,提前兩年半履行《蒙特婁議定書》。」國家環保總局相關負責人近日說。    《蒙特婁議定書》是一個對全球環保有重大意義的協定。自從這個呼籲保護臭氧層、淘汰ODS的議定書問世以來,20年裡已有188個國家先後籤署。
  • 修復臭氧層 善待保護衣
    ⒈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隨著冰箱、空調等家電需求增多,大量產生消耗臭氧層物質(ODS)的化學製品被廣泛使用。它們的排放對臭氧層造成嚴重損耗,威脅著人類健康和生態系統的良性運轉。首先成立國家保護臭氧層領導小組,出臺了《中國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國家方案》,制定了《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先後實施31個行業淘汰計劃,關閉相關生產線100多條。早在2010年,中國就完全停止了全氯氟烴(CFCs)、哈龍、四氯化碳(CTC)、甲基氯仿四大類ODS受控用途的生產和使用。
  • 地球臭氧空洞會不會消失
    人為因素是臭氧空洞主要原因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發現,在南極上空十幾公裡以上的平流層,臭氧總量急劇下降,從而導致形成臭氧空洞。臭氧層的耗竭,會使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大量輻射到地面,從而對人類及其生存環境造成極為不利的後果。
  • 臭氧空洞再度加劇,是誰在偷偷破壞臭氧層?-虎嗅網
    臭氧層是高層大氣中薄薄一層富含臭氧的區域,它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保護傘。來自太陽的絕大部分紫外線都會被臭氧層阻擋,我們平常小心翼翼塗防曬霜來防禦的紫外線,其實只是臭氧層漏下的傷害很小的一部分。上世紀70年代,人類發現臭氧層正在被消耗。在南極洲的上空,出現了一個「臭氧層空洞」,並且逐漸擴大。人類很快找到兇手——氟氯烴等消耗臭氧層物質。
  • 南極洲上空臭氧層驚現巨大空洞
    #環境保護# 南極洲上空臭氧層驚現巨大空洞。這種空洞呈現出時隱時現的特點。在去年秋季後這一現象是歷年來最大的一次,到了12月底空洞卻自然關閉。這是世界衛生組織代表克萊爾 牛裡斯元月8日在日內瓦召開的吹風會上透露的一條消息。
  • 臭氧消耗物質讓北極迅速升溫—新聞—科學網
    一項1月20日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的研究顯示,臭氧層的消耗可能是導致北極氣候變化的關鍵原因。  據《自然》雜誌報導,先前研究表明,與二氧化碳相比,氯氟烴等消耗臭氧層的物質更易導致氣候變暖。但以往的研究大多關注這類物質如何影響南半球的氣候變化——它們在那裡導致臭氧層空洞的出現。
  • 如果地球的臭氧層被破壞或消失,人類只有這一個下場
    臭氧層是地球的保護傘,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近年來,地球上空的臭氧層正在被逐漸的破壞,人類就是罪魁禍首。到底什麼是臭氧層?臭氧層在幾節和經緯度的不同,臭氧層也呈現了不同程度的濃度。而人類一直使用可以破壞臭氧層的一些物質。使得近些年臭氧層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 低溫和極地渦旋破壞北極臭氧層
    ,也被稱為地球保護層。  北極臭氧損耗持續時間也取決於溫度回暖的時間,一般冬季的中期北極就開始變暖,臭氧層逐漸恢復。但是2020年北極氣溫偏低,極地渦旋極強,導致這次北極臭氧空洞持續時間較往年偏長,直至4 月下旬才恢復。  北極臭氧損耗的現象沒有南極嚴重,原因在於這兩個極地大氣環流型不同,平流層的氣候不同。
  • 南極又大又深的臭氧層洞將持續到11月
    蒙特婁議定書控制的臭氧消耗化學品水平的持續下降,阻止了這個洞像幾十年前在同樣的天氣條件下那樣大。從2000年的峰值開始,南極平流層的氯和溴水平已經下降了約16%,接近自然水平。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一改進在今年產生了很大的不同。
  • 張丹: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 研發綠色替代技術_新華訪談_新華網
    氟利昂等消耗臭氧物質是臭氧層破壞的元兇,要保護臭氧層,必須逐步淘汰。氟利昂是本世紀20年代合成的,其化學性質穩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當作製冷劑、發泡劑和清洗劑,廣泛用於家用電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學品、汽車、消防器材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