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說吧]「盧剛的恐懼」究竟有多恐懼?

2021-01-11 搜狐網

  【今日深評】

  「這學期我這麼認真學習,如果學校還是讓我掛了,就讓教授們體會下當年盧剛的恐懼。」這話出自在美國愛荷華大學讀書的中國留學生倪某。媒體報導,倪某在社交網站INS上發了兩張持槍照,因此被開除,吊銷籤證、遣返回國,而倪某回應,這並不屬實,學校的最終處理結果還沒有公布。

  「盧剛的恐懼」是什麼?同樣是在愛荷華大學,1991年中國博士留學生盧剛射殺了教授等5人,引起恐懼,此事被改編成電影《暗物質》。一名被害人的家屬還捐錢成立博士國際學生心理學獎學基金。

  留學生發槍照,玩笑成「遣返」?「盧剛的恐懼」究竟有多恐懼?倪某的「玩笑」觸犯的是法律禁忌,還是道德禁忌?是缺乏法制觀念,還是缺乏悲憫心與生命意識?這是給我們什麼啟示?

  聽聽啟明怎麼說,請點擊上方《明說吧》視頻節目吧:)

  【今日速評】

  1哈爾濱「天價魚」調查 別自相矛盾!

  2 北京一日遊罵人導遊 為何如此囂張?

  3在押嫌犯 未擦鼻涕被同監打死?

  4賣地收入27萬億 出讓金去哪了?

  親們,更多內容,請觀看2月16日晚20點30分搜狐視頻節目《明說吧》。

  周一到周五每晚八點半,上搜狐網搜狐視頻,搜狐新聞客戶端,手機搜狐網,點擊「明說吧」視頻,啟明與您一起縱論天下事。

  《明說吧》微信公眾號:明說吧欄目

  《明說吧》公眾平臺地址:http://mp.i.sohu.com/s40000233710315/profile

  《明說吧》視頻主頁地址:http://tv.sohu.com/s2015/stx/

  【昨日節目回顧】放過那個「鳳凰男」!

  大家好,歡迎收看《明說吧》,有話明說,我是啟明。各位過年好,春節這團圓飯味道醇厚吧,不過有一頓團圓飯,就是這張照片,賣相不好,卻在春節期間搶奪了無數人的眼球。

  啥事?某上海女青年陪江西男友回家過年,一頓飯之後,就連夜「逃離」的事情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這位女青年88年出生,跟江西農村出生的男朋友相處了一年,感覺還不錯。但當她陪男友回老家,面對昏暗燈光下簡陋的餐具與飯菜時,卻再也無法忍受,吃了飯,就決定分手,連夜回家。

  這事情,是不是炒作,就像是知乎的詐捐女神事件有人為操縱,現在還無法認定。但是這個事情激發了無數人的口水是真的。

  很多人批評女青年嫌貧愛富,有人也為之辯護,說婚姻本應該門當戶對,價值觀差異太大,無法相處。此外,城鄉差距、階層固化與社會流動問題,還有「孔雀女」與「鳳凰男」的……各種討論唇槍舌劍,其實也是多元價值圖譜的體現,議議挺好。

  我注意到有人說,城市居民作為既得利益者,認為「在中國有些人就應該天然受窮,就應該天然的沒有遷徙自由」,啟明不敢苟同。所謂的價值觀差異,不過是「用英國瓷器喝茶」,「懂得優雅的說吃7分熟的牛排」,這類日常消費、生活習慣的差異。說白了,這些價值觀,這些差異,不過是「現金流的凝結」。然後,必然需要現金流來作為支撐。離開現金流的品味,沒有任何意義。

  再說婚姻的功利化問題。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公共福利保障尚不充分與公平,某種程度上社會還處於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之中時,人們看重婚姻中的物質條件,這並不為過,甚至理所當然,做道德批判沒有太大的意義。

  也就是說啊,一個人在婚姻中,感情之外作出的那些精明選擇的選項之間,並不會有壓倒性的差異,不過是在不同特徵組合之間進行選擇。這種選擇從來不會是在一個普通男生與都教授之間挑選,也不會是在普通男生與王思聰之間挑選。無非要麼是在都教授與王思聰之間選擇,要麼要顏,要麼要錢。

  有人說是鳳凰男惹的禍,是這樣的嗎?「我奮鬥了18年,現在終於可以與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相對城市同齡男生,鳳凰男也有自己的優勢。一般而言,他們更聰明、更有進取心、有更強的毅力與情商,畢竟,他們是經歷過生活的考驗,依靠自身努力而達到今天的成就的。把這些特質換做更現實的東西,那就是現金流。這對於城市女青年今後的生活品味、滋養她們的價值觀,必不可少。更長遠的看,這些特質對於成功的意義,不言而喻,而這恰好是今天人們所最為看重的。

  當然,鳳凰男也有自己的缺陷。除了父母養老需要更多開支之外,最重要的是,他們沒有房子。從1994年房改算起,房價也經歷了20多年的持續上漲。有人說啊,京滬房價永遠漲,似乎不但是一種口號,甚至是一種信念。但是和房子相比,人的技能、毅力、聰明才智、情商,以及因之而來的現金流,是更為堅實的保障。

  其實,撇開這些,最為珍貴的,是感情。所謂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領頭各自飛,只有感情,才能永遠的牽絆兩個人相濡以沫。就像最近電影《美人魚》裡,富豪鄧超最後還是選擇了純潔的感情。最現實最物質的條件,是感情,不是嗎?

  回到事件本體,一個以上海女孩男友江西男子口吻發布的聲明說,飯菜只是不好看,其實好吃,他知道強扭的瓜不甜,平靜的找車送女友,既然改變不了環境就改變自己,他發微博表示,自己將留在家鄉創業。如果屬實,這個「鳳凰男」還是挺可愛的。

  有媒體報導,一位江西女孩看不下去了,給「上海女」寫了新信,認為許多人對江西存在著偏見,缺乏對江西年輕人的認識和了解。江西生態資源豐富,完全能夠滋養年輕一代的夢想和愛情。

  最後啟明要說啊,今年春節,湧現了很多返鄉日記,學者的、記者的等等,上海姑娘這個真偽待考的網帖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返鄉日記,對真實社會生態的展示。有人就說,基層秩序、公共服務缺失的農村,怎能不逃離?農村沒有光復,何談淪陷?

  《人民日報》針對此事的評論,名字就叫做《農村,說聲愛你太沉重》,其中就說到,春節返鄉團圓,恰恰是對農村出身與社會關係的再次確認,而那位女孩的連夜出走,也正是對這種社會關係的拒絕。這不僅僅是城鄉差距、階層固化的問題,而是農村大學生在向上流動之後,如何去重新構建自己的社會身份的問題。

  明說吧,在這個新時代,希望不要把「鳳凰男」標籤再放大化,不要以家庭出身與社會關係的名義將個體掩埋。

  進入速覽時間。今天的速覽有個關鍵字,法!辦法的法,法律的法,法治的法。

  「關乎6000萬人的利益,國務院出手了」,這是一家媒體的新聞標題。說的是猴年上班第一天,為了保護農村留守兒童,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辦法,比如,外出務工人員應該儘量帶孩子一起,不得讓留守兒童脫離監護單獨居住。

  想起前一段畢節四兄妹服毒去世背後,就是孩子獨居的背景。規定有了,怎樣約束和實施呢?啟明也想到了一句話,農民工就像是搬磚的,「搬起磚,就沒手抱你;放下磚,就不能養你。」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已經高達6100多萬人,大約5個孩子中就有1個留守兒童,現實很尷尬,問題很複雜,執行更需要智慧,原因你懂得的。

  關愛留守兒童,得想出兩全其美的辦法。法治社會,守法很重要。去年青島的天價蝦事件,我們還沒有忘記,而在春節期間,哈爾濱發生了天價魚事件。遊客陳某反映他被宰:單價389元/斤的10.4斤鰉魚,結帳時成了14.4斤,兩桌飯花了1萬多元,打完折也七千多,擱在平時,鰉魚幾十塊一斤,春節漲一些也正常,但是漲到每斤幾百元還正常嗎?

  哈爾濱市松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稱,已查實餐廳系明碼標價。明碼標價就沒問題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有權獲得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的交易條件。據稱,結帳時,商戶把10.4斤鰉魚,結成14.4斤,這又是什麼回事?這事已經鬧得紛紛揚揚,監管部門應該給個說法,做生意,得守法。

  不守法,後果很嚴重。春節期間,香港旺角發生騷亂,一些警察和新聞工作者受傷,令人痛心。被起訴的嫌犯已增至40多人。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被捕人員多為無業,且不少屬於一些極端政治組織。香港以法治聞名於世,可如今一些不法分子興風作浪,讓法治蒙羞。昨天,一些市民舉行「撐警」遊行行支持警方執法,表達對暴亂不滿,

  香港亂了,誰是贏家,誰會亢奮?有個消息可對照看,春節期間,內地赴港旅遊團的數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七成,創下十年來最大跌幅。香港不能亂,這是我們的最大共識。

  法律不可挑戰,冤案必須平反。前不久,媒體報導蒙冤23年的陳滿被無罪釋放。此事的推動者,是71歲的程世蓉老人,中國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退休人員。她10多年前聽到陳滿的冤屈後,便自學法律,義務為陳滿冤案奔走,長達11年之久。

  據報導,陳滿案平反後,她的小女兒寫了一段話:「狄更斯說:世界上能為別人減輕負擔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輩。我媽十幾年的努力,不光在拯救一個人和一個家庭,也是用自己的行動在說:一個普通人如何不成為一個庸碌之輩。啟明願意把狄更斯的這句話送給觀眾,送給每個為正義奔走的好人。

http://news.sohu.com/20160216/n437560321.shtml news.sohu.com true 搜狐網 http://news.sohu.com/20160216/n437560321.shtml report 3928 【今日深評】「這學期我這麼認真學習,如果學校還是讓我掛了,就讓教授們體會下當年盧剛的恐懼。」這話出自在美國愛荷華大學讀書的中國留學生倪某。媒體報導,倪某在社交網

相關焦點

  • 讓你體會盧剛的恐懼!留美學生威脅教授被開除遣返
    我現在在芝加哥奧黑爾機場,邊上有兩個警察看著我,要到我上飛機為止…… 我在ins上po的是一張圖書館的照片。那天我複習到11點多,然後我發了:「這學期我這麼認真學習,如果學校還是讓我掛了我就讓教授們體會下當年盧剛的恐懼」其實我連當年發生了什麼都不太清楚……關鍵是,我發的是中文,就是不想有啥誤會。
  • 面對肥胖,你的恐懼指數有多高?
    面對肥胖,你的恐懼指數有多高呢? 「肥胖恐懼」是興起於亞洲的一項女性心理疾病,病因皆來源於對肥胖的過分恐懼以及由此產生的不健康減肥心理導致的過激減肥行為
  • 重訪經典理論:21世紀的恐懼訴求
    原創 新傳研讀社 新傳研讀社 來自專輯重訪經典傳播理論寫在前面:恐懼訴求是一個很狡猾的東西:一直以來,說服者對它給予的厚望,簡直和對它產生的懷疑一樣多。人們會因為恐懼而改變嗎?什麼程度的恐懼能產生最優效果?恐懼訴求的心理機制究竟是什麼?
  • 夢中夢究竟有多可怕?無限夢魘的背後,讓人感到恐懼
    陷入夢魘的人,就會陷入連環夢當中,而這種連環夢,是由對應的做夢人的心境而組成的,也就是你最關心什麼,最害怕什麼,最恐懼什麼,最想要什麼,最常去的場景,最想要做的事情,都會成為夢中夢的來源,而這種夢中夢,因為很多東西和現實中的東西實在是太過於相似,以至於有些人在夢中已經分不清現實與夢境,而一旦陷入夢魘連環夢中,則會有一定的性命之憂。
  • 泰拉瑞亞1.4恐懼鸚鵡螺怎麼觸發-恐懼鸚鵡螺觸發條件
    泰拉瑞亞1.4恐懼鸚鵡螺怎麼觸發?恐懼鸚鵡螺是泰拉瑞亞1.4版本的小型boss,那麼怎麼召喚恐懼鸚鵡螺?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恐懼鸚鵡螺觸發條件,一起倆看看吧。
  • 恐懼的「雙胞胎」霍布斯
    後來霍布斯自嘲與恐懼是雙胞胎,此說看似事實陳述,實乃一語雙關的妙喻,因為終其一生,霍布斯無論在個人氣質還是政治思考中,「恐懼」始終和他如影隨形。對於成年後的霍布斯來說,有一點毋庸置疑,那就是沒有什麼比失去國家保護的生活更糟糕。
  • 恐懼的神經科學原理:當我們感到恐懼時我們的大腦發生了什麼?
    那麼究竟是什麼東西使得一些人去參與觀看恐怖電影或者進去鬼屋之類的恐怖活動,而卻使另一些人尖叫著跑開?當我們感到害怕時,我們的大腦內部會發生什麼?我們對可怕情況的反應通常被描述為我們的「逃跑或戰鬥」反應。
  • (內附事件詳細始末,盧剛事件科普)
    我現在在芝加哥奧黑爾機場,邊上有兩個警察看著我,要到我上飛機為止……我在ins上po的是一張圖書館的照片。那天我複習到11點多,然後我發了:「這學期我這麼認真學習,如果學校還是讓我掛了我就讓教授們體會下當年盧剛的恐懼」其實我連當年發生了什麼都不太清楚……關鍵是,我發的是中文,就是不想有啥誤會。
  • 《泰拉瑞亞》1.4恐懼鸚鵡螺怎麼過 1.4恐懼鸚鵡螺機制掉落介紹
    泰拉瑞亞1.4恐懼鸚鵡螺怎麼過?恐懼鸚鵡螺是1.4版本中的新增精英怪,雖然比不上boss但也有一定的威脅。下面帶來泰拉瑞亞1.4恐懼鸚鵡螺機制掉落介紹,感興趣的玩家一起來看一下吧。恐懼鸚鵡螺是1.4版本中的新增精英怪,雖然比不上boss但也有一定的威脅。下面帶來泰拉瑞亞1.4恐懼鸚鵡螺機制掉落介紹,感興趣的玩家一起來看一下吧。
  • 瑪雅文明究竟有多超前?科學家揭露的真實瑪雅文明,讓人類恐懼!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瑪雅文明究竟有多超前?科學家揭露的真實瑪雅文明,讓人類恐懼!人類誕生於宇宙中已經有幾百萬年的時間了,作為一顆生命星球而言,地球可謂是受到人類重點關注的,但是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也許根本是一顆毫不起眼的星球,甚至不僅地球,宇宙中很多顆星球也許都具備孕育生命的可能,並不一定要和地球擁有著同樣的生命條件,才具備孕育生命的可能性。
  • 《泰拉瑞亞》恐懼鸚鵡螺怎麼打 恐懼鸚鵡螺打法教學
    恐懼鸚鵡螺是一款泰拉瑞亞在最新的1.4的遊戲版本裡面加入的全新的怪物,不進戰鬥力相當的強大,還會掉落全新的武器,不少新玩家不知道恐懼鸚鵡螺應該怎麼... 泰拉瑞亞恐懼鸚鵡螺怎麼召喚?泰拉瑞亞恐懼鸚鵡螺怎麼打。
  • 不思議迷宮:聊聊混沌深淵地圖原型——克蘇魯神話中的絕望恐懼
    貌似最近好多遊戲都或多或少有克蘇魯神話的影子,但卻沒有明說,讓很多玩家對包括環境的塑造、與怪物造型都感覺似曾相識,但卻說不出所以然。今天本叔就來給大家聊聊這個克蘇魯神話。克蘇魯神話不同於我們熟知的希臘神話與北歐神話,由古代的人民經過口口相傳,並借鑑了很多其他神話故事糅合而成。
  • 書香海口 好書推薦 |《地洞》卡夫卡的恐懼或許也是我們的恐懼
    讀書有三個層級: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那麼哪些書是好書呢?名家一再強調,多讀原著,多讀經典。經典歷經歲月淘洗而不朽,總有神奇之處。他說他自己的本質就是恐懼,他恐懼一切,但唯一不恐懼的就是寫作本身。卡夫卡設想,自己最理想的寫作狀態是「帶著紙筆和一盞燈待在一個大的被隔離的地窖的最裡面」,有人給他送飯,飯只放在距他房間很遠的地窖最外層的門邊,在這樣的狀態中他將會寫出多少偉大的著作! 但是,現實生活中的他卻飽受保險公司職員的身份、專制父親的軟弱兒子、家庭生活之嘈雜、肺結核纏身等諸多苦惱。
  • 《恐懼反應:賽德納》評測:一款名為恐懼效果的動漫風格動作遊戲
    說起恐怖冒險遊戲,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會想到經典遊戲《恐懼反應》吧,而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這款遊戲《恐懼反應:賽德納》就是其最新續作。本作品由Sushee製作,Square Enix發行。作為經典的延續,其比上一代作品畫面更加精緻,遊戲內容也非常飽滿故事發生在第一部作品《恐懼反應》四年後,會探索部分角色的過去,並對抗全新的敵人。最初的恐懼效果和前傳是第一批將類似安尼的視覺效果帶入生活的遊戲,它們流暢的故事情節幫助它們脫穎而出。塞德娜沒能重獲這些魔力。一般的環境缺乏霓虹燈的光芒和異國情調的技術,使原來的系列如此耀眼,而故事是一堆令人尷尬的對話。
  • 未知讓人恐懼,恐懼讓人瘋狂,電影《迷霧》讓我們看到真實人性
    對他們而言,在等待的過程中,不僅遭受到外面不知名怪物的威脅,潛伏在內心的巨大恐懼才是真正吞噬他們的心魔。《迷霧》高明的一點,就在於它有辦法循序漸進、一點一點把恐懼的感覺經由不同的事件準確地打進觀眾的心裡,節奏控制得相當精準,而且層次堆疊有序。就如同「迷霧」這個主題,劇中人所面對的危機一直是處於未知卻又隨時可能爆發的,它並不一次就告訴你危機的全貌到底是什麼?危險的底線究竟在哪裡?
  • 《巫師3》愛麗絲最大的恐懼怎麼打 愛麗絲最大的恐懼打法介紹
    導 讀 巫師3愛麗絲最大的恐懼怎麼打,愛麗絲最大的恐懼是幾個人形怪,但是每隻都很強,還帶有瞬移的能力,建議玩家逐一擊殺
  • 太空人:恐懼大于震撼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經有12個人從月球表面親眼眺望過地球了,當然這些是腳踏在月球上面的太空人數量,如果要算上在月球軌道上的太空人數量,那可就遠遠不止了。當然,登上月球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容易的。太空人:恐懼大于震撼!這樣一說,很多網友都納悶了,為什麼會感覺到恐懼呢,感覺到震撼才是啊,而且,全世界全歷史,能夠有機會在月球上面看地球的可是寥寥無幾,不是應該感到自豪嗎?
  • 「巨物恐懼」真不是膽小
    舉個例子,如同一個怕狗的小孩,他可能在看狗的瞬間有恐懼的症狀表現,情緒緊張、尖叫或者逃避,但是在看到狗的照片時卻並不會有這樣的現象。所以對於恐懼症而言,多採用認知行為療法,或者系統脫敏來做相應的處理,有不少的成功案例,下面我們就簡單說明一下相關的治療過程的基本原理。
  • 中國留學生第一案:校園槍殤,27年前震驚中美的盧剛事件
    2016年的2月,就讀於愛荷華大學的杭州留學生倪瀚祥,因為在社交媒體上上傳了一張持槍照,暗示如果考試掛科,會讓教授體驗下當年「盧剛的恐懼」。隨即被學校認為是危險人物,沒收槍枝並立刻取消籤證返回中國。在這起悲劇中,山林華同樣慘死於盧剛的左輪手槍下。盧剛和山林華都是愛荷華大學天文物理系1991年的博士。山林華也是一位天才,16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雖然他比盧剛晚了兩年才來到愛荷華大學,但是拿到學位的時間卻比盧剛早上了半年。畢業後,成績優異且研究成果豐碩的山林華選擇留在了學校,繼續進行博士後的研究,同時還拿著一份不錯的薪水。
  • 虛空恐懼科加斯
    這裡生活著無法形容的生物,籠罩著人類無法想像的恐懼。 科加斯就是虛空世界的產物之一,他本性邪惡,提起他的名字都令人毛骨悚然。他的同伴們試圖挖通維度邊牆,進入符文之地。那裡是他們的天堂,可以盡情享受無上的恐懼。他們名為虛空來客,來自古代的可怕生物,所以歷史並沒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