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評論藍皮書:我國網絡評論用戶畫像的五個維度特徵

2020-11-25 中國青年網

 

  2018年11月30日,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網絡評論工作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北京共同發布了《網絡評論藍皮書:中國網絡評論發展報告(2018)》。

  在網際網路環境中,用戶的話語權明顯增強,用戶地位顯著提升,一定程度地影響著網絡評論的傳播和發展。藍皮書通過線上問卷的方式對網民進行抽樣調查,較為科學地闡述了我國網絡評論的用戶規模和結構,又通過交叉分析等手段總結出不同屬性的用戶接觸網絡評論的行為、習慣及偏好差異,最終較為清晰地描繪了現階段中國網絡評論傳播的典型用戶畫像。

  根據調查數據,藍皮書將網絡評論用戶的使用動機和行為概括提煉為如下五個維度的特徵,以作為用戶細分的基礎。

  一是社交互動活躍度。高社交互動活躍度主要表現為經常與好友進行互動,如評論好友的日誌/狀態、發布信息時@好友等;低社交互動活躍度則主要表現為很少與好友進行互動,以瀏覽好友動態為主。

  二是興趣享樂評論關注取向。取向的一端是偏集體取向的興趣享樂評論關注,即傾向於關注與好友共同感興趣的領域/偶像的信息;取向的另一端是偏個人取向的興趣享樂評論關注,即傾向於關注個人感興趣的領域/公眾人物的評論。

  三是行業評論關注取向。取向的一端是碎片化的行業評論關注,即在使用社會化媒體的同時會去瀏覽行業評論;取向的另一端是集中化的行業動態關注,即不僅關注行業評論信息,還試圖基於社會化媒體建構起自己的行業小圈子,結識同行業人士並進行互動。

  四是新聞評論關注取向。一類是偏輕鬆的新聞評論關注,如娛樂評論、體育評論等;一類是偏嚴肅的新聞評論關注,如時政評論、經濟評論等;一類是偏社會熱點的新聞評論關注,主要通過社會化媒體關注當前的社會熱點事件評論。

  五是自我表達積極性。積極的自我表達主要表現為願意在社會化媒體上表達自己的觀點,消極的自我表達表現為很少在社會化媒體上表達對社會事件/見聞的觀點。

相關焦點

  • 網絡評論藍皮書:社交平臺網絡評論更受喜愛
    編者按:2020年12月24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了《網絡評論藍皮書:中國網絡評論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藍皮書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網絡評論工作局發起,多所高校及媒體機構的專家學者和業界人士參與編寫。
  • 《網絡評論藍皮書:中國網絡評論發展報告(2020)》在京發布
    新華網北京12月24日電(記者董璐)24日,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網絡評論工作局發起的《網絡評論藍皮書:中國網絡評論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在北京發布。據介紹,藍皮書立體化、多角度呈現了2019—2020年網絡評論的發展現狀和趨勢,為網絡評論研究和實踐提供了全景參考。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9.4億,相當於全球網民的五分之一,其中,手機網民規模為9.32億,佔網民比例達到99.2%。及時研判網絡評論傳播規律,提高網絡評論引導效果,促進網絡評論深度融合發展,積極發揮網絡評論助力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作用,意義重大。
  • 《網絡評論藍皮書:中國網絡評論發展報告(2020)》發布
    2020年12月24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了《網絡評論藍皮書:中國網絡評論發展報告(2020)》。2020年初以來,新型冠狀病毒在世界各地傳播。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我們不僅面臨新冠肺炎疫情,也面臨社交媒體的「信息疫情」。
  • 《健康老齡化藍皮書》發布 五個維度看重慶健康老齡化發展
    人口多、底子薄、區域發展不平衡重慶健康老齡化水平名列25位已是不易38個大中城市,38個代表了我國較高養老環境和水平的城市樣本,《藍皮書》按照科學專業的方式進行全方位分類比較。居於西部的重慶市健康老齡化水平總得分,居於這38個大中城市的第25位。
  • 主流網絡媒體以評論提升輿論引導力的策略研究
    有學者定義新聞評論,稱其是「就當天或最近報導的新聞,或者雖未見諸報端但確有新聞意義的事實,所發表的具有政治傾向的,以廣大讀者為對象的評論文章。」①這個定義表明,新聞評論的內容是服務於事實基礎的,與政治環境相關,又要更好地服務於當前政治環境。以「新聞評論輿論引導」為關鍵詞,在知網對我國近10年來的文獻進行搜索,篩選出其中出現頻次為20以上的關鍵詞。
  • 基於用戶畫像與新聞詞向量的個性化新聞推薦模型
    摘要:目前,由於用戶行為數據的高維稀疏特點以及衡量新聞內容相似性的複雜度較高,本文針對這兩個問題,從分類角度考慮,提出一種基於用戶畫像與新聞詞向量的個性化新聞推薦模型,對用戶的行為數據等進行分析,構建用戶畫像模型,提取用戶畫像特徵,並使用指數衰減模型的Word2Vec框架進行詞向量訓練,結合文本特徵的向量空間模型構建新聞全局特徵
  • 探究網絡評論中的二元對立框架與形象塑造
    這種用戶個體的自由發聲,相比職業新聞,網絡評論並不嚴格遵循新聞報導的公正客觀原則,以至於出現了快速追逐話題的現象,發布的信息缺少完整深入的了解,部分內容判斷膚淺化與感性化、信息傳播的缺失,影響著受眾的認知。 1.2受眾的局限:非理性解讀 隨著網絡媒體的繁榮,信息全球化令媒介不斷融合,媒介與信息在獲得主導地位的同時,也引起了信息的泛濫。
  • 傳媒藍皮書|網絡音樂產業日趨成熟 流媒體與廣播媒體差異化競爭
    近期,CCData 網聯數科 正式發布《中國音頻傳媒發展研究報告》(2020)藍皮書,結合傳統廣播媒體與移動音頻、移動音樂等音頻市場的發展現狀,從不同形態下的用戶規模、受眾結構、內容偏好等用戶側行為分析出發,為音頻傳媒產業的融合發展提供支持。CCData針對不同的音頻媒體,為您帶來系列解讀。
  • 網絡流行語科普 吞評論挑撥是什麼意思?
    網絡流行語科普 吞評論挑撥是什麼意思?時間:2020-12-14 18:50   來源:禮儀之家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吞評論挑撥是什麼意思?吞評論挑撥: 吞評論簡直太挑撥兩人關係了,評論了別人等回復,一直沒等到,但又看到對方回復別人,不敢確定是不是被吞評論的原因,怕問了兩人都尷尬,真的毀了好多人的衝浪生活。   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吞評論挑撥是什麼意思?
  • 浙科網絡營銷_浙科網絡營銷實驗軟體 - CSDN
    已有的信息傳播模型多基於傳染病模型、網絡拓撲圖以及統計推理等方法,在描述社交網絡傳播模式以及計算效率和精度方面仍存在不足。研究視角上,尚缺乏從信息傳播的時間、空間特徵以及信息傳播的雙向性3 個維度,對信息傳播的內在機制進行深度分析。
  • 新生代賦予網絡文學新氣象
    正如《大江大河》一樣,這依然是一部由網絡文學改編成的電視劇。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網絡文學自身不斷迎來進化和迭代。近日發布的《2018網絡文學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如今的網絡文學在各個維度均展現出全新面貌,其中新生代的崛起和粉絲價值的凸顯更促使行業產生內生式的升級和變革。
  • 從四個維度做好網絡意識形態工作
    原標題:從四個維度做好網絡意識形態工作 當前,隨著網絡信息科技的日新月異,意識形態工作呈現出從傳統領域向網絡領域延伸的特點,而網絡意識形態在國際、國家、社會、個人不同場域中所面臨的挑戰及實現的目標指向各異。因此,對網絡意識形態不同場域基本定位的正確認識,既是當前我國加強意識形態建設的現實回應,也是有效應對網際網路風險、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前提。
  • 解讀我國首部國家安全藍皮書
    (原標題:我國首部國家安全藍皮書在京發布)本報北京5月6日電(賈玉省、記者張新) 由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編寫的《國家安全藍皮書:中國國家安全研究報告(2014)》今日在京發布。
  • 社交網絡分析:中國SNS的三個價值維度(組圖)
    社交網絡對於網際網路正在產生重要意義,在國外,幾乎所有網站都急不可待的想與這些掌控著全世界十幾億用戶的社交網站開展合作,用戶和流量的導入,使得整個市場流動性更強。依仗龐大的用戶資源,社交網絡又極易產生巨頭,於是怎樣才能攀上這門親戚,成為很多令國外網站心頭疼的事情。  國外社交網絡風生水起,環顧國內,中國社交網絡和社交媒體也在迅猛發展中大浪淘沙。
  • 如何從大數據與網絡輿論角度看《都挺好》?
    上圖表明,意見領袖集中在微博發出後的幾個小時內活躍,但轉發和評論的行為在總體上是呈衰減的趨勢。可見,微博傳播的效率和速度,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所以這啟發了我們要在微博發布後的幾個小時內落實好轉發的工作,尤其是針對意見領袖的轉發。4. 互動粉絲畫像分析這裡的分析對象就是那些參與轉發和評論的活躍用戶,以下會通過地域、性別佔比、興趣標籤和使用設備等畫像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描繪出《都挺好》這部電視劇的粉絲特徵。
  • 數據分析(5):用戶畫像分析法
    前面幾篇文章中作者梳理了對比分析法、多維度拆解法、漏鬥觀察法、分布分析法和用戶留存分析法,本篇文章繼續聊聊第6種數據分析方法:用戶畫像分析法。作為一枚產品汪,用戶畫像這個詞你一定不陌生,那用戶畫像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又該如何結合業務場景創建可用的用戶畫像呢?用戶畫像有什麼作用呢?
  • 在Netflix 評論中做情感分析的深度學習模型
    接下來,我將向你們展示如何使用深度學習模型對 Netflix 評論進行正向和負向的分類。這個模型會把全部評論作為輸入(每一個單詞),並且提供一個百分比的評分來檢測某個評論是在表達正向或負向的情緒。我使用的數據集包含了大約5000條負向和5000條正向的評論。這裡有5個數據集中的樣本,這些樣本在本文末也會在模型中做分類。
  • 淺談用戶體驗的 4 個維度
    本文深入分析了用戶體驗的四個維度在不同產品中的體驗以及背後的原理。通常而言,用戶體驗越多,產品能量越大;不過也要考慮例外的存在,依據產品特性而言。上篇文章,提到了用戶體驗的 4 個維度。今天,就來簡單分享一下這個話題。
  • 新媒體時代電視評論節目的創新發展
    如今,所有的電視評論節目基本都是圖像、聲音和文字的組合,但同樣是三者的組合,不同的電視評論節目在三要素的組合比例上是有區別的。對於電視評論節目中的圖像內容,有的傾向於表現自然環境,有的更側重人物的形象及口述。此外,評論員數量也沒有統一規定,一個、兩個或者三個,在電視評論節目中都可以見到。
  • 《傳播創新藍皮書:中國傳播創新研究報告(2020)》發布
    9月5日,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傳播創新藍皮書:中國傳播創新研究報告(2020)》。報告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組織編撰,該中心主任、「傳播創新藍皮書」主編單波教授介紹,藍皮書以「呈現中國傳播創新的發展過程,關注中國傳播創新的前沿問題」為宗旨,自2018年創刊以來,每年圍繞社會傳播、經濟傳播、政治傳播、文化傳播、媒體傳播等五個維度,全面總結並深入探查中國傳播創新的新理念、新政策與新實踐,持續為提升中國傳播能力提供方法與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