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過熱帶魚的人應該知道,魚缸中總會出現缸霸,體型最大,性情最兇猛的魚經常會攻擊其他魚類,以便它能第一個吃到魚食,就算你把舊的缸霸撈出缸,魚群中又會出現一隻新的缸霸。這其實是動物的天性,它們一定會為了吃飽而不擇手段。
目前,全世界大部分餐館都在關門歇業,那麼,那些依賴人類餐館的殘羹冷炙過活的城市動物,它們會怎麼辦呢?其實,就跟魚缸中的缸霸一樣,那些動物會搶奪一切能吃的東西,如果實在找不到吃的,它們就會吃掉同類。
比如不少歐美城市的街道上都出現了成群結隊的老鼠,根據齧齒動物專家的說法,如果這些生物曾經把餐館的垃圾作為主要食物來源,它們目前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這恐怕會激發其體內最野性的本能。
城市齧齒動物學家鮑比·科裡根( Bobby Corrigan)就表示,那些住在餐廳附近的老鼠,也許幾十年來,幾十代家族成員都依賴那家餐館的食物,餐館現在沒有了垃圾,也就沒有了食物,它們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尋找一切能吃的東西,包括樹上鳥巢裡的鳥。要麼與同類進行你死我活的爭鬥,甚至吃掉對方。如今,全球各地的老鼠都處於「適者生存」的「叢林狀態」。如果找不到食物,它們會把弱小的同類當做食物。當然,老鼠吃同類除了飢餓還有另一方面的原因,那就是避免危險,謹防捕食者聞著腐爛味找到巢穴。
其實,不光是老鼠,很多動物都會把同類當做食物。比如黑猩猩,靈長類動物學家就曾多次觀察到黑猩猩吃其他黑猩猩,通常飢餓的雄性黑猩猩會吃掉小猩猩。又比如蜘蛛,大多數蜘蛛都會吃同類,尤其是雌性蜘蛛總會吃掉雄性,小時候看過的動畫片《黑貓警長》中,有一集講的是雌螳螂吃掉了丈夫。蜘蛛和螳螂雖然物種不同,但道理是一樣的——它們都是獨自捕食,所以吃掉配偶純粹是本能,它們並不認為配偶跟食物有什麼區別。還有河馬,儘管它們是食草動物,但是在食物匱乏的情況下,偶爾能觀察到河馬會吃其他動物或吃同類。
貓頭鷹同類相食的原因有所不同,有時大貓頭鷹會吃小貓頭鷹,有時一個巢穴中的兄弟姐妹,體型較大的貓頭鷹會在母親離開巢穴時,將小兄弟小姐妹吃掉,有人認為這是為了填飽肚子,也有人認為,這是它們為了避免兄弟姐妹分走母親帶回來的食物。
事實上,有研究者推測,在人類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可能也曾存在過類似的行為,數百年前的早期人類,在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時,或許就捕食過同屬人科的南方古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