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大部分動物遵循種族內不自相殘殺的鐵律,包括大猩猩這種基因上與人類相似度達到99%的靈長類動物,以及虎豹獅等大型食肉動物。如果一個種族自相殘殺,必然導致種族的整體衰亡,必然被自然界淘汰,留下來的種族都是不互相殘殺的。為何人類會互相殘殺,又會不會被自然淘汰,這是值得我們去探究的問題。
原始人類過著採摘狩獵的生活,那時全球只有約500萬人。隨著人類智力開發,以及使用工具能力的提升,短時間獲取食物的能力得到提升,並導致人口暴增。但是,森林裡的食物總量畢竟是有限的,如果採摘狩獵不能獲取足夠的食物,使得搶奪同類食物成為一種選擇,武器隨之出現,人類手中手中狩獵的標槍、石刀成為攻擊臨近部落人類的武器。
隨著人類智能的開發,人類從採摘狩獵社會過渡到農耕社會,生產力進一步提高,同時對土地資源的依賴進一步增強,人類之間的爭奪也越來越激烈。比如,東亞大陸引入玉米、紅薯等高產農作物之前,只能承載約6000萬人。只要人口超過這個數量,加之其他因素的作用,就會出現改朝換代的戰爭,一場戰爭輕則減滅一半人口,重則90%人口隕滅(三國時期)。戰後人口與土地資源重新達到平衡,周而復始,差不多兩三百年一個輪迴。
人類的科技進一步發展,進行工商業社會形態,生產力的提升導致人口的進一步提升。高消耗的生活方式,資源掠奪從單純的土地資源,擴展到能源、礦產等資源。武器越來越先進,互相殘殺的場面越來越宏大,一戰「絞肉戰」凡爾登戰役一次進攻就死亡數萬人,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士兵平均存活時間只有9分鐘,一枚核彈讓長崎死傷十幾萬人。
著名科學家楊振寧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人類不能避免核大戰。」的確,人類已經從互相扔石頭,發展到了互相扔核彈。我們不妨來理清一下頭緒,邏輯順序應該是這樣的:智能開發——人口增加——小規模戰爭(初級武器);科技發展——改變社會形態與生產關係——大規模戰爭(高級武器)。戰爭與武器的關鍵起因,就是智能開發與科技發展導致的人口暴增。如果人類還過著採摘狩獵的生活,並且智能開發出現瓶頸,那麼就不會有武器與戰爭,人類也會與其他動物一樣,不會自相殘殺。
隨著人口的持續增長,以及生活方式的奢侈化,資源的爭奪還將持續。但是,地球畢竟就那麼大,就像當年森林裡可採摘的果實畢竟有限一樣,人類對自然界的消費,總有一個臨界點,到時我們又該怎麼辦,難道用更具毀滅性的武器解決嗎。回到文章第一段,互相殘殺的種族都滅亡了,也許生物界的自然規律不可違背,人類只不過將這個進程進行了加速與放大。要知道,一個種族的自然淘汰可能要經歷幾十萬年或上百萬年,人類文明只不過區區數千年,卻危機已現。科技的發展會讓人類生活質量更高,但不一定會讓整個種族持續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