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動物長不胖的秘密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愛美是每個人的天性,女生們為了保持苗條的身材,一度不敢吃葷。可是細心的人們會發現,食肉動物一直吃葷怎麼也不胖,而豬只吃雜食卻依然長得那麼胖。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萬獸之王——老虎的生活方式

    虎,俗稱老虎,是體形最大的貓科動物,主要分布在亞洲。身體被滿淺黃到紅色毛,有黑色至棕色條紋,是一種孤獨的森林食肉動物。一般每個老虎有自己的領地,每個虎佔領一塊領地後,就會將本地所有大型食肉動物如狼、豹等趕走,所謂「佔山為王」。虎的活動範圍較大,一般在500~900平方千米,最大的可達4200平方千米以上。老虎以鹿、獐、野羊等食草動物為食,必須有足夠的獵食領地以維持生命。每次食肉量為17~27千克,體形大的每頓可達35千克。虎最精良的攻擊武器就是粗壯的牙齒和可以伸縮的利爪。虎一般採取潛伏襲擊的獵食方式,從獵物後方攻擊,在食物嚴重短缺時,也會攻擊人。

    非洲霸主——獅子的生活方式

    獅子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獅子體型大,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頭大而圓,吻部較短,視、聽、嗅覺均很發達。肉食,常以伏擊方式捕殺其他溫血動物。

    獅子原來分布於除了熱帶雨林地區以外的非洲各地、南亞和中近東地區,目前獅子主要分布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草原上,因此現在基本可以算是非洲的特產。

    獅子通常群居生活,一個獅群約有8~30個成員,平均為17頭。每一個獅群的領地區域相當明確,在獵物充足的地方可以小到20平方千米;而在獵物稀疏的地域中它們也許不得不建立大到400~1500平方千米的領地。

    獅群中的母獅基本是穩定的,它們一般自出生起直到死亡都待在同一個獅群。但公獅常常是輪換的。

    獅群的捕食對象範圍很廣,但它們更願意獵食體型中等偏上的有蹄類動物,比如斑馬、黑斑羚以及其他種類的羚羊。獅群中,雌獅們是主要的狩獵者。雌獅在奔跑中貼住獵物,然後一口咬住獵物的頸部直到它窒息死去。這時獅群的其他成員會一哄而上盡情美餐,混戰中往往是強勁的雄獅優先獨霸獵物,小一些的幼獅只分到少許甚至什麼都沒得到。

    發胖的差距在哪兒?

    所謂胖,科學的語言就是體內脂肪積累。

    老虎、獅子等食肉動物,由於長期的進化,大多以肉食為主。它們為什麼不會發胖?原來它們在野外生存是很不容易的,如獅子要捕獲一隻能夠吃的大動物,需要合力圍捕,獵物由大家分食,這樣大多數個體所得不會很多;而老虎則需要守候,跟蹤多時等到捕食成功,也已飢腸轆轆了;獵豹需要迅速奔跑,全力追捕,還常常以失敗告終。這些野生動物,即使喚肉啃骨,其攝入的營養所轉化的能量,在捕食過程中也消耗很大,沒有多少能量能轉化成脂肪儲存下來。當然,這些食肉動物就不會發胖了。

    而我們所說的豬,是指飼養的家畜豬。在人類的照料下,豬們終日無所事事,食物充足,營養豐富,而且豬圈裡的空間有限,活動量不大。這樣,攝入營養多,身體消耗少,體內脂肪便逐漸積累起來了。現在,放養的豬體內就不會積聚大量脂肪。事實上,在野外生存的野豬就不胖。為了尋覓食物,野豬得在林子裡不停地奔跑搜尋。它們在野外獲得的食物有限,消耗的能量卻不少,當然就沒有多餘的能量轉化成脂肪了。

相關焦點

  • 相對於食肉動物來說,人類吃的更多是食草動物,是有什麼秘密麼?
    人類作為地球上數量龐大的物種,每年消耗的食物是很多的,當然是避免不了浪費的,從飲食方面來說,人類也是屬於雜食類物種,無論是瓜果蔬菜,還是雞鴨魚肉,都是人類日常的食物,素菜就不必多說,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人類吃的肉類,大多都是來自食草動物,而食肉類動物的肉製品,卻少見出現在人類的餐桌上,這裡面有什麼秘密
  • 為什麼食肉動物選擇捕獵食草動物,而不是其他食肉動物?
    從本質上說無論是什麼食性的動物對於食肉動物來說都是肉,這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在自然界中,食肉動物通常只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儘管體型有很大優勢的食肉動物,也很少出於食物的目的去捕獵其他食肉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來探討一下原因。食肉動物為什麼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
  • 為什麼食肉動物不捕殺食肉動物,而是選擇食草動物?
    自然界裡,我們所熟知的一些食肉動物,比如說獅子、老虎,它們的獵物一般是羚羊、野牛之類的食草動物,而不是狼、獵豹之類的食肉動物。既然都是肉,食肉動物的肉為什麼就不受歡迎呢?又是什麼原因讓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情有獨鍾呢?
  •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們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而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呢?,即使人們能夠捕食成功,也不能用於飼養,因此食肉動物很難被馴化。由此可見,人類如果吃食肉動物的肉,那麼肉類的成本非常高,非常不划算。所以我們不吃食肉動物的肉,而是直接吃掉10斤牛肉,所獲取的能量比直接吃食肉動物的肉更多。
  • 為什麼有些食肉動物很少會吃食肉動物的肉,即便是殺死對方?
    為什麼有些食肉動物很少會吃食肉動物的肉,即便是殺死對方?是的,相當多的人知道,雖然其他食肉動物可能不是更強大食肉動物的主要獵物,但較弱的食肉動物是可能被機會主義者吃掉的。其他食肉動物的屍體也經常被「清道夫」們清理掉。
  • 食肉動物頭上都沒有角?錯,這種食肉動物頭上有兩個
    「角」常見於食草動物的頭部,比如鹿、羊、牛、羚羊等等,而我們常見的食肉動物,比如獅虎豹等都是沒有角的。那麼,是不是所有的食肉動物都沒有角呢?答案是否定的。大自然千奇百怪,動物的形態也各異,只不過長角的食肉動物相對較少而已。下面我們一起來看誰是長角的食肉動物?
  • 闢謠:澳大利亞沒有食肉動物?從古至今,這裡從不缺少食肉動物
    有許多的小夥伴認為,澳大利亞之所以動物泛濫是因為這裡沒有食肉動物導致的。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許多人把澳大利亞生物泛濫的根本放在沒有食肉動物上,其實,澳大利亞是有食肉動物的。從上新世開始,澳大利亞就有著兇猛的食肉動物,從已發現的化石看,澳大利亞最早的大型食肉動物就是袋狼。袋狼是一種有袋類食肉動物,屬於哺乳綱袋鼬目。根據已發現的化石看,袋狼最早出現在上新世的中期,距今約400萬年前。袋狼有著1.2米的體長(不含尾巴),平均30公斤的體重。
  • 食肉動物可以演化成食草動物,那食草動物可以演化成食肉動物嗎?
    因此,在哺乳動物的演化史中,獸孔目下的動物有食肉動物也有食草動物,所以 ,說上面的說法有不對的地方,但是,獸孔目下的真犬齒獸類最終演化出的最早的哺乳動物,而真犬齒獸類是原始的食蟲類動物,所以,說它是食肉動物也在情理之中。為什麼原始的食肉動物可以演化成為食草動物?
  • 何為食肉動物?為何陸地三大食肉動物中只有貓科是堅定的肉食者?
    前幾天寫了一篇關於棕熊的文章,有網友評論:棕熊不是食肉動物,是雜食動物。確實,在我們一般看法中,以肉食為主的是食肉動物,以草食為主的是食草動物,葷素搭配的是雜食動物,這樣看來,棕熊確實是雜食動物。但這只是我們普羅大眾的看法,在生物分類學上卻不是這樣,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食肉動物。
  • 是什麼讓食肉動物瘋狂?
    據新華社華盛頓11月11日電 (記者林小春)血腥味通常令人不適,但卻會令食肉動物瘋狂。瑞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卷》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發現了散發血液氣味的關鍵成分,對食肉動物而言,這種成分和血液本身一樣具有吸引力。
  • 人類為什麼不吃食肉動物的肉?這其中有什麼秘密嗎
    在人類漫長的進化史當中,肯定也有一段時間會吃一些食肉動物的肉,但正是因為進化的原因,所以後來不吃了。這該如何理解呢?從人類發展歷程來說食肉型動物其實都是一些大型動物,對於遠古的人類來說,這些動物都不好捕殺,即便不去捕殺都有生命危險,更何況你為了一口吃的而去殺死他呢?更有甚者,一些大型動物可能剛剛吃過人。當你再去獵殺這一個動物的時候,即便殺死了,你吃得下去嗎?
  • 陸地十大食肉動物排名,陸地最大的食肉動物是北極熊嗎!
    十大陸地食肉動物有多強,哪種食肉動物最厲害,陸地上生活著許多大型食肉猛獸,由於生活環境和區域不同,導致它們演變出了各自的生存技巧,有獨行的、有群居的、有擅長偷襲的、有擅長正面進攻的,如果將所有食肉動物作比較,到底哪種動物戰鬥力更強,更兇猛呢?
  • 全球大型食肉動物面臨消失
    非洲獅是日漸消失的大型食肉動物之一。 美國《科學》雜誌近日發表一項由美國、澳大利亞、義大利和瑞典科學家聯合展開的研究稱,獅子、豹、狼、水獺和熊等大型食肉動物的不斷減少正逐漸改變全球地貌。 研究人員通過對31個食肉物種進行分析,指出生境喪失、人類迫害、獵物缺失等環境危機共同導致了食肉動物銳減。其中,75%正在逐漸減少,17個物種的規模是從前的一半不到。東南亞、南非與東非以及亞馬遜河流域是多種大型食肉動物銳減的主要地區。在西歐和美國東部等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不少大型食肉動物已經滅絕。 研究報告第一作者、俄勒岡州立大學森林生態系統和社會學系教授威廉?
  • 食肉動物為什麼很少吃食肉動物?是因為肉不好吃嗎?
    但是大家也能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食肉動物很少會吃食肉動物,仔細想一下是不是這樣的?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因為肉不好吃嗎?對於這個問題,為了可以更好地闡述,我們來拿兩個最典型的生物舉個例子,那就是獅子和鬣狗,獅子和鬣狗作為非洲草原上最常見的兩種群居肉食動物,在各類紀錄片中經常能看到它們的身影,但是朋友們也會發現,獅子和鬣狗經常會打架,而雄獅有時候會直接咬死鬣狗中的頭領,但是卻不會吃掉它們,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主要有三個原因。
  • 人為什麼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除了魚類外,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我們平常吃的肉類要麼是食草動物,要麼是雜食動物,很少直接以食肉動物為食,這是為什麼呢?但是食肉動物的食物是動物,如果它吃的食物攜帶者病菌(有可能攜帶病菌,但不發病),將有可能造成食肉動物也感染,甚至會升級,如果人類以食肉動物為食,那麼將有可能造成大規模病毒泛濫。也就是說,如果人類以食肉動物為食,不僅在捕食獵物時更易遭受攻擊,而且還存在病毒感染的風險。
  • 大自然中,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有什麼好處?
    表面上看,食肉動物以食草動物為食,幾乎每一種食草動物都有一個或者多個天敵,比如非洲大草原上的瞪羚的天敵就有獵豹、鬣狗、非洲野犬、獅子、花豹等超過5種。而且食草動物的多寡直接會影響到食肉動物的數量。那麼,作為捕獵者,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有什麼好處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為什麼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吃的肉類有很多,比如雞、鴨、魚、豬、牛、羊等等,在這些動物中,除了豬是雜食性動物外,其他的大都是食草動物,可以說我們人類的食譜中幾乎沒有食肉動物。 反觀食肉動物,它們都是食用食草動物的,這就導致了食肉動物身上會攜帶著食草動物們身上的大量病菌,但食肉動物們的胃酸比較強
  • 為什麼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吃的肉類有很多,比如雞、鴨、魚、豬、牛、羊等等,在這些動物中,除了豬是雜食性動物外,其他的大都是食草動物,可以說我們人類的食譜中幾乎沒有食肉動物。,但食肉動物們的胃酸比較強,可以殺死大多數微生物。
  • 人類為什麼大都吃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
    在我們日常的肉類需求中,雞、鴨、牛、羊、豬、魚是最吃的動物,在這些動物中,並不是所有的動物都屬於食草動物,魚、豬、雞、鴨嚴格意義上屬於雜食性動物,而牛、羊屬於純正的食草動物。同樣作為人類飼養下的動物,貓這種常見的食肉動物在世界範圍內吃得很少(吃狗肉的並不少哈)。
  • 動物狂想曲: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的戀愛靠譜嗎?
    動漫概況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共存的世界,在這裡,食肉可是重罪,但是某一天,一位食草動物被咬殺致死。學院裡其他的食草動物人心惶惶,開始懷疑身邊的食肉動物,並且出現了敵對的情況。某天晚上,出於食肉動物的本能,抓傷了一隻兔子,幸好有一隻動物找他有事,那一刻理智戰勝了本能,兔子逃脫了,因為迎新的需要,要去園藝社找玫瑰花,在那裡,雷格西再一次遇到昨天晚上被他襲擊的兔子,小巧玲瓏的兔子打動了雷格西的心,這究竟是出於捕獵者的本能還是愛情呢?最終他(她)會有什麼樣的結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