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瑞康太陽能矽薄膜每瓦成本達0.5歐 轉換效率達11.9%

2021-01-17 電子產品世界

  薄膜太陽能設備商歐瑞康太陽能7日在西班牙舉行的歐洲太陽能展(EU PVSEC) 宣布,全新的用矽薄膜模塊「ThinFab」 生產線,將打破生產成本每瓦0.5歐元的紀錄,而其堆疊式微晶矽薄膜(Micromorph)實驗室轉換效率最高紀錄為11.9%,亦取得美國NREL的認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12515.htm

  瑞士商歐瑞康在EU PVSEC中宣布,其矽薄膜太陽能模塊新產線「ThinFab」生產成本達到每瓦0.5歐元(相當於0.6美元),相較年中宣布下半年每瓦1美元,成本撙節再進一城。

  另外,歐瑞康太陽能與康寧公司合作研發出了新型冠軍Micromorph?實驗室記錄的電池,獲得美國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認證 ,穩定效率達到 11.9% 。

  歐瑞康認為,取得這些成就對薄膜矽技術來說是種突破,尤其是新型ThinFab 方案為太陽能市場提供了1個擁有高度競爭力的生產線。

  新的ThinFab方案採用了一系列領先於歐瑞康太陽能技術路線圖的改進措施:1、新一代的核心設備電漿輔助式化學氣相沈積(PECVD)、 透明導電玻璃(TCO)和雷射設備(Laser)等,2、降低衰減率和減少氣體消耗的薄層電池結構,(3)10% 的穩定元件效率(每個元件143瓦特及4、新的低電壓元件設計,基於1套簡化的新型後端設備。

  ThinFab方案將薄膜矽元件的能源回收期降至1年以內,實現太陽光電產業的最低耗能。

  歐瑞康指出,其卓越的競爭能力已經在新型的ThinFab顯現,可望改變市場對矽薄膜技術的看法。歐瑞康宣稱,其模塊無毒且環保,穩定效率達10%,加上具成本競爭優勢,預估將為太陽能產業帶來新契機。

  歐瑞康認為,薄膜太陽能模塊穩定轉換效率突破11.9% ,顯示矽薄膜技術有進一步的發展潛力,而與其它結晶技術相比,在不局限於有限資源的情況下,該技術能使能源回收期降到最低。


相關焦點

  • 鉑陽太陽能薄膜電池組件轉換效率達9.5%
    鉑陽太陽能昨日公布,該集團全資附屬公司Apollo Precision(HK) Limited 獲Intertek Testing ServicesNA Inc。  根據UL 1703 平板型太陽能組件安全認證標準驗證,採用集團技術製造之薄膜太陽能組件之最高穩定輸出功率已達致70瓦。  以此基準,使用有關技術製造之薄膜太陽能組件之最高衰減後有效面積轉換效率已達致9.5%。
  • 單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已達21.9%
    在各界研究團隊的努力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已經超越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太陽能電池,但它們仍有不耐水汽、高溫與紫外光等難題,離大規模商業化還有一段距離,最近沙烏地阿拉伯科學家或許已找出解決辦法,他們研發出耐用、且轉換效率達21.9%的單晶鈣鈦礦電池。
  • 轉換效率達25.11%!漢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我的煤炭網>新聞>行業熱點>新能源>轉換效率達25.11%!漢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轉換效率達25.11%!漢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發布日期:2020-11-22 15:04:55 新聞歸檔 轉換效率達25.11%
  • 世界紀錄新型CIGS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達23%
    從漢能移動能源官微獲悉,2019年9月14日,漢能旗下美國MiaSolé Hi-Tech Corp,與歐洲Solliance Solar Research公司聯合發布,其合作研發的新型柔性CIGS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達23%,是該項電池新的世界紀錄。
  • 薄膜太陽能也出現串疊型設計,理論效率達34.45%
    ,具備輕薄優勢、轉換效率也高,照理來說應該可以在全球普遍應用,然而它成本高、較便宜的配比效率低,已成為薄膜太陽能的困境,對此,美國科學家研發出成本可以接受、效率又達 34.45% 的「雙層」薄膜太陽能。
  • 美國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達18.6% 創新紀錄
    2011年以來,這已經是First Solar碲化鎘薄膜轉換效率第8次大幅數據刷新,顯示了產品效能快速提升的突破性和持續性趨勢。1月,First Solar創造了高達21.5%的實驗室轉換效率,該記錄已得到全球公認的高科技產品與技術解決方案領導者理波公司(Newport Corporation)旗下技術和應用中心光伏實驗室的認證,並獲得NREL批准。
  • 薄膜太陽能電池的進展和展望
    與CdTe和CIGS太陽能電池相比, 矽基太陽能電池不存在毒性汙染 (CdTe中含有鎘) 、原料稀缺 (CIGS需要銦, CdTe需要碲, 均為稀缺元素) 等不足。雖然矽基薄膜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低, 但是其製造成本低、起步早, 因此目前其產業化程度最高。
  • 蘋果牽手First Solar 碲化鎘薄膜太陽能或將跨越式發展
    經過我們調研,我們發現該公司與我國眾多的光伏企業生產的多晶矽太陽能電池不同,其生產的是高效而廉價的碲化鎘(CdTe)薄膜太陽能電池。首先,碲化鎘(CdTe)薄膜太陽能具有卓越的成本優勢,早在2013年第四季度First Solar的生產成本已經降至0.56美元/瓦,而產品售價僅為0.6美元/瓦。
  • 低成本高產出 非晶和微晶太陽能電池效率更優
    研究人員已經找到一種方法,使用非晶矽太陽能電池和微晶矽串聯電池製造出穩定而高效的太陽能電池板。  非晶矽太陽能電池和微晶矽串聯電池已被認為是利用豐富原材料實現低成本、高產出的太陽能電池板工業化生產的可行選擇。  但是,為了讓這些材料製成的太陽能保持穩定,它們必須非常薄。
  • 強生光電:非晶矽薄膜電池轉換效率已達到6.5%(組圖)
    「中國首家第五代大面積非晶矽薄膜電池已在強生光電投入批量生產;強生光電非晶矽薄膜電池平均轉換效率達到6.5%為世界先進水平;強生光電電池組件成本有望在兩年半的時間內,降為每W0.5美元,這一成本將使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每度降至0.65元人民幣;強生光電發明並生產出世界第一片單層薄膜電池
  • 未來5年內薄膜太陽能電池將崛起千億市場
    業內分析認為,隨著未來屋頂光伏電站的大規模開建,相對更適用於屋頂電站的薄膜太陽能組件市場有望迎來發展良機,而這一市場未來10年的規模或可達1000億元以上。此前普遍不被看好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商有望進入業績大幅增長通道。或迎發展良機據統計,截至2010年底,國內光伏發電裝機達50萬千瓦。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有機會達66%
    提高太陽能轉換效率的路途困難重重,其中一項難題便是太陽能材料沒法吸收全部的光,有一部分的光能會以熱的形式損失,進而降低性能,對此,最近美國科學家透過添加有機化合物材料,成功吸收並轉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產生的熱,最高轉換效率有機會從33% 突破到66%。
  • 染敏太陽能電池效率獲突破進展 高達11.5%
    發表於:2010-05-06 09:46:50     作者:索比太陽能來源:Solarbe.com據臺灣(中央社記者林惠君臺北5日電)中央大學化學系教授吳春桂主持的第三代太陽能電池開發,有突破性進展,染敏太陽能電池的效率達11.5%,為目前文獻報導最高效率染料。
  • 薄膜太陽能電池:未來的王者?
    面對亞洲國家在晶體矽方面的產能和成本優勢,歐美國家已經或開始將光伏產業的重點放在了薄膜發電技術。2015年5月,歐洲推出新研究項目Sharc25,目的是將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從現有記錄21.7 %升高到25 %,對抗來自亞洲的晶矽組件。
  • 超薄柔性太陽能電池效率達13% 為能源轉換提供持久動力
    在Joule論文中,研究人員成功地開發了可製造超柔性太陽能電池的新型機械堅固的光吸收材料。這些電池可實現13%的功率轉換效率,在1000次彎曲循環後保持97%的效率,在1000次拉伸循環後保持89%的效率。莫納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研究員黃文超博士表示功率轉換效率考慮了可以將多少太陽能轉化為電能。
  • 雙光子上轉換太陽能電池的理論效率達63%
    ,其使用雙光子上轉換來實現高於50%的理論轉換效率。第一種原型的實驗驗證了上轉換確實發生了。新結構能夠吸收太陽光的長波長光譜分量,該分量的能量低於半導體的帶隙,並且通常會透過光伏電池並且損失掉。傳統單結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上限約為30%,這意味著入射太陽光的大部分能量不被太陽能電池所吸收,多餘的光子能量不是透過太陽能電池就是變成熱量。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太陽能電池效率為46%,是通過四聯電池實現的。
  • 單晶效率 多晶成本 166mm鑄錠單晶功率達440W
    單晶效率 多晶成本 166mm鑄錠單晶功率達440W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技術集成高級總監王栩生博士在第三屆阿特斯三八光伏技術論壇上,關於《從度電成本LCOE角度看鑄錠單晶》主題演講內容。
  • First Solar碲化鎘光伏組件轉換效率創紀錄達18.6%
    領先的薄膜光伏製造商First Solar(NASDAQ:FSLR)的碲化鎘組件效率首次超越多晶矽組件轉換效率,達到創紀錄的18.6%。  First Solar表示,18.6%的孔徑面積效率相當於18.2%的總面積轉換效率,得到美國能源部的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測量及認證。  First Solar的首席技術官拉菲·蓋洛彼蒂恩(Raffi Garabedian)表示:「First Solar的碲化鎘薄膜現在正確地被歸類為一種高性能產品。
  • 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工廠
    (厚度可低於矽晶圓太陽能電池90%以上),目前實驗室轉換效率最高已達20%以上,規模化量產穩定效率最高約13%。其中,GIGS的轉換效率最高,約為10%~12%,CdTe的轉換效率次之,約為8.5%~10.5%,非/微晶電池最低,一般為6%~8%;但從原材料的可獲取性來看,非/微晶電池的原材料為矽烷,最為普遍,而另外兩種電池的原材料中均包含稀有元素化合物,可獲取性較低。近年來,非晶矽薄膜太陽電池逐漸從各種類型的太陽電池中脫穎而出,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一股投資熱潮。
  • 鉑陽薄膜光伏組件引進新程序 總材料成本減13%
    鉑陽太陽能(00566.HK)宣布在其疊層矽鍺薄膜太陽能組件生產線上引進一套新生產操作程序,並取得技術性突破,總氣體成本因此可減少17.5%,加上光伏組件轉換率有所提升,利用該新生產操作程序之組件,每瓦總直接材料成本將減少約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