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4月22日)召開的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主論壇上,針對如何自己掌握核心技術這一「命門」,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指出「核心技術牛才是真正的牛」!
馬雲說:「如果不掌握核心技術,就是在別人的牆基上砌房子,在別人的院子裡面種菜。」核心技術很難,但也不是高不可攀,我們已經錯過了昨天的機會,就再也不能錯過明天的機會。他認為,真正的大企業不是看市值有多大,而是擔當有多大;不是看市場份額有多大,而是看是否掌握了核心和關鍵的技術,「市場份額牛不叫牛,核心技術牛才是真正的牛。」
其實對於高端的核心技術,世界各國早已經密切關注並展開深入研究。而這其中,又以幹細胞研究與基因工程尤為突出,得到長足的發展,世界上對於幹細胞的研究主要分為四大派系。第一就是以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獲得者,日本生物學家山中伸彌為代表,他主攻生物研究方向就是人工誘導多能幹細胞(IPS cell,2007年發現誘導人體表皮細胞使之具有胚胎幹細胞活動特徵的方法,誘導出的幹細胞可轉變為心臟和神經細胞,為研究治療目前多種心血管絕症提供了巨大助力,但也僅限於研究,還沒辦法進行臨床運用。其他三個派係為早期成體組織幹細胞,臍帶(血)、胎盤幹細胞和自體幹細胞。
國家政策支撐助推幹細胞技術彎道超車
而我國在幹細胞領域起步較晚,但是早期成體組織幹細胞研究水平卻領先於國際水平。特別是以山中伸彌同期的顏煒群教授為代表的科學家們,成為了中國再生醫學專業學科的先驅與創立者。這一切都歸功於國家對幹細胞技術的高度重視。
2006年初,國務院就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中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生物技術,將「基於幹細胞的人體組織工程技術」列入生物技術的前沿領域。
2012年科技部發布《幹細胞研究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十二五」專項規劃》,將納米研究、量子調控研究、蛋白質研究、發育與生殖研究、幹細胞研究、全球變化研究列為6個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十二五」專項規劃。
2016年5月30日,在「科技三會」(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了以「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鬥」為主題的講話。幹細胞研究與納米科技、腫瘤早期診斷標誌物、人類基因組測序等基礎科學突破,「兩彈一星」等工程技術成果被列入講話中,這些新科技的發展為我國成為一個有世界影響的大國奠定了重要基礎。
2017年6月,國家發布了《「十三五」國家基礎研究專項規劃》,提出明確我國幹細胞及轉化研究以增強我國幹細胞轉化應用的核心競爭力為目標,以我國多發的神經、血液、心血管、生殖等系統和肝、腎、胰等器官的重大疾病治療為需求牽引,重點部署多能幹細胞建立與乾性維持,組織幹細胞獲得、功能和調控,幹細胞定向分化及細胞轉分化,幹細胞移植後體內功能建立與調控,基於幹細胞的組織和器官功能再造,幹細胞資源庫,利用動物模型的幹細胞臨床前評估,幹細胞臨床研究。
幹細胞生物學的研究與應用是生命科學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該領域的發展必將給生物醫學領域帶來深刻的變革。
以上種種的政策出臺都表明了國家對於幹細胞科研以及臨床應用的重視。
以中國幹細胞研究,特別是早期成體組織幹細胞的科研與臨床研究及運用首屈一指的科學家顏煒群教授為技術顧問的吉林匯融生物科技是國內最早進行幹細胞研究的機構之一。
早在1998年吉林匯融技術團隊就在顏教授的領導下開始進行早期成體(胎兒)組織幹細胞研究,並在長春擁有2300平米的幹細胞製備實驗室,完全按照GMP標準建造,在取材、製備、檢定等方面制訂了標準SOP。
匯融是我國最早(07年)攻克早期成體(胎兒)組織幹細胞系列技術的公司,也是目前國內在此領域唯一大規模研究並曾應用於臨床治療的公司;因此,匯融在早期成體(胎兒)組織幹細胞領域的研究和製備技術水平在國際上也處於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