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之門:哪裡是中國幹細胞技術的創新尖峰?

2021-01-07 新浪財經

來源:格隆匯

作者:趙泓宇

來源: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

幹細胞技術作為再生醫學的明星療法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全球幹細胞產業也進入高速發展期,預計到2020年,幹細胞市場將達1475億美元,中國幹細胞市場規模將達905億元人民幣。幹細胞產業的強大推動力來自於研發,本文從全國各大核心城市角度入手,通過對於科研論文、專利的分析,尋找中國幹細胞技術的創新尖峰,為投資、產業研究提供參考。

永生之門——什麼是幹細胞技術?

聖經中說耶穌對門徒說:「引到永生的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到的人也少。」古往今來,未曾有人一睹永生之門的光芒,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人類的壽命雖然在延長,但也未能突破靈長類動物本源的壽命極限。直到幹細胞技術的出現,才開啟了我們對於永生的遐想。

幹細胞是一種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原始細胞,是機體的起源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或組織器官。在成體組織中,幹細胞作為身體的修復系統,補充成體組織。

幹細胞的分類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根據幹細胞所處的發育階段分為胚胎幹細胞和成體幹細胞;第二種根據分化程度與分化潛能分為全能幹細胞、多能幹細胞和單能幹細胞。胚胎幹細胞的發育等級較高,是全能幹細胞,而成體幹細胞的發育等級較低,是多能或單能幹細胞。

圖1. 幹細胞的分類

資料來源: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整理

幹細胞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即「乾性」,是其具有巨大臨床應用價值的基礎。所謂幹細胞的「乾性」是指幹細胞所特有的高度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

高度增殖:幹細胞具有強大的增殖潛力,如造血幹細胞,每天由骨髓造血幹細胞產生約1011個血細胞釋放進入血液。

自我更新:幹細胞具有長期傳代的能力,而且可以一直保持其分化性能。人體中很多組織需要不斷更新,如皮膚、血液等,這些都是由幹細胞幫助完成的。

多向分化:分化是指相同的細胞類型經過細胞分裂後逐漸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形成穩定性差異,產生不同的細胞類群的過程,幹細胞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

幹細胞因為具有強大的複製、分化能力,因此在疾病治療、醫學美容、器官移植、生物修復四大醫療健康領域有著突出的應用前景:

圖2. 幹細胞的應用場景

資料來源: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整理

圍繞幹細胞應用的相關技術被稱為幹細胞技術,涉及到幹細胞採集與存儲、幹細胞增殖與幹細胞新藥研發以及幹細胞的治療。

萬億藍海——幹細胞技術市場空間有多大?

幹細胞市場空間巨大,孕育著萬億的藍海市場。數據顯示,2010年全球幹細胞市場規模大約為215億美元,到2014年已經超過50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3.9%。2018年全球幹細胞潛在市場規模接近1195億美元,預計未來5年將繼續保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長,到2024年全球幹細胞市場將達到3614億美金。

圖3. 全球幹細胞市場規模(億美元)

數據來源:前瞻研究院、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空間分布上看,北美和西歐是最大的兩個幹細胞市場,分別佔據了44%和38%的市場份額;亞太地區是第三大幹細胞市場,佔據17%的市場份額;世界其他地區在幹細胞領域幾乎沒有貢獻。

我國幹細胞產業發展比較晚,早期曾有某一段時間快速發展,但隨後受到政策影響而發生緊縮,屬於政策影響較大的產業。2015年國家陸續出臺政策,釋放促進幹細胞產業健康發展的信號,幹細胞產業又進入快速發展期。從數據上看,2012年我國幹細胞醫療市場規模僅僅62億元,2018年達到了657億元。考慮到中國目前的老齡化加劇所導致的疾病譜的改變,未來對於幹細胞技術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大,預測到2024年,中國幹細胞醫療產業市場規模將超過1300億元。

圖4. 中國幹細胞市場規模(億元)

數據來源:前瞻研究院、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整理

創新尖峰——幹細胞研發哪家強?

幹細胞產業的發展高度依賴技術研發,是典型的研發驅動型產業,將全國各大核心城市所擁有的幹細胞論文與專利的數量進行比較,可以作為全國各個核心城市幹細胞技術研發能力比較的重要維度,幫助尋找幹細胞技術研發的創新尖峰。分析的結果也可以為後續投資、產業研究提供參考。本章節數據來自於與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的合作研究。

論文發表方面

選取過往十年的數據,從全國各大核心城市來看,上海、北京、廣州三大城市在幹細胞領域的論文發表上位列全國前三位,與全國三大城市群對應,代表由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為引領的城市群在幹細胞的基礎研究與論文發表上的領先實力。

圖5. 中國各大城市幹細胞論文發表數量(2009-2018)

數據來源: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論文發表機構來看,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位列前四位,其中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以及復旦大學均屬於長三角城市群,長三角的名校幹細胞理論研究的基礎十分雄厚;前十名中,醫學類院校佔據40%,由此可見醫學尤其是臨床治療對於幹細胞技術有著強烈的興趣。

圖6. 幹細胞論文發表數量Top10機構(2009-2018)

數據來源: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整理

專利申請方面

從全國各大城市來看,上海、北京、廣州位列全國前三位,與論文發表數量對應,杭州以及合肥在論文發表數量上雖然稍顯落後,但是在專利申請數量上位列全國前六,由此判斷兩城市在幹細胞技術轉移方面有優勢。

圖7. 中國各大城市幹細胞專利申請數量(2009-2018)

數據來源: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專利機構來看,共有9大機構專利申請數量在過往十年超過20項,4家位於廣州,4家位於上海,1家位於杭州。企業機構佔比20%,其中賽萊拉幹細胞科技有限公司專利申請數量高達140項,由專利數量可推斷該企業在技術轉移上具有優勢。

圖8. 20項專利以上的機構(2009-2018)

數據來源: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華夏幸福產業研究院整理

總結

通過對各大核心城市關於幹細胞技術論文發表、專利申請數量的分析,發現上海、北京、廣州三大城市始終位居全國前三位。這三大城市形成了中國幹細胞技術的創新尖峰,與中國三大城市群對應。

在論文發表上,上海與北京遙遙領先於廣州,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上海、北京生命科學相關的高校眾多,但是在專利申請上,上海、北京、廣州之間的差距較小,而且在9家專利申請超過20項的機構中有4家來自廣州,說明廣州在幹細胞技術轉移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能夠在科研論文發表數量有限的情況下保持較高數量的專利申請,因此如果關注幹細胞的技術轉移,廣州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對於各城市研發機構的深入分析可以發現,幹細胞的論文發表全部來自於高校,而且40%的高校是與醫學相關,這可能是因為幹細胞技術與醫療強關聯的屬性,吸引醫學相關院校進行基礎研究;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於醫學類院校具有大量臨床資源,方便進行幹細胞相關的基礎研究。在專利申請機構方面,依然以科研院所為主,但是個別潛心於幹細胞領域的企業專利申請數量遙遙領先。

由此可見,在幹細胞創新技術的挖掘上,由於幹細胞技術的應用具有多元化的特點,且前期基礎研究往往需要深入的理論基礎與多學科交叉,因此高校與科研院所具有孕育幹細胞創新技術的土壤,一方面可選取高校幹細胞的底層技術進行定向孵化,另一方面可由企業向高校提出課題需求,由高校作為主體進行前期研究。

通過對於創新尖峰的尋找,發現上海、北京、廣州在幹細胞技術領域具有突出的創新實力與科研基礎,可進一步深挖相關資源,進行產業布局。

相關焦點

  • 「哪裡不行換哪裡」,幹細胞究竟有多能幹?
    ,甚至可以說,在再生醫學的研究和應用中,最具有價值的就是幹細胞技術。、修復、再生或改善損傷組織和器官功能之目的。總之,圍繞再生醫學所開展的幹細胞研究在改善人類健康方面有著巨大的前景和價值。試想有朝一日,幹細胞可被成熟穩定地引導分化,人工培養為各種細胞、組織、器官甚至人體,「哪裡不行換哪裡」,用以治療疾病及抵抗衰老,就簡單得多了。
  • 「人類永生」技術越來越近了
    乍聽到這一消息,你可能心裡覺得這簡直是個無稽之談,再過12年,人們就開始踏上「不死之旅」,開什麼國際玩笑?再過120年都不可能吧!他表示,到了2045年,人類的非生物智能技術將徹底完善,並將超過目前人類智能總量10億倍之多,這些非生物智能技術強大的創造力,將最終實現全人類的永生!
  • 錫林郭勒電業局尖峰修試創新工作室發展紀實 - 中國電力新聞網
    錫林郭勒電業局尖峰修試創新工作室發展紀實 來源: 時間:2020-09-08 10:45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郭小玲 侯曉雪 冀婉舒 報導 尖峰修試創新工作室成立於
  • 生物技術與人工智慧,為了永生,那些永生大佬們都幹了什麼?
    永生是所有人類共同的願望,從古至今都是如此。所以從古代開始,那些富商巨賈、皇權領袖就想盡各種辦法去追尋永生之路,然而它們所採用的方法無非就是煉丹製藥、尋仙覓聖。這些方法就如風中枯葉,縹緲無根,不過倒是體現了人類對於永生的執著。
  • 擔不起「不老神話」之名?主流幹細胞技術功能、風險及發展全解析
    有幹細胞之處,就有新生、復原的希望,因此幹細胞一直是抗衰領域的熱詞。  「觸手可及」的2種幹細胞療法  讀者一聽幹細胞,便希望立即得知哪些幹細胞比較容易獲得。所以咱們決定,從已入駐醫療機構的最常見幹細胞療法,造血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說起。  1、造血幹細胞移植  造血幹細胞(HSC)移植主要用於臨床某些疾病治療,並非主流「抗衰老技術」。
  • 幹細胞治療心衰技術在中國啟動三期臨床試驗
    「幹細胞再生醫學對於心血管病的治療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8月23日,在北京舉行的 「缺血性心力衰竭幹細胞治療國際高峰論壇」上,北京安貞醫院副院長周玉傑如是表示。健康界在會上獲悉,由美國梅奧診所發明的一項利用幹細胞治療缺血性心力衰竭的c-cure技術國際多中心中國區三期臨床試驗在北京啟動,北京安貞醫院、上海東方醫院將率先進行這一創新性臨床研究。
  • 馬雲爸爸:「核心技術牛才是真的牛」,中國幹細胞技術可比肩歐美
    在昨天(4月22日)召開的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主論壇上,針對如何自己掌握核心技術這一「命門」,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指出「核心技術牛才是真正的牛」!第一就是以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獲得者,日本生物學家山中伸彌為代表,他主攻生物研究方向就是人工誘導多能幹細胞(IPS cell,2007年發現誘導人體表皮細胞使之具有胚胎幹細胞活動特徵的方法,誘導出的幹細胞可轉變為心臟和神經細胞,為研究治療目前多種心血管絕症提供了巨大助力,但也僅限於研究,還沒辦法進行臨床運用。其他三個派係為早期成體組織幹細胞,臍帶(血)、胎盤幹細胞和自體幹細胞。
  • 國家幹細胞資源庫創新聯盟成立
    「在搜尋引擎上搜『創新聯盟』,能找到2.5億個結果。中國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創新聯盟,但今天我們成立這個創新聯盟,不能為一己私利,也不只是為一個小領域,而是要為國家,為全人類作貢獻。」9月10日,國家幹細胞資源庫創新聯盟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
  • 國奧源幹細胞團隊成功申請國內第一個幹細胞創新藥品
    由中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趙春華領銜的課題組申報的全國第一個幹細胞創新藥物——「骨髓原始間充質幹細胞」正式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臨床批件進入臨床試驗,成為我國第一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研究的幹細胞治療藥物。
  • 門增軒:愛姆斯坦將助力中國藥企開發原創生物藥
    該論壇承辦單位珠海橫琴愛姆斯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門增軒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將迎來原創新藥的春天。愛姆斯坦在再生醫學領域,擁有世界知名專家及前沿專利技術,致力於幹細胞、基因編輯與修飾等生物技術的研發、臨床應用和產業轉化。依託三大平臺技術,可以開發眾多個擁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原創新藥,未來,愛姆斯坦將助力中國藥企開發原創生物藥。
  • 2045年人類將得到永生?科學家:如此永生之法讓人長見識
    「長生不老」是世世代代人的夢想,不過自古以來從未有人實現過這一夢想,但是在2045年人類竟然會得到永生?科學家表示:此種永生之法讓人長見識!那為何秦始皇如此執著在哪裡停留了3個月之久呢?原來這三座仙山中分別有3位仙人,他們手中都有「長生不老」藥。渴望長生不死的秦始皇聽聞名叫徐福之人曾見過這三座仙山,於是便命人跟隨徐福在海上漂泊了3個月之久,最終也沒能找到傳聞中的3座仙山,當然「長生不老」藥的幻想也就此破滅。徐福知道秦始皇是一位暴君,最終坐船跑到了日本,一去不復返。
  • ...元人民幣A輪融資,創新3D微載體技術瞄準幹細胞治療產業化痛點問題
    「華龕生物」專注於解決定製化、規模化、自動化、高質量的幹細胞培養擴增工藝,為客戶提供創新性的3D細胞技術產品與服務,推動幹細胞應用領域與新藥研發領域的快速發展。3D FloTrix系列生物反應器「華龕生物」核心技術源於清華大學的科技成果轉化,3D FloTrix系列產品是可實現針對幹細胞大規模培養擴增工藝的整體解決方案,同時也是針對幹細胞的注射型創新藥劑產品。
  • 科學家將發明永生技術,你的年齡能趕得上嗎?
    但是科學家表示,永生在不久的將來或許會真的實現。為什麼科學家表示在未來永生是可以實現的呢?科學家表示AI技術的不斷成熟或許會幫助人類實現永生。當人工智慧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可以複製出和本體一模一樣的克隆體,AI可以複製本體的思想,然後繼承本體繼續活下去。當然了目前這個技術也只是在研究當中,距離真正成功還有很長的時間要走。
  • 世界上有哪些生物能永生?人類為什麼不能永生?
    《中國科學報》2015年對這個研究進行了報導,研究員馬丁內茲說: 一旦環境適宜,沒有任何天敵或者外部環境的變化,水螅就可以獲得永生。
  • 人類永生,可能真的需要向西瓜視頻中所說的那兩種不死生物學習
    中國自古至今的上下五千年中,古代帝王求丹問藥尋求永生的事跡從未斷絕,哪怕是如今的21世紀,科學家們也在這方面不斷的努力和探索,雖不能說直接讓人類實現永生,但是醫學技術的不斷突破,也讓人類的平均壽命延長了很多。雖然各種人造器官、心臟搭橋等高難度手術,可以為我們換上一套全新的生理上的自己,但是還存在很多我們不能攻克的疾病難題,癌症恐怕就得數第一位,那麼我們的研究方向應該向哪方面努力呢?
  • 到2050年幫助人們實現永生的10種技術(第1部分)
    對生命的熱愛和對死亡的恐懼是推動人類渴望永生的兩個主要動機。從遠古時代開始,無數代人就開始尋求了解長壽的秘訣,並因此了解永生。16世紀,西班牙探險家龐塞·德萊昂(Ponce de Leon)前往佛羅裡達在那裡找到了「青年之泉」。時至今日,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使科學家們能夠從細胞和遺傳學層面理解生物生命的本質。結果,預期壽命一直在穩定增長,這表明科學幹預措施有可能顯著延長人類壽命。
  • 從科學的角度談論人類的「永生」之夢
    例如利用冷凍遺體暫時保存自己的肉身,等到醫療技術成熟的時候進行復活。該方法有一定的可行之處,但是實際上在倫理等方面也將面臨著巨大的考驗。科學家就從中搜尋它們所具有而咱們沒有的才能,發現水母是使用幹細胞來取得重生細胞。所以剖析各種細胞老化的規律,尋找出克服細胞衰老的方法就可以現實人類的長生不老!
  • 有史以來第一個「永生人」可能已經出生
    工作人員為詹姆士·貝德福德準備冷凍容器接受此次冷凍的銀豐生物,成立於2015年,根據其官方介紹,這是一家基因工程、幹細胞技術開發技術奇點理論告訴我們,如果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永生人」已經出生,他可能就在你身邊,不過,他首先需要通過冷凍達到50年或者更長時間以後,才能享受到這個科技。從這個角度,冷凍是通向永生的第一步,那麼,貧富之別,就會變為生死之差,地球上有部分人可以永生,而其他人仍然只是短短百年。這種不平等才是最大的人類不平等,與之相比,之前的不平等都不算什麼。
  • 中國林科院發現新物種尖峰水玉杯
    本報訊  記者宋平 通訊員於彬報導  近日,中國林科院專家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發現了新物種尖峰水玉杯。因為植株數量極少,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劃分標準,專家建議將其列入漸危級或瀕危級加以保護。  目前,尖峰水玉杯僅見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中,是一種腐生性草本植物,在分類學中隸屬於肉質腐草科水玉杯屬的一個新物種。莖杆通體白色,花為紅色,葉片退化,不具備光合作用功能。主要伴生植物有黃杞、油丹、厚殼桂、四蕊三角瓣花等。  水玉杯屬植物在全球約有40種,主要分布在泛熱帶地區。
  • 中國林科院團隊發現新植物種「尖峰水玉杯」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3月15日電 (記者馬愛平)15日,從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獲悉,該所專家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新近發現的一個新的植物種類:尖峰水玉杯。專家指出,尖峰水玉杯目前發現的植株數量極少,根據世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對物種瀕危程度的劃分標準,建議將該種列入漸危級甚至瀕危級加以保護。日前,該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植物分類學刊物《植物》上。 中國林科院熱林所研究員、海南尖峰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原站長李意德說,尖峰水玉杯的形態像一個紅色燈籠,在分類學中隸屬於肉質腐草科水玉杯屬的一個新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