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向來是讓人心靈振奮的季節,而愛情更是這個季節裡最絢爛的一道風景,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或許也只有春天才有這樣爽朗的愛情,無論是在一千年前的唐朝還是一千年後的現在。
而在銀幕上今年的春天愛情的氣息格外濃烈,先是《北京遇上西雅圖》不經意間紅了半個月,接著《分手合約》又攜手各路明星強勢登場,讓2013年的這個春天的大街小巷裡都充滿了愛情的味道。
由韓國導演的《分手合約》是一次新式的合作嘗試,它不同於以往中外合作的拼盤式結合,而是從創造理念到演員陣容的一次全面融合。就類型模式而言,它是韓氏風格的,具有典型的韓國愛情劇的特點。然而,除此之外則全是中國元素,由彭於宴、白百合等組成的演員陣容,集合了當下中國人氣明星的眾多特徵,而故事所折射的現實境況則更是當下中國青年人所遭遇的一般情境。
客觀地說,韓國愛情劇作地特徵已經形成固定模式,雖然充滿了各種唯美的鏡頭,但其中萬變不離其宗的因愛生誤會,揭開誤會後男女一方遭遇意外或身患絕症的模式對於其繼續開拓已經是一種限制。而就中國的現實來看,我們不缺乏現實的感情體驗與創傷經歷,缺乏的恰恰是如何將之轉化為感人心扉的故事。
因而,就創造而言,愛情劇在韓國已經逐漸退化為仙人掌,雖然耐旱卻橫生了諸多倒刺。然而在當下中國的現實沙漠中,粗礪的現實恰恰能使這種植物開出最絢爛的花朵。那些在對方文化中已經退化的部分,在中國的文化情境中恰恰是最真實稀缺的元素。
當初傑姆遜認為,在後現代生活中,人都被碎片化。每個個體都是不完整的存在,儘管每個個體都是自己的中心。或許這種描述對於當下的中國來說是最真實的狀態,城市化的進程在造就諸多神奇的同時也極大地分裂著我們的情感世界。每一次離別即是一次永別,這曾經是古代世界中的常態;然而我們現在在另一種意義上又將之復活。並不是我們的空間距離太遙遠,只是我們的心理經不起太多的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