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老周說吃」加關注,即可免費訂閱!
吃飯的最低水平,大概是叫花子乞食。
金庸小說中,天下第一大幫派往往是「丐幫」。這是古代饑民文化和流民文化反覆發作相互交織,形成的一款「中國特色」。
昨天,我路過紫荊山西廣場,偶遇一位蓬頭垢面丐兄,他正狼吞虎咽饅頭。
《射鵰英雄傳》中,黃蓉、洪七公動輒大吃「叫花雞」。但叫花雞是丐幫幫主的「特供食品」。一般乞丐,恐怕有冷饅頭啃就不錯了。
冬天,我在金水路地下通道常常會看到這位丐兄。實在不知道他的人生裡發生了什麼,造成了今天的尷尬局面。陀思妥耶夫斯基說,他對自己小說中即使最卑微的人物也從不敢有絲毫輕視之心。是的,沒有任何一個生命可以被輕視。
驀地,腦中浮現奧威爾的光輝形象。1930年代初,在倫敦市中心特拉法爾加廣場,奧威爾過的正是這般大隱於丐的日子。
這位仁兄經年累月露宿街頭,與一眾流浪漢稱兄道弟相濡以沫。面前放只鐵盒子,收集好心人施捨,然後攢起硬幣便士去換硬麵包啃。清晨跑到廣場噴泉水池洗臉刮鬍子,到公共廁所排隊拉撒。
1903年,奧威爾出生在孟加拉,其父是英國駐印度鴉片局的小職員,他在清苦而優越的家庭環境長大。少年得獎學金進伊頓公學與公子哥兒同窗讀書,他極不習慣;青年入英國殖民警局打醬油,他更不習慣。
他為英國厚顏無恥殖民緬甸、印度而靈魂不安,種族與階級懸殊阻礙他與緬甸兄弟真誠交往,令他極度痛恨。
23歲他就辭去工作,潛回倫敦,天天穿得破破爛爛混入丐幫,在廣場和貧民窟流浪縱橫,整日與乞丐、罪犯、妓女和無家可歸者混在一起。
奧威爾這種君子之蓮直插淤泥深處的堅韌意志和非凡勇氣,令人佩服不已。
人前低首乞食為生的乞丐生活,是一種「原始共產主義」的生活方式。沒有了財產羈絆,人的心靈更自由。在沒有微信和抖音的時代,奧威爾式的先行者通過這種方式與成千上萬同時代者分享精彩人生。
《射鵰英雄傳》中,黃蓉的古怪精靈遇難成祥,來自長期丐幫生活對於人情世故的洞察和精準拿捏。而缺乏底層生活歷練的郭靖,則呆頭呆腦,木鶴入雞群,完全與庸常世界格格不入。
反觀漢族知識分子,王陽明式既有思想又具霹靂行動力的人太鳳毛麟角了。多少臭架子大排場,言的巨人行的侏儒,蜻蜓點水文化浮萍。
東晉謝靈運出門旅遊,需要三五百人隨行鑿山浚湖伐樹開道,為他搞後勤服務。明朝王世貞在蘇州圈地七十畝,請園林高手張南陽疊山理水造出人間仙境「弇園」,居然仍矯情抱怨自己住得太寒酸。
今日為了體驗生活,作家有掛職當縣長的,有掛職當處長的,甚至有掛職下煤礦的,但是何嘗見有掛職當乞丐的?一本又一本出美食專著而本人連雞蛋都不會煎的所謂「美食家」,也不乏其輩。
自己把自己發配社會最底層的奧威爾,用一雙乞丐之眼,看清了真實的世界面目。他意識到自由、平等是有限的、相對的和短暫的,世上沒有烏託邦式的理想主義時代。平等,更多時候是句欺世謊言。
人們帶著對理想的憧憬,力圖打破舊秩序,衝出牢籠,實則又跳入另一個陷阱。後來,他把這一思想寫入了《動物農場》。
1945年,《動物農場》出版,正好趕上邱吉爾宣布冷戰鐵幕拉開而暢銷歐美,讓奧威爾發了財。他移居蘇格蘭阿蓋爾郡的朱拉島,面朝大海休養生息。
他老婆艾琳,卻命薄意外死於醫療事故,令他倍受打擊,靜臥島上守喪追思,同時創作《1984》。1948年,寫完《1984》,奧威爾累得肺病發作,住進倫敦醫院。
為了衝喜,他匆忙於1949年10月迎娶30歲的索尼婭作續弦。畢竟,他只有46歲,他覺得自己還有大把時間享受人生。索尼婭是奧威爾的老同學康納利創辦的《視野》雜誌社秘書,經康納利介紹,二人相識。
艾琳亡故後,索尼婭到奧威爾家中幫助照料了一段孩子,期間,與奧威爾發生一夜情。老實巴交的奧威爾心感愧疚,事後即向姑娘求婚,被婉言謝絕。
痴情的奧威爾將索尼婭寫進了小說中,以她為原型創造了《1984》女主人公裘莉婭的形象。此時,索尼婭正與新科哲學家梅洛·龐蒂深陷熱戀,如膠似漆。
索尼婭是位性開放女子,除了龐蒂,她另有不少備胎。久經沙場的老司機索尼婭,一點也不愛病入膏肓的書呆子奧威爾,但居然爽快地答應了他的第二次求婚。
她知道,這個時候的奧威爾擁有12000英鎊財產。在成為奧威爾太太后,索尼婭仍然與情人打得火熱,常常扔下新婚臥病的丈夫,偕情人外出遊樂。
1950年1月21日,星期六的凌晨,奧威爾肺部大出血,孤零零死在醫院。此時此刻,他的二婚妻子索尼婭與情人盧西安·佛洛依德正在夜總會鴛鴦戲水。
這天,是他倆結婚第一百天。
這是奧威爾——好人,熱心腸,痴情丈夫,不知疲倦的作家,悲天憫人的人道主義者。他的一生,初戀般的激情,宗教般的虔誠,卻收穫了武大般的命運。
奧威爾是有左翼傾向的作家,畢生對弱者、對被壓迫階層充滿了同情和悲憫。他曾在1937年扛起鋼槍投身西班牙內戰,站在共和軍一方,同海明威、白求恩在一個戰壕與法西斯鏖戰。他看不上英國的保守派,痛恨德國法西斯,又激烈反對史達林主義。
二戰後的奧威爾耗費畢生精力,來諷刺詛咒瓦解「鐵幕國家」的意識形態堡壘。鐵幕外鮮花著錦的資本主義世界卻只給了他47年陽壽,以及數不清的綠帽子。他沒有在「鐵幕國家」生活過一天,對於所謂「鐵幕國度」充滿了幻想和偏見。
為他贏得盛名的《動物農場》和《1984》,更像政治臉譜漫畫而不是小說。它們的成功,不是藝術的勝利,而更像是冷戰時期意識形態口紅營銷的成功。
資本主義世界的意識形態偏見,嚴重傷害了奧威爾的藝術天才,使他離一個偉大作家還差最後一公裡。
歷史遠遠沒有終結,人有權利探索一條比資本主義更好的道路。
作家對此僅僅抱以熱嘲冷諷是不夠的。
作者簡介:老周,畢業於河南大學歷史系。辦過美食雜誌,經營過十餘年高端餐飲,資深吃貨,資深美食評論人,已在紙媒發表美食文章兩百多萬字。人活著,無非是遇到些有趣的人,經歷些有趣的事,再明白些道理。老周陪你聊聊那些有趣的吃——寫給所有崇尚文明、嚮往真知,對人生有所追問的人。人生路漫漫,風景無限好。朋友,慢慢走,欣賞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