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七國集團領導人達成一項口頭協議,擬定2100年在全球範圍內終結化石燃料的使用。筆者認為,在這場終結化石燃料的革命中,化工行業要有擔當。
在人類於20世紀中期加速步入工業化以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後,因經濟全球化、地緣政治、局部地區動亂等原因,曾發生過多次化石燃料等能源短缺危機。因此,人類一直在努力減少甚至希望最終擺脫對不可再生化石燃料的依賴,而諸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漸發展壯大起來。發展可再生能源是一項關係千秋萬代的偉大事業,也是大勢所趨。化工行業應該積極地響應,開發新型燃料,為這種新趨勢添力。
當前,在全球能源消費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仍保持增長勢頭。2014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1829千兆瓦,比上年增長8%,是2000年的2倍多,其中太陽能、風能發電增幅分別達到38.2%和10.2%。從國別上看,2014年美國可再生能源佔其發電總量的14.3%,中國規劃至2020年,可再生能源佔全國發電總量要達到15%。
值得強調的是,化工行業在可再生能源替代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新趨勢下應該把這種作用發揮好。新興能源的生產和使用,很多都需要藉助化工技術、工藝和裝備才能實現。比如,近年來發展規模與速度較快的太陽能產業,在矽砂經電弧爐製取工業矽後,後序的高純度提煉與淨化均要採取化工技術和方法。再如一直被業內人士所看好的燃料乙醇,也廣泛使用了發酵、蒸餾等工藝方法。同時,在其生產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汙染物,也需要使用化學方法進行處理。未來隨著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壯大,化工行業當能找到更多的商業機會和發展空間。
當然,新能源的替代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如今,即使在最發達的歐美地區,對待新興能源的態度也是反覆多變的。前兩年,歐盟委員會宣布逐步取消對太陽能、風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產業的補貼;英國能源和氣候變化部也在近期宣布,將從2016年4月起取消對新建陸上風力發電站的政府補貼。因此,放眼長遠、腳踏實地當是化工行業該有的立場。化工從業者積極研發更加環保高效的技術,保證能源安全和產業科學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