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子刊:第一個直接證據,證明成體腦幹細胞仍可持續分裂

2021-01-07 騰訊網

幹細胞能在大腦的整個生命周期中產生新的神經細胞。海馬是發生這種情況的地方之一。在抑鬱症和阿爾茨海默病的情況下,觀察到新形成的神經細胞數量減少,這與患者的記憶能力下降有關。

從幹細胞行為到單個細胞中基因的活性

12 月 21 日發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蘇黎世大學大腦研究所教授 Sebastian Jessberger 的研究小組證明,小鼠海馬中的幹細胞能在幾個月的時間裡保持活躍。

博士生 Sara Bottes 和博士後 Baptiste Jaeger 和 Gregor Pilz 利用最先進的顯微鏡和對幹細胞及其子細胞的遺傳分析(使用單細胞 RNA 測序)來分析新神經細胞的形成。這使他們能夠觀察到特定的幹細胞群在數月內是活躍的,並且可以反覆分裂。

這在早期的研究中已經被懷疑,但這是第一次有直接證據。研究人員還能夠利用幹細胞及其子細胞的單細胞 RNA 測序,證明具有不同分裂行為(很少細胞分裂,而不是持久幹細胞活性)的幹細胞可以根據其分子組成和基因表達進行分化。

利用幹細胞進行治療

Jessberger 解釋說:「結合兩種現代方法——雙光子顯微鏡和單細胞 RNA 測序——使我們能夠精確識別出能夠在數月內分裂的幹細胞。現在提出的持久幹細胞分裂的證據對未來的治療方法有一定的啟示。我們現在知道,確實有幹細胞會在數月內分裂。單細胞 RNA 測序使我們第一次了解到在單個細胞的分裂行為中哪些基因是重要的。」

這項新的發現將成為未來深入研究特定基因如何控制幹細胞活動的基礎。

Jessberger 總結了下一個研究目標:「成像和單細胞 RNA 測序為我們提供了全新的見解,我們將利用這些見解在未來系統地調節某些基因的活動。由於我們現在知道有幹細胞可以在較長的時間內分裂,因此,我們希望努力提高這些細胞的分裂活性,從而形成新的神經細胞,例如在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情況下。」

Gli1 和 Ascl1 靶向細胞的 scRNA 序列鑑定具有自我更新潛能的神經幹細胞

實驗方法概述。b、以 Gli1 和 Ascl1 為靶點的 tdTomato + 神經元細胞中識別出的四個簇的 UMAP 可視化。c、 ndNSCs(最左)、dNSCs(左)、INs(右)和 MNs(最右)兩個簇特異性基因的表達模式。d、在 b 圖最後一次 Tam 注射後 5 d 或 12 周的 Gli1 和 Ascl1 靶向 tdTomato + 細胞分離。e、 譜系推理分析。f、 ndNSCs、dNSCs、INs 和 MNs 在所有 Gli1 或 Ascl1 靶向細胞中的百分比。g、單片非配對 t 檢驗計算的 Gli1、Ascl1、ndNSCs 和 dNSCs 沿假時間軸的位置。h、 i,散點圖顯示 Gli1 或 Ascl1 靶向的 ndNSCs(h)或 dNSCs(i)之間的顯著 DEG,粗體的基因名稱突出顯示了在 ndNSC(h)和 dNSC(i)比較中發現的 DEGs。j、前三個常見的 DEGs。

原文檢索:Bottes S, Jaeger BN, Pilz GA et al. (2020) Long-term self-renewing stem cells in the adult mouse hippocampus identified by intravital imaging. Nat Neurosci

來源: 生物360

要養好細胞,就要用好血清。

Ausbian透析胎牛血清來自澳洲,系在Ausbian特級胎牛血清基礎上,透析過濾去除10KD以下小分子,避免外源小分子對細胞產生幹擾,適合摻入研究(脈衝示蹤實驗)、工程細胞株篩選等。該血清內毒素極低,經三次0.1um無菌過濾處理;進行細菌、真菌、支原體、病毒及病毒抗體檢測,符合國際動物協會要求。

相關焦點

  • 重磅:首次獲得直接證據發現大腦幹細胞能保持分裂活性幾個月
    蘇黎世大學腦研究所的Sebastian Jessberge教授團隊在《自然神經科學》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發現,老鼠海馬體中的幹細胞能夠在幾個月的時間裡保持持續的活性。領導的研究團隊使用最先進的顯微鏡對幹細胞及其子細胞進行遺傳分析(使用單細胞RNA測序技術),來分析新神經細胞的形成過程。
  • Nature又上線2本新子刊!
    你的機會來了——2019年2月,Nature先後推出了兩本新子刊,分別是 Nature Food 和Nature Cancer。Nature雜誌的子刊達到了53本,其中20本為綜述期刊。為研究人員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關於優化和保護未來食品系統的廣泛證據和專家論述。主編介紹Nature Food 的首任主編為:Anne Mullen。
  • 細胞分裂
    在核分裂過程中母細胞把遺傳物質傳給子細胞。在單細胞生物中細胞分裂就是個體的繁殖,在多細胞生物中細胞分裂是個體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基礎。1855年德國學者魏爾肖(R.Virchow)提出「一切細胞來自細胞」的著名論斷,即認為個體的所有細胞都是由原有細胞分裂產生的,除細胞分裂外還沒有證據說明細胞繁殖有其他途經。
  • Nature子刊:「抑癌好蛋白」的太極精神
    然而,來自雅典大學、曼徹斯特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卻在最近揭露出了它「陰暗」的一面,並把這一發現發表在了Nature子刊《Nature Cell Biology》上。作為一種細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劑,p21一直被認為與大名鼎鼎的抑癌蛋白p53有著密切的功能聯繫。
  • PNAS:成體脂肪細胞能夠分化形成多能性幹細胞,或可用於組織損傷修復
    這些研究者們根據"蜥蜴能夠再生四肢"這一現象獲得靈感,開發出能夠將成體細胞回歸幹細胞狀態的技術並且獲得分裂與多向分化的潛能--即多能性幹細胞。這意味著這部分細胞能夠修復機體的任何部位的損傷:包括脊髓、關節以及肌肉退化等等。該研究的意義在於,此前從未有成功將成體幹細胞分化成多種類型的組織的報導。
  • Nature:到底什麼才是成體幹細胞?
    HSC屬於稀有細胞,它本身極少發生分裂(即「靜止」),這是因為DNA複製帶有變異的風險。HSC即便是發生分裂,也是不對稱的,產生一個具有分裂活性的子代祖細胞和一個新的靜止幹細胞。由於HSC具有獨特的限制性自我更新能力,因此壽命很長。而分裂出來的子代祖細胞隨之下移一級,逐漸成為譜系限制性細胞,最終產生各種成熟的血細胞。
  • Natrue:成體幹細胞的DNA損傷可引發衰老
    生物谷報導:成體幹細胞對人體自我修復和組織再生至關重要,不過,成體幹細胞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人體因而也會逐漸衰老。一項最新研究表明,DNA損傷是造成成體幹細胞減少進而產生衰老的主要機制原因。這一發現對於人類理解衰老過程以及幹細胞移植具有重要的意義。相關論文發表在6月7日的《自然》雜誌上。
  • 王曉東實驗室Nature子刊發文:靶向PDE3A誘導細胞凋亡的吲哚生物鹼...
    王曉東實驗室Nature子刊發文:靶向PDE3A誘導細胞凋亡的吲哚生物鹼小分子
  • Circulation:中科院周斌課題組發現成體心臟幹細胞並不存在
    一些科學家如今認為一項發表在Circulation期刊上的最新研究的結果是「不可否認的證據」,足以駁斥常駐的幹細胞(resident stem cell)能夠產生新的心肌細胞的觀點。支持成體心臟幹細胞概念的第一個證據出現在21世紀初,在當時科學家們報導了來自表達蛋白c-kit的骨髓(Nature, doi:10.1038/35070587)或成體心臟(Cell, doi:10.1016/S0092-8674(03)00687-1)的細胞當被注射到嚙齒類動物的受損心肌中時會產生新的心肌組織。
  • Nature:細胞分裂模型揭示細胞與其微環境作用的方式
    生物谷報導:分裂是細胞的一個關鍵生命活動,涉及到許多分子之間的複雜作用。居裡研究所CNRS生物學家和Max  Planck研究所理論物理學家合作,構建出一種預測細胞分裂的理論模型,這一成果刊登於5月24日Nature雜誌。     研究人員利用顯微技術研究環境變化時單個細胞的分裂。
  • 國科大博士生導師郎明林課題組在Nature子刊發表蛋白質糖基化與...
    該類修飾涉及聚糖與蛋白質分子的連接,是蛋白質分子正確摺疊、維持穩定、參與互作和細胞黏附等活動所必需的,異常的糖基化修飾會導致多種人類重大疾病發生,例如白血病(leukemia)、胰腺功能障礙(pancreatic dysfunction)、阿爾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AD)等。由於糖基化的複雜性,研究難度大,相關領域研究起步較晚,研究結果還不盡完善。
  • 《Nature》子刊:雷射直接測繪阿秒脈衝的電子動力學
    科學家們首次為大家展示了 前所未有的的時間解析度的阿秒電子動力學的直接計量學結果。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Nature子刊《Nature Photonics》上。 科學家們首次為大家展示了 前所未有的的時間解析度的阿秒電子動力學的直接計量學結果。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Nature子刊《Nature Photonics》上。 電子和光子的相互作用是微觀物理學的基礎。在一個光場的驅動下對超快電子動力學真相的揭示會導致超快電子衍射和微觀分析,超快條紋相機,自由電子雷射的巨大進展。
  • 又雙叒登Nature子刊!四鏈DNA結構首次在乳腺癌細胞中發現
    https://doi.org/10.1038/171737a0 2013年,同樣來自劍橋大學的Shankar Balasubramanian領導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Chemistry》雜誌上發表文章,用有力證據首次證明
  • Nature子刊:張如剛團隊發現ARID1A突變的卵巢癌治療新策略
    Nature子刊:張如剛團隊發現ARID1A突變的卵巢癌治療新策略 2021-01-12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單分子成像揭示成體細胞幹細胞的轉錄動力學
    單分子成像揭示成體細胞幹細胞的轉錄動力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8 10:38:20 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Ulrich Steidl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利用單分子成像揭示了成體幹細胞的轉錄動力學
  • 赤黴素、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對細胞分裂的影響首先是赤黴素起作用
    第一節 植物細胞的生長和分化細胞的生長是植物體生長的基礎。通常把細胞生長的過程分為三個時期:即分裂期、伸長期和分化期。一、細胞分裂期植物的分生組織細胞通過有絲分裂,一分為二,使細胞數目不斷增加。新生的細胞生長到一定階段,又開始進行細胞分裂。從母細胞分裂之後形成的子細胞到下次再分裂成兩個子細胞所需要的時間稱為細胞周期(cell cycle)或分裂周期(圖9-1)。細胞周期包括分裂期和分裂間期。
  • 東北大學教授在《Nature》子刊發表綜述論文,影響因子達17.728!
    9月2日,東北大學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劉麗君教授聯合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Dana Farber腫瘤研究所Piotr Sicinski教授在Nature子刊Nature Cell Biology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The Cell Cycle
  • Nature子刊,今年首個IF就突破12分,明年或可衝18分
    來自WoS截圖今年是Nature Sustainability拿到的第1個IF,作為Nature子刊,首個IF就超12分,確實值得我們關注~期刊基本信息關於此刊的具體情況,大家可以看看:https://www.nature.com/natsustain/
  • Nature :簡化的細胞分裂周期
    細胞分裂過程需要一系列有序的事件來確保遺傳信息的正確複製及其準確分布。這種複製周期的調控非常複雜,使得了解其關鍵原理很困難。為了研究真核細胞有絲分裂周期的核心引擎,Damien Coudreuse 和 Paul Nurse在裂殖酵母中生成了一個高度簡化的最小控制網絡。
  • Nature Cell Biology:p53誘導成體幹細胞消亡關鍵因子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生物學家們發現一個在細胞程序性死亡中起關鍵作用的基因Puma是導致成體幹細胞消亡的重要因子。這一發現將有助於改善患者在癌症治療過程中的健康狀況。研究論文在線發表於Nature Cell Biology雜誌上。「放療或是化療都是通過誘導細胞基因組的DNA損傷而殺傷癌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