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首次獲得直接證據發現大腦幹細胞能保持分裂活性幾個月

2020-12-26 brainnews

蘇黎世大學腦研究所的Sebastian Jessberge教授團隊在《自然神經科學》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發現,老鼠海馬體中的幹細胞能夠在幾個月的時間裡保持持續的活性。


圖中展示了幹細胞(紅色)隨著時間的通過其子細胞(橙色和黃色,不同的顏色代表著不同的發展階段)發育成新的神經細胞(綠色),這些細胞歷時幾個月在成人海馬體中成形。圖源:蘇黎世大學

幹細胞會在大腦的整個生命周期中不斷產生新的神經細胞。經常發生幹細胞生成新神經細胞的一個大腦區域是海馬體,海馬體參與了許多學習過程。例如,研究者觀察到抑鬱症和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會出現新形成的神經細胞數量減少的現象,並且這種現象與患者的記憶能力下降有關。

從幹細胞行為到單個細胞中基因的活性

由博士生Sara Bottes和博士後Baptiste Jaeger和Gregor Pilz領導的研究團隊使用最先進的顯微鏡對幹細胞及其子細胞進行遺傳分析(使用單細胞RNA測序技術),來分析新神經細胞的形成過程。

通過這樣的分析技術他們觀察到,特定的幹細胞群能夠在數月內保持其活性,並且能夠反覆分裂。這一現象在早期的研究中是被質疑的,而該研究首次獲得了能夠證明該現象的直接證據。

研究人員還能夠使用幹細胞及其子細胞的單細胞RNA測序技術,證明具有不同分裂行為(有少數細胞會發生細胞分裂,而不是持久地保持幹細胞活性)的幹細胞可以根據其分子組成和基因表達進行分化。

利用幹細胞進行疾病治療

Jessberger解釋道:「通過兩種現代研究方法的結合使用(即:雙光子顯微鏡和單細胞RNA測序技術,我們能夠精確識別出可以在數月內分裂的幹細胞。」同時他也補充道,他們當前呈現的關於幹細胞能夠長期分裂的證據對未來的治療方法的也有啟發作用:「我們現在能夠肯定,確實有幹細胞能在數月的時間內分裂。單細胞RNA測序技術使我們第一次有機會去了解,究竟哪些基因在單個細胞的分裂行為中起著重要作用。」

這項新發現將為未來深入研究特定的基因如何控制幹細胞活動奠定基礎。Jessberger關於其下一個研究的目標總結道:「成像和單細胞RNA測序技術為我們提供了全新的視角,我們期待未來能夠通過這些新技術的應用達到系統地調節某些基因活動的目標。當前我們了解到,確實存在可以在較長的時間內分裂的幹細胞,因此,我們希望通過研究,努力提高這些細胞的分裂活性,從而促進某些精神疾病患者(例如: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新神經細胞的形成。」

參考信息:

Bottes, S., Jaeger, B.N., Pilz, GA. et al. Long-term self-renewing stem cells in the adult mouse hippocampus identified by intravital imaging. Nat Neurosci (2020).

編譯作者:UTCS(brainnews創作團隊)

校審:Simon(brainnews編輯部)

相關焦點

  • Nature 子刊:第一個直接證據,證明成體腦幹細胞仍可持續分裂
    幹細胞能在大腦的整個生命周期中產生新的神經細胞。海馬是發生這種情況的地方之一。在抑鬱症和阿爾茨海默病的情況下,觀察到新形成的神經細胞數量減少,這與患者的記憶能力下降有關。
  • 首次發現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有望抑制癌細胞
    首次發現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有望抑制癌細胞 2020-07-16 0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腦科學日報:首次發現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曬傷」腦子是真的
    首次發現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有望抑制癌細胞來源:轉化醫學網胎腦路線圖顯示膠質母細胞瘤以祖細胞癌細胞為中心的三繫結構膠質母細胞瘤是最常見的成人原發性腦癌,對膠質母細胞瘤的幹細胞生物學的研究是有限的。最近,一項研究發現了一種源自單一癌細胞類型的癌細胞結構,這種結構可以用來減緩癌細胞的生長。這項研究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單個癌細胞RNA測序項目,包括55000個膠質母細胞瘤細胞和20000個正常腦細胞。研究人員第一次檢測到他們所描述的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GSC),這是一種所有其他癌細胞都從中發育而來的細胞類型。他們顯示出腫瘤的細胞分級組織起源於膠質瘤幹祖細胞。
  • Cell:癌基因控制幹細胞活性 - 幹細胞&iPS專區 - 生物谷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2016年2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一項研究論文中,來自海德堡幹細胞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對胚胎幹細胞進行研究發現了可以控制胚胎發育暫停的因子
  • 神經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4期)
    化大腦中的幹細胞常常會發生功能失調,與年輕幹細胞相比起分裂的可能性更小一些;然而,神經幹細胞的內在特性仍然保持穩定,年輕和老化的神經幹細胞在體外依然擁有相似的分化和增殖潛力;幹細胞通常位於稱之為生境的特殊微環境中,生境由多種分子及能與幹細胞相互作用促進其分裂、生存和功能的其它細胞組成,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神經幹細胞微環境中所發生的年齡相關的改變,因此目前尚未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這種微環境的改變是否會驅動年齡相關的
  • Science:發現神經幹細胞命運的重要決定機制
    研究團隊發現,線粒體還會調控大腦發育過程中的關鍵事件:神經幹細胞如何成為神經細胞。在 8 月 14 日的《科學》雜誌上,一支由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VIK-KU Leuven, ULB)的 Pierre Vanderhaeghen 領導的比利時研究團隊發現,線粒體還會調控大腦發育過程中的關鍵事件:神經幹細胞如何成為神經細胞。線粒體在一段精準的時期內影響神經細胞命運轉換,這段時期在人體內持續的時長是小鼠體內的兩倍。
  • 神經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1期)
    7.神經幹細胞為RNA提供高速通道 背後機制或將決定大腦細胞總數doi:10.1016/j.cub.2016.10.040美國杜克大學官網1日發布公告稱,該校科學家利用顯微成像技術首次發現,神經幹細胞為許多RNA(核糖核酸)分子和其他蛋白分子提供高速通道,幫助這些分子快速移動到大腦外層。
  • 細胞分裂
    細胞分裂素還有防止離體葉片衰老、保綠的作用,這主要是由於細胞分裂素能夠延緩葉綠素和蛋白質的降解速度,穩定多聚核糖體(蛋白質高速合成的場所),抑制DNA酶、RNA酶及蛋白酶的活性,保持膜的完整性等。在葉片上局部施用細胞分裂素,能吸聚其他部分的物質向施用處運轉和積累。細胞分裂素的作用方式還不完全清楚。
  • 身體細胞每七年就更新?精子和大腦細胞壽命大不同
    在細胞周期中,有絲分裂是複製染色體分離產生兩個新細胞核的過程。它們可以說是原始細胞的複製品。另一個獲取新細胞的過程是通過幹細胞。幹細胞不斷分裂,產生人體所需的不同類型的特殊細胞。它們還能產生新的幹細胞,從而促進新細胞的形成。幹細胞有三種類型。胚胎幹細胞負責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為其提供新的細胞。成體幹細胞負責為發育中的成年人提供源源不斷的新細胞。
  • 最新研究:幹細胞分裂的結構和功能
    為了確保分化細胞和未分化細胞之間的生理平衡,幹細胞進行非對稱分裂,產生一個完全相同的子幹細胞和分化細胞。在左邊,一個幹細胞定向(由紅色箭頭突出顯示的運動)它的有絲分裂的紡錘體(在綠色中),以在兩個子細胞中不均勻地分割其細胞成分(粉紅色和黃色),一種是保持莖的狀態(粉紅色),另一種是致力於區分(黃色)。在右邊,Insc的結構:LGN複雜的管理這個不對稱的細胞分裂過程。
  • 香港科大首次確定一幹細胞可調控大腦皮層生長
    香港科大首次確定一幹細胞可調控大腦皮層生長   中新社香港9月16日電 (記者 李焯龍)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16日表示,該校理學院院長、分子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葉玉如領導的研究團隊,此前全球首次成功確定一種幹細胞「中間前體細胞」可精準調控大腦皮層的生長,解開特定蛋白與「自閉症」等相關疾病成因的謎團。
  • 年終盤點:2018年《細胞》雜誌重磅級突破性研究成果
    研究者在這項研究中首次將實驗室研究工作推進到臨床試驗中。 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觀察到在所有接受測試的患者中,這種藥物能以一種在小鼠身上觀察到的方式激活人類機體的免疫系統。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Srivastava及其同事通過研究鑑別出了四個能控制細胞分裂周期的基因,他們發現,當結合後這些基因就會促進發育成熟的心肌細胞重新進入細胞周期,從而就會促進細胞分裂及快速增殖。
  • 2019年度巨獻:重磅級文章解讀衰老領域研究新進展!
    端粒對於DNA修復活性和保護染色體末端免受DNA降解至關重要,它們在染色體穩定性中起著重要作用。由於所謂的「末端複製問題(end replication problem)」,端粒隨著細胞的每一次分裂而縮短。
  • ...Devel:科學家成功「喚醒」沉睡中的神經幹細胞 解鎖大腦的再生...
    隨著年齡增長,神經幹細胞就會休眠,當機體需要修復時其很難再次甦醒,儘管能通過利用神經幹細胞來治療機體神經性障礙,但直到最近科學家們才找到了神經幹細胞「沉睡」的機制。,基因表達的起起伏伏或會讓神經幹細胞從睡夢中醒來,相關研究結果有望幫助科學家們理解大腦再生的潛力,並開發治療多種神經性疾病的新型療法。
  • 專家發現「不為人知」的神經幹細胞,中風、帕金森或能攻克
    中國每年由於大腦和脊髓損傷導致的癱瘓、二便失禁、失語等後遺症者大約為200萬人,這些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給家庭帶來不幸,給社會造成巨大損失。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近日從同濟大學醫學院獲悉,該學院再生醫學系孫毅教授團隊的一項新研究,或能幫助中風、帕金森患者以及上述這個龐大的不幸人群減少痛苦。
  • 中國科學家這項研究讓神經幹細胞乖乖「修補大腦」!
    近日,材料學領域的國際頂級期刊《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以卷首文章的形式發表了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沈君課題組的一項重磅研究成果。通過巧妙的設計,課題組讓神經幹細胞「乖乖聽話」,分化為神經細胞的效率大大提升,還給它們裝上「定位器」,進行實時動態跟蹤,「監督」它們的工作。
  • 動物所發現特異調控卵母細胞減數第一次分裂的細胞周期蛋白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團隊通過CRISPR技術獲得了Cyclin B3敲除小鼠,發現Cyclin B3在雌性哺乳動物減數分裂中發揮獨特作用。進一步機制研究發現,Cyclin B3的缺失導致啟動細胞分裂中後期轉換的重要蛋白——後期促進複合物(APC)活性不足,從而無法進入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後期。
  • 科學家寄希望於幹細胞藥物抗擊癌症
    再生元公司開發此療法藉助的是HEK 293細胞系,該細胞系最初是1973年從荷蘭流產胎兒身上發現的,而幹細胞本身沒有入藥。2020年秋,其他科學家還提出了有效利用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可能性。美國專家申請使用基於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製備的藥劑 。以色列專家則同時提出多種使用幹細胞治療新冠患者出現的急性危險呼吸窘迫症狀的方案。
  • 迄今最全面大腦基因圖譜研究成果公布!揭示自閉症、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發病機理
    研究人員利用單一基因活性和調控網絡的絕對數據範圍,幫助研究人員快速評估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等疾病的風險,其準確性比傳統遺傳風險變異分析高6倍。研究人員還發現,這些風險變異在大腦發育早期就會影響基因功能,並在不同的發育階段進入不同的組織器官,其顯現出症狀的可能性也增加。
  • 近期人類大腦神經元研究重磅成果之梳理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eur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馬克普朗克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小鼠大腦中特殊類型的神經細胞或能促進其對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如果小鼠下丘腦中所謂的痛敏肽神經元(nociceptin neurons)被激活的話,小鼠就會攝入更多高脂肪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