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鄰星若有文明發生星際戰爭,我們能看到嗎?若來攻擊該如何應對

2020-12-04 科普大世界

比鄰星和距離它不遠的南門二甲乙雙星是個有三顆恆星環繞運行的系統。科幻作家劉慈欣曾經在作品《三體》中描繪那裡出現的科技相當發達的文明,而且那裡的文明還和我們的地球文明發生了戰爭,但最終卻都被更高等級的文明所滅,科幻迷們因此常將比鄰星和南門二甲乙雙星稱為「三體」星系。

巧合的是,在南門二和比鄰星組成的三合星系中,迄今為止還真的就發現了三顆行星,在南二乙星周圍有一顆行星環繞,而在比鄰星的周圍則發現了有兩顆行星環繞,其中南門二乙星的行星和比鄰星b都和我們的地球很相似,而且位於所在恆星的宜居帶中,所以不排除上面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那麼如果劉慈欣科幻作品《三體》中所描述的情況真的發生,南門二三合星系統中的行星文明間發生了星際戰爭,以我們人類的技術可以看到嗎?它們會如《三體》中所講的那樣來攻擊我們地球文明嗎?

以我們人類目前的科學技術和軍事能力,我們人類還並不能走出地球去打星際戰爭,所以能打星際戰爭的三體文明,肯定要比我們地球文明更加先進。

那麼我們人類能看到它們正在發生戰爭嗎?其實基本上也是不可能的!

比鄰星距離我們約4.22光年,南門二甲乙雙星距離我們約4.37光年,這些星體發出的光需要4年多的時間才能傳回地球,而我們人類的觀測技術實際上還十分原始,看到它們附近的行星所用的方法還都只是掩星和已知星體引力攝動現象看到的,根本無法看清行星的行體本身情況,所以即使比鄰星和南門二行星之間的文明之間發生戰爭,我們人類也無法看到。

即便這些行星上發生巨大的核彈等武器爆炸情況,我們通過大型天文望遠鏡也只能看到這些星球有著突然的微弱發光現象,一般只會認為是這些星體上發生了隕石撞擊或者超級火山爆發等現象導致的,而不會認為那裡有生命並且發生了星際戰爭。

而如果比鄰星文明等前來攻擊我們地球文明的話,恐怕我們將束手無策,因為能跨越幾光年的距離來攻擊我們的文明,其科技先進程度會比我們高很多,我們現在的科技手段將完全無法匹敵,所以如果有那裡的文明前來侵犯的話,我們人類文明是無力反擊的。

宇宙這麼大,我們人類文明很可能不是孤獨的,而我們又並不知道宇宙中的其他文明是否會信奉黑暗森林法則,所以,發展才是硬道理!和平與發展這個時代的主題同時也是人類自保和在將來能夠自立於宇宙文明之林的現實要求。

相關焦點

  • 如何與比鄰星行星上的「文明」溝通?一枚81萬噸的氫彈爆炸即可!
    如果在距離地球4.3光年的比鄰星邊緣,正在發生星際戰爭,人類文明能觀測到嗎?比鄰星宜居帶如圖上文我們說到了比鄰星的行星並非直接觀測到,而是根據引力紅移計算出來的一顆行星,假如這顆行星上或者行星附近正在發生戰爭,那麼估計是沒法觀測到了,畢竟我們的望遠鏡連行星都觀測不到,這麼可能觀測到比行星小得多的飛船之類的文明戰爭證據呢
  • 若盾牌座UY與比鄰星互換位置,在地球上的人類將能看到什麼?
    若它與地球間的距離縮短至4.2光年,身處地球是否能在不藉助任何儀器的情況下看到它?眾所周知,盾牌座UY是一顆體積巨大的紅超巨星,它的直徑達2376828000千米,一舉超越大犬座VY,成為人類已知範圍內的最大恆星。
  • 比鄰星向地球發來了神秘電波,我們能回復嗎?可能會帶來可怕後果
    站在浩瀚宇宙的角度,外星文明存在的概率基本是100%,可是在我們沒有真正發現外星文明之前,他們的一切我們都只能是一種猜想,包括外星人的長相,外星文明的社會形勢以及科學發展等等。外星文明對於我們來說完全是陌生的存在,那人類要如何尋找他們?發射星際探測器嗎?
  • 如果比鄰星有文明存在並且在打仗,人類能夠坐山觀虎鬥嗎?
    或者說,距離我們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如果存在文明,而且正在發生戰爭,我們能看到或者了解到嗎?現在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事實上,人類現在還很難看到太陽系以外的事物,不管是肉眼看還是用望遠鏡看,看到的恆星都只是一個亮點。
  • 若達到光速,到4.22光年的比鄰星需要多長時間?理論上,瞬間到達
    在浩瀚的宇宙中,星羅棋布,無數的恆星,離太陽最近的一顆恆星人們稱之為比鄰星,也是《流浪地球》的目的地三體星系。它位於半人馬座,離太陽4.22 光年,相當於399233億公裡,由此可見,宇宙之大,雖若比鄰也遠似天涯。
  • 若達到光速,到4.22光年的比鄰星需要多長時間?理論上,瞬間到達
    在浩瀚的宇宙中,星羅棋布,無數的恆星,離太陽最近的一顆恆星人們稱之為比鄰星,也是《流浪地球》的目的地三體星系。它位於半人馬座,離太陽4.22 光年,相當於399233億公裡,由此可見,宇宙之大,雖若比鄰也遠似天涯。就按要擺脫太陽引力需要的火箭速度每秒16.7公裡計算,人類要到達比鄰星至少要用7萬年時間。
  • 如果銀河系兩個行星級文明發生星際戰爭,會被人類觀測到嗎?
    這是一項極為艱巨的任務,畢竟人類都無法確定比鄰星到底有沒有行星,那麼比鄰星上的文明是否正在戰爭就更難發現了!不過文明的發展是有級別的,也許我們可以通過人類的技術手段來簡單的測算下,兩個文明需要達到什麼等級才能被人類觀測到!
  • 星際殖民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有科學家經過計算得出,如果人類文明殖民我們所在的的新人類文明誕生,對地球母星文明意味著什麼?當然討論人類星際殖民必須先定義兩個基本不變。第一,真空中的光速不可超越,光速約等於300000km/s第二,人類始終以肉身的形式存在,不會數據化;若人類信息化,像電影《黑客帝國》那樣虛擬生存,則人類沒有動力和必要進行星際殖民。
  • 比鄰星發來的無線電,信號源正在高速移動,我們到底該不該回復?
    因此他們在比鄰星臨近空間中設置了大量監聽站,截獲來自宇宙任何方向的無線電信號,而地球上葉文潔了解到了太陽的能量鏡面層放大原理而向宇宙中廣播了地球的信號,但卻在比鄰星行星上有良知的監聽員警告,不要回復來自比鄰星的信號,但葉文潔卻由於種種原因,回復了這個信號,所以地球位置被截獲信號的瞬間確定,至此展開了跨度幾百年的星際殖民歷程!
  • 若比鄰星替換太陽後,會發生什麼?科學家:地球生命或被全面摧毀
    比鄰星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恆星在外觀上與太陽極為相似,因而有人提出一個假設,若用比鄰星替換太陽地球會變成什麼樣,而他與太陽有何區別?比鄰星雖也是一顆恆心,但此恆心非彼恆星。比鄰星屬紅矮星,而太陽屬黃矮星,紅矮星的質量通常比黃矮星小許多,因而比鄰星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八分之一。
  • 若發生戰爭,有人攻擊三峽大壩怎麼辦?金一南:將遭到毀滅性打擊
    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但是從世界範圍內來看,還是不少地方存在局部戰爭、國家動亂的情況,威脅著世界和平與發展。對於任何國家而言,都存在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就連我國也不例外。尤其是這段時間以來,中美關係發生了變化。
  • 比鄰星b星球有液態水? 七種方式或實現星際旅行
    該論文稱,天文學家發現,有類地行星圍繞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的軌道運行,且根據這顆行星所處的位置推測,該星球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科學家們將地球的這個「堂兄弟」稱作「比鄰星b」。  儘管該恆星系統與我們堪稱宇宙間的近鄰,但它仍然遠在4.2光年(大約40萬億公裡)之外,如此遙遠的距離,我們有可能拜訪這個新「現身」的行星嗎?
  • 假如太陽系發生危機,比鄰星已確認不宜居!哪顆恆星我們能投奔?
    但《流浪地球》和《三體》都告訴我們,人類所處空間條件並不會永恆持續,前者是太陽危機,而後者是地球被人高等但所處條件惡劣的文明覬覦,當然這些都是科幻小說中所描繪的場景,那么正如這些小說中聳人聽聞的災難,太陽系真的會發生嗎?如果發生了人類又有何處可以容身?這個和太陽系遙相呼應的半人馬座α三星系,果真值得太陽系在發生嚴重危機時投奔嗎?
  • 太空殖民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火星殖民地概念圖)第一,文明一旦散開就會發生隔離,人類歷史上北美洲的人類源自西伯利亞,但是由於美洲大陸同亞歐大陸分隔,美洲文明發展的最高點是新石器文明晚期,而當歐洲大陸的工業文明再次與美洲新石器文明相遇,美洲文明滅絕。
  • 若用比鄰星替換太陽,地球會變成怎樣?科學家:太陽系或面目全非
    如題,假如用比鄰星替換了太陽,地球會變成什麼樣?看到這一問題,很多人或許想問,比鄰星是什麼,它與太陽有何區別?比鄰星與太陽相似,也是一顆恆星。但此恆星非彼恆星,比鄰星屬於紅矮星,而太陽屬於黃矮星,紅矮星的質量通常要比黃矮星的質量小許多,比鄰星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1/8。
  • 《流浪地球》裡,人類為何要前往比鄰星,不怕與三體人發生衝突嗎
    引言:說起《三體》,不少人想到了比鄰星,因為比鄰星周圍似乎隱藏著神秘的三體家園。談到《流浪地球》,許多人也會不由自主想到比鄰星,因為那是人類計劃前往的地方。但是,比鄰星真的適合人類嗎?看過這一影片的朋友應有印象,該影片主要講述的是人類啟動地球以離開太陽系的故事,而人類之所以想帶地球逃離太陽系,主要是因為太陽的氦閃現象,此現象會危及地球生物的生存與發展。從長久生存與發展的角度來看,人類需找到下一顆能持續穩定提供熱量的星體。與此同時,若能讓地球坐落到另一宜居帶中,則是更加完美。
  • 飛往比鄰星:準備加速到近光速
    20年後,這些飛船將到達比鄰星,屆時向我們發回有關該恆星系統中可能適宜居住的行星的圖像。要實現這個計劃,在技術上面臨許多挑戰:必須發明一種能接收千兆瓦雷射而不自燃的材料;必須製造出足夠輕但又足夠精密的電子設備,能將圖像發射回4光年外的地球;還要確保地球上的雷射精確擊中小光帆,讓它們以極快的速度從地球加速離開,飛往目的地;最後,還必須建造一個巨大的電源,為雷射發射器提供電力。
  • 飛往比鄰星:準備加速到近光速
    「突破攝星」計劃的設想是:在圍繞地球的軌道上部署數百艘小型宇宙飛船,每艘都配備有一個光帆以及記錄、傳輸信息所需的最少硬體。在地面則布置一個巨大的雷射陣列。雷射束將聚焦於太空飛行器的光帆上,將它們加速到光速的五分之一(大約每秒6萬千米)——這個速度是傳統太空飛行器的數千倍。20年後,這些飛船將到達比鄰星,屆時向我們發回有關該恆星系統中可能適宜居住的行星的圖像。
  • 在未來,若是遇到了先進的外星文明,會有發生星際戰爭的可能嗎?
    在未來,若是人類文明遭遇到了遠比我們先進的外星文明,我們該如何與他們接觸?會有發生星際戰爭的可能嗎?我們經常說宇宙很大,既然很大,那就代表著包含很多種可能性,以碳基生命為代表的地球可能只是更大的類別中的一種。
  • 人類到達比鄰星需要多久?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實現星際航行?
    本期節目我們來討論一下人類什麼時候才能實現星際旅行宇宙中有數以千億的恆星,具有類地環境的星球也不在少數,只要行星位於宜居帶,那麼它就有被改造的潛力。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它具有兩顆行星。,它距離我們的距離也足足有4.2光年,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還不足以進行如此漫長的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