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火災後 真菌網絡如何促進生態系統恢復
【來源:快科技】據外媒報導,自去年9月至今,澳大利亞東海岸的史無前例的森林大火造成了數百萬公頃的森林被破壞,超過10億頭動物死亡。火災已影響到廣闊而複雜的地下世界,包括對生態恢復有至關重要的生物:真菌。野火之後讓整個地帶看起來沒有一點生機。
-
森林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
每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都具有保持、恢復自身結構與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之所以會有這種能力,得益於生態系統對自身的自我調節。比如森林作為一個獨立的生態系統,在發生火災後,雖然會有樹木被燒毀,種群密度降低,但森林土壤中的無機養料會隨之增多,在陽光的充足照射下,許多種子就會順勢萌發,迅速長成新的植株。一個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越複雜,它的抵抗力穩定性越高。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往往與其自我調節能力是成正比的,即抵抗力穩定性越高,自我調節能力越強,反之則越弱。
-
海南日報數字報-以國有林場改革為契機加強森林生態系統建設保護
省委副書記、省國有林場改革領導小組組長李軍強調,要以國有林場改革為契機,切實加強海南森林生態系統建設保護工作。副省長、領導小組副組長何西慶主持會議。 據悉,我省有37個國有林場,管理林地佔全省的20.7%,公益林佔全省的45.1%,天然林佔全省的53%,且集中分布在大江大河源頭、主要水庫周圍、沿海風沙前線等重點生態脆弱區和敏感地區。
-
森林生態系統管理
即使同一類型的森林生態系統,在不同的生態系統管理方式下,也會表現出不同的結構和功能特性。生態學是研究生物及其環境的相互關係的科學。它揭示森林系統內物種之間的競爭和共存原則,以及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特徵,包括系統及其與外界之間的能量流、物質流和信息流、生物多樣性狀況、系統穩定性和生產力水平等。
-
繼澳大利亞森林火災之後,亞馬遜其實每天都在火災,別被外表騙了
科學家說,氣候變化、森林砍伐和火災可能導致世界上最大的亞馬遜雨林乾涸。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這種情況要多久才會發生。從巴西亞馬遜河馬瑙斯附近樹梢上方的一座監測塔上可以看到,雨林的樹冠一直延伸到地平線,就像一片無盡的綠色海洋。它看起來是一個豐富而健康的生態系統,但別被這些華麗的外表騙了,這片擁有16000種不同樹種的雨林正在慢慢乾涸。
-
氣候變化對生態系統可能造成不可恢復的影響
IPCC第二工作組第四次評估報告《氣候變化2007:影響、適應和脆弱性》指出:氣候變化和其它因素的綜合作用可能會對生態系統造成不可恢復的影響。 全球變暖背景下,全球和中國生態系統未來變化 專家預測2100年,自然界將遭受嚴重的損害。未開發的森林大都會消失,隨同它們一塊消失的還有大多數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地區。珊瑚礁、河流及其它的水生生境將會嚴重受損。
-
自然界驚人的自愈力 澳大利亞森林火災後數月的情景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澳大利亞受到極端天氣造成的自然災害的折磨,從乾旱加劇造成破壞性火災,到乾旱突然結束時發生的山洪泛濫。然而,自然的自愈力卻超乎人們的想像。日前,一名攝影師記錄了澳大利亞一片森林大火後數月的情況。有些植物在長期的自然進化過程中實現了自愈功能。
-
俄火災後莫斯科洲沼澤生態恢復期可能長達十年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宋華報導 據俄羅斯《獨立報》8月17日報導,俄羅斯總理普京8月16日視察火災災情嚴重的莫斯科郊外科洛姆納地區,了解為消除火災源頭、恢復沼澤生態而正在進行的引水情況。專家認為,俄緊急情況部和國防部分隊現在所做的工作不能真正解決這一任務,要想恢復以前的沼澤生態系統,至少需要10年時間和30億盧布(約合1億美元)的投入。
-
森林生態系統功能形成過程與機理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廣東省肇慶市境東北部的鼎湖山地處北回歸線附近,是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1956 年建立)所在地,也是唯一隸屬中科院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存有完好的南亞熱帶地帶性森林——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以及豐富的過渡植被類型,為森林生態系統演替過程與格局研究及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參照提供了天然的理想研究基地,是北回歸線上當之無愧的「綠色明珠」。
-
黃山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開建
本報訊 記者龍琳報導 安徽黃山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建設項目日前啟動實施。該站是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網絡的主要組成部分,建成後不僅能為本區域生態環境改善、森林生態系統自我恢復等研究提供科學翔實的數據資料,還可以為國家生態建設有關決策提供基礎數據和背景材料。
-
四川金口河:召開世界銀行貸款 長江上遊森林生態系統恢復項目培訓會
1月11日,四川省樂山市金口河區世界銀行貸款長江上遊森林生態系統恢復項目培訓會在區自然資源局8樓會議室召開。全區各鄉鎮分管林業副鄉鎮長、區財政局、區審計局、區農業農村局、區發改局分管領導,技術支撐單位、區自然資源局相關業務人員及實施項目的林農共50餘人參加會議。
-
森林生態環境監測系統解決方案
今日,我們就以森林生態環境為例,跟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森林生態環境監測系統解決方案吧!今日,我們就以森林生態環境為例,跟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森林生態環境監測系統解決方案吧!森林生態環境監測系統解決方案一、方案背景森林生態系統是森林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環境共同構成的整體。森林生態系統一旦遭受破壞,就會引起一系列環境問題。
-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生態系統保護與恢復的中國經驗
中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與恢復。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陸續開展了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長江防護林體系建設等相關工作。通過工程的實施,改善和恢復了重點區域野生動植物生境條件,生態聯通性顯著增強,促進了生態系統質量的整體改善和生態系統服務供給能力的全面提升,在有效控制生態退化、保障區域生態安全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森林保護與恢復。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中國森林面積和蓄積量連續30年保持「雙增長」。
-
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知識點歸納
第4節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A. 生態系統的多樣性1. 生態系統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及他們所生活的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
北京延慶投入逾50億元打造城市森林生態系統
新華社北京11月19日電(記者 魏夢佳)北京世園會舉辦地北京市延慶區近日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記者從延慶區獲悉,當地通過3年持續努力,累計投入專項資金50.1億元,共完成新增造林3200公頃,形成了林城相依、林水相融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
-
武警森林部隊用五個轉變提升維護生態安全能力
面對霧霾常態化、森林火災頻繁發生、一些物種瀕臨滅絕……日漸惡化的環境與生態危機,不斷向人們敲響生態安全的警鐘。為積極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武警森林部隊大力加強以「五個轉變」為主要標誌的現代化建設,為保衛國家森林資源、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寧可千日無火,不可一日不防。
-
怎樣提升森林火災撲救能力?大英縣森林火災撲救隊員接受專業培訓
12月31日,根據大英縣安排部署,大英縣消防救援大隊對各鎮人民政府、鹽井街道辦事處等部門參與森林火災撲救隊員進行專業培訓。培訓中,大英縣文體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長熊裕分析了當前森林防火面臨的嚴峻形勢,就森林火災基礎原理理論、森林火災撲救常用裝備、森林火災撲救原則戰術進行了系統的培訓,並通過相關火災案例對森林火災的發生、撲救進行了詳細講解。 會議結束後,消防指戰員現場講解演示了滅火器、消防浮艇泵等撲火器具的操作和注意事項。期間,參訓隊員進行了輪流操作。
-
吉林省實現連續40年無重大森林火災!如何做到的?
截至11月末,吉林省秋季森林防火期結束,全省勝利實現連續40年無重大森林火災。近5年,全省不斷加強預防、保障、撲救三大體系建設,森林防火工作與過去相比有了顯著變化。據專家估算,40年無重大森林火災,共減少直接經濟損失約60億元。
-
森林生態系統獲取經濟收益的四種途徑
要使森林生態系統產生足夠的經濟收益,不外乎有4條途徑,即生產木材和其他林產品的途徑、發展林下經濟的途徑、開展生態旅遊和文化康養(養生、養老、養病)的途徑以及以提供生態產品而獲得生態補償的途徑。 一、生產木材和其他林產品的途徑 這曾經是傳統林業取得經濟收益的主要途徑。
-
研究發現氣候態偏移和毀林加劇亞馬遜森林火災
近十年來,亞馬遜森林火災更加頻繁多發,引發人們對於這片「地球之肺」未來可持續性的擔憂。尤其是2019年亞馬遜林火跨越範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引起全球關注。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徐希燕、研究員賈根鎖和合作者基於多個衛星觀測數據和氣候再分析資料揭示了氣候態偏移和森林減少對亞馬遜地區森林火災發生時間和範圍的影響機制。研究發現,自2000年來,森林減少削弱了區域水分的循環利用,使得低層大氣更加暖幹,從而加劇了區域乾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