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漠河、奇乾河一帶以盛產黃金出名。尤其以額木爾河的一條名為老金溝的支流黃金含量全國最為豐富。據說從1877年首次發現以來這一帶的泥流沙河已經被淘過不下幾十遍了,但如今仍然能夠挖出金子。
1877年一個鄂倫春族人在老金溝旁挖沙葬馬,他挖起一把河沙卻發現其中有著許多的金沫子。一下子老金溝裡有金子的消息就傳播開了。其中一個叫謝列特金俄國人也聞訊來到了黑龍江老河溝。通過檢驗,他發現老金溝的沙土有著超過80%的純金,於是他馬上集合了過萬的俄國人來此地偷盜黃金。清政府北洋大臣李鴻章知道後這件事後趕忙派遣吉林候補知府李金鏞前去勘察。居然發現這條沿著漠河的金礦綿延超過500裡。清政府立即籌款開辦礦場,全世界都眼紅,此後每年黃金產量極其可觀。
老金溝又稱胭脂溝,至於其原因現今流傳著這樣兩個說法。第一個是因為隨著金礦開採量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礦工的隊伍。短短幾年,礦工的人數就超過了3萬人。但是由於礦工基本都是大老爺們,這些傢伙們白天就在這邊工作淘金,但是到了晚上貧瘠的夜生活除了喝酒賭博別無他趣。漸漸的打架鬥毆時有發生,李金鏞對此十分頭痛,於是乎他便想出了興辦妓院的法子來安頓這些勞工。這些妓女們每天早上都將梳妝打扮後用下的胭脂水粉倒入老金溝,老金溝就被染成了氤氳的紅色,所以老金溝也叫胭脂溝。
還有一個說法則更顯得清王朝的腐敗。據說晚清時期老金溝每年向朝廷進貢黃金兩萬兩,但是這些黃金被轉運的各級官員層層剝削。等這些金子送到慈禧太后面前的時候,慈禧說道:「這金子原本可比現在大得多呢,不過世人哪有不貪財的呢。這些金子就留下來給我買胭脂用吧。」胭脂溝就此得名,暗喻這條黃金礦脈就是用來給慈禧買胭脂的。
直到1900年八國聯軍進佔紫禁城,清朝再也無法對礦脈繼續維持掌控,八國聯軍甚至都來搶金礦。虎視眈眈的俄國人趁機侵佔了老溝金礦。1906年經過交涉雖收回金礦,但是礦場卻遭到嚴重破壞、無法繼續使用。
北洋軍閥時期,曾設立開辦工廠但由於壓榨工人、剝削底層勞工,無人願意淘金,礦場又漸漸陷入落寞。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又重啟漠河金礦,整合人力物力再次開礦。僅第一年的開採量就超過了400萬兩黃金,直至今日礦場仍保持著不錯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