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或是一個橘子大的黑洞!科學家已想出方法找它

2020-10-18 博科園

哈佛大學和黑洞計劃(BHI)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方法來發現太陽系的黑洞,並與之一起,一勞永逸地確定假想的第九大行星真實性質,其研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研究強調了未來遺產時空觀測(LSST)任務觀測吸積耀斑的能力,吸積耀斑是否存在將證明或排除行星九是原始黑洞的猜想,研究基於被攔截彗星破壞產生的耀斑來搜索太陽系黑洞。

研究表明,未來遺產時空觀測(LSST)有能力通過觀測小型奧爾特雲天體撞擊產生的吸積耀斑來發現黑洞。在黑洞附近,接近黑洞的小天體會因為來自星際介質的氣體,在黑洞背景吸積加熱而融化。一旦融化,這些小天體就會受到黑洞的潮汐幹擾,然後從被潮汐破壞的天體吸積到黑洞上。因為黑洞本質上是暗的,物質在到達黑洞入口途中發射的輻射,是照亮這個黑暗環境的唯一途徑。

未來對太陽系原始黑洞行星九的搜索,可能會通過新的計算得到信息。這種方法可以探測到或排除被困在奧爾特雲邊緣的行星質量黑洞(大約10萬個天文單位),也可能會對原始黑洞中包含的暗物質比例施加新的限制。即將到來的未來遺產時空觀測(LSST)預計將具有探測吸積耀斑所需的靈敏度,而目前技術在沒有指導的情況下無法做到這一點。

未來遺產時空觀測(LSST)的視野很廣,一次又一次地覆蓋整個天空,並尋找瞬時耀斑。其他望遠鏡擅長指向已知目標,但天文學家並不確切知道在哪裡尋找九號行星,我們只知道它可能所在的廣闊區域。未來遺產時空觀測(LSST)每周探測兩次天空的能力極其寶貴。此外,它前所未有觀測能力,將允許探測到由相對較小天體撞擊產生的耀斑,這些耀斑比大型天體撞擊更頻繁。

柚子大小的原始黑洞

其研究聚焦於著名的九號行星,認為它是探測的首選候選行星。作為許多猜測的主題,大多數理論認為九號行星是一顆以前沒有被探測到的行星,但它也可能是一個行星質量的太陽系原始黑洞。太陽系行星九是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可以解釋在海王星軌道之外觀察到的一些天體聚集現象。如果通過直接電磁波搜索確認行星九的存在,這將是兩個世紀以來首次在太陽系發現一顆新的行星,這還不包括冥王星。

如果沒有探測到來自行星九的光,或者其他模型,比如建議發送探測器來測量引力影響,將使黑洞模型變得耐人尋味。提出的想法之一是:行星九可能是一個柚子大小的黑洞,質量是地球的5到10倍。對行星九的關注,既基於對太陽系中一個行星質量黑洞的假設發現將具有前所未有的科學意義,也基於對了解那裡有什麼的持續興趣。

也許還有很多問題:為什麼它會在那裡?它是如何獲得其特性的?它是否塑造了太陽系歷史?還有更多類似的太陽系原始黑嗎?

博科園|研究/來自: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

參考期刊《arXiv》《天體物理學》

Cite: arXiv:2005.12280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竟然是黑洞?
    據美國「科學日報」網站7月12日消息稱,美國哈佛大學和黑洞倡議組織(BHI)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新方法,用於搜索太陽系外圍區域的黑洞蹤跡,並以此一次性確定理論假設中的第九大行星的真實性質。這篇日前被《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接收的研究論文強調了「未來時空遺產調查」(LSST)任務對吸積耀斑的觀測能力:耀斑的存在有可能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是否是黑洞」提供答案。
  • 太陽系內隱藏著一個黑洞?科學家最新理論:它就是「第九大行星」
    為了解釋這些奇怪的現象,不同的科學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而且看起來似乎都非常有道理。其中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就是傳說中的第九大行星。持這個觀點的科學家認為:在海王星以外,還有一個巨大的天體,其引力非常強大,擾亂了柯伊伯帶小天體的運行,導致它們的軌道出現詭異的現象。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或許只是一個橘子大小的黑洞,比地球重10倍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哈佛大學和黑洞計劃(BHI)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方法來發現太陽系的黑洞,並與之一起,一勞永逸地確定假想的第九大行星真實性質,其研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研究強調了未來遺產時空觀測(LSST)任務觀測吸積耀斑的能力,吸積耀斑是否存在將證明或排除行星九是原始黑洞的猜想,研究基於被攔截彗星破壞產生的耀斑來搜索太陽系黑洞。
  • 我們能給黑洞拍照,卻找不到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這是為什麼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原本是有九大行星的存在,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冥王星被剔除出行星的行列。冥王星已經降級為矮行星了,於是,現在太陽系只剩下八大行星了。但是,科學家們依舊相信太陽系存在著第九大行星,並且正在努力地尋找它的存在。不過,到目前為止仍然一無所獲。
  • 第九大行星被找到了?科學家有了新發現:它可能是一個原生黑洞
    在2006年的第26屆國際天文聯合會上,冥王星慘遭降級,被踢出九大行星的行列。因為冥王星的降級,導致了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位置空缺,所以近幾年來,科學家們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尋找著另一個「第九大行星」。
  • 太陽系隱藏的第九大行星是黑洞?真相在這裡!
    因為黑洞的巨大引力,它不能發出和反射光線,在外面是不能直接觀測到的,只能通過周圍物體的相對運動,來進行間接觀測。目前應用的有效方法是光線偏移法,外界光線在通過黑洞時,有一部分被黑洞直接吸收,另一部分在黑洞引力引發的時空彎曲影響下,偏離原來行進方向繞過黑洞,形成一個光線的「空洞」。三是黑洞也有壽命。
  • 太陽系內存在黑洞嗎?為什麼有人說第九大行星是一個黑洞?
    LAMOST在11月28日發現最大恆星型黑洞這個新聞在科學愛好者中火了一把,我們都知道恆星型黑洞都是大質量恆星在晚年時超新星爆發後內核坍縮產生的,理論上如果要誕生恆星型黑洞的話,那麼這顆恆星內核至少要3.2倍太陽的質量以上,除去超新星爆發散開的物質,原來的恆星至少要有太陽的20-30倍質量以上!太陽系裡的第九大行星是一個黑洞又是怎麼來的?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或許只是一個橘子大小的黑洞,比地球重10倍!
    哈佛大學和黑洞計劃(BHI)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方法來發現太陽系的黑洞,並與之一起,一勞永逸地確定假想的第九大行星真實性質,其研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研究強調了未來遺產時空觀測(LSST)任務觀測吸積耀斑的能力,吸積耀斑是否存在將證明或排除行星九是原始黑洞的猜想,研究基於被攔截彗星破壞產生的耀斑來搜索太陽系黑洞
  • 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個微型黑洞
    這是真的,特別是在我們所在的星系邊緣,那裡黑洞的數量大大減少。像上面這樣的噩夢般的場景自然是聳人聽聞的,但不太可能。相反,可能存在於我們太陽系的黑洞呈現出一種非常不同的形狀。五年的光學引力透鏡實驗數據揭示了大量的透鏡現象。在這些事件中,前面的物體被大質量的物體放大,這使天文學家能更好地觀察後面更遠的物體。這項調查試圖探測來自遙遠恆星和星系的亮度變化。
  • 太陽系邊緣真的存在第九大行星,而且它是一顆胡柚般大的黑洞嗎?
    最近有人驚呼,科學家們正在執行一個LSST搜索計劃,讓太陽第九大行星,隱藏在太陽系邊沿的黑洞現身。那麼如果這顆黑洞真的存在,地球有危險嗎?這個說法當然有些驚世駭俗。由此人們驚出了一身冷汗,如果在我們太陽系附近有這麼一顆黑洞,悄無聲息地靠近我們,而不被發現,那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啊。黑洞是天體食物鏈的頂端,它可以通吃一切,哪怕逃逸速度達到光速,只要被它所捕獲,也無可奈何地被吞噬。
  • 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第九大行星,科學家:不排除是行星級別的黑洞!
    冥王星當初被當作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但是在2006年的時候被除名了,目前只有八大行星;但是有研究表明,太陽系中有可能還潛伏著一顆還未被發現的大行星,軌道半徑300~600個天文單位,質量超過五倍地球質量。目前太陽系被認為的八大行星有金星、水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發現最晚的是海王星,在1846年被發現。
  • 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第九大行星,科學家:不排除是行星級別的黑洞!
    冥王星當初被當作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但是在2006年的時候被除名了,目前只有八大行星;但是有研究表明,太陽系中有可能還潛伏著一顆還未被發現的大行星,軌道半徑300~600個天文單位,質量超過五倍地球質量。
  • 假想中的第九大行星或是一個原始黑洞,引力效應的來源
    他們的論文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推測TNOs的異常軌道和在5年光學引力透鏡實驗(OGLE)數據集中觀測到的過多微透鏡事件,可以同時解釋特定天體群體的存在(其中一個是第九大行星)。更具體地說,它介紹了第九大行星,剩下的這些天體可能是原始黑洞(PBHs)。 「我們的工作開始於詹姆斯和他的妻子蘿拉去芝加哥天文館,看到了一個關於第九大行星的短紀錄片。」
  • 太陽系是否存在第九大行星?如果存在,它是如何形成的?
    太陽系大部分的天體運行都符合天體運行規律,科學家通過相關的公式可以精確計算出一個天體的軌道。可是當科學家將太陽系邊緣的一些天體套用公式之後卻發現,它們的軌道存在偏移,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並不是說這些天體有什麼特殊,它們並沒有逃脫天體軌道運行規律。
  • 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個原生黑洞?只有原子那麼大,卻重達10億噸
    在2006年的第26屆國際天文聯合會上,冥王星慘遭降級,被踢出九大行星的行列。因為冥王星的降級,導致了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位置空缺,所以近幾年來,科學家們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尋找著另一個「第九大行星」。
  • 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個原生黑洞?只有原子那麼大,卻重達10億噸
    在2006年的第26屆國際天文聯合會上,冥王星慘遭降級,被踢出九大行星的行列。 因為冥王星的降級,導致了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位置空缺,所以近幾年來,科學家們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尋找著另一個「第九大行星」。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可能是黑洞,而且是個原生黑洞
    在冥王星被剔除出九大行星的行列後,對於太陽系中是否存在第九行星、天文學界一直存在爭論。有物理學家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太陽系中的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個只有蘋果大小,質量是地球5-10倍的原生黑洞。這一爭論的提出一片譁然,但也絕不是信口雌黃,冥王星之後,天文學家發現了當時在太陽系中最遠的天體賽德娜。值得關注一個現象是,賽德娜的軌道平面與其他八大行星的軌道具有很大的夾角。排除掉木星與海王星的引力影響,這麼大軌道的傾角是如何產生的?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個黑洞
    「八大行星」是太陽系的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屆國際天文聯會通過第5號決議,由天文學家以投票正式將冥王星劃為「矮行星 」,從「行星」之列中除名。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個黑洞
    「八大行星」是太陽系的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006年8月24日下午,在第26屆國際天文聯會通過第5號決議,由天文學家以投票正式將冥王星劃為「矮行星 」,從「行星」之列中除名。
  • 科學家猜測,太陽系第九行星可能是一個小東西,它比行星可怕多了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曾經的太陽系有九大行星,而如今的太陽系卻少了一個行星,變成了八大行星。之所以如何,那是因為冥王星被科學家放出了行星之列。冥王星首次在1930年的時候被科學家所觀測到,它是太陽系邊緣柯伊伯帶的一顆天體,由於它太小了,完全匹配不了行星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