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的天文意義與人文意義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春分的天文意義與人文意義

  ◎ 劉明武

  「春雨驚春清谷天。」春夏秋冬四季,每一季六個節氣。春季的六個節氣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月初為節,月中為氣。每個月一節一氣,春季三個月,六個節氣分三節三氣。立春、驚蟄、清明為節,雨水、春分、穀雨為氣。

  春分,在春季六個節氣中排位第五,在二十四節氣中排位第七。

  一、春分的確定

  春分,是一個精確的時間單位。時間單位的確定參照坐標是天文。《周易·賁·彖傳》:「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是變化的天文,時間是變化的時間。仰觀天文的目的,在辨認與確認變化的時間。

  1、日影確定春分

  天文中第一重要的是太陽。觀測太陽,中華先賢創建了立竿測影的方法。立竿測影,測的是中午的日影。中午的日影,有一個最長點,有一個最短點。日影長短兩極循環一次,即一個太陽回歸年。《周髀算經·天體測量》告訴後人,日影最長點影長1.35丈,日影最短點影長0.16丈。日影最長點,中華先賢定名為冬至;日影最短點,定名為夏至。冬至,是太陽回歸年的起始點;夏至,是太陽回歸年的轉折點。春分秋分,則是太陽回歸年的平分點。春分秋分,日影長度均為0.755丈,這是太陽回歸年的平分點:(1.35+0.16)÷2=0.755(丈)。

  冬至,統帥著太陽回歸年前半年的12個節氣;夏至,統帥著太陽回歸年後半年的12個節氣。春分,是太陽回歸年前半年的平分點;秋分,是太陽回歸年後半年的平分點。

  「日出東方」,這是習慣上的概念。實際上,一個太陽回歸年,只有春分秋分這兩天是日出正東方。其餘時間,日出循環在東南、東北兩隅之間。站在現代天文學立場上看,太陽直射於南回歸線,冬至;太陽直射於北回歸線,夏至;太陽回歸兩次直射於赤道,春分秋分。

  春分的根源在太陽,這是春分的天文意義。

  2、北鬥星與二十八星宿確定春分

  《鶡冠子·環流》:「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鬥柄指向東西南北四方,決定著天下春夏秋冬四時。《鶡冠子》所講的春夏秋冬,實際上是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尚書·堯典》:「星鳥,以殷仲春。星火,以正仲夏。星虛,以殷仲秋。星昴,以正仲冬。」孟仲季,順序中的一二三。仲春之仲,指的是春季3個月中的第2個月。仲春之春,指的是春分。以此類推秋分與冬至夏至。

  北鬥星與二十八星宿同樣能確定春分,同樣是春分的天文意義。

  二、春分:判斷邪風的四大坐標之一

  「風為百病之首」,這一論斷與相似的論斷在《黃帝內經·素問》中出現過多次。

  引起百病的風,實質上是邪風。風有正邪之分,在人類文化寶庫中,唯有中華文化有如此認識。判斷邪風的標準,記載在《黃帝內經·靈樞》之中。具體判斷標準如下:

  春分,東風為正,西風為邪。

  秋分,西風為正,東風為邪。

  夏至,南風為正,北風為邪。

  冬至,北風為正,南風為邪。

  風向有時間性,風向有循環性。季節不同,風向也不同:春東風,夏南風,秋西風,冬北風。春夏秋冬四時循環一次,風向東西南北循環一周。風向一旦與標準方位相差900即為邪風,風向一旦與標準方位相差1800即為大邪風。循環是順時針循環,一旦逆時針循環,同樣是邪風。邪風會引起疾病,長時間的大邪風會引起疫病。病在一家一戶為疾病,病在千家萬戶為疫病。

  大面積的流感,西醫定名為雞流感、禽流感。科學與哲學都允許繼續追問,這裡繼續追問的問題是:雞與禽為什麼會「感」?邪風即氣候異常的因素,是否應該列為研究對象?

  只要太陽回歸的法則沒有改變,春分在中醫文化中的意義就不會過時。

  三、寫春秋為何不寫冬夏

  「春秋」是歷史的代名詞。「甘灑熱血寫春秋」,這是京劇中的一句唱詞。「寫春秋」即「寫歷史」。

  「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這是《孟子·滕文公下》中的一句話。這句話告訴後人,孔子寫出了一部有關歷史的書,取名為《春秋》。懼,恐懼也,害怕也。為什麼《春秋》一書會引起「亂臣賊子懼」,因為孔子忠實地記載了歷史事實。《三字經》:「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這句話告訴後人,在禮崩樂壞的時代,孔子寫出了《春秋》這部書,以事實分辨善惡,以道理褒善貶惡。

  「春秋」指的是春分秋分。

  春分秋分,晝夜平均。公平,是春秋可以喻歷史的奧秘。「二月八月,陰陽氣均,晝夜分平。」二月指春分,八月指秋分。一個太陽回歸年,只有春分秋分這兩天晝夜的時間長度完全相等。《呂氏春秋》與《淮南子》均有如此論斷。寫歷史,必須有一個公平的態度。寫春秋為何不寫冬夏?因為冬至晝短夜長,夏至晝長夜短,有偏頗而沒有公平,所以冬夏不能喻歷史。

  可以喻歷史,這是春分獨特的人文意義。

  四、「平」:中醫文化的根本目標

  殺滅細菌,是西醫的終極目標。追求平衡,是中醫的終極目標。

  「無問其病,以平為期。」這一論斷反覆出現在《黃帝內經·素問》之中。不論什麼疾病,終極目標追求的就是平衡。平衡什麼?平衡寒熱,平衡虛實。如何平衡?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

  平衡之平,由天文意義轉化為醫學意義。

  平衡之平,在源頭文化中,實際上適用於各個領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禮記·大學》留下的至理名言。長沙馬王堆出土的《黃帝四經》中有「應化之道,平衡而止」之論。莊子有道無處不在之論:廣大不避天地,微小不避螻蟻;潔淨不避蓮花,骯髒不避屎尿;道無處不在,「平衡」是不是有普遍意義?

  由天文之平到人文之平,起源在春分。春分這一節令,是不是有重新認識之必要?

相關焦點

  • 不要小看春分這一天!意義可大了
    但是,我想說:不要小看春分,意義可大了!下面,我選取其中3點,與大家分享分享!01一:天文意義雖然說,春分是中國古代記錄節氣的一個名詞,但是,卻有著很直接的天文學意義。02二:氣候意義除了天文學的意義外,春分作為24節氣之一,還具有很強的氣候指導意義!
  • 春分豎蛋的原理科學依據是什麼?春分立蛋的意義寓意
    春分豎蛋的起源  春分「節氣在古老的傳說中,春分這天最容易把雞蛋立起來。據史料記載,」春分「立蛋的傳統起源於4000年前的中國,當時是為了慶祝春天的來臨。」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一直流傳到現在。這一天,我國很多地方都會舉行立蛋比賽。
  • 春分:《內經》論治病、孔子寫《春秋》均取法春分之「平」
    後世將這個節氣命名為「春分」,含義相同。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春分這天,不僅晝夜均等,還處於春季三個月的中點,將春季一分為二。
  • 全年最公平的一天居然在春分,你知道它還有什麼意義和習俗嗎?
    農曆二月春意漸濃,這個月份有個重要的日子,就是春分,之前幾個節氣江陽沽酒客都跟大家聊過一些傳統的習俗,馬上春分要到了(今年是2019年新曆3月21日),接下來,江陽沽酒客要給大家聊聊春分。所謂春分有俗語:「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 春分是幾月幾日哪一天 2019春分具體時間幾點幾分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3月21日5時58分迎來「春分」節氣。此時節,百花爭寵,花柔柳困,春色爛漫,春情繾綣。  春分是幾月幾日哪一天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每年陽曆3月21日左右,太陽處於黃經0度,為春分節氣開始。
  • 春分的「分」字是什麼意思?
    春分的「分」字是什麼意思?時間:2020-03-20 10:0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分的分字是什麼意思? 據《中國天文年曆》顯示,3月21日5時58分迎來春分節氣。
  • 師生對談人文學科的意義
    直至到了大學,王琪瑤依舊沒有停止思考,人文學科的意義究竟在哪裡?困惑,感想,反思,都留在這篇文章裡。世界觀自不必說,我們一直受著您和其他老師們的影響,而且您一直在告訴我們文科學習的意義,告訴我們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之間的關係,告訴我們並不是「百無一用是書生」。而這些話也屢次在同學們的作文中提到過,雖然從我們口中說出來的目的更多地帶了些對理科生的醋意。
  • 今日春分燕歸花開是什麼梗?今日春分來了有哪些寓意 春分節氣習俗
    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它在天文學上有重要意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今日春分,燕歸花開,春分的美好象徵寓意有哪些?春分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第四個節氣,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它在天文學上有重要意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徵。
  • 《科學大家》專欄|時間的意義:連接人文與科學的隧道
    但是今天我來是做一個人文講演,讓宇宙和歷史呼應起來,讓科學和人文交相輝映,所以我今天要講一講人文。俗話說在商言商,我就在文談文了。  在一個科學昌明的時代,人文究竟是怎麼回事?這是許多人一個很大的迷惑,很多人覺得人文像是一個點綴,像我們在科學偉大成就面前做一點點美學的點綴一樣。這當然是廣泛的誤解,今天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人文的理解。
  • 今日春分丨春分至,萬物生,正是一年好時光
    「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空氣裡瀰漫著雨後泥土的芬芳,吹面不寒的楊柳風,吹來了一年中最美的時節。《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3月20日11時50分將迎來「春分」節氣。此時節,鶯飛燕舞風和煦,春來處處百花香。
  • 3月21日零時15分「春分」:春色惹人醉,楊柳萬千條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3月21日零時15分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此時節,陽光明媚,春意融融,雨霽風光,萬物競生,正是「春色惹人醉,楊柳萬千條」的大好時節。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在每年陽曆3月21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零度,為春分。春分有兩層意思,一是指一天時間晝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 春分是幾月幾日 春分日是什麼時候
    一到三月,距離春分也就不遠了。那麼今年的春分在什麼時候呢?這個時候各地都會進行哪些活動呢?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每年二月十五日前後(目前格里曆為3月20~22日期間)交節,這時太陽到達視黃經0°。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
  • 春分日期為什麼總不一樣?
    春分日期為什麼總不一樣?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之首,語意即春季的一半。這一天白天和黑夜等長,均為12小時。從天文學上看,春分是指太陽從天球(注1)的南方向北方移動過程中,行進到天球赤道和黃道的交點之處。而春分點就是太陽直射到地球赤道的那一刻。
  • 唐曉峰談人文地理與地理學史:舊事不在城南,意義便消解大半
    實際上,歷史上的地理問題中,社會文化成分也很大,但那個時期真正的歷史人文地理學還沒有發展起來。看過陳正祥寫的文化地理,題目求新,但所講問題散而膚淺。到美國後,聽說復旦大學的盧雲開始研究歷史文化地理,雖然沒有讀到原作,但估計會是系統性較強的研究,有開創意義。現在張偉然等學者的歷史文化地理研究已經相當深入了,文化問題必須涉及感知、意象,否則只是文化的二手貨。
  • 科學網—科學時報:探究科學家人文情懷的深遠意義
    郭曰方指出,在市場經濟大潮和多元文化的衝擊下,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缺失,是當前我國科技界、教育界存在的突出問題。由此,中國科協科技與人文委員會舉行的科學家的人文情懷研討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哲人石」中的人文境界 科學家是一組特殊人群,其中科學大家體現的人文情懷,往往最具感染力。「哲人石」叢書之中不乏其例。
  • 「春分」這一天是怎麼確定的,這一天意味著什麼
    今天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那麼春分這一天是怎麼卻定的呢?今天我們來解釋一下這一天的天文現象。首先跟大家解釋幾個名詞:地軸、黃道面、赤道面、黃赤交角。地軸不用詳細解釋,比較容易理解。大家知道地球無時無刻不在自轉,這個自轉的中心軸就是地軸。黃道面是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如圖地球圍繞太陽旋轉所在的平面就是黃道面。
  • 2019春分幾月幾日幾點具體時間: 百花爭明媚 莫負好春光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3月21日5時58分迎來「春分」節氣。此時節,百花爭寵,花柔柳困,春色爛漫,春情繾綣。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每年陽曆3月21日左右,太陽處於黃經0度,為春分節氣開始。春分的「分」字有三個意思:一是陽光平分在南北兩半球,二是全球晝夜平均,三是把春季平分。
  • 秋分,天文意義上的中秋,賞月思鄉
    走過秋分這個節點,就意味著秋天已經過去了一半,這就是天文意義上的中秋。(人文意義上的中秋,還得等待那個人們規定好了的節日——八月十五日。)此時,黃道面上的太陽,已經到達了黃經180度,它所直射的區域已經越過了赤道,逐漸向著南半球移去。那就意味著南半球的夏天正逐漸推進,而我們所在的北半球,正在逐漸進入冬天。從秋分開始,一天的時間就將變得晝短夜長。
  • 高中教案:《地球運動的意義(二)》教案
    3、了解24節氣劃分及對農業的意義。4、理解地球上五帶的形成。德育目標通過理解地球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繫,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學習過程中,通過教師引導思維的方式方法,使學生獲取學習知識的進取精神。
  • 春分是幾月幾日?3月20日11時50分迎來「春分」!春分是什麼意思?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3月20日11時50分將迎來「春分」節氣。此時節,鶯飛燕舞風和煦,春來處處百花香。天津市天文學會副理事長李梅叢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自清代開始,定以春分點為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定為一個節氣,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