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內經》論治病、孔子寫《春秋》均取法春分之「平」

2020-12-05 廣州日報

20日,春分。

二氣莫交爭,春分雨處行。

雨來看電影,雲過聽雷聲。

山色連天碧,林花向月明。

梁間玄鳥語,似欲解人情。

——唐·元稹《詠廿四氣詩·春分二月中》

周泉《春分》

從1月20日鍾南山院士宣布新冠肺炎病毒可人傳人至現在,已過了整整60天。按《黃帝內經》的「五運六氣」理論,這60天正好是今年的「初之氣」階段,接下來便進入「二之氣」。《黃帝內經》說:「二之氣,陽氣布,風乃行,春氣以正,萬物應榮,寒氣時至,民乃和。」相信隨著春分「正氣」的到來,擊退病毒「邪氣」指日可待。

春分是我國最早確定的四大節氣之一

據《尚書·堯典》記載,4000多年前的帝堯時期已明確每年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準確時間點及其名稱,只不過當時的名稱與後世不同,這四個節氣當時被記載為「日中星鳥,日永星火,宵中星虛,日短星昴」。

豐子愷《春景圖》

「日中星鳥」的意思是白天和黑夜的時間一樣長,此時鳥星出現在天空的正南方。「日中」的「中」字,意為均等。後世將這個節氣命名為「春分」,含義相同。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春分這天,不僅晝夜均等,還處於春季三個月的中點,將春季一分為二。

天文學方法確定春分

春分時點的確定,現代天文學是根據太陽直射點及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而定。春分時,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故南北半球晝夜平均。同時,太陽到達黃經零度的位置,故西方以春分為春季的起始點。

我國古代先賢則用立竿測影的方法,並參考二十八宿的方位及鬥柄所指確定春分。立竿測影,測的是中午的日影。日影長短兩極循環一次,即一個太陽回歸年。日影的最長點為冬至,最短點為夏至,平均點為春分和秋分,故古人用「日永、日短、日中、宵中」命名二分二至。

鄭午昌《柳堤春曉圖》

用二十八宿確定春分,就是《尚書·堯典》所說的「星鳥,以殷仲春」,即觀察南方七宿中鳥星的方位,以正仲春的節氣。用北鬥七星的鬥柄所指定春分,就是《鶡冠子·環流》所說的「鬥柄東指,天下皆春」。春分時鬥柄東指的具體方位,是卯方(正東方)。而確定春分最準確的方法是測日影,觀察二十八宿及鬥柄指向只是輔助手段。當然這種手段也有好處,就是很直觀,不需要什麼工具。

察物候而知時節

「春色遍芳菲,閒簷雙燕歸。還同舊侶至,來繞故巢飛。」除採用天文學的方法確定春分外,古人還有一法:察物候而知時節。春分時最常見的物候,就是燕子歸來。故《逸周書·時訓解》云:「春分之日,玄鳥至。」玄鳥,即燕子。《左傳》提到,春秋戰國時郯國國君對魯昭公說:「玄鳥者,司分者也。」意思是燕子是春分的使者,只要見到燕子歸來,就知道春分到了。

清 任伯年《紫藤燕子》

《周易·賁·彖傳》說:「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對於崇尚「天人合一」及中庸之道的古人來說,春分是一個具有重要文化意義的時令點。古人仰觀天象,得知春分點為天文之平,然後則之效之,以求人文之平。

孔子作《春秋》與春分有關?

孔子修魯國史,為何命名為《春秋》?許多人以為,春秋只是一個時間概念,孔子的《春秋》是編年史,以《春秋》為名是很正常的。換言之,以《冬夏》為名,也未嘗不可。但如果這樣理解,就大錯特錯了。孔子之所以這樣命名,是仿效春分和秋分的天文之平,以公平的態度記載歷史,不偏不倚,微言大義,以事實分辨善惡,在歷史評判上力求公平公正。

一年之中,只有春分和秋分兩日陰陽平衡,晝夜平均,其他日子,不是晝長夜短,就是晝短夜長,均有失偏頗,故孔子取「春秋」二字,意在公平。

清 冷枚《春夜宴桃李園圖》

度量衡牽涉國計民生,是體現社會公平的重要指標。在古代,每逢春分日,都要校正一次度量衡。《禮記·月令》云:「是月(仲春之月)也,日夜分(即春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鬥甬,正權概。」顯然,古人選擇春分日校正度量衡,也是效法天地之道,力求社會公平。

春分之「平」,與醫道息息相關

而傳統中醫文化,也以追求人體陰陽平衡為根本目標,養生治病均以平和中正為最高境界。《黃帝內經》說:「無問其病,以平為期。」「平」指陰陽平衡,故中醫稱健康之人為「平人」。《黃帝內經》說:「平人者,不病也。」而中醫的這一理念,正是順應陰陽四時的產物,證明春分之「平」,與醫道息息相關。

五代 巨然《湖山春曉圖》

《廣韻》說:「平,正也。」又說:「平,和也。」《左傳疏》說:「平,治也。」《大學》說:「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可以說,春分所顯示的晝夜平均和陰陽平衡,使古代先賢對平衡的概念有了深刻的領悟,並將平和中庸之道運用於各個領域。哲學如此,醫學如此,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是如此。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鍾葵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鍾葵翻拍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劉麗琴

相關焦點

  • 春分的天文意義與人文意義
    只要太陽回歸的法則沒有改變,春分在中醫文化中的意義就不會過時。  三、寫春秋為何不寫冬夏  「春秋」是歷史的代名詞。「甘灑熱血寫春秋」,這是京劇中的一句唱詞。「寫春秋」即「寫歷史」。  「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這是《孟子·滕文公下》中的一句話。這句話告訴後人,孔子寫出了一部有關歷史的書,取名為《春秋》。懼,恐懼也,害怕也。
  • 春分是幾月幾日?是什麼意思?春分節氣的特點簡介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分節氣期間,我國各地幾乎晝夜平分,白天和夜晚的時間等同,這是因為春分期間太陽直射在地球赤道的緣故,那麼2020年春分是幾月幾日呢?接下去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吧。
  • 春分是幾月幾日 春分日是什麼時候
    一到三月,距離春分也就不遠了。那麼今年的春分在什麼時候呢?這個時候各地都會進行哪些活動呢?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每年二月十五日前後(目前格里曆為3月20~22日期間)交節,這時太陽到達視黃經0°。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
  • 2019年春分是幾時幾分?今年春分具體時間是幾月幾日?
    春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都進入明媚的春天,在遼闊的大地上,楊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桃紅李白迎春黃。2019年春分是幾時幾分?今年春分具體時間是幾月幾日?
  • 24節氣春分習俗:春分用英文怎麼說?
    有人說,春分是一年中最美的時節。   此時,春暖花開,楊柳青青,草長鶯飛,桃紅李白迎春黃。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春分作為一年的第四個節氣,今年從3月21日開始,4月4日結束。   春分的英文叫做「the Spring Equinox /ˈiːkwɪnɒks/」。
  • 今日春分丨春分至,萬物生,正是一年好時光
    來源:新華網  一候玄鳥至  春分之日,「玄鳥至」,「玄鳥」即「似曾相識燕歸來」的燕子,它春分而來,秋分而去,「燕來還識舊巢泥」。  二候雷乃發生  春分後五日,「雷乃發生」,陰陽相薄為雷,雷為振,為陽氣之聲,也是春分後出地發聲,秋分後入地無聲。
  • 仲春時節話春分!
    後來讀的書有點雜,逐漸明白「春分正欲均天下」的春分不是「春風楊柳萬千條」的春風,節氣裡的春分妙在一個「分」字。這「分」的第一層意思是白天和黑夜平分了一天的時間,西漢大儒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至於中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 春分日春分點指的是什麼?春分太陽直射在哪裡?
    春分日指的是什麼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一般在每年3月21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晝夜平分。在時間周期上是指太陽位於黃經 0°和15°之間的位置,大約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間。但在實務上通常特指太陽真正位於黃經0°的那天:3月20日或3月21日。
  • 今日已春分,春分到底是個什麼節氣?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昨日已春分,春分到底是個什麼節氣? 春分,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春季第四個節氣。於每年公曆3月20日或3月21日交節。《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3月20日11時50分將迎來春分節氣。此時節,鶯飛燕舞風和煦,春來處處百花香。
  • 春分日,蘇東坡一首春分詩,暗喻諷刺,寫盡世事難料
    春分,是春季第四個節氣。春分日,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此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北移一直到夏至日,北半球各地開始晝長夜短。春分這一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日中」「日夜分」。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商周時期,春分是一年中重要的節日,這一天官方會舉辦祭祀慶典,普通老百姓不能擅自祭祀。
  • 和煦春風話「春分」
    今天是春分今早一起來,手機裡的各種信息顯示今天是春分,二十四節氣的春分。關於春天,我們最耳熟能詳的恐怕就是"一年之計在於春"了,但這裡的春一般是一個泛指,並不專指哪一天,好像春節一過就開始了。大約已經直到高中,忽然有一天自己察覺感情書本上寫的節氣的"春分"不是"春風",才恍然大悟,啞然失笑。才知道原來這春分是要把春分成兩半,一半像冬天一樣冷酷無情,另一半就接近於夏天一樣的怡人舒暢。
  • 春分的古詩詞古代描寫春分的經典詩句 關於春分的詩詞和諺語
    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陰陽平衡、晝夜均等、寒溫各半的時期,所謂"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每年公曆大約為3月20日左右,太陽位於黃經0°(春分點)時。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春分的古詩詞,希望對你有幫助。海峽都市報記者 陳昕穎 包華 孔瑜 圖  《春分》長卿  日月陽陰兩均天,玄鳥不辭桃花寒。
  • 春分是幾月幾日?3月20日11時50分迎來「春分」!春分是什麼意思?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3月20日11時50分將迎來「春分」節氣。此時節,鶯飛燕舞風和煦,春來處處百花香。天津市天文學會副理事長李梅叢介紹說,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稱為「回歸年」或「太陽年」,太陽在星空背景下的運行路線稱為「黃道」。自清代開始,定以春分點為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定為一個節氣,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
  • 雨霽風光,草長鶯飛,春分之美盡在古詩中
    「春分」顧名思義可以理解為「分春」,春天的一半之意。為何這樣說?古時,人們將立春到立夏之間的日子全歸為春季,長達三個月之久,春分日則正處於這三個月的中間,所以有「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之說。
  • 肽琦養生,大內御醫胡維勤分享紅牆內春分食譜
    神秘的紅牆之內,中央領導日常吃什麼,春分前後的養生又需要注意什麼?     (紅牆御醫胡維勤教授分享春分養生之道)  心為體之魂,心態不好再好的保健也失靈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胡維勤教授強調,健身之道,首先要有很強的健康理念。
  • 春分是什麼意思含義介紹 春分立蛋習俗風俗有什麼寓意
    春分是什麼意思含義介紹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說,「分者半也」,一年之中,從立春到立夏整90天,春分「當九十日之半也,故謂之『分』。」春分恰值晝夜均,寒暑平,春色正中,桃李半開。「已過春分春欲去」,立蛋,就是人們要把橢圓形的雞蛋直立在平面上,從情感上「作意留春住」。
  • 二十四節氣之春分,有哪些特殊的習俗?
    #春分,我國古代又稱「日中」和「日夜分」,顧名思義,就是在春分這一天,我國各地的晝夜時長几乎一樣,即晝夜平分。漢代哲學家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即記載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時節正處於春季的一半時分,所以古人對「春分」節氣名稱的由來是這樣解釋的:「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在農耕文明時代,天文氣候現象的變化對國家來說十分重要,所以春分也十分受民間重視。
  • 春分始,萬物競生,這些有關春分的詩詞你會背了嗎?
    春分是平衡的象徵,它包羅著晝夜、冷暖,分開了凋敝和希望,是自然的饋贈,也是鬥轉星移,千百年來,祖先留下的智慧。此時太陽直射赤道,陰陽各半,晝夜平分,寒暑平均。哎呀,不禁想起來以前學過的知識了呢。1.【地理題】以下哪兩個節氣當天,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晝夜等長?
  • 春分的含義是什麼意思 春分的寓意及內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分的含義是什麼意思 春分的寓意及內涵 春分晝夜無長短,日月陰陽兩均天.今日春分,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第一個是立春,然後是雨水和驚蟄.在氣候學上,立春標著著一年四季之首春天的正式到來.天氣轉暖,氣溫升高,空中水氣不再凝雪,是為雨水;隨著氣溫的   原標題:春分的含義是什麼意思 春分的寓意及內涵     「春分晝夜無長短,日月陰陽兩均天.」今日春分,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第一個是立春,然後是雨水和驚蟄.
  • 春分日期為什麼總不一樣?
    春分日期為什麼總不一樣?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之首,語意即春季的一半。這一天白天和黑夜等長,均為12小時。從天文學上看,春分是指太陽從天球(注1)的南方向北方移動過程中,行進到天球赤道和黃道的交點之處。而春分點就是太陽直射到地球赤道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