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攤在賣白鱘?這種魚和白鱘很相似,但不是白鱘

2020-12-05 瀟湘晨報

市民胡先生在菜攤上拍到的和白鱘很相似的魚

長江日報-長江網1月4日訊白鱘滅絕的消息,牽動著眾多市民和讀者的心。「新聞裡說白鱘滅絕了,但為什麼在菜攤見到了它們的身影?」武漢市民胡先生給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發來照片,照片中魚的體型與滅絕長江白鱘很相似,都有一個長長的嘴巴。

胡先生說,照片是上月15日在古田三路拍的,當時看到一家路邊菜攤上有小販在賣魚,而魚的品種並不常見,就隨手拍了幾張照片。白鱘滅絕的消息,讓胡先生想起了之前拍的照片。他問:「這是白鱘嗎?」

4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向在漢的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請教後得知,胡先生拍照的魚確實和白鱘很相似,但真的不是白鱘。該所的兩位博士劉飛、王熙看了照片後一致認定——「這是美國的匙吻鱘!」

白鱘與匙吻鱘,都是鱘形目鏟鱘亞目匙吻鱘科下的物種。白鱘與匙吻鱘的親緣關係很近,外形上也很相似,最大的區別就是白鱘的吻像圓木棍一樣;而匙吻鱘的吻更扁平,像鴨嘴一樣,因此匙吻鱘也被稱為鴨嘴魚。

專家介紹,匙吻鱘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緩慢流動水域。這種大型淡水魚可以長到220釐米,重達90斤以上。匙吻鱘的名字來自其獨特的吻部,呈扁平槳狀,長度約佔體長的三分之一。匙吻鱘肉質鮮美,吻部富含膠原蛋白,營養豐富,是宴席佳餚。美國於上世紀60年代開始人工養殖,我國1988年從美國引進,現已成功地人工育苗和開始推廣生產。

【來源:長江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白鱘滅絕了為什麼菜場有售?專家這樣說……
    菜場裡賣的匙吻鱘和白鱘很相似 胡先生 攝白鱘滅絕的消息,牽動著眾多市民和讀者的心。「新聞裡說白鱘滅絕了,但為什麼在菜場見到了它們的身影?」武漢市民胡先生給長江日報記者發來照片,照片中魚的體型與滅絕的長江白鱘很相似,都有一個長長的嘴巴。
  • 白鱘滅絕了為什麼菜場有售?專家:是美國匙吻鱘
    菜場裡賣的匙吻鱘和白鱘很相似 胡先生 攝白鱘滅絕的消息,牽動著眾多市民和讀者的心。「新聞裡說白鱘滅絕了,但為什麼在菜場見到了它們的身影?」武漢市民胡先生給長江日報記者發來照片,照片中魚的體型與滅絕的長江白鱘很相似,都有一個長長的嘴巴。胡先生說,照片是上月15日在古田三路拍的,當時看到一家路邊菜攤上有小販在賣魚,而魚的品種並不常見,就隨手拍了幾張照片。白鱘滅絕的消息,讓胡先生想起了之前拍的照片。他問:「這是白鱘嗎?」
  • 白鱘滅絕了為什麼菜場有售?專家:這是美國匙吻鱘
    菜場裡賣的匙吻鱘和白鱘很相似 胡先生 攝白鱘滅絕的消息,牽動著眾多市民和讀者的心。「新聞裡說白鱘滅絕了,但為什麼在菜場見到了它們的身影?」武漢市民胡先生給長江日報記者發來照片,照片中魚的體型與滅絕的長江白鱘很相似,都有一個長長的嘴巴。
  • 長江白鱘滅絕了嗎?白鱘魚圖片資料介紹
    在人類生活的越來越好的同時,很遺憾很多野生動物卻因為種種原因消失了,這兩天水產行業的專家們又宣布了一個悲痛的消息——中國長江特有的物種白鱘已經功能性滅絕。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來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一篇論文宣布,中國特有的物種長江白鱘在2005-2010年時已經功能性滅絕,最近13年來都沒有發現野生白鱘的活動蹤跡了。
  • 別了,長江白鱘
    白鱘是長江中的「活化石」。這種體態龐大的遠古魚類,曾與恐龍為鄰,在長達1.5億年的漫長年月裡,遊過了白堊紀,在恐龍大滅絕中倖存;它遊入了不朽的《詩經》和中國民謠、傳說裡,連周朝的祭祀禮都提到過它。但在公元20世紀,面對人類日益強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它被高大的水壩擋住,被孔洞越來越細的漁網攔下,最終在21世紀第一個10年停止了遊動。
  • 在長江流域生活的白鱘已經滅絕,大家怎麼看待白鱘的滅絕?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在看動物世界的時候看到大自然中有這麼多的動物,我最喜歡的動物是魚,因為它們可以在水裡自由地遊泳,就好像它們永遠不會有麻煩一樣。白鱘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生活在中國長江流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種白鱘魚是一種匙吻鱘魚類,已經存在了1億多年,據了解,白鱘魚是生活在中國長江流域和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鱘,是僅存的兩種匙吻鱘科魚類,它們的祖先早在上億年前(白堊紀)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
  • 未尋到白鱘的那次長江調查,還有140種魚類也未發現,白鱘悲劇不是...
    長薄鰍,我國鰍科魚類中個體最大的物種,非常漂亮,曾獲國際觀賞魚比賽銀獎(杜軍供圖/圖)本次全面調查中,研究人員重點調查了長江幹流、8條重要支流和洞庭湖、鄱陽湖,並將整個長江流域劃分為20×20公裡的網格。在每個網格區域內,研究人員採取抽樣捕撈、調查當地水產市場的方式,希望能全面調查區域內的所有魚類物種。讓危起偉擔憂的是,這次調查不僅沒能發現一個白鱘樣本,也沒能發現過去有記錄的140種魚類,其中60%是瀕危物種。
  • 白鱘滅絕,聽見即是永別
    這意味著,除非有奇蹟,白鱘——這一中國長江特有物種,自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遠古魚類之一,——在地球上生存了一億五千萬年後,消亡了。「失去這種在淡水生態系統中獨特而富有魅力的大型代表性物種,是可悲的、不可彌補的損失。」論文裡如此寫道。
  • 白鱘為何會滅絕?
    在國際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採取模型,根據觀察頻率和時間分布進行判斷,適用於很多動物,尤其是魚類。 白鱘為何會滅絕? 危起偉表示原因是多方面的。作為處在長江食物鏈頂層的旗艦物種,它的數量原本就不多,更容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比如採砂船、碼頭等都加速它們滅亡的時間。
  • 「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鱘宣告滅絕
    圖註:長著長鼻子的白鱘,圖片來自網絡由於白鱘廣泛分布於從金沙江到長江入海口的整個長江中下遊流域,不同地方對這種大魚的稱呼也不相同,粗略統計就有,長鼻魚,鸛嘴魚,象魚,朝劍魚等等。成年白鱘的體長超過2米,目前有科學測量記錄最大的白鱘個體長度為3.52米,體重160千克(2003年,南京)。
  • 長江白鱘的「身世」
    白鱘(學名:Psephurus gladius):頭與體背部和尾鰭呈青灰色,腹部白色。
  • 白鱘真的滅絕了嗎?
    當一個物種被認定滅絕,除了哀悼和紀念,更需要的,是反思。經模型計算認定白鱘滅絕白鱘是長江流域特有的淡水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最大體長可達7米。它有個又長又尖的吻,於是也被古人稱作「象鼻魚」。它很古老。白鱘的脊椎很原始,全身大部分骨骼是軟骨。
  • 未尋到白鱘的那次長江調查,還有140種魚類也未發現,白鱘悲劇不是最後一個
    「長江牽涉到的利益紛繁複雜,因此長江生態保護不是某個政府部門或某個機構的事,而應該有全民的支持。」蜿蜒萬裡的長江,孕育出人類已知的四百多種魚類,白鱘是其中體型最大者,身長可達7.5米。作為肉食性魚類,白鱘曾佔據長江生物鏈的頂端,堪稱「長江魚王」。四川農科院水產研究所所長杜軍展示了一條白鱘標本,利劍般的魚吻足有1米多長,令白鱘的外貌極具辨識度。
  • 白鱘 和那些遠去的背影
    「日前,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透露:長江特有的珍稀瀕危魚類白鱘在2005—2010年已經滅絕。此前白鰭豚和長江鰣魚也相繼被宣布功能性滅絕。它叫「長江白鱘」作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已存在一億五千萬年,是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古代魚類之一,此前他們躲過了無數次的冰川巨變、海嘯地震,躲過了恐龍滅絕……在古代,體型龐大的白鱘曾經分布於中國各大河流中,在華北和近海亦有分布。《詩經》中的詩句「有鮪[wěi]有鱏[xún]」中的「鮪」,便是指的白鱘。
  • 那時經常看到有人拖著比板車長的白鱘 僅40餘年淡水魚之王漸行漸遠
    不意外的是,目前白鱘的研究非常有限,在宣布滅絕之前,我們科研工作者已經十多年沒有白鱘的標本收集和野外觀察記錄了,沒有像其他珍稀動物一樣,至少有一部分研究數據和經驗的積累,真的很遺憾」。長江裡還有些魚也多年沒見了漁民有一種說法,「千斤臘子萬斤象」,萬斤象指的就是白鱘。張先鋒介紹,「館藏白鱘標本中最大的4米左右,還不是最大的白鱘標本。
  • 白鱘
    中國古代白鱘被稱為鮪。春季溯江產卵。主產於中國長江自宜賓至長江口的幹支流中,錢塘江和黃河下遊也有發現。是中國特產稀有珍貴動物,屬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2020年1月2日消息,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被宣布於2019年12月23日滅絕。
  • 長江白鱘滅絕:17年前,人類最後一次見到活體白鱘
    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該論文的預校樣於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布。這一結果正在上報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辦公室,隨後將在IUCN紅色名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正式更新和公布。
  • ...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順利實施;白鱘滅絕了為什麼...
    每經10點丨北京CBD功能區總部企業達550家;全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順利實施;白鱘滅絕了為什麼菜場有售?對於搶票軟體普遍存在的強制購買「保險」等行為,京律師協會消費者權益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蘆雲認為,本質來說,搶票軟體和此前的倒票黃牛並沒有區別:「早些年是黃牛倒賣非實名制的票,現在是通過這種技術手段去加價購票,核心就是在基礎票價之上還需要付額外的費用。」針對搶票軟體的問題,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的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並未授權給任何搶票軟體來進行搶票,目前已經屏蔽多個搶票軟體的渠道。
  • 中國長江白鱘宣布滅絕
    繼白鱀豚和長江鰣魚被宣布野外功能性滅絕後,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也可能面臨同樣的命運。科研人員自2003年以後,近15年來沒有發現過白鱘,也沒有人工養殖個體存留。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
  • 不止白鱘,長江很多魚都要滅絕了
    有媒體援引專家論文稱,長江裡的「大熊貓」、中國特有的白鱘和人類徹底告別了。雖然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尚未官宣白鱘滅絕的消息,但「白鱘滅絕」依然讓很多人感到震驚。作為匙吻鱘科魚類現存的兩個物種之一,白鱘在地球上存在了1億多年,但我們人類40年就讓它滅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