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抗病育種新途徑為手中「飯碗」保駕護航

2020-11-30 科學網

 水稻白葉枯病的症狀及其病原菌上海交大供圖

■本報記者 黃辛

第39個世界糧食日前夕,上海交通大學發布的最新研究成果為解決水稻抗病性喪失問題、保障糧食安全與食品安全提供了新的思路。

該校教授陳功友領銜的植物與病原菌分子互作研究團隊通過多年研究,揭示了病原菌效應蛋白這個「間諜」與植物感病基因「接頭人」之間的協同進化關係,並提出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阻斷兩者之間的協同進化進程,從而使植物因喪失效應蛋白誘導的感病性(ETS)而獲得廣譜抗病(RLS)的新途徑。該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分子植物》。

大量篩選:發現病原菌新「間諜」

由模式生物稻黃單胞菌引起的水稻白葉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是危害水稻生產的頭號細菌「殺手」。該病在亞洲、拉丁美洲和西非數十個國家的水稻種植區廣泛發生。國內目前除了新疆和東北北部地區以外,其他省市的水稻種植區均有分布。

水稻白葉枯病通常導致水稻減產10~20%,發生嚴重的地區可達50%以上,甚至是絕收。同時,水稻白葉枯病也是植物病理學和植物免疫學領域最重要的模式系統之一,在科學上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植物病害發生的過程,就是病原菌與植物雙方投入大量『兵力』進行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論文通訊作者陳功友說,為了抵禦病原菌的入侵,植物通過角質、蠟質等多種生化物質構築起一系列堅固的物理和化學「堡壘」。

而病原菌一方面通過合成胞外降解酶、毒素等物質「明修棧道」,從外部一層層瓦解這些「堡壘」;另一方面還通過組裝多種被稱為分泌系統的裝置「暗度陳倉」,將大量效應蛋白「間諜」直接分泌到植物體「堡壘」內部。這些「間諜」在植物體內部大肆破壞,最終使「堡壘」從內部被「攻破」,植物發生病害。

近20年來,陳功友團隊從全國各水稻產區的發病田塊收集分離到數百個白葉枯病原菌株,在不同的水稻品種上測定了這些菌株的毒性,並進行分子標記分析。他們發現,這些中國菌株具有豐富的遺傳多樣性和毒性差異。研究人員通過基因組學和分子生物學工具,從其中幾個強毒性菌株中分離到數十個TALE蛋白編碼基因並分別測定毒性,最終「識破」了一類被稱為PthXo2-like的新型主效TALE蛋白「間諜」,並且在不同的菌株中發現了這類蛋白的五種類型。

反覆驗證:確定水稻「間諜接頭人」

論文第一作者徐正銀告訴《中國科學報》,水稻白葉枯病菌分泌的TALE蛋白進入植物細胞後,能夠躲過植物免疫系統的偵察,偽裝成水稻自身的轉錄激活因子,與「潛伏」在水稻細胞內的一類感病基因接頭,「暗號」就是雙方特定胺基酸序列與DNA序列之間的一套密碼。一旦對上了暗號,TALE蛋白就能夠識別並結合在感病基因啟動子的相應區域,激活感病基因的表達,從內部「攻破」植物的防線。

研究人員通過對新發現的「間諜」蛋白序列進行比較分析,初步確定水稻感病基因OsSWEET13具有「接頭人」嫌疑。接下來經過不同分子生物學實驗的反覆驗證,最終確定該基因即為該類「間諜」的靶標基因「接頭人」。

同時,對3000份水稻種質資源基因組進行的分析發現,該基因在啟動子識別區域也存在10種不同的類型。徐正銀介紹說,這次發現的不同PthXo2-like類TALE蛋白,作用於感病基因OsSWEET13的不同單倍型,將病原菌與植物的「軍備競賽」認識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善用利器:建立抗病育種新途徑

據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副教授鄒麗芳介紹,通過增強水稻自身防禦體系,培育廣譜持久抗病水稻品種,是一種既經濟又綠色的病害防控措施。

該團隊研究人員根據水稻感病基因「接頭人」OsSWEET與病原細菌TALE蛋白「間諜」之間的關係,採用新興的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對水稻品種Kitaake的3個感病基因的效應蛋白識別位點進行編輯,幹擾「間諜」與「接頭人」相互識別。

由此獲得的水稻新品系廣譜抗白葉枯病,最終開闢了阻斷植物感病性而獲得廣譜抗病性的育種新途徑。

南京農業大學教授竇道龍對此給予高度評價:「該研究在理論上闡明了不通過利用抗病基因而通過編輯多個感病基因從而實現作物的廣譜抗病性,為水稻白葉枯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方案,為作物抗病育種和抗性喪失治理提供了成功案例,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

陳功友表示,團隊目前正在將該技術應用於優良雜交水稻親本的改良,預計1~2年內可育成穩定遺傳的品種。這將大大縮短雜交水稻抗病育種的年限。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molp.2019.08.006

《中國科學報》 (2019-10-22 第5版 農業科技)

相關焦點

  • 植物先天免疫機制研究指導作物抗病育種
    在日前舉行的以「植物先天免疫機制」為主題的第349次香山科學會議上,與會專家指出,目前,有關病原微生物與植物先天免疫系統的相互作用研究,已成為植物分子生物學的前沿領域之一,進展非常迅速,植物先天免疫製劑為作物抗病育種研究提出了很多值得實踐的新策略和新技術。
  • 上海交大陳功友團隊開闢水稻廣譜抗病育種新途徑—新聞—科學網
  • 新紀錄!雙季稻畝產超3000斤!豪言推廣一億畝
    從事小麥育種研究三十多年,吉萬全團隊培育出優質強筋、綠色抗病新品種7個,平均畝產量能達到1000斤至1200斤。 每年種植超過一千萬畝 飯碗要握在自己手中
  • 福壽大街航天食品超市:為百姓舌尖上的健康保駕護航_綜合新聞_唐山...
    福壽大街是北京東方紅航天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新零售品牌。2016年初,經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批准,成立福壽大街航天綠色食品全國連鎖超市。福壽大街品牌源於祝壽古語: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意在表示人們對幸福、快樂、健康、長壽的美好期許和祝願。  所謂「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 調控雞先天免疫應答和抗病力新機制被發現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雞遺傳育種創新團隊闡明了動物重要免疫信號通路的泛素化調控機制,為雞以及其他畜種抗病育種提供了重要理論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PLoS Pathogens)》上。
  • 聲納| 「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十三五」時期,我國糧食生產交出亮麗成績單。看總量,糧食年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看人均,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472公斤,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看自給率,水稻、小麥自給率保持在100%以上,玉米自給率超過95%……糧食安全根基不斷築牢,為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壓艙石」作用。
  • 民以食為天,習近平心繫中國飯碗
    民以食為天,習近平心繫中國飯碗 發布時間:2019-08-15 13:45:33 |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 責任編輯:曹川川  洪範八政,食為政首。自古以來,糧食安全都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
  • 翔為通航直升機為2015環中國自行車賽保駕護航
    湖南翔為通用航空公司的法國空客AS350直升機,在順利完成航拍和護航任務後平安返回株洲。  本次環中國國際自行車賽,舉辦方邀請湖南翔為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作為航拍和護航合作夥伴。「翔為通航」派出機務部負責人殷曉東為領隊的機務團隊,攜公司最先進的小松鼠AS350B3E直升機出徵,經過10多天的全程參與,途經湖北、四川、湖南、廣東等多個省份,轉戰湖北黃石、湖北武漢、四川巴中、四川樂山,重慶巴南、湖南韶山、湖南郴州、廣東清遠等數個城市,機務團隊王湘輝等人員發揮不怕苦、能吃苦的翔為精神,完美完成了整個賽事的航拍和護航任務,央視臺將「翔為通航」的小松鼠直升機作為賽事亮點進行了報導。
  • 花卉育種途徑多
    芽變是植物產生新變異的豐富源泉,既可以為雜交育種提供新的種質資源,又可以從中選出優良的變異通過無性繁殖保持,是選育新品種的一種簡易而又行之有效的手段。     我國早在宋代就有芽變選種的記載。牡丹品種「魏花」系樵者於壽安山中發現野生的變異植株,後經擴大繁殖得到該品種。
  • 地球上的「千裡眼、順風耳」為「天問一號」保駕護航
    地球上的「千裡眼、順風耳」 為「天問一號」保駕護航看看新聞Knews記者 張幗霞2020-07-23 13:30這樣一個網所構成的望遠鏡解析度,相當於口徑為3000多千米的巨大射電望遠鏡,為"天問一號"保駕護航。
  • 衛星遙感為雪龍探極保駕護航
    據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石立堅介紹,該中心充分利用我國自主衛星數據,為「雪龍2」號進行北極科學考察做好保駕護航工作。「雪龍2」號作業點位周邊海域SAR影像 據悉,在「雪龍2」號科考期間,該中心根據考察計劃制定衛星觀測計劃,及時提供衛星觀測數據及相應的的海冰密集度、高解析度遙感影像圖等專題信息產品,為科考期間的潛標回收、冰站安全作業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
  • 為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保駕護航
    作為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潛心育人,孜孜不倦,培養出全國結構工程領域的眾多精英;他是教育部首批長江學者,作為同濟大學王牌學科新一代的學術領袖,他嘔心瀝血,奮進在科學前沿,成為國際結構安全性與可靠性協會主席;作為上海防災救災研究所所長,他殫精竭慮,不辱使命,為城市「生命線」的安全運行保駕護航。
  • 綜合| 山東煙臺海警局為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
    綜合 | 山東煙臺海警局為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 2020-06-13 05: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高溫天氣謹防季節性傳染病 江津做了這些事為市民健康保駕護航
    開展雙層疊帳法監測工作。通訊員 黃凱雄 攝夏季常見的傳染病主要有三大類,一類是腸道傳染病,這類傳染病經「糞-口」途徑傳播,是「吃進去」的傳染病,例如霍亂、痢疾、A肝、戊肝等;二類是呼吸道傳染病,這類傳染病經呼吸道傳播,細菌或病毒可直接通過空氣傳播,例如流感、麻疹、水痘、腮腺炎等;三類是蟲媒傳染病,這類傳染病利用一些昆蟲作為傳播媒介,如蚊、蟎、蝨子、跳蚤等叮咬人體後傳播,例如乙腦、瘧疾、登革熱、流行性出血熱等
  • 歌斐資產管理:數位化時代,信息技術為投資保駕護航
    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科技與金融的融合,推動並加速著普惠金融的發展,金融科技正成為包容共享發展的新方式。在 「2017-2018年度第四屆新金融年會」頒獎典禮上,歌斐資產榮獲「金融科技五十強」稱號,信息技術部門作為歌斐資產中後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力首次獲得業內權威獎項肯定。
  • 2020第一場暴雪,央企為您保駕護航!
    愜意閱讀可你知道了這一切的背後有這樣一群浴「雪」奮戰的央企人——風雪之中他們為通信暢通保駕護航為全力保障通信信號暢通,通遼鐵塔湧現出一大批暴雪中的通信信號守護者。風雪之中他們為能源供應保駕護航!▲國家管網人堅守崗位順利完成今冬以來的第一次「小考」,為首都迎峰度冬安全平穩供氣提供了可靠保障。
  • 新型抗小麥白粉病基因被找到—新聞—科學網
    推廣抗病品種是防治該病最經濟有效的措施,育種上主要利用全生育期抗性及成株期抗性基因。然而單一抗源抗性的頻繁喪失,使育種工作總是在被動地追趕病原菌小種的變化,嚴重製約著小麥產量和品質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因此,需要發掘新類型抗源,以獲得持久抗性。
  • 強大後盾精準發力 為電影《特殊行動》保駕護航
    強大後盾精準發力 為電影《特殊行動》保駕護航 1905電影網訊 近日,由中國「第七代導演」的代表人物常徵執導,資深警匪題材編劇張楊執筆劇本的警匪動作電影
  • 海航為中國第22批援獅子山醫療隊保駕護航
    接到湖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關於安排20人醫療隊飛赴獅子山支援的出行需求後,海南航空協調相關各單位在預訂服務、國際聯運銜接、中轉貴賓室、託運醫療物資等方面制定多重保障措施,為醫療隊開通「綠色通道」,為中國援獅子山醫療隊的順利出行保駕護航
  • 研究發現植物抗病與發育激素交互作用新機制
    ,為抗病及高產協調的農作物設計育種提供了思路。 茉莉酸是一種植物激素,參與調控植物的免疫(抗病)反應,可以抑制植物的生長。赤黴素是促進植物生長的激素,是第一次綠色革命的靶標。之前何祖華課題組曾發現水稻赤黴素代謝的新途徑後(Zhu et al.,2006,Plant Cell),在這一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抗病性與發育互作的激素調控,使之能應用於抗病和高產的分子育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