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寫,生活將更無意義

2020-12-05 冰雪梅花豔

小高老師是個九0後的獨生子女,他家系外地,考事業編來到了我們這裡,在這裡娶妻生子安了家。因為同是文學愛好者,我們有緣加在了同一個群裡,也曾經多次一起參加過活動,作協採風啦,詩歌朗誦啦什麼的。給我的感覺這是個陽光率直的大男孩。

今天,小高老師又在群裡分享他的讀書感悟,他讀的是豐子愷的散文,一字一句的在書上劃了重點符號,認真做了筆記。

我很欣賞小高老師的認真學習態度,同時也打心底裡羨慕他的年輕熱情,對文字對愛好的堅持與熱愛。

最近自己的情緒不是很穩定,不知道是更年期的生理問題,還是真的就是本命年的庚子年開年不利,總是感覺很無力。

不記得是在項麗敏姐姐的哪本書裡讀到的,她說自己最擔心的就是怕失去對這個世界的興趣。不,不是項麗敏的,是復旦教授陳果的理論,我想起來了。

陳果老師說,她怕自己有一天會不愛這個世界了。

我也是,要努力保持對這個世界的興趣。

心情不好,就找趙老師聊天。好像朋友就是用來傾倒復能量的。雖然知道不好,可也是忍不住。我們聊起了生理心理,情緒還有抑鬱,還有要不要繼續寫作的問題。兩人的一致觀點是:如果不寫,生活將更無意義。

僅此。

我將盡我所能,哪怕微小,也要讓生活變得有意思。

流水帳呢,也要寫下去。

相關焦點

  • 摧毀中年人的不一定是壓力,還可能是生活的無意義感
    當生活慢慢的開始平穩的時候,我有的時候會感到莫名的空虛和無意義感。其實這樣的心態不應該有,我也知道不應該有。有衣有食,可以和家人一起生活,每天可以有時間陪伴孩子。周末可以去教會,工作氛圍也不錯。這樣的生活,其實應該每天謝天謝地才對。但總是會有一種無意義感。現在還說不清楚這種無意義感是從哪裡來的,但是可以有一些的猜測吧。
  • 兒子深夜寫作業,寶爸怒撕作業本,稱:無意義的作業不做也罷
    兒子深夜寫作業,寶爸怒撕作業本,稱:毫無意義的作業不做也罷: 子辰今年已經上 如果說,孩子對學習完全沒有興趣的話,那學起來肯定會更吃力不說,也不會有多大的成果,對孩子的學業影響非常之大。 3. 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孩子的學習壓力過大,還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
  • 生活無意義?這個鍋「四大皆空」可不背
    佛教講「空」不是消極的空無很多人都把佛教講的「空性」理解錯了,要麼以為「一切皆空」,認為四大、萬法都是空的、虛假的,什麼事都不必做,生活也沒有意義,也不用取捨善惡、取捨因果,然後隨便殺生、吃肉喝酒、輕視戒律、誹謗因果;要麼以為「一切不空」,對什麼都去拼命執著而產生無量無邊的痛苦。
  • 「無意義」才是有意思
    為何青睞「無意義」昆德拉為何如此青睞「無意義」?我們不妨追根溯源,回到1967年,講講該年昆德拉發表的處女作《玩笑》。小說主人公路德維克暗戀同班的一個美麗女同學,但又不願意說破,於是就給她寄了一張明信片,上面不寫詩,不調情,而是發了一通調侃當局的俏皮話。
  • 如何應對人生的無意義感
    所以,人生意義的探尋,必然是大多數人所嚮往的。人生的無意義感,從字面來說,就是生活沒有意義,任何事都沒啥意思,做事鼓不起勁,沒有目標方向,過一天是一天。更深一層來看,這像是一場自我放逐,放棄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主動權。這是一場全面的放棄,包括行動與精神。
  • 對抗人生無意義感非實用指南
    一來是因為我平時寫的多是一些比較個人和隨性的文字,其實從實用性的角度來講並沒有太多現實價值,既不輸出乾貨知識,也不為捧哏逗人樂。慚愧的是,就是這種無用之用的文字,不曾想過竟被素不相識的陌生朋友惦記,這讓我感覺有些不安,也很奇妙。
  • 如果活著本身毫無意義,那麼追求無意義的意義又有什麼意義?
    要知道更換玩具很簡單,但生活告訴你之前的偏見是無知,需要更換價值體系的時候,是真的很痛苦的。不破不立,這是我們人類自身的發展過程。只不過,之前我們主動且毫不猶豫地放棄了皮球和小汽車選擇了遙控飛機;而此時,生活奪了我們大腦裡的「玩具」,還把新的「玩具」藏了起來,且讓我們自己去找出來。在這個尋找的過程中,我們才會有疑問,人生究竟有什麼意義?
  • 生活的意義源於哪裡
    生活的意義來源於哪裡,聽起來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或者說這是一個有無數個答案的問題。寫這篇文章,我其實是帶著疑問的,因為我正迷茫。而且,學習是自己的,是在給自己充值儲蓄,提升自己的價值,還有比投資自己更有價值的事情嗎?所以,學習就是你生活的價值。
  • 宅在家裡感到焦慮和無意義,心理建議:找到你的「生活坐標」
    一場疫情,考驗的不只是我們的身體,還有心靈,它將存在主義的四大議題都聚焦在了這段時間裡,這四大議題分別是:孤獨、死亡、自由和存在的意義。我們做些什麼,說些什麼,無一不和這些議題有關。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是人類心靈上永恆思考的問題。但其實,我們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我們是如何活出自己的。
  • 中青報:留守兒童面臨生活無意義感,遊戲將把他們帶往何方
    相較於城市兒童,留守兒童面臨更多生活無意義感的境遇,在城鄉社會結構、寄宿制教育以及村莊生活環境的壓抑和單調之苦中,電子遊戲逐漸成為留守兒童逃離生活無意義感的唯一選擇。在現實社會結構的影響下,遊戲工業的捕獲機制更容易運作。但遊戲具體是通過哪些因素滲透並強化其影響的?遊戲會將留守兒童帶往何方?
  • 劉慈欣談引力波:未來長期對人類生活無意義
    劉慈欣談引力波:未來長期對人類生活無意義 2016-02-23 13:08:55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太原2月23日電 (胡健)「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引力波將停留在基礎科學研究的層面
  • 為了生活本身而不為實現意義:貓教會我們什麼?
    他指出,貓不會意識到這種需求,因為只要不感受到飢餓或威脅,它們自然就會恢復到平衡的狀態。如果貓要給建議,那只是為了娛樂它們自己。格雷的讀者會將這本書認作《稻草狗》的後記或結尾。這本2002年的暢銷書優雅地解構了西方哲學史,以及其虛無的信念——「人類在其他物種之『上』,並且不受自然的限制。」那本書特別將矛頭指向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普遍信念:人類帶來自由民主的過程是不可避免、穩步向前的。
  • 寫作並不難,與生活緊密相關,就有寫不完的東西
    ,你會發現,有寫不完的東西,不僅僅寫,還可能會助力你的事業、家庭等等各方面哦。學會寫作+,成長財富兩手抓一 寫作本質輸入 整理 輸出二 寫作好處獲得信任和溢價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寫比怎麼寫更重要—梁寧我的思考 1、寫作並不難,與生活緊密相關,就有寫不完的東西我現在對於寫作的看法,與去年12月剛加入007時,已經有了完全不同的認知。之前自詡為不間斷的寫作,其實就是記日記,流水帳,偶爾有感而發,寫一篇自娛自樂的文章而已。
  • 孩子寫作文不知道寫什麼?生活中的素材隨處可見
    孩子害怕寫作文,無外乎兩個原因,要麼是積累的詞語不夠,要麼就是提筆大腦一片空白,不知道寫什麼。其實,如果教會孩子一雙發現的眼睛,生活中處處有寫作的素材。爸爸媽媽今天做了什麼事,說了什麼話,用什麼語氣說的,說話時臉上是什麼表情,這些可以寫。家裡養了小動物,它淘氣時是什麼樣子,委屈時是什麼樣子,淘氣時你是怎麼處理的。委屈時你是怎麼安撫的,安撫效果如何,這些也可以寫。
  • 若讚美不自由,則批評無意義
    正解局出品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語出法國劇作家博馬舍的《費加羅的婚禮》局長贊其言,踐其行。僅僅本周,局長在《好端端一個國家,被糟蹋成這爛樣》中,批評委內瑞拉;在《正在消失的中產,釋放了一個危險信號》中,批評M型社會;在《暴跌2800億!
  • 整天情緒低迷,胡思亂想,生活無意義,該怎樣調整這種負面情緒?
    生活中,遇到問題不可怕。內心裡,感到痛苦也不可怕。真正可怕的問題在於,覺得不妥不安,但是卻不知道源頭在哪裡。如果你遭遇了這樣心理狀態,如果你覺得生活沒勁,沒意義,整天胡思亂想,卻想不出所以然,唯一感受就是生命的無意義感,那麼,是到了應該進行自我心理調整的時候了。案例故事:老師好。我的問題,不是一個具體的感覺或事件,而是一種對生活總體的態度和體驗。
  • 人生存在處境之無意義
    「如果我們必須死,如果沒有一件事是恆久的,那有什麼事是有意義的?」「不論我做什麼,我的所作所為早晚會被遺忘。我也會化為烏有,那麼為什麼還要為任何事奔忙呢?」「我們終日忙忙碌碌。到底在幹什麼?如果說只是為生計而奔忙,那麼人生意義又在哪裡?」「生命本身到底有沒有意義?」
  • 不做無意義的掙扎,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最近幾天,我發現自己經常會焦慮不安:為做不完的作業發愁、為接連不斷的考試擔憂、為各項未完成的任務腦殼疼。我常常在抱怨,整天為了瑣事而煩惱。回想起自己之前的種種經歷,我發現自己的生活是可以快樂的,那些曾經的抱怨不滿,在現在看來確實是太多餘了。社會不會記住你的抱怨、你的可悲,它只會記住你真正做了哪些值得去銘記的事情。抱怨改變不了任何事,只有行動才能改變現狀。每個人都有憂慮的時候,憂慮並非是一件壞事。
  • 老樹:人生本無意義
    《如果有一顆心是自由的》是央視記者王魯彬的首部隨筆集,全書有著濃重的個人色彩,記錄了作者的成長印記,是作者幾十年的所思所感所悟。簡單地講,作者就是用自己的生活實踐以及所遇所感來探討人該怎麼樣活著。王魯彬在自序中寫道:「如果有一顆心是自由的,你就可以到達你想去的任何地方。如果有一顆心是自由的,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創造理想之境,無論是對環境還是對內心而言。」我很欣賞這樣的獨立意識。人只有自知,才能自明。渾渾噩噩的人,不僅有自欺欺人,還會以各種藉口推卸自己的責任。
  • 生命的意義是無邏輯
    每個靈魂都擁有成長的歷程,當一個生命出現,是一種純粹的無,具有著無限中可能,思想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複雜,從淺顯到深化的歷程,世界一切都是絕對精神的演化。生命就是從無形到有形的藝術表達,人在自然社會中將生命展開,當成為真實的自己之後,他也就給自己的生命賦予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