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發核融合推進器,探測器僅需2年就可抵達土衛六!

2021-02-08 騰訊網

太空旅行的方式,除了傳統的化學燃料火箭外,科學家也在研究新的動力來源:核融合。普林斯頓大學電漿物理實驗室(PPPL)正在進行第二代的普林斯頓磁場反轉位形實驗(Princeton field reversed configuration-2,PFRC-2),開發概念型的直接核融合驅動設備(direct fusion drive,DFD)。研究人員的目標,是讓該設備成為太空載體的主要驅動系統。

使用DFD,探測器僅需2年即可抵達土衛六

DFD具有極高的功率重量比(power-to-weight ratio),勝過目前常用的化學或電力推進模式。比衝(specific impulse)是衡量推進系統的燃料使用效率指標,而DFD的比衝與目前效率最高的電力發動機相當。此外,DFD在低功率模式下的推動力僅略小於化學動力火箭的推動力。因此,DFD將電力系統的比衝與化學動力火箭的推力優點結合為一體。

研究團隊希望使用DFD,將探測器送到土衛六。土衛六又稱為泰坦(Titan),是土星最大的衛星,科學家認為土衛六上可能有生命,期望對此有更深入的研究。根據紐約市技術學院物理系的研究,如果使用DFD,人類有望在2年內,將探測器送到土衛六,遠低於傳統火箭的7年。

DFD不僅能提供推力,還能提供電力

根據天文學家的計算,2046年,星體的排列位置將提供前往土衛六最有效率的路徑,因此研究團隊有將近26年的時間研發、優化DFD。

但探測器抵達土星,就要面臨軌道轉移的挑戰。環繞土星的軌道相對容易,但將軌道轉移到土衛六的難度則困難很多,需要處理複雜的三體問題。但若探測器順利進入土衛六的軌道,DFD就能發揮另一項優點:提供電力。目前探測器大多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RTG)作為電源,但DFD不僅能提供推力,還能提供電力,延長探測器的任務執行壽命。

除了土衛六,科學家還希望DFD能協助發射探測器到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遙遠星體。目前僅有新視野號(New Horizons)探測器飛越冥王星,而它花了9年的時間才抵達;DFD有望能大幅縮減旅行時間,提升天文研究的性能,為人類解開宇宙的神秘面紗。

參考資料

《PhysOrg》、《The Science Times》、《Princeton Satellite Systems》

相關焦點

  • NASA揭開了土衛六可能的外星生物之謎,科學家:遠不止於此
    卡西尼號近距離觀測到了土衛六表面的奇怪亮斑,這一發現讓NASA的科學家們目瞪口呆。為了解開這個謎團,加利福尼亞帕薩迪納的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傑森·霍夫加特納(Jason Hofgartner)和他的同事重新查閱了檔案數據。在修正了各種觀測結果與土衛六在其位置上的差異之後,研究小組意識到這些信號反射源於一些特定的位置。
  • NASA揭開了土衛六可能的外星生物之謎,科學家:遠不止於此
    二十世紀末,美國宇航局(NASA)利用其太空探測器卡西尼號近距離觀測到了土衛六表面的奇怪亮斑,這一發現讓NASA的科學家們目瞪口呆。然而,一項新的研究顯示,這些奇怪亮斑實際上是乾涸的湖床,但是這些湖泊並不是由我們所熟知的水分子所構成,而是由碳氫化合物形成的湖泊,因此可以說土衛六是我們所知為數不多的表面具有液態物質的天體。
  • 科學家發明超級離子推進器:打破NASA紀錄
    到目前為止,離子推進器主要用於深空探測器和通信衛星等太空飛行器,比如黎明號就使用了離子推進器前往穀神星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
  • 模擬登陸登陸土衛六
    十年前,2005年1月14日,「惠更斯」號探測器成功軟著陸土衛六泰坦星,土衛六是土星衛星中最大的一顆。
  • 氮氣爆炸可能催生土衛六的部分湖泊
    新華社洛杉磯9月11日電(記者譚晶晶)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上存在湖泊,其中充滿液態甲烷和乙烷等物質。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日前通過分析雷達數據發現,有些湖泊可能是由氮氣爆炸所催生。  土衛六是太陽系內唯一擁有濃厚大氣層的行星衛星,大氣中含有氮氣和甲烷等。
  • 科學家在「土衛六」上發現高純度液態甲烷海
    科學家在「土衛六」上發現高純度液態甲烷海 原標題: 「卡西尼」探測器在「土衛六」上發現純度極高的甲烷海。(圖片來源:歐洲航天局)  據歐洲航天局4月26日消息,科學家在圍繞土星公轉的最大衛星——「土衛六」上發現了純度極高的液態甲烷海。  科學家發現,其表面有液態碳氫化合物組成的海洋。其中一個海洋之中甚至全是甲烷液體,海底覆蓋著富氧物質,海邊可能還有溼地。  在太陽系所有衛星當中,僅「土衛六」同時擁有厚重的大氣層以及大量的地表液體物質。
  • 俄專家正在研發可快速抵達遙遠太空的太陽帆飛船
    人民網訊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21日報導,俄羅斯薩馬拉大學新聞中心發布消息稱,薩馬拉專家正在研究能夠超越最快探測器並抵達遙遠太空的太陽帆飛船。研究參與者、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紐約市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中心主任羅曼·克澤拉什維利(Roman Kezerashvili)教授表示,新太陽帆飛船與以往不同,將採用圓形充氣結構,在無需增加推進器的情況下也可噴射加速。「我們的裝置就像一個『麵包圈』,中間部分被薄板封住。
  • 打破太陽系枷鎖:霍爾推進器
    假設把20噸貨送到近地軌道,不考慮空氣阻力、勢能和火箭乾重:若燃料噴射速度是600m/s,則需1000萬噸燃料。這是飛機發動機的水平。若燃料噴射速度是2.5km/s,則需451噸燃料。這是當前主流火箭的及格線。若燃料噴射速度是5km/s,則需77噸燃料。接近當前化學燃料的理論極限。若燃料噴射速度是30km/s,則需6噸燃料。
  • 打破太陽系枷鎖:霍爾推進器
    若燃料噴射速度是30km/s,則需6噸燃料。霍爾推進器的噴射速度。若燃料噴射速度是300km/s,僅需534公斤燃料。據說這是僅靠現有技術就能壓榨出的離子發動機的全部潛力。不過考慮到推進效率和腐蝕性,現在使用的推進劑大多使用惰性氣體氙。1998年美國「深空1號」彗星探測器首次將離子發動機作為主力推進系統應用在深空飛行,發動機自重只有8公斤,僅攜帶82千克氙就進行了20個月的飛行。電離不一定非得用電子轟擊,比如把鹽扔到水中就可以得到氯離子和鈉離子,還比如,微波也可以直接電離氣體。
  • 推進劑僅消耗0.3%!嫦娥五號軌道器再出發,燃料富餘動力充沛
    嫦娥探月工程曾先後數次對拉格朗日點展開探測,首先是2010年10月1日發射升空的探月二期工程先導星嫦娥二號,該探測器在完成高解析度全月圖成像及既定工程目標後於2011年6月9日飛離月球,這是人類第一個由月球軌道出發前往日地拉格朗日L2點的探測器。
  • 「惠更斯」登陸土衛六:見證40億年前的地球
    土衛六由荷蘭天文學家克裡斯蒂安·惠更斯於1655年通過自製望遠鏡發現,人們因此將登陸的探測器以他的名字命名。「惠更斯號」重319公斤,直徑約2.7米。它攜帶有6臺測量儀器,對土衛六的壓力、溫度、風速、大氣成分等進行分析測量。  1997年10月15日,「卡西尼-惠更斯號」發射升空,這是一項由美國宇航局和歐洲宇航局合作的太空任務。
  • 深度好文丨打破太陽系枷鎖:霍爾推進器
    若燃料噴射速度是5km/s,則需77噸燃料。接近當前化學燃料的理論極限。若燃料噴射速度是30km/s,則需6噸燃料。霍爾推進器的噴射速度。若燃料噴射速度是300km/s,僅需534公斤燃料。不過考慮到推進效率和腐蝕性,現在使用的推進劑大多使用惰性氣體氙。1998年美國「深空1號」彗星探測器首次將離子發動機作為主力推進系統應用在深空飛行,發動機自重只有8公斤,僅攜帶82千克氙就進行了20個月的飛行。
  • 等離子體推進器研究重大突破:有助無電極推進器研發
    研究人員通過一系列新實驗弄清了影響等離子體流動的因素,有助於無電極等離子體推進器的研發。
  • 核融合將實現? 科學家發現全新磁能超導材料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 3月12日報導,美國麻州理工學院(MIT)與大英國協融合系統公司(CFS)的研發團隊找到一種新的磁能超導材料,他們認為,這將是未來「核融合反應爐」的關鍵,並認為在未來的15年內有望實現核融合發電。
  • 如果我國火星探測器安裝霍爾推進器去火星的行程就不會七個月之久
    這些年由於我們沒有更加先進的推動器,所以我們向深空探測也遇到了短板,我們的科學家一直在探索如何讓我們的探測器飛得更遠,去了解更遠的地外文明。我們的科學家把目光盯在了很有前景的霍爾推進器上面,但是造出的樣機推力太小只有毫牛級別,沒有實際意義。
  • 土衛六上的生命怎麼存活:吃甲烷
    土衛六就是一顆頗有爭議的衛星,此前科學家在土衛六上發現了風的痕跡,這暗示土衛六上的液態烷烴海洋表面可能出現波浪,相比較土衛二而言,土衛六簡直是太陽系內惡劣的星球之一,雖然土衛六上沒有液態水,但科學家仍然想知道其烷烴海洋中是否存在生命。科學家發現土衛六的大氣壓力是地球的1.5倍,但引力環境卻比較弱,如此低的引力卻能夠保持濃厚的大氣確實是一個奇蹟。
  • 探測土衛六!科學家:潛艇是不錯的選擇
    土衛六土衛六又叫泰坦,是土星最大的一顆衛星,也是太陽系中第二大的衛星,是在1655年3月由荷蘭的一位天文學家、物理學家發現的。土衛六的半徑是地球的0.4倍,質量約為地球的0.22倍。它是太陽系中唯一擁有濃厚的大氣層的衛星,而且大氣中有非常豐富的甲烷,因此科學家認為土衛六很有可能是某種生命體的棲息地。
  • 「惠更斯」成功登陸土衛六
    據悉,全世界有超過250名的科學家將對搜集回來的數據進行分析和研究。美國「卡西尼」號飛船於1997年10月攜帶著「惠更斯」號發射升空,經過7年飛行它們於去年12月進入土星軌道,並於當月25日凌晨分離。  探尋「泰坦」真面目  土衛六「泰坦」可能是地球以外最適合衝浪的地方。
  • 探測土衛六!科學家:潛艇是不錯的選擇
    「卡西尼號」探測器發現了土衛六上龐大的水系,但是河流呈現出的是暗色的,因此科學家推斷這些液體可能是烴化物。因此NASA的科學家想發射一艘潛艇到土衛六上。這真的能成功嗎?土衛六的生命如果土衛六上存在生命的話,那麼它們應該就是在這種液態的甲烷或者乙烷中生存。事實上,土衛六上的溫度太低,因此水無法保持液態。但是科學家認為在土衛六的深處很可能會藏有一片鹹海,和太陽系中的其它小衛星一樣。
  • 天文學家發現土衛六上神秘消失的湖泊
    土衛六是土星最大的衛星,也是目前人類所知的唯一一顆表面存在液體的行星。土衛六有自己的「水循環」,兩極有許多閃閃發光的湖泊。只是這些湖泊不像地球上的湖泊一樣富含水資源,其主要由液態甲烷組成。但根據NASA旗下卡西尼號探測器的發現,其中一些湖泊似乎正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