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17時左右,人類首枚探測器———「惠更斯」號在脫離「卡西尼」號航天飛船22天之後,終於進入土衛六「泰坦」的大氣層,再經約兩個半小時的旅途後,已於19時50分左右在「泰坦」赤道附近區域成功著陸。
兩個半小時驚險之旅
北京時間14日晚21時,歐洲和美國的科學家們在接到遙遠星際發來的第一個信號後宣布:「惠更斯號」探測器在木衛六上成功著陸。
北京時間1月14日17時左右,錐形的「惠更斯」探測器在「泰坦」引力的作用下,進入其濃密的大氣層。「惠更斯」先後打開了三個降落傘,並均勻地進行減速。與此同時,將收集到有關「泰坦」大氣組成的數據發送給正在環繞飛行的「卡西尼」號太空船。而後,「卡西尼」再用70分鐘將這些數據以光速傳回地球。
在「惠更斯」英勇闖入「泰坦」大氣層大約兩個半小時之後,「惠更斯」成功著陸了,它靈巧地一個翻身落在了「泰坦」赤道附近區域的冰凍表面上。「惠更斯」成為了目前在外星成功著陸的最遠的人造探測器。
「惠更斯」在著陸後只能持續三分鐘到半小時的生命。它將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儘量收集更多土衛六的表面信息,並將這些數據傳回地球。
三大宇航局聯手打造
這次登陸土衛六的陣容龐大,它齊聚了世界最強大的宇航力量:歐洲航天局、美國國家宇航局、義大利太空總署。他們聯合規劃研製「卡西尼·惠更斯」太空探測飛船,並且世界17個國家都向此計劃提供了相應的技術支持。
據悉,全世界有超過250名的科學家將對搜集回來的數據進行分析和研究。美國「卡西尼」號飛船於1997年10月攜帶著「惠更斯」號發射升空,經過7年飛行它們於去年12月進入土星軌道,並於當月25日凌晨分離。
探尋「泰坦」真面目
土衛六「泰坦」可能是地球以外最適合衝浪的地方。因為最新的電腦模擬結果顯示,只要有風,「泰坦」就會產生巨大的「波浪」,其高度是地球波浪的7倍。
1980年,美國國家宇航局的「旅行者一號」探測器在「泰坦」的大氣層中找到了豐富的氮、大量的甲烷和一些含碳的化合物。這些都是「生命」的必備條件。
對我國探月計劃有重大意義
「惠更斯」對土衛六的探測對我國未來的探月計劃也有著重大的意義。因為「卡西尼」到達的土星距離地球的長度是月球距離地球長度的上百倍,美國與歐洲聯合發射的「卡西尼」在途徑金星時,利用金星引力的「鞦韆」效應,一下子飛出了很遠,省下了不少的動力源。這一技術對我國航天科學技術研發具有借鑑作用。
(冰川)
1、距離土衛六地表800英裡進入大氣層。
2、在距離土衛六100英裡處打開飛行降落傘,時速1.5馬赫。
3、在距離土衛六95英裡處主降落傘打開。
4、飛行降落傘打開42秒後,防熱瓦脫落。第80秒,探測器向地球發回首幅照片。
5、飛行降落傘打開15分鐘後,主降落傘脫離。著陸降落傘打開,時速80英裡。
6、飛行降落傘打開2個半小時後,大部分資料發回地球,時速11至13英裡。
7、探測器以人跑的速度著陸。
土衛六「泰坦」三大猜想
「泰坦」大氣層有何種物質?
「泰坦」大氣層的主要成分是氮,但也含有大量的甲烷及其他有機化合物。當陽光破壞了甲烷的化學結構,就會產生相應的有機化合物。但是,如果陽光不斷的分解甲烷,那麼組成「泰坦」大氣層的甲烷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在今天的地球上,生命的新陳代謝不斷提供甲烷。地球上最簡單的生物,如沼澤、稻田、動物屍體都會不斷的被氧化。而這樣氧化過程在「泰坦」上又意味著什麼?
「泰坦」上有海洋嗎?
科學家目前迫切想解開的一個秘密是:土衛六表面是否存在液體。「卡西尼」此前多次近距離飛越土衛六,並拍攝了圖片。科學家在圖片中發現明顯的黑暗和明亮區域,並且懷疑那就是陸地和海洋的區別。
還有一種理論稱,在遭到一次隕石撞擊之後的幾百到幾千年中,撞擊時產生的熱量為「泰坦」提供了液態水存在的條件。所以,「泰坦」上面很有可能存在液態水。
「泰坦」有無生命跡象?
土衛六「泰坦」的大氣和陸面的環境同40多億年前的地球十分相似,被一層厚厚的大氣層籠罩,主要成分是98%的氮氣和1%甲烷。似乎一切都預示著:「泰坦」就是人類生命的第二個「溫床」。
但是,在科學家之中還存在第二個說法:「泰坦」不是一個適合生命生存的地方。它的表面溫度太低(只有零下180度),並且沒有液態水。所以,根本不可能會有生命的存在。
(冰川)
觀測知識
教你用望遠鏡觀土星
天文學家告訴我們,要想找到土星,需遵循以下的路線:天色漸暗,遠望東方。你會看到天空中,有四顆星星圍成四方的形狀,其中三顆較亮的還排成了一條直線。此時,請你不要激動!因為,那其中沒有土星,它只是獵戶星座。
然後,請將視線下移兩手掌寬,偏左處,你就會發現一顆閃閃發光的星星,那就是我們要觀測的主角———土星。所以,當「惠更斯」號探測器進入「土衛六」大氣層時,你也可以在自己家的後院拿著望遠鏡觀測到土衛六「誓死保護」的對象———土星。
上海天文臺追蹤「惠更斯」
為今後我國自主的探星行動做準備
本報訊(記者劉晶晶)2005年1月14日,北京時間17時左右,「惠更斯」已進入土衛六「泰坦」的大氣層,上海天文臺佘山VL-BI觀測基地的25米天線開始搖動「腦袋」,捕捉空氣中每一絲顫動的電波。再過1個小時,從「惠更斯」上傳來的信號就將正式被這隻「上海眼」記錄。歷時一年,應邀參加歐洲VLBI聯合研究所「惠更斯跟蹤」國際聯測項目的「上海電眼」,將通過「惠更斯」接觸到土星的脈搏。
由於「惠更斯」號距離地球有12億公裡,從「惠更斯」上發射出的信號要過1小時13分鐘才能被地面射電望遠鏡接收到。北京時間17時左右,「惠更斯」進入土衛六大氣層,18時,上海天文臺佘山站的觀測行動正式啟動。從18時到22時30分,系統記錄下4個半小時裡「惠更斯」從登陸土衛六到採集數據的全部過程。
「只要確認這4個半小時內設備運行正常,我們上海站的任務就算成功完成了。」佘山觀測站總工程師韋文仁告訴記者。觀測任務完成後,上海天文臺將把存有觀測數據的硬碟交付歐洲空間局。
據悉,通過參與觀測能促進我國軌道計算、射電放射等技術發展。上海天文臺參加這次探測行動,是在為今後我國自主的探星行動做準備。上海天文臺此次使用的接收機和數據處理系統已與國外保持同步先進。隨著北京和昆明兩大觀測站今明兩年的建成,加上上海和烏魯木齊,我國將有4個VLBI觀測基地。今年年底,上海還準備從市區到佘山鋪設10兆的網絡光纜,加快數據傳輸的速度,做到四大觀測站的記錄實時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