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近日,甌海區澤雅鎮有村民在當地竹林挖到一種「蟲草」,看上去是蟬(俗稱知了)的幼蟲頭上長了草。有村民將此「蟲草」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轉發,更有村民直呼其為「冬蟲夏草」,據說吃了特別補身體,功效不亞於人們平日所熟知的「蟲草」。這種東西是冬蟲夏草嗎?究竟能不能吃?
有青田人開車到澤雅「採寶」
記者查詢發現,村民挖出的這個東西俗稱「大蟲草」,學名為「金蟬花」,又名「蟬花」,屬於蟲生真菌。
近日,在甌海區澤雅鎮下蒲園村,記者見到了金蟬花的「真身」,有不少村民家裡都儲藏了少量曬乾的金蟬花,用於自食或販賣。當天下午3 時許,記者在下蒲園村的一片竹林裡看到,一位名叫阿玉的阿婆正拿著小鋤頭,尋找長在竹林中的金蟬花。記者便跟隨其一道找尋。阿婆告訴記者,野生金蟬花知了主體是埋在土裡的,只能看到頂端類似金針菇模樣的白色部分,採收金蟬花基本在6、7月份,過了這個時間就沒有了。約一小時內,阿婆挖出了近30棵金蟬花。
「我今年是第一年挖,每次都能挖二三十棵,前些天還有很多青田人開車到我們村裡『採寶』呢!」阿婆說,她挖野生金蟬花也是為了賣錢,聽人說可以拿來泡酒泡茶、燉雞燉鴨,具體的功效不清楚。價格方面,阿婆售價2元一棵。
除了阿婆,記者沿路打聽到,澤雅附近幾個村裡有不少人多年挖掘、販賣野生金蟬花,但規模比較零散,沒有形成產業,也沒有統一價格。
在澤雅七瀑澗景區附近,記者從幾名土特產攤販處了解到,石橋村、下蒲園村、五鳳垟村等地村民會在竹林裡挖金蟬花,拿到風景區附近販賣。其中一攤販介紹,往年挖到的金蟬花比較多,今年挖到的不多。據其報價,四五元一棵野生金蟬花。
記者走訪了市區幾家正規藥店,均無出售金蟬花,絕大多數店員稱不知道金蟬花為何物。
金蟬花是一種蟲生真菌
那麼,「金蟬花」到底是什麼?
浙江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蟲生真菌研究室研究金蟬花已達40餘年,該研究室主任柴一秋博士介紹,「金蟬花」的稱呼來源於古代醫書,是一種蟲生真菌,就是蟲草真菌寄生知了(蟬),並從其腦袋上長出子實體,所以古人形象地稱它為「金蟬上開花」。主要產於我國亞熱帶地區,生長在海拔2500米以下的山地、竹林和針闊葉林混交林地。
據了解,「金蟬花」是我國記載的最為古老蟲生真菌,系我國三大蟲生真菌(「金蟬花」、「冬蟲夏草」及「僵蠶」)之一。柴一秋介紹,金蟬花歷史悠久,比冬蟲夏草的歷史記載還要早800年。約公元420年,我國最早的中藥炮製學專著《雷公炮炙論》就已提及金蟬花炮製方法。
金蟬花又被稱作「南方的冬蟲夏草」,常被誤認是「冬蟲夏草」,究竟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從生長過程看,金蟬花和冬蟲夏草類似:蟬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不完全變態的若蟲在地下感染了真菌,最終蟲體被菌絲體完全長滿而只剩下一個軀殼,漸漸從頂端長出分枝的子實體,最終為蟲菌複合體形態。
柴一秋說,從種屬關係看,金蟬花拉丁名為Ophiacordyceps sobolifera,冬蟲夏草拉丁名為Ophiacordyceps sinensis,兩者寄生真菌同屬不同種。從寄主來看,冬蟲夏草寄生的是蝙蝠蛾幼蟲,金蟬花寄生在蟬的若蟲。
「金蟬花和冬蟲夏草功效區別首先在於金蟬花性寒味甘,冬蟲夏草性溫味甘。」柴一秋說,據《本草綱目》等醫書及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在藥效上,金蟬花主治小兒天吊、夜啼、驚癇、心悸,具有改善睡眠、保腎、調節免疫、明目、抗疲勞、抗驚厥、鎮痛等功效;冬蟲夏草有保腎益肺、養氣補虛、調節免疫、治咳嗽、抗腫瘤等作用。
食用野生金蟬花存在風險
那麼,食用金蟬花是否安全呢?柴一秋說,就目前來看,金蟬花是一種藥,雖然《中國藥典》上沒有,但1977年《中國中藥藥典》有收錄,《浙江省中藥炮製規範》及上海、四川、安徽、雲南等省市很多地方藥典上均有收錄。因此,金蟬花食用是非常安全的。在市場上,金蟬花作為藥也是合法流通的,有製成中藥飲片在中藥市場交易。
在食用方面,雲南、四川、溫州都有用少量金蟬花燉雞燉鴨的吃法。不過,柴一秋並不建議人們自行採集食用野生金蟬花,一方面目前金蟬花還沒有被列入普通食品,另一方面金蟬花難以靠肉眼鑑別,容易混淆,「外形看著像金蟬花的還不一定就是金蟬花」,另外,生長的泥土也存在重金屬含量超標的風險。因此,作為食品,野生金蟬花存在一定風險。
柴一秋說,如果真要吃,建議食用經過人工馴化栽培並通過正規品種審定的人工金蟬花。
記者朱嫿婧 姚卡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