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限行新政落地,「10萬輛」新能源汽車增量利好了誰?

2020-11-22 網易新聞

11月2日,上海市針對外地號牌機動車的限行管制正式升級:工作日期間,市內15條高架道路禁止懸掛外省市機動車號牌的小客車等通行;2021年五一小長假後,限行政策還將進一步加強,屆時,每天7時至10時、16時至19時,內環內地面道路(不含邊界道路)將禁止懸掛外省市機動車號牌的小客車通行。

別看這只是一次地方性限行政策的「微調」,對於陷入負增長的國內新能源車市來說,卻堪稱一場天降「盛宴」。

上海限行政策微調立竿見影

眾所周知,上海是國內最早對私車牌照普遍實行限制性政策的城市。自2016年起,上海在非營業性客車總量控制的原則下,開始向新能源車傾斜,對符合條件的消費者免費發放新能源汽車專用牌照,也就是俗稱的「綠牌」。這一政策使上海成為國內最重要的新能源車市場。

在1~9月全國新能源車城市銷量排行榜中,上海以58692輛的成績位居第一。截至目前,上海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超過30萬輛。在如今滬牌一牌難求,外地牌照又愈發受限的形勢下,購買一輛自帶滬牌的新能源汽車,或將成為很多上海居民解決出行難題的首選。

有投資機構預測,以現有新能源車的行業滲透率,假設當前上海167萬外牌小客車保有量中,每年有5%~8%的需求轉向新能源車,則將給上海新能源車市場帶來8萬~13萬輛的增量需求,行業帶動效應十分明顯。要知道,今年1~9月,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不過73.4萬輛,同比降幅近18%。

事實證明,上海外牌限行新規的影響確是立竿見影。早在10月24日新規發布的那個周末,上海新能源汽車市場便掀起了一波銷售熱潮。

「25日上午,半天我籤了6單,下午店裡擠滿了人,根本來不及接待。」蔚來汽車的一名上海地區銷售人員說,「之前ES6交付周期要2~3周,現在已經要等4~5周,訂單太多了。」水滴汽車也從一位蔚來北京地區銷售處了解到,上海一直是蔚來的重點市場,「前兩天已經交付了1萬輛」,他預計新規實施後,上海的銷量還會進一步增加,「佔到全國銷量一半甚至更多都有可能」,話語中透著一絲羨慕。

本土作戰的上汽榮威也迎來了客流高峰。水滴汽車電話諮詢了幾家上海4S店,對方均表示,這幾天來看新能源車的顧客明顯多於往常,即便是工作日。業績好的訂單量可達平時的3倍多。一位R汽車體驗中心的銷售特意提醒筆者,ER6原本就是訂單式生產,現在更要「欲購從速」。

比亞迪一家上海4S店的銷售人員「抱怨」:「星期天忙了一整天,喝水都沒時間。」據其透露,接待的到店客戶中,絕大部分直奔新能源車型而來。小鵬汽車的銷售人員則在微信朋友圈中,勸告意向客戶使用App下訂單,「門店人太多,坐不下」。

筆者致電詢問的幾家4S店,目前對新能源車都沒有什麼優惠。筆者還了解到,某些品牌的新能源產品近期沒有排產計劃,但終端也在賣車,「先賣再等著生產」。

是雨露均沾還是少數人的盛宴?

上汽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俞經民對限行新政實施後的上海新能源市場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他對水滴汽車表示,近期有迫切購車需求的消費者,主要是頻繁進入內環,滬牌難拍短期內無法解決的剛需人群,他們多為購買力較強的高價值用戶,「市場後續發展還需進一步觀察」。

也有專家指出,新政對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影響肯定是積極的,但實際轉化多少,還得具體分析167萬輛外牌小客車的車主結構。

事實上,一位在上海生活,開外牌車的朋友就告訴筆者,他沒有那麼強的自駕出行需求,以後進內環公交出行了。現在市面上的新能源車便宜的他不敢買,覺得不安全,貴的不值,貶值太快。

另外一位在上海做二手車生意的朋友則表示,「我認為插混會逐漸收口,政府還是扶持純電的」。而且獲得「綠牌」其實也有不低的門檻,除了對車主在滬居住和繳納社保的年限有要求外,還必須有固定停車位和充電樁,「這點很多人就達不到」。「所以大多數人還是在等著拍牌,二手車市場最近都在評估外地牌照車,車價在上漲。」他說。

由此看來,外牌限行政策升級,究竟能否催生10萬量級的新增市場,答案或許沒有那麼確定。

不僅如此,業內同樣關心,政策催生的利好,誰能最終獲益?目前看來,確有「肥水流了外人田」的可能。根據此前的數據,在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特斯拉具有明顯優勢。媒體在10月25日採訪特斯拉上海銷售人員時,也得到了「全瘋了!」的說法。這家正常日銷量在10~20輛的銷售店,當天上午就賣出超過80輛車,漲勢超過筆者詢問的其他品牌終端。

水滴觀點:

路權優勢一向是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動力來源。上海市進一步提高對外牌車的限制,將需求引向新能源市場,其實在意料之中,並且未來類似的政策也有可能在其他限行限購城市推行。

毋庸置疑,政策必然會刺激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但我們應該明白,政策只能「扶上馬送一程」,新能源汽車能否俘獲更多消費者的心,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取決於車企的努力。至少眼下面對天降利好,新能源頭部品牌會笑得更甜。

文/殷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上海外地牌照限行升級 新能源車市反迎利好 年銷量有望達到10萬輛級
    對此,中信建投(601066)證券在10月26日發布研報稱這一政策有望強化新能源汽車路權優勢,並預計上海新政使得新能源汽車依託路權優勢取得的年銷量彈性有望達到10萬輛級別。  限行政策升級  值得關注的是,相比北京等一線城市的交通擁堵程度,權威數據顯示上海擁堵程度在全國僅處於十到十五名左右的位置。
  • 「獨立調查」杭州外牌限行升級,插電式混動車或一車難求
    而這一新政,將使那些在杭州生活、又有購車剛需的人推向了兩個選擇:要麼上浙A區域牌照,要麼買新能源汽車。求牌若渴的背後,隱藏著準車主們各自的出行期待。杭州區域牌照新政限行圖新能源車迎重大利好,訪客量暴增一倍多天寒地凍,但在杭州天目山路的元通雷克薩斯4S店裡,客流依然絡繹不絕,令銷售顧問應接不暇。
  • 6月新政匯總 | 32項新能源汽車行業政策+5項技術標準
    6月,國家層面出臺10項新能源汽車政策。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取消;國務院明確將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中國對美進口車關稅再次調整;工信部和國標委明確到2020年基本建成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國標委發布五項新能源汽車領域國標等重要政策。
  • 【研報掘金】新能源汽車全球景氣向上電動浪潮延續 利好新能源汽車...
    機構指出,經過十幾年的政策扶持與車企及相關產業鏈公司的不斷發展,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促進國內大循環的經濟戰略大背景下,財政部提前下達2021年新能源補貼預算,將極大利好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核心邏輯    1、新能源汽車2021年全球銷量有望高增長。
  • 上海一年能支撐多少新能源汽車銷量?|朱校長專欄
    ,大家都有點擔心上海這樣的城市下一步限行的普遍走向。下面我結合《10月上海市新能源汽車監測月報·乘用車篇》裡面的數據來做一些判斷。 上海新能源汽車的情況 在上海,如果對比新能源汽車和燃油汽車滬牌來看,已經達到一個零界點。
  • 2019年十大新能源汽車行業事件
    這麼多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熱點事件,業界最關心的是哪些?《電動汽車觀察家》發起了《2019年新能源汽車十大事件》的問卷調查,在編輯選出的30個候選事件中,選出10個他們最關心的事件。以下,我們按照10個事件的得票率,由高到低排序。對這30個熱點事件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在文末點擊「閱讀原文」,參與投票。
  • 新能源電動汽車牌照,D、F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國家這次新政,如果考慮停車費、不限行等優惠,在您未來的用車整體成本上,減少萬元開支並非天方夜譚。 國家可能禁售燃油車,已讓傳統車企措手不及。近日公安部的宣布,傳統車企或許要失眠了!國家這次新政,如果考慮停車費、不限行等優惠,在您未來的用車整體成本上,減少萬元開支並非天方夜譚。
  • 新能源汽車將迎利好 2018新能源汽車概念股有哪些
    據最新消息顯示,目前新的汽車投資管理規定等多項政策正在加緊推進,鼓勵技術、模式等創新。未來新能源智能化汽車將迎來更多利好。那麼,新能源汽車概念股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新能源汽車概念股龍頭髮改委表示,目前新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已經完成了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電動汽車補貼終落地,毒藥還是救命藥?特斯拉漲價,支持蔚來
    這是「汽車人參考」的第210篇原創文章歡迎點擊上方藍字汽車人參考關注我們千呼萬喚始出來,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終於落地!而且一下延長到了2022年。是「毒藥」,但得先成為「救命藥」新能源汽車或者電動汽車補貼從2009年算起,按照原先的計劃,實施十年的政策到今年年底應該退出歷史舞臺。
  • 2017考研英語閱讀翻譯:杭州解除新能源汽車限行
    Hangzhou lifts plate restrictions on new energy cars   杭州解除新能源汽車限行   Hangzhou in East China has lifted
  • 北汽新能源能二次破局嗎?
    財報顯示,EU5全年銷售逾9萬輛,佔全年銷量比例59.8%,可以說是北汽新能源產品體系中的大半壁江山了。就在一年之前,北汽新能源的產品扛把子還是更為便宜的EC系列,銷量同樣超過9萬輛,但其起售價不到10萬元。
  • 「限塑令」+「新能源汽車」逐步落地 金髮科技向上空間已打開
    市場人士表示,「限制甚至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已經是一個趨勢,這對於那些主營業務中以生產可降解塑料為主的公司是個政策利好,而且這個利好將隨著政策的時間表逐步釋放。」  據天風證券(601162)數據,目前,可降解塑料在我國的市場需求為4.2萬噸。
  • 補貼退潮外企入局,囚徒博弈下的新能源汽車會漲價嗎?
    陳榮介紹稱,不少車企會在每年補貼新政出臺後對原有車型進行改款,儘量符合新政要求。2016年新能源補貼退坡啟動,主要針對電動車的續航能力提出要求,為此車企也被迫在續航能力上下功夫,以達到享有補貼的標準。因此,新能源補貼退坡可以視作為倒逼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健康發展的一著險棋。
  • 國六標準倒逼汽車產業變革,燃料電池汽車的未來可期!
    不過隨著利好兌現時點的臨近,其市場風險也在不斷增大,我甚至還想潑個涼水: 雖然通過尾氣治理方式能夠暫時滿足國六標準要求,但隨著汽車環保標準要求的提升,未來還可能有「國七」、「國八」……,而尾氣治理技術終究會遇到瓶頸! 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最好是,汽車不排放尾氣!而這將最終指向新能源汽車。
  • IDC預計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116萬輛,汽車市場回暖
    12月3日消息,IDC預計,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116萬輛;2021-2022年得益於疫情後的車市反彈和財政補貼期限的延長,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實現大幅增長;2023年以後隨著補貼退坡,市場將回落到較為平穩的增長水平;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約542萬輛。
  • 新能源汽車的「續航」商機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公布,當中對未來15年的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比例、能耗標準、扶持政策都有較詳細的說明,指明了中國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可以說是重大利好,對全產業鏈已經投資超過2萬億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特別是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更是一劑「強心針」。
  • 一錘定音:未來五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年淨增80萬輛
    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規模化應用,充換電服務網絡便捷高效,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有效促進節能減排水平和社會運行效率的提升。2025年銷量超過500萬輛《規劃》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要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
  • 完美完成V型反轉 2020中國汽車銷量超預期實現2531萬輛|汽車預言家
    中汽協方面分析,全年車市表現超預期主要得益於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國家、地方各級政府利好政策的支持,比如,增加小客車指標、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等,同步推出多種形式的促銷活動,對釋放汽車市場需求,促進汽車市場回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二是行業、企業的共同努力,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加快復工復產復市,為市場恢復提供了原動力;三是市場消費需求的強勁恢復。
  • 「銀十」汽車市場加速回暖 新能源汽車銷量翻番
    其中,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雙雙超過16萬輛,創今年以來單月銷量歷史新高,分別達到16.7萬輛和16.0萬輛,同比增長69.7%和104.5%。  具體來看,哪些新能源車賣得好?性價比高,駕駛體驗也好,而且還不限行,太值了!」小張說。  對消費者來說,車牌政策和價格是影響新能源汽車銷量的關鍵因素。以北京為例,從2011年至今,北京機動車限購已經有9年時間。即使後來加入了階梯倍率,但隨著申請者數量增多,大部分居民仍然久搖不中。相比之下,排隊就能等到的新能源車牌成了更好的選擇。今年8月,北京再次增發2萬個新能源小客車指標,進一步帶動了新能源汽車銷量。
  • 2019補貼新政來了!從業人員怎麼看?
    3月26日下午,醞釀已久的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終於落地。政策的核心內容總體上看有兩點:過渡期(03.26-06.25)補貼較上年度砍40%,之後砍超70%;技術要求進步的步伐有所放緩。此政策一出,整個市場炸鍋,微信群、朋友圈、微博等刷屏,大家對於新政的看法莫衷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