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地牌照限行升級 新能源車市反迎利好 年銷量有望達到10萬輛級

2020-11-22 同花順金融服務網

  本報記者 胡金華 上海報導

  對於常駐人口已經超過2400萬人的上海而言,道路交通行駛管理一直是國內最嚴苛的,尤其是對於外省籍車輛入滬通行有著明確時間規定。而隨著今年進博會進入倒計時,10月24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司官方微博上海發布官宣的一條《上海市公安局關於調整本市部分道路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下稱「通告」),讓上海這座特大型城市的道路交通對於外省籍車輛的出入限制更加嚴格,也引發了外界的關注。

  通告中明確規定,在原來對外牌車限行的基礎上,從11月2日起,再次增加了工作日內外牌車從上午7時到晚上8時,上海市中環及以內所有15條高架路(含延安路隧道)全部限行;而從明年五一小長假後的第一個工作日起,上海市內環內每日7時至10時、16時至19時的地面道路(不含邊界道路)禁止懸掛外省市機動車號牌的小客車通行。

  「對於我們常駐上海的外牌車主而言,這個政策無疑於讓我們沒辦法再把車白天開到市區內了,原來工作日白天從上午十點到下午三點還有五個小時可以走高架,到明年連內環地面都開不進了。」10月28日,上海一位外牌車主吳先生對《華夏時報》記者無奈地表示。

  對此,中信建投(601066)證券在10月26日發布研報稱這一政策有望強化新能源汽車路權優勢,並預計上海新政使得新能源汽車依託路權優勢取得的年銷量彈性有望達到10萬輛級別。

  限行政策升級

  值得關注的是,相比北京等一線城市的交通擁堵程度,權威數據顯示上海擁堵程度在全國僅處於十到十五名左右的位置。

  「這得益於交通的精細化管理和長期的拍牌政策,尤其拍牌政策延緩了機動車快速增長,為整個城市的道路網的完善換取了大量時間。對於外牌車的限行措施還是值得肯定的。不過這次的調整幅度還是比較大的,對於後續的影響效果還有待觀察。」10月27日,上海交管部門一位相關人士接受《華夏時報》採訪時指出。

  而對於常駐上海的數以百萬計的外牌車主而言,最新出來的上海限行新政等於讓他們工作日白天無法開車到市區辦重要或緊急事情。對於更多的周邊省市人群而言,如果明年要來上海走親訪友、看病就醫等大事情,還要掐著時間點開車入滬。

  「延長高架限行時間這一點,外牌車主還能忍,因為可以走地面道路,最多工作日白天上下班或者辦事不開車。遇到緊急事情,叫網約車也能解決問題,但是終究沒有自家車方便。」吳先生表示。

  不過,一位受訪的蘇州車主劉傑(化名)看到這份通告時就表示,他長期在上海蘇州兩地跑業務,工作日出入上海的機率非常高,按照即將實行的政策,要開車進出上海只能「披星戴月」的來去,或者就是坐高鐵後再打車,別無他法。

  那對於常駐上海的外牌車主或即將要買車的人群,又該如何適應這一政策?業內人士也指出,只有兩種辦法,要麼趕緊拍滬牌;或者直接買新能源車。

  10月28日,《華夏時報》記者聯繫到一位拍滬牌的「黃牛」,他對記者表示:「自己拍滬牌的成功率極低。10月滬牌拍賣的最低成交價90600元,平均成交價為90726元,比上個月的90710元增加了16元。而參加拍賣人數多達121778人,中標率只有12.7%。找我們,成功率也不是全部保證的,就怕到最後,滬牌沒幫你拍到,還倒貼給我們五六千,車主不高興,我們也為難。有些準備購車的就是因為長達半年都拍不到滬牌,最終還是選擇新能源車。」

  記者也根據《2019年上海市交通運行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上海市小客車註冊量已達370.4萬輛(包括新能源),其中長期在滬外省市號牌小客車達到170萬輛,佔比高達46%。而受上海限行新政影響最大的還是長期在滬外省市號牌小客車,這群車主將必須得適應這一新政。

  新能源車銷量將上升?

  事實上,據《華夏時報》記者從上海某新能源車商處了解,從10月24日上海公安發布的這一通告至今已經有4天,詢問量、終端銷量開始雙雙提升,其它品牌的新能源車的詢銷態勢亦是如此。

  「要想不受限,就買新能源,沒有別的辦法。」上述新能源車商的品牌負責人直言。

  據其介紹,龐大的外牌車主+預購車的潛在車主,未來上海的新能源車搶購潮會持續一段時間。幾天的時間,線下已經搶購起來了,如上海寶馬店X1和5系的新能源車,這兩天全定光了,現在買寶馬新能源,基本上得等到明年提車;就連冷門的沃爾沃業績銷量也上去了。

  「上海限外牌新規有望強化新能源汽車路權優勢。我們預計上海新政使得新能源汽車依託路權優勢取得的年銷量彈性有望達到10萬輛級別。加之上海新能源汽車購置品牌車型定位相對較高,我們估計新政對動力電池裝機量可有5GWh左右拉動。我們認為,路權優勢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長邏輯之一,看好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長期發展前景。」10月26日,中信建投的報告分析稱。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cdl

相關焦點

  • 上海限行新政落地,「10萬輛」新能源汽車增量利好了誰?
    11月2日,上海市針對外地號牌機動車的限行管制正式升級:工作日期間,市內15條高架道路禁止懸掛外省市機動車號牌的小客車等通行;2021年五一小長假後,限行政策還將進一步加強,屆時,每天7時至10時、16時至19時,內環內地面道路(不含邊界道路)將禁止懸掛外省市機動車號牌的小客車通行。
  • 「獨立調查」杭州外牌限行升級,插電式混動車或一車難求
    杭州區域牌照新政限行圖新能源車迎重大利好,訪客量暴增一倍多天寒地凍,但在杭州天目山路的元通雷克薩斯4S店裡,客流依然絡繹不絕,令銷售顧問應接不暇。帶著妻子一起來看車的肖先生,圍著雷克薩斯純電動車UX300e繞了一大圈。「杭州這次外牌限行升級了,你們這款純電動車應該是可以上綠牌的吧?」
  • ...產業鏈受益「迎頭彩」 新能源車市2021年還有更大驚喜?
    2020年新能源汽車的熱度在2021年繼續升溫。有觀點認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臨界點將由此開啟。之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過程是由0到1,而2021年後,這個過程將變為由1到10。如果此預判成真,那麼2021年新能源車市又將給業內帶來怎樣的驚喜?  蔚來與特斯拉正面剛?
  • 新能源車市增長的「真相」:Model3和MINIEV貢獻了超1/5銷量
    如果除去特斯拉Model3和宏光MINIEV這兩款車的銷量,2020年其他所有新能源乘用車的總銷量僅為98.2萬輛,比2019年的109.1萬輛下跌10%。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也提醒,除去宏光MINIEV的銷量,新能源汽車在核心市場的銷量是下滑的。這一銷量分流清晰地反應在2019年新能源車企三強的成績變化上。
  • 特斯拉今年銷量有望達到80萬輛,而馬斯克現在卻只想上火星
    《車市後觀察》是車市物語旗下自媒體,提供及時全面的汽車銷售、維修與服務資訊。 2020年結束後,特斯拉交出了一份接近50萬輛交付量的成績單,與自己此前制定的目標極為接近。而基於上述成就,外界對特斯拉2021年的表現也更加期待。
  • 上海一年能支撐多少新能源汽車銷量?|朱校長專欄
    2016-2019年燃油車滬牌投放量分別為 13.2、13.3、13.5、11.2萬張,2020 年全年預計達17萬張;而2017-2020年(預估)新能源車牌照為5.1萬,6.87萬、6.05萬和10.63萬。從結構比例來看,按照這個狀態2021年新能源汽車牌照的需求肯定在超過滬牌。
  • 「銀十」狂歡繼續,國內汽車產銷同比增幅均超10%,車市駛入冬季旺銷期
    此外,11月有21個工作日,較2019年11月持平,較10月增加4個工作日,因此車市銷量增長動力相對較大。  浙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員王敬分析稱,國內乘用車銷量連續四個月實現正增長,從零售數據可以看出,三四五線城市銷量增速回升,下遊需求全面回暖,預計今年四季度國內乘用車銷量有望同比增長10%以上,2021年全年國內乘用車銷量增速有望達到13%~15%。
  • 「銀十」汽車市場加速回暖 新能源汽車銷量翻番
    其中,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雙雙超過16萬輛,創今年以來單月銷量歷史新高,分別達到16.7萬輛和16.0萬輛,同比增長69.7%和104.5%。  具體來看,哪些新能源車賣得好?「我排了3年的隊,終於有牌了!3年前,眼看著北京參與搖號的人越來越多,感覺等一個燃油車牌遙遙無期,我就改申請新能源牌照了。」有不少像小張一樣的消費者,因為各地的車牌政策而選擇了新能源汽車。「不過,買了之後才發現新能源是真不錯。性價比高,駕駛體驗也好,而且還不限行,太值了!」小張說。  對消費者來說,車牌政策和價格是影響新能源汽車銷量的關鍵因素。
  • 車市「大遷徙」北京車商轉戰四川(圖)
    華西都市報見習記者張乾北京報導  85:1  2011 年至 2013年平均中籤比呈下降趨勢,分別為30:1,52: 1和85:1  558萬輛  截至 2014 年 7月,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558萬輛,駕駛人870.5萬人。  「北京的路哪兒有不堵的?」
  • 峰底收官 車市大考勉強過線
    中汽協預測,今年國內車市銷量將超2600萬輛,同比增長4%。守住2%負增長底線2019年,國內車市銷量同比下滑8.2%。面對中國車市進入「存量」緩增新常態,去年中汽協給出2%負增長的預判。然而,去年初突發疫情,一季度車市銷量按下「暫停鍵」,中汽協一度將全年預測調至同比下滑20%。不過,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及消費需求釋放,國內車市回暖速度遠超行業預期。
  • 2020年乘用車銷量下滑6.8%至1928.8萬輛 新年首月有望「開門紅」
    對此崔東樹分析稱:「這首先是宏觀經濟和出口市場超預期的回暖,尤其是歐美疫情背景下的中國出口表現較強,穩定了消費信心;其次是去年部分地區7月「國六」實施後導致的車市低基數的特殊因素促進;第三則是2020 年下半年新能源車零售的超強回暖態勢明顯,推動車市走強。」  聚焦至各類車型,12月SUV車型零售銷量表現相對較強,體現了SUV市場整體相對火爆的情況,MPV則繼續低迷。
  • 2020反跨年大賞:誰是贏家,誰是小丑?
    另外就是小政策,屬於因地制宜的局部行為了:如北京地區發布「一人一指標」規定,促使多號牌人員名下指標轉移同時增加了更多人購買新車的機會,屬於從法規層面制裁道德層面上的佔著茅坑不拉屎;還有上海限行新規中,調整高架限行管理措施,上海外地牌照限行時段擴大,明顯地促進了新能源車的銷售,不僅豪華新能源車收穫頗豐,也讓五菱在國際大都市打出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其意義如牛頭村張翠花搖身一變成了徐家匯
  • 新能源汽車產銷有望超過去年水平?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前景預測
    中商情報網訊:得益於疫情後的車市反彈和財政補貼期限的延長,預計2021-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實現大幅增長;2023年以後隨著補貼退坡,市場將回落到較為平穩的增長水平。今年汽車產銷有望達到去年水平,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有望達到甚至超過去年水平。」(一)市場現狀新能源汽車是國家戰略方向,中長期成長趨勢明確。
  • 車市周「數」評丨狹義乘用車上半年銷量超770萬輛,馬斯克放言年內...
    每經記者:孫桐桐 每經編輯:裴健如熱點數字一:770萬輛7月8日,乘聯會發布數據顯示,6月,國內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65.4萬輛,環比增長2.9%,實現3~6月份持續4個月零售環比增長2020年上半年,狹義乘用車累計銷量為770.4萬輛,同比下滑22.5%。值得注意的是,6月,國內乘用車市場零售增長核心特徵為「分化」。其中,豪華車市場表現尤其突出,而自主品牌下行壓力加大。數據顯示,6月,豪華車零售量同比增長27%,環比增長9%,市場份額達到14.9%,創歷史新高。而主流合資品牌零售同比下降7%,環比增長3%;自主品牌零售同比下降16%,創近年來新低。
  • 車市蕭條,用戶新紅利在哪裡?易車研究院發布用戶演變洞察報告易車...
    2013-2018年大齡女性銷量貢獻越發顯著,2016-2018年尤其明顯,30歲以上女性的銷量佔比由58.44%升至72.44%,其中31-35歲女性購車佔比提升迅猛,由20.86%升至25.43%,超越26-30歲年齡段成為女性車市的新主導力量。46歲及以上佔比由10.21%升至16.72%,提升非常顯著。
  • 2021年中國車市,誰主沉浮?
    如今,人們說李斌是「2020年最飄的人」。 不僅是蔚來,同為造車新勢力的理想、小鵬,以及主打新能源車的比亞迪等,今年都實現了股價暴漲。這背後,反映出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看好——國家補貼政策延長至2022年底,各地限號限牌政策也有鬆綁,帶動著行業銷量。當然,股價不能說明一切,別忘了虎視眈眈的特斯拉——國產Model Y也降價了。硬碰硬,能贏嗎?
  • 長城汽車前11月銷量超95萬輛 跑贏行業增速三季度淨利增507%
    長江商報記者 吳婷面對國內車市低迷,長城汽車有望穩定增長。12月9日,長城汽車(601633.SH)發布2019年11月銷量數據。11月,長城炮銷售新車6259輛,環比增長24.68%,成為長城皮卡新增長點,長城皮卡風駿系列也不斷取得突破,銷量達1.28萬輛。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長城皮卡的銷量的不斷突破,將會開闢中國皮卡市場新格局,並與國際主流皮卡品牌同場競技,實現長城皮卡世界前三皮卡品牌的願景。
  • 新能源車銷量持續高增長 六大公司有望受益
    【機會挖掘】新能源車銷量持續高增長 產業鏈公司望受益(附股)乘聯會數據顯示,11月新能源車零售銷量16.9萬輛,同比增速136.5%。五菱宏光MINI、特斯拉Model 3等車型的零售量領先,規模優勢逐步體現。報告還顯示,一線城市尤其是上海未來購買新能源車的意願有望持續走高,或將形成對二、三線城市的示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