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都沒有百分之百正確的選擇,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選擇的努力做好,然後,證明它是正確的
也許,當我們選擇我們認為「正確選擇」的那一刻,我們有千萬個使之成為正確的理由;但當我們認定這個是錯誤選擇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又會有千萬個使之成為「錯誤選擇」的理由呢?
我們似乎一直在處於說服自己與被自己說服的狀態中……
大學畢業時,同時拿到兩個公司的offer,A公司有豐厚的工資,但工作內容是你不喜歡的;B公司的薪水相比A公司差了很多,但工作內容是你完全喜歡的,你會怎麼選擇呢?
你選了A公司,剛開始鬥志滿滿,每天像打了雞血一樣奮鬥,就算工作內容不喜歡,但又有什麼關係呢?誰還不給每月到帳的高薪一點面子呢?於是一個月裡最開心的莫屬發工資那天,其他的工作時間,總覺得心裡哪裡有點擰巴。這時,你心裡會想,如果當初我選擇B公司的話,會不會每天工作起來會非常開心呢?你懷疑當初的選擇是否正確,慢慢的變成了從未有過的焦慮感……
終於,你辭職了,重新選擇了目前你認為是非常正確選擇的B公司,然後你開心地入職,剛開始,公司所有的事情都是那麼的可愛,甚至上司的訓斥你也會開心的接受,因為你覺得這是你的經驗「財富」……工資少一點又有什麼關係呢?誰還不為自己的喜歡付出一點代價呢?此刻的你,拿著之前三分之一的工資,嘴角卻揚起滿意的弧度……
同學聚會,你默默地聽著別人對自己薪水,年收入的「高談闊論」,此刻的你,又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自己放棄高薪,現在追求的所謂的「喜歡的工作」到底意義在哪?你想去買單,但為什麼你始終沒有「勇氣」掏出你的錢包呢?你心裡開始嘲笑現在的自己,因為之前你可是搶著買單的那個人……也許是因為這個月的工資,你要交房租,要給女朋友買上個月已經看好的包包,也許你要……
第二天上班,你開始打量公司的每一個人,從言行到舉止,從髮型到衣品……你在思考著什麼,但很快被上司叫到辦公室,接受「教導」……事後,你平靜的走出公司,開始查看智聯招聘,因為你現在覺得自己需要一份高薪的工作,下次聚會可以對服務員理直氣壯的說「刷我卡」,下次可以帶女朋友盡情買買買,下次可以帶父母國內國外遊,下次……
你認為之前放棄A選擇B是多麼錯誤又愚蠢的選擇。後來,你跳槽,焦慮,再跳槽,還是焦慮……如此長久循環……
人生有那麼多的選擇要自己去做,那麼到底什麼樣的選擇才是正確的呢?又如何才能正確選擇呢?選擇這個生命動作到底是如何做出的呢?
選擇本來就是一個相對的動作,它會隨參照物的變化而變化。而這個參照物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心情,又或者今天剛好陽光明媚,微風不躁,而那個人也穿了你恰好喜歡的格子襯衫……
一個寓言很好的詮釋了選擇的苦痛和可悲——
有一天,有個狐狸路過一個葡萄園,它看著又大又圓的葡萄流口水,於是,繞著葡萄園找了一圈入口,才發現了一個小洞。但這個洞對於狐狸來說有點小,進不去,但它又垂涎葡萄的美味,終於,它做了一個選擇,那就是「餓瘦了再進去」。幾天後,狐狸終於餓瘦並且如願的進了葡萄園,它開始盡情的享用葡萄的美味,對於自己聰明的選擇「洋洋得意」。幾天後,它厭倦了葡萄的味道,開始懷念外面培根的香味,所以,它大搖大擺的走到洞口,準備出去,結果,可怕的事情發生了,因為幾天的狂吃,又胖了,這又怎麼出去呢?於是,它又只能餓瘦了再出去……
那對於狐狸的選擇,到底是正確的還是自找苦吃呢?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子非狐,又安知狐之苦?
認知的不同很難說清楚誰對誰錯,選擇亦是如此。畢竟,沒有一種聲音能夠得到所有人的贊同,同樣,沒有一個選擇能夠得到所有人的認可。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思維的局限性。所以,更應該學著辯證地看待問題。
正確的選擇源於正確的認知,但正確的認知又是從何而來呢?這個問題,恐怕我們絞盡腦汁也無法得出完整的答案。因為世界是個海洋,而人僅僅是一滴水,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小船。
一個人最大的狹隘,往往是把自己的理解強加在別人身上,大肆評判他人想法與選擇,把所有問題的答案都用自己的想法來解釋,並且堅信,這是世上唯一的答案和選擇。
生而為人,我們都有自己認知的盲點。所以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對於自己的選擇,無愧於心;對於別人的選擇,溫柔以待。
從某個意義上看,狐狸進去的時候,它是快樂的,因為它為了心中的葡萄園,做出了餓瘦的選擇;狐狸出來的時候,它也是幸福的,因為心中又有了美味的培根……
這兩個在人類眼裡看來極其愚蠢的選擇,對於狐狸來說,如果是幸福的選擇就足夠了,因為只有它體會到了這個選擇帶給它的快樂。但問題又出來了,那就是只有人才會考慮這些,狐狸或其他動植物,是不會也沒有這個能力考慮這些的。這正是人的偉大和苦痛的對立點。因為偉大,造成了我們的苦痛,而選擇和認知也無能例外。
有時,我們會對自己的選擇做出懷疑,甚至懊悔,是因為我們聆聽了過多他人所謂的評判,而忘了我們選擇時的那份初心。選擇本無對錯,我們之所以會懷疑,會糾結它的正確性,某種程度上,源於我們對他人的看法太在乎,而忽略自己當時做出選擇時的真心。
很多人在當時不如意時會說,如果當初怎麼怎麼,那他現在就怎麼怎們,看著別人取得的成績和美好假象,把自己的過去和現在都全盤否定了,極其痛苦的後悔於自己當初選擇的錯誤。這種情況其實對當事人未來的發展和心智的健全毫無意義,因為這正證明了你對未來的毫無信心,你對現在的徹底不滿。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
如果你能好好的理解這句話的深層含義,或許能對我們今後的人生選擇有所幫助。
最後,在人生的選擇中,哲學詩畫祝願我們每個人都能選你所愛,愛你所選,無怨無悔的走過自己的一生。不做生活的奴隸,永做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