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實質上就是無性繁殖,聽起來是一項很高超的科學技術,但其實我們的身體裡就有無數克隆成品。我們都知道人類是由一個受精卵發育而來的,受精卵細胞經過無數次分裂和分化,才形成一個個體,這個過程其實就是細胞的克隆過程,經過無性繁殖產生遺傳信息相同的幾個細胞。所以克隆並不只在實驗室裡出現,與我們的生活也是密切相關的。那麼你有沒有曾經幻想過出現一個和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人在某些時候可以代替自己呢?
當克隆技術這個名詞出現的時候,我們或許都幻想過,如果能夠克隆一個自己,那該有多好。曾經,我們都以為這是天方夜譚,也只能想想罷了。但是隨著世界第一隻克隆動物多利羊的誕生,人類發覺克隆一個人似乎不再是一件難事,似乎就是近在咫尺的事情。那麼為什麼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複製人一直都沒有出現?是因為全世界的科學家認為這項技術的研究沒有意義嗎?當然不是,而是科學界和輿論界的反對。
複製人為何會遭到反對呢?是傳統的道德觀念在阻礙複製人的發展,還是真的像科學家描述的那樣,如同潘多拉魔盒一樣可怕?人們一直不能接受複製人,主要還是受傳統道德觀念的影響。從古至今,人類的繁衍一直遵循有性繁殖的方式,通過遺傳和變異產生獨一無二的每個人。但複製人確是實驗室裡的產物,是人為操縱下誕生的生命,是兩個遺傳信息完全相同的個體。而且複製人的親緣關係也無法確定,所以在傳統道德觀念中,複製人似乎沒有一點立足之地。
但是,複製人出現的倫理問題每個人都應該正視,但沒有理由因此去反對科技的進步。人類的發展史告訴我們,科技能夠帶動人類觀念的進步,那就是歷史的進步,如果傳統觀念阻礙科技的發展就會僵化。想想以前,輸血和器官移植都曾遭到人們的反對,認為這些醫學技術有悖傳統倫理,而第一個試管嬰兒的誕生更是引起了非常大的輿論,但是在今天,我們已經能夠正確對待這一切了。
就克隆技術本身而言,它給生物技術和醫學技術帶來了非常大的變革,科學家們為克隆成功而欣喜,人類也在享受這個科技技術帶來的便利。比如,當你的親人需要器官移植而又沒有人為他提供;當你想擁有自己的孩子但又無法生育,那時,你就能深刻體會到克隆技術帶給我們生活的科學價值和現實意義了。
其實,科技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克隆技術就像原子彈一樣,既能給人類帶來福音,也可能給人類帶來禍害。但如果因此就阻礙技術進步,也是得不償失的。英國早在2012年,超過三分之二的票數通過了允許複製人類早期胚胎的法案,在美國,德國,澳大利亞也慢慢聽到了要求放鬆對治療性克隆限制的聲音。就當前的形勢來看,哪個國家最先掌握了複製人的技術,就會擁有優勢和主動權,而一些起步晚的國家可能也會因此遭到無法預測的損失。
其實道理很簡單,就像當初美國最先掌握了原子能技術,雖然最開始展現出了它罪惡的一面,但後來各國都被迫加緊這方面的研究。所以是否對複製人採取簡單否定的態度,也是值得深討的。未來,複製人究竟會不會出現,又會在哪個國家首先公布,還需要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