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也有衛星嗎?-虎嗅網

2020-12-06 虎嗅APP


衛星是指環繞一顆行星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體,可分為人造衛星和天然衛星。在太陽系內,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均有衛星環繞。月球作為第一個人類曾經登陸過的地外天體,就屬於地球的天然衛星。


火星作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同樣擁有兩顆天然衛星,它們以古希臘神話中戰神阿瑞斯的兒子命名——福布斯和狄默斯。


早在1726年,喬納森·斯威夫特就受到伽利略藉助望遠鏡發現木星衛星的啟發,在小說《格列佛遊記》中提出猜想:火星上可能有兩顆較小的衛星,衛星圍繞著火星旋轉,前一顆每10小時繞火星一周,後一顆每21.5小時繞火星一周。這個猜想雖然與火星的真實數據有差距,但是作為一個猜想已經很偉大了。


火星的衛星——遠近相映


一百多年之後,1877年,阿薩夫·霍爾先後在美國海軍天文臺發現了火星的兩顆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1971年11月~12月,美國的水手9號探測器最早拍攝到了火衛一和火衛二的照片。


Figure 1 Deimos(圖片來源:NASA)


Figure 2 Phobos(圖片來源:NASA)


火衛一是火星兩顆衛星中較大的一顆,形狀類似馬鈴薯,質量為9.8×1015kg,輪廓尺寸為26.6km×22.2km×18.6km,距火星平均距離約9378km,這個距離比任何其他已知行星的衛星都要近,軌道周期7小時39分,環繞火星運動的速度大於火星自轉速率,所以火衛一每天可圍繞火星運動3圈。


火衛二是火星兩顆衛星中離火星較遠也是較小的一顆,質量為2.0×1015kg,輪廓尺寸為15km×12.2km×11km,距火星23459km,軌道周期30小時18分。


火衛一和火衛二的軌道並不「穩定」,同地月關係一樣,火星和它的衛星之間同樣存在潮汐力的影響。當引力源對物體產生力的作用時,由於物體上各點到引力源距離不等,受到的引力大小不同,從而對物體產生撕裂效果,這種引力差就是潮汐力。目前,火衛一的軌道正在慢慢變小,2015年發表在英國《自然-地球科學》上的一篇論文顯示,火衛一正在以每年1~2m的速度接近火星,可能在2000萬年到4000萬年以後因潮汐力分崩離析,而產生的碎掉的顆粒可能在火星周圍分散開來,形成圍繞火星的行星環。而火衛二卻正在慢慢遠離火星。


與其他天然衛星相比,火星衛星的體積太小,當火衛一和火衛二在太陽前越過時甚至不能完全覆蓋太陽,僅僅會出現一顆穿越太陽表面的小黑點,形成環形日食。下圖就是美國好奇號探測器拍攝的日食過程。


Figure 3(圖片來源:NASA)


Figure 4(圖片來源:NASA)


火星衛星的起源目前仍有爭議,目前有兩種學說。第一種是俘獲說,即火星的兩顆衛星都是被捕獲的小行星。另一種是撞擊說,即火星的衛星是火星與其他天體撞擊濺射出來的。


為什麼要研究火星的衛星?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永無止境,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強大動力,正是在這種強大動力的驅動下,人類開啟了對火星的探索。然而,地球與火星的最遠距離可達約4億公裡,將信號從火星發回地球將產生10~20分鐘的延遲。倘若將火星的衛星作為探測火星的「前哨站」,太空人則可以在「前哨站」上直接遙控火星表面的探測器進行工作,避免信號延遲等問題。


若人類想要將火星的衛星建設成為探測火星的「中轉站」,就必須對火星的衛星進行比較細緻的探索。日本航空航天勘探局公布了火星衛星探測MMX任務,MMX任務將聚焦於火星的衛星探測,探測器本身將對兩顆衛星進行近距離遙感探測和原位探測,擬解決包括探究火星衛星的起源,是否含有水冰等科學問題 。


探索是人類文明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推動力,其中太空探索更是對研究太陽系起源及演化、生命起源及演化等重大科學問題具有重要意義。作為距地球最近的類地行星之一,對火星及其衛星探測及研究是近年來深空探測的最大熱點,是未來深空探測領域的重要目標,也是我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必由之路。


Figure 5 MMX概念圖(圖片來源:NASA)



相關焦點

  • 火星也有衛星嗎?
    早在1726年,喬納森·斯威夫特就受到伽利略藉助望遠鏡發現木星衛星的啟發,在小說《格列佛遊記》中提出猜想:火星上可能有兩顆較小的衛星,衛星圍繞著火星旋轉,前一顆每10小時繞火星一周,後一顆每21.5小時繞火星一周。這個猜想雖然與火星的真實數據有差距,但是作為一個猜想已經很偉大了。
  • 奔火|火星也有衛星嗎?
    火星作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同樣擁有兩顆天然衛星,它們以古希臘神話中戰神阿瑞斯(Ares)的兒子命名——福布斯(Phobos)和狄默斯(Deimos)。早在1726年,喬納森·斯威夫特就受到伽利略藉助望遠鏡發現木星衛星的啟發,在小說《格列佛遊記》中提出猜想:火星上可能有兩顆較小的衛星,衛星圍繞著火星旋轉,前一顆每10小時繞火星一周,後一顆每21.5小時繞火星一周。
  • 今年火星究竟有多大?火星衛星能拍到嗎?
    來源:RITESH SINGH火星衛星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Phobos)與火衛二(Deimos),最長直徑各為 27 公裡和 16 公裡,形狀不規則並充滿撞擊坑,以近圓形的軌道於接近火星赤道面處公轉。
  • 火星:什麼,金星上也有生命跡象?-虎嗅網
    磷化氫是地外天體上首次發現嗎?不是。早在1975年,天文學家們就已經在土星大氣中發現PH3了,之後在木星大氣中也有發現這個。大氣中的PH3,並不是金星所獨有。但木星土星大氣都是還原性環境,PH3在這種環境裡並不難存續。
  • 科學家發現火星曾經也有星環存在,那是一顆衛星的碎片形成的!
    雖然火星是太陽系中一顆較小的行星,但它卻擁火衛一和火衛二兩顆衛星,早在數千年前人類就已經發現了火星,但它的兩顆衛星直到19世紀末才被發現,科學家認為這兩顆衛星是從數十億年前的一場火星碰撞中產生的,而且研究發現火星在經過那場碰撞後,竟在其軌道上形成了一圈星環,這或許能解釋為什麼火衛二的軌道會是傾斜2°的原因。
  • 火星也有衛星,其中一顆最終會被火星「碾碎」,另一顆將遨遊太空
    大家好,我是李傑信,今天我將與大家繼續探索火星的秘密。地球有月球作為衛星,木星有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木衛四等79多顆衛星,土星更是有多達82多顆衛星,其中還有經常在電影中被提到的泰坦星。那麼火星有哪些衛星,是人類在什麼時候發現的,又有什麼特點呢?
  • 探秘火星 | 發現火星衛星的故事
    2020年,人類探測火星,太空探索的徵程又向前邁進。火星有兩個奇特的小衛星,你知道它們是怎麼被發現的嗎?本期 「探秘火星」系列科普內容,咱們跟著北京天文館李冰老師一起了解火星衛星的發現故事。1877年9月5日發生火星大衝,當時在美國海軍天文臺的工作的霍爾早早就計劃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嘗試發現火星衛星。圖1 1877年,美國海軍天文臺 阿薩夫·霍爾(Asaph Hall)發現了火衛一、火衛二。
  • 火星也有板塊構造
    火星也有板塊構造美國科學家日前表示,火星也存在與地球類似的板塊構造,火星表面不少地貌特徵與板塊運動有關,火星斷層可能至今仍在運動。相關研究報告刊登在最新一期《巖石圈》雜誌上。報告作者、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尹安分析了100張來自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的衛星圖片後發現,火星有類似地球主要板塊劃分的特點。
  • 為什麼土星有環,火星沒有?火星曾經有以後也有
    有些理論認為,當一個衛星進入行星的洛希極限後,就會被撕碎為行星環。太陽系中以環而馳名的星球是土星,木星、天王星與海王星也有環,這四個行星都是太陽系中的氣態巨行星。太陽系中另外四個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是固態行星,它們都沒有環。
  • 探秘火星|發現火星衛星的故事
    火星有兩顆奇特的小衛星,它們是怎樣被發現的呢?2020年,人類探測火星,太空探索的徵程又向前邁進。火星有兩個奇特的小衛星,你知道它們是怎麼被發現的嗎?本期 「探秘火星」系列科普內容,咱們跟著北京天文館李冰老師一起了解火星衛星的發現故事。火星衛星的發現1877年9月5日發生火星大衝,當時在美國海軍天文臺的工作的霍爾早早就計劃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嘗試發現火星衛星。
  • 日本「希望」登陸火星的衛星,真的只是刷存在感嗎?
    新的火星探測器依然命名為「希望號」。火衛一原來也是小行星火星有兩顆衛星,距離近的一顆叫「火衛一(Phobos)」,稍遠的一顆叫「火衛二(Deimos)」。在希臘神話中,Phobos與Deimos是雙胞胎兄弟,神話故事中「恐怖的化身」。
  • 火星兩顆衛星極可能是火星俘獲的小行星,火衛一是太陽系最暗衛星
    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有的行星並沒有衛星,比如水星和金星就沒有衛星;有的行星擁有的衛星數量很少,比如我們地球,只有月球這一顆天然衛星,比如地球的鄰居火星擁有兩顆衛星。火星的兩顆衛星太陽系中剩下的四顆行星都擁有數量較多的衛星,比如木星,截止目前我們已經發現了木星擁有69顆衛星,是太陽系擁有衛星數量最多的;土星截至目前發現了擁有62顆衛星;天王星截至目前發現了擁有27顆衛星;海王星截至目前發現了擁有14顆衛星。
  • 遠古巨型衛星碰撞理論揭曉火星衛星形成過程
    騰訊太空訊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火星有兩顆衛星,分別是火衛一和火衛二,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表示,遠古時期火星曾擁有更多的衛星,其中一顆大型衛星碰撞在火星表面,最終只有火衛一和火衛二成為倖存者。這項最新研究揭曉了多年以來困擾科學家的謎團——火星為什麼會擁有兩顆衛星,而不是像地球一樣,僅有一顆衛星。
  • 人類熱衷探索火星,能把它變成第二地球嗎?向木星借倆衛星就行了
    2020年,火星與地球的運行在軌道上將趨向於靠近中,這樣從地球往火星發射探測器將比較容易,這樣的時間周期又就叫做火星探測「窗口期」,因此今年不少國家都有火星探測項目,美國、阿聯和我國都會發射火星探測器,歐盟和俄羅斯今年原本也有火星探測項目,但媒體報導近期已取消。
  • 火星的兩顆衛星,未來都將不復存在,火星會陷入孤獨嗎?
    也就是月球,而我們的鄰居火星則擁有兩顆衛星,我們叫它們火衛一和火衛二。當一些小行星經過行星身邊的時候,受到行星的引力影響而被行星所捕獲,就成為了行星的衛星,火星的兩顆衛星都是這麼來的。兩顆衛星之中,火衛一的個頭較大,直徑約為22公裡,而火衛二的直徑大概在12公裡左右,這兩顆衛星的公轉周期都是很短的,火衛一的公轉周期僅為7小時59分,而火衛二的公轉周期也才30多個小時。由於這兩個衛星的質量都非常有限,所以引力也很小。
  • 地球的未來會是火星嗎?
    馬斯克的太空計劃——移民火星,究竟現不現實?為什麼那麼科學家痴迷於火星?地球的未來是火星嗎?火星上的一項重要發現讓科學家們震驚,讓我們一起揭開火星的秘密。火星之所以是紅色的,是因為其主要成分是赤鐵礦,這種鐵礦石在地球上隨處可見。和地球一樣,火星也有冰帽。2004年,隨著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著陸,科學家們對火星有了更多了解。
  • 5千萬年內撞火星,太陽系最黑的衛星,你知道它是誰嗎?
    火衛一是火星的兩顆衛星中,最大最接近火星的一顆。同時它也是整個太陽系最黑的衛星。它的軌道與色澤彰顯出自己的與眾不同。火衛一可能是被火星擄獲的,它是由冰晶與黑色石頭組成的小行星。
  • 火星的衛星更吸引人!日本不走尋常路,別人探索火星,它探索衛星
    關注天文消息的朋友應該知道,今年是人類探索火星的窗口期,錯過今年後任何國家都需要再等兩年的時間才能夠發射火星探測器,因此今年夏天我們可以看到多個國家都發射了火星探測器,首先是以色列的「希望號」,然後是我國的「天問一號」,最後是美國的「毅力號」。日本在航天領域的實力也排在世界前列,但是他們並不想直接探測火星,而是先從它的衛星開始。
  • 火星衛星來自於火星大撞擊?
    這些衛星的暗面類似於太陽系外的原始小行星,這表明這些衛星可能是很久以前在火星引力作用下捕獲的小行星。但衛星軌道的形狀和角度並不符合這種捕捉場景。根據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聯盟出版的《地球物理研究期刊-行星》上的一項新研究:重新審視火星全球探測者任務20年前的數據,支持了火星衛星是在對火星巨大撞擊後將大量巖石送入軌道後形成的這一觀點。
  • 帶你了解奇特的衛星——火星衛星
    火星偵察軌道器所攝得的火衛一彩色照片,攝於2008年3月23日第二天晚上他發現了火衛二。六天後的晚上他又發現了火衛一。94年後,美國宇航局發射的水手9號飛船從他們圍繞火星飛行的軌道上拍到了這兩個衛星的清晰圖片。根據圖片顯示,火衛一有一個巨大的撞擊坑,寬度約為10公裡,幾乎是衛星本身寬度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