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電磁能量轉換實驗室落戶大鵬

2020-12-01 中國網財經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4月5日,南方科技大學大鵬先進電磁能量轉換實驗室,在深圳國際生物谷生命科學產業園揭牌。揭牌儀式上,大鵬新區與南方科技大學共同籤署了合作戰略框架協議。

  據介紹,該實驗室已於去年5月進行籌備建設,目前在生命科學產業園建成。其功能是重點研究電磁能量轉換新理論、新方法,發展電能生產及利用新技術,推動其在新能源發電、電氣驅動、高效節能等場合的應用,服務珠三角地區新能源及裝備製造產業轉型升級。

  記者了解到,在未來的合作中,雙方將在海洋、生物、生命健康等領域探索共同發展的機會,包括雙方將共同籌建南方科技大學海洋學院和深圳海洋工程技術研究院,為加快推進大鵬新區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相關焦點

  • 南科大海洋學院和深圳海工院或落戶大鵬
    原標題:南科大海洋學院和深圳海工院或落戶大鵬南方日報訊(記者/鳳飛偉)5日,南方科技大學大鵬先進電磁能量轉換實驗室在大鵬新區生命科學產業園揭牌,隨後大鵬新區與南方科技大學籤訂了科技合作戰略框架協議,雙方表示將共同推動南方科技大學海洋學院和深圳海洋工程技術研究院落戶大鵬新區。
  • 大鵬新區與南方科技大學達成合作
    深圳晚報訊 (記者 餘海洪) 昨日,大鵬新區與南方科技大學科技合作戰略框架協議籤訂儀式暨南方科技大學大鵬先進電磁能量轉換實驗室揭牌儀式在大鵬新區舉行。 為提升大鵬新區在節能與新能源領域及海洋高端裝備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南方科技大學電氣工程學科的良好快速發展,大鵬新區與南方科技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礎。
  • 南科大盧海舟團隊在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理論取得重要進展
    (a)在二維體系中,量子霍爾效應出現時,只有邊緣態(藍色)傳導電子,而內部體態是絕緣的,因為費米能量位於朗道能級之間量子霍爾效應在三維中很難實現,因為費米能量總要穿過一些朗道能帶,所以體態是金屬的。(c)電荷密度波可以打開朗道能帶的間隙,從而使體態絕緣,可以觀察到量子霍爾效應。早期的研究認為量子霍爾效應很難在三維體系中實現,物理學家30年來一直在追求量子霍爾效應的三維版本,但一直沒有得到令人信服的結果。直到2019年,南科大的張立源團隊成功在化合物ZrTe5上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
  • 能量轉換材料與技術
    基於此,能量轉換的概念應運而生,即能量在數值上是相等的,可以從一種形式的能量轉變成另外一種或幾種形式的能量,例如電能、熱能、化學能和機械能的相互轉換、光能和電能的相互轉換等。而這些能量的轉換是通過能量轉換材料和相應的技術來實現的。根據能量轉換原理製備的具有特殊功能元器件的材料稱為能量轉換材料。
  • 深圳大鵬新區:打造產業融合發展創新高地
    本屆高交會隨大鵬新區科技展團來到現場的因諾免疫正是一家落戶於國際生物谷的創新型機構。據因諾免疫臨床部科研助理焦熙雪介紹,公司長期致力於腫瘤免疫治療研發、轉化和產業化。腫瘤免疫治療具有特異性強、副作用小、療效顯著等特點,是本世紀最有希望徹底治癒癌症的一種療法。
  • 11個項目獲深圳科技獎自然科學獎,南科大科研成果佔據「半壁江山」
    自然科學類獎聚焦基礎研究創新,此次共有兩個項目獲得一等獎,南科大盧海舟、王春明、何洪濤、杜宗正的「拓撲物質的電子輸運」位居其一。據悉,該項目的主要負責人、南科大物理系和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教授盧海舟主要從事凝聚態物理的研究,研究興趣是利用量子場論方法研究拓撲物質等新材料中的物相和電子輸運,已有多個理論工作被實驗支持和應用。
  • 南科大團隊在熱電材料領域取得重要新進展
    南都訊 記者朱倩 通訊員黃綺夢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講席教授何佳清團隊在熱電材料能量轉換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 「在n型Bi2Te3基熱電材料中實現創紀錄的高性能」為題在能源和環境領域頂級期刊《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在線發表
  • 南科大鄧永紅團隊在下一代超高能量密度鋰金屬電池應對策略獲進展
    1500 Wh L–1和質量能量密度 483 Wh kg–1 ,甚至實現>500 Wh /kg的能量密度。Cu的去除有效地降低了電池的重量和體積,有助於同時提高全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和質量能量密度(圖6a和6b)。Ga、In和Sn的密度分別為5.91g cm-3、7.31 g cm-3、5.75 g cm-3,遠低於Cu的密度(8.96 g cm-3)。鋰化液態金屬層大約是1-5微米,商業化銅箔通常為10微米。與銅箔相比,LixLMy同時減輕了重量和體積,有利於提高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和質量能量密度。
  • 深圳首個航空飛行基地落戶大鵬金沙灣 飛行門檻比想像中低
    原標題:節日去大鵬一飛沖天深圳首個航空飛行基地落戶大鵬金沙灣深圳商報2019年02月02日訊 到土耳其卡帕多西亞乘坐熱氣球被稱為「一生必須有一次」的經典旅遊項目。在豬年新春即將來臨之際,深圳人不出家門就能完成乘坐熱氣球漫步雲間的夢想。
  • 南科大的2019年:創新,再創新!
    在南科大,PI制保障了相關教授作為獨立課題組負責人,年輕的科學家們有獨立的啟動經費,可獨立籌建實驗室,獨立申請國家各級科研項目。在實行PI制的同時,南科大也注重學術梯隊的打造。研究院是由Joseph Sifakis牽頭組建的可信智能自主系統研究機構,將依託南科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深圳市計算智能重點實驗室,開展新一代人工智慧前沿技術研究。南科大牽頭組建粵港澳光熱電能源材料與器件聯合實驗室,是全省首批廣東省粵港澳聯合實驗室。 與此同時,南科大的教授團隊,也正緊密結合國家和大灣區戰略需求,推進科技創新。
  • 南科大何鳳團隊合成非富勒烯三維網絡結構的高效太陽能電池受體材料
    尤其是基於稠環單元的小分子受體材料,通過優化其稠環單元結構,調整烷基側鏈,以及引入滷原子等方法,可以使其單節太陽能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突破16%。其中,滷原子的引入可以有效調控這類小分子的吸收光譜以及能級分布,是一種非常簡單有效的提升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器件性能的途徑。
  • ...捐贈南科大教育基金並聘任張緒穆教授掌舵南科樂土精準醫學研究院
    摘要:深圳市小分子藥物發現與合成重點實驗室揭牌,攜手共建國際一流精準醫學中心2020年11月18日,樂土生命科技董事長劉如銀先生在南方科技大學創園參加理學院化學系舉行的深圳市小分子藥物發現與合成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並表示祝賀。儀式上南科大理學院副院長張緒穆教授受聘擔任深圳市南科大樂土精準醫學研究院院長,劉如銀董事長向張緒穆教授頒發了聘書。
  • 樂土捐贈南科大教育基金並聘任張緒穆教授掌舵南科樂土精準醫學...
    摘要:深圳市小分子藥物發現與合成重點實驗室揭牌,攜手共建國際一流精準醫學中心2020年11月18日,樂土生命科技董事長劉如銀先生在南方科技大學創園參加理學院化學系舉行的深圳市小分子藥物發現與合成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並表示祝賀。儀式上南科大理學院副院長張緒穆教授受聘擔任深圳市南科大樂土精準醫學研究院院長,劉如銀董事長向張緒穆教授頒發了聘書。
  • 英國皇家化學學會Liz Dunn主編訪問能量轉換材料重點實驗室
    6月26日,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SC)主編Liz Dunn博士應邀訪問中科院能量轉換材料實驗室,並給相關老師及研究生做「RSC Publish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的報告。實驗室主任陸亞林教授對Liz Dunn博士來訪表示熱烈歡迎,並簡要介紹了Liz Dunn博士的工作經歷。
  • 壩光生物谷招商推介全面發力,已有數十個重點項目落戶
    據悉,目前大鵬新區已有數十個國內外重點項目落戶,下一步將力爭促成「大、優、好」項目落戶深圳國際生物谷壩光核心啟動區。深圳國際生物谷壩光核心啟動區效果圖力促「大、優、好」項目進駐大鵬新區招商團隊走訪了泰州的中國醫藥城,泰州中國醫藥城在生物產業園區開發、建設、運營方面有不少好的做法和經驗。
  • 引力波是否攜帶能量,能否吸收和轉換?
    何為能量的轉換?當我們看見光的時候是光被通過視覺細胞吸收轉換成電信號傳輸給我們的大腦,所以我們才能看見萬物。當我們要發現一種能量時,首先要對這種能量進行探測,而探測的過程就是讓該能量顯現,顯現的結果就是轉換成各種我們能看見的信號,這個過程就包含了對能量的吸收和轉換,而引力波已經被我們探測到了!
  • 論文周報:壓電、電磁能量採集
    壓電能量收集,傳感和預應力系統驅動是這種結構的主要應用。結構優化可用於改善其性能。在本文中,使用壓電單晶能量採集器利用系統的壓力波動捕獲能量並將其轉換為電能。該理論研究包括建立解析模型,然後進行參數研究以優化夾持式壓電圓膜片的極化邊界。結果表明,通過考慮沿壓電片徑向電場,發現零應變點的位置取決於壓電層和基板的半徑。而且,這些點幾乎與層的厚度和外部壓力負荷無關。改變這些參數僅能改變產生的電場幅值。
  • 南科大:首次提出一種全新的抑制鋰枝晶的方法
    1500 Wh L–1和質量能量密度 483 Wh kg–1 ,甚至實現>500 Wh /kg的能量密度。Cu的去除有效地降低了電池的重量和體積,有助於同時提高全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和質量能量密度(圖6a和6b)。Ga、In和Sn的密度分別為5.91g cm-3、7.31 g cm-3、5.75 g cm-3,遠低於Cu的密度(8.96 g cm-3)。鋰化液態金屬層大約是1-5微米,商業化銅箔通常為10微米。與銅箔相比,LixLMy同時減輕了重量和體積,有利於提高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和質量能量密度。
  • 南科大:首次提出一種全新的抑制鋰枝晶的方法
    1500 Wh L–1和質量能量密度 483 Wh kg–1 ,甚至實現>500 Wh /kg的能量密度。Cu的去除有效地降低了電池的重量和體積,有助於同時提高全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和質量能量密度(圖6a和6b)。Ga、In和Sn的密度分別為5.91g cm-3、7.31 g cm-3、5.75 g cm-3,遠低於Cu的密度(8.96 g cm-3)。鋰化液態金屬層大約是1-5微米,商業化銅箔通常為10微米。與銅箔相比,LixLMy同時減輕了重量和體積,有利於提高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和質量能量密度。
  • 南科大《Adv Mater》首次提出全新的抑制鋰枝晶的方法
    1500 Wh L–1和質量能量密度 483 Wh kg–1 ,甚至實現>500 Wh /kg的能量密度。Cu的去除有效地降低了電池的重量和體積,有助於同時提高全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和質量能量密度(圖6a和6b)。Ga、In和Sn的密度分別為5.91g cm-3、7.31 g cm-3、5.75 g cm-3,遠低於Cu的密度(8.96 g cm-3)。鋰化液態金屬層大約是1-5微米,商業化銅箔通常為10微米。與銅箔相比,LixLMy同時減輕了重量和體積,有利於提高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和質量能量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