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小商品的隱藏大佬,他用一根吸管徵服了全世界

2020-12-03 金錯刀

文/Dik

利大量小,利不大;

利小量大,利不小。

最近有朋友給刀哥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不禁想到了上邊這那14個字。

一次出差,公司破天荒給他配了頭等艙,他很興奮,拿出自己公司產的手機準備拍照留念。

旁邊一位貌不驚人、50來歲的先生認出了他的手機,於是倆人一番攀談。

交談中得知這位先生是做吸管生意的,喝飲料用的那種塑料吸管,平均賣100根才能賺幾分錢。當時刀哥那位朋友內心的想法是,您這賣多少吸管才能坐得起頭等艙,燒包啊。

於是弱弱地問了一下,您一天能生產幾萬根吸管啊?

答案是,平均每天能生產1億7000萬根吧!!!!!!

刀哥那位朋友驚到了。

「全中國四分之三的吸管都是我生產的!」

刀哥也驚到了!

一根小小的吸管,他生生用二十多年時間,做到全球超過三成的市場份額,毛利100%、淨利22%,擁有佔全球2/3的吸管專利,全球吸管行業標準是他的公司主導發布的。

1

收過雞毛、做過鐵匠……

義烏「末代貨郎」選中不起眼的吸管

他是樓仲平,義烏人,他沒有百億身家,富豪榜上更看不到他的影子,公認的「吸管大王」,賣了27年吸管,現在每年光賣吸管的收入就接近2億元。

單論賺錢能力,在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裡就能挖出一堆年賺2億元的公司來,但「大佬」的稱呼,他當之無愧。

雖然聽起來有點俗套,樓仲平也有一段從鄉村窮苦人家到取得輝煌成功的人生經歷。

1979年,樓仲平初中還沒畢業就開始每天跟著父親挑擔子走街串巷,搖著撥浪鼓做「雞毛換糖」的生意。

(網絡配圖)

也是從那年開始,義烏的貨郎擔逐漸消失,樓仲平成了「末代貨郎」。

此後15年裡,他收過廢品、幹過鐵匠、搞過養殖、做過倒爺……前後幹過三四十個行當,但沒有一個做得長。

1991年,他回到義烏,趕上義烏第四代小商品市場「篁園市場」剛建成,他拿到了一個日用百貨攤位,做日用百貨的代銷,其中就包括塑料吸管。

先期,樓仲平從廣東、福建一帶買回吸管在義烏銷售,後期開始替義烏大部分工廠生產的吸管代理銷售,生意越來越好,跟風的人也越來越多。

1994年3月,樓仲平花5萬元買下了一套舊的半自動吸管生產線,利用自己手裡積累的客戶資源,開始自己生產銷售吸管。

義烏商人因為「不以利小而不為」的從商態度和善於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商機,被稱為「螞蟻商人」,樓仲平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2

決定命運的三個最重要決定,

1根吸管竟賣8元錢

第一決定:吸管也要有品牌

樓仲平的工廠發展迅速,很多義烏商人也跟風辦廠,吸管廠數量暴增十幾倍。

當時所有吸管廠家都沒有正式的品牌和商標,更沒有品牌意識和觀念,但卻不約而同地都在用著一種印著一男一女兩個兒童頭像的包裝。

樓仲平敏銳地發現了其中的機會。1995年8月,他拿著這種包裝,跑到義烏市工商局諮詢,包裝上的小孩圖案到底算不算商標?有沒有人註冊?

得到的回答是,「這個肯定是商標,肯定有人註冊了」。

樓仲平不死心,花了300元查詢費,強烈要求在商標系統裡查詢一下,到底有沒有被註冊。

查詢結果是,真的沒有人註冊。於是樓仲平立刻揣著2000元錢跑去註冊,文字名稱定為「雙童」。

96年8月,「雙童」商標申請通過,97年底正式下發證書,成為整個義烏的第17個商標。

樓仲平緊接著在地方大報上發表智慧財產權聲明,要求同行企業立即停止使用。效果不明顯,樓仲平就逐個走訪。

最終,同行放棄使用「雙童」。不過很快,義烏又跟風冒出了20多個吸管品牌。

第二決定:抓小放大

創立之初,樓仲平很快就發展出沃爾瑪、K-MART、Dollar Tree等一眾歐美大客戶,自身規模也在快速膨脹,還安全度過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每年的訂單量也在翻番增長,外貿比例一度超過90%。

還有一個可以輻射整個歐洲的經銷商,一筆訂單可以讓雙童所有生產線開足馬力幹上三四個月才行。

但是利潤增長與規模的擴大不同步,一度停滯;生產成本遇到瓶頸;同行大打價格戰。

樓仲平意識到,大訂單管理容易,但人家握著自己的生殺大權,自己連價格都沒資格談。

一個大客戶等於10個小客戶,那為什麼不去找更好談的那10個小客戶?

2003年,樓仲平果斷提出「小客戶原則」,放棄了許多國際大客戶的訂單,轉而在國內發掘咖啡館、酒吧、連鎖餐飲、高級酒店等小客戶,曾定下規矩,每個客戶的訂貨數量不允許超過本廠生產總量的3%。

到2005年,雙童內外貿比例達到1:1左右。時間也再次證明了他的決定是正確的,K-MART、多樂趣一元店破產,雙童未受影響,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早已轉做內銷的雙童又一次安全渡過。

如今,雙童擁有上萬家小客戶,內貿比例在2/3左右。

小客戶原則已被收錄到清華、浙大等高校MBA教材的經營戰略。

第三決定:走出低端,把一根吸管賣到8塊錢

吸管這種產品,門檻低、技術低、起點低、利潤低,屬於非大眾消費的邊緣產品。

樓仲平說:「吸管稱得上義烏甚至是世界上最難做的產品,因為這個產品在使用過程中根本沒有訴求。」

放棄大客戶,有人覺得他傻,這次他借著小客戶原則的成功,決定做差異化,開始從產業鏈的角度思考雙童的問題,還是有人覺得這是扯淡,一個小吸管你能做出什麼花來?

原本的吸管,2500支吸管一箱,只賣13塊錢,有人還恨不得再降低些。

從2006年到2007年,樓仲平悶頭研究,最後從情趣化、功能性、娛樂化三個方向做了創新設計和發明,並申請了專利。到2009年11月17日,第一批37項專利獲得通過。

這些創新為雙童吸管帶來了很高的溢價,比如傳統吸管每支6~7釐錢,雙童一款可在關節處折出各種花型的藝術吸管2009年時能賣到1毛錢。有些適用於特殊使用場景的吸管更貴。

比如,一支「愛心吸管」適合在婚宴等場合使用,零售每支8元左右。在吸管上的心形結構中,竟然裝有水流止回閥和過濾裝置,僅水流止回閥就有4項自主智慧財產權。

就連生產設備,雙童也需要自己研發。

雖然難,但卻成為了雙童的護城河。現在雙童的各類吸管已經超過300種,創新產品也有數十種。

3

學習+專注!!

當老闆需要扛得住誘惑,

雙童的歷史上,有兩個事件應該說對樓仲平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有一次,因為出口日本的吸管在日本抽檢時發現了一根頭髮,樓仲平決定就地銷毀6個貨櫃的吸管,還額外支付了17000美元銷毀費,國內這邊則把未出港的兩個貨櫃運回生產地,當著所有員工的面一把火燒掉。

2009年時,樓仲平沒抗住誘惑,花90萬買了淘金網域名,想要轉行打造一個能和淘寶並肩的百貨平臺。

僅兩年,他就發現再做一個淘寶難於登天,而雙童卻因自己分心而出現嚴重問題。

為救雙童,樓仲平果斷放棄淘金網,賠了五六百萬。

所以對於樓仲平而言,有兩樣東西最重要,一是學習,二是專注。

1995年,樓仲平開始接觸電腦,不是為公司裝門面,而是從打字開始系統學習。

1997年下半年,開始接觸網際網路,藉此把外貿做得有聲有色。

「馬雲在搞中國黃頁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做企業網站了。」

他不止一次去日本學習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並自學了設計軟體,雙童的很多創新產品設計都是他完成的,公司的裝潢、員工宿舍的設計也都是他親自操刀。

在他的電腦裡,至今保存著1300多份珍貴的設計圖紙。

在雙童,每周兩期全員學習大會雷打不動;各部門還有自己的小課,保潔阿姨、門衛,每周都要求學滿10小時。

公司制度流程完整,標準化制度文件累積超過2000多頁,其中管理衛生的文件就涉及260多頁。

他按照三星級酒店的標準為員工設計建造了宿舍,從裝修到家具家電,都用優質名牌。

現在廁所都這樣。

廠房屋頂鋪了120釐米厚的土層,種植了數十種水果蔬菜,樓仲平還自己設計了雨水收集和中水回收系統。

全廠每周三次程序化衛生檢查,不僅針對生產車間,宿舍、食堂等所有廠區角落都不放過。

還有新媒體,樓仲平是最早用微博的一批人,號稱浙江金華企業界的微博第一「大V」。

並且從2010年,樓仲平已經開始摸索研究自媒體運營,後來組建了雙童自己的文宣團隊,擁有微博、微信、官網等十幾個自媒體應用平臺。

樓仲平的很多朋友感嘆,他真是入錯了行,一根小吸管被他做出那麼多花樣,真讓人想不到。要是換一個別的行業,他完全可能有更大更多的成就。

樓仲平卻說:「很多發達國家都有這麼一群商人,他們家族企業幾百年只生產一種商品,但卻能把這種商品做成藝術品、奢侈品……我要做這樣的商人。」

大多時候,做產品的人都會說:

讓手機擁有什麼功能,

讓相機變成什麼樣,

讓電腦如何如何,

樓仲平卻說,

我們應該思考如何讓一個工具或者藝術品具備吸管的功能。

這,是不是另一種用戶思維?

相關焦點

  • 義烏小商品的隱藏大佬,用吸管就能徵服全世界,怎麼做到的
    他是義烏雙童公司的創始人, 1993年,因為一次機緣巧合扎進了吸管行業,可是他很快發現,消費者並不在乎吸管的品牌,而且吸管的利潤極低,單品平均售價只有八釐錢,刨去各項成本,利潤只有0.0008元。如果單說賺錢能力,光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就能挖出一堆年賺兩億的公司來,但是如果說「大佬」的稱呼,那麼他當之無愧。不知道有沒有粉絲朋友看過一部電視劇叫做《雞毛飛上天》,講述了義烏人從挑著擔子走街串巷,搖著撥浪鼓做「雞毛換糖」,到自己的產品銷往全球的故事。樓仲平的故事也如同這部劇的主角雞毛一樣,從無到有,一步步成為了吸管大王。
  • 義烏雙童吸管:21年專注一根吸管
    杭州網訊 義烏是座小商品城,而佔地只有18畝產出比卻達到8到10倍的雙童吸管則是深耕義烏小商品的代表企業。可謂是達人見達人,義烏雙童吸管董事長樓仲平現微博粉絲已達到35萬,微博大咖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樓仲平帶領各位網絡大v來到企業的展覽室後,拿起一根吸管就滔滔不絕講了起來。    一個吸管,能有什麼花頭?
  • 義烏「雙童」吸管——小吸管裡蘊藏的大智慧
    樓仲平參加第二十四屆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 (圖片由樓仲平提供)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王毓韻 李俊翔):一根吸管平均銷售價不足一毛錢,純利潤約為0.0008元。8毫元,一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數字;吸管,一個利潤極低的小商品。
  • 小商品 大標準:雙童吸管閃亮第24屆義博會
    【環球網綜合報導】10月21日,第24屆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標準)博覽會在義烏開幕。作為目前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日用消費品展會,義博會自本屆起更名為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標準)博覽會,自此成為國內首個植入標準化元素的國際展覽會。第24屆義博會期間,雙童吸管等義烏品牌亮相「品字標浙江製造」。
  • "義烏小商品批發城"落戶深圳?未經義烏方面許可
    浙江在線08月13日訊昨日,有經營戶向本報打來電話,詢問義烏小商品批發城落戶深圳的消息。本報記者向我市有關市場管理部門證實,這個市場冠「義烏」之名,並未得到義烏方面的許可。濫用了義烏市場冠名權  記者在義烏市場貿易發展局了解到,義烏市政府早在1999年就制定了《中國小商品城(義烏小商品市場)國內外分市場冠名權管理辦法》。
  • 義烏「雙童」:產值上億的隱形冠軍 小吸管背後的大匠心
    也不奇怪,這個產品門檻低、技術低、起點低、利潤低,算得上是上百萬個義烏小商品當中最難做,也最不值得去做的產品。「很多發達國家都有這麼一群商人,他們家族企業幾百年只生產一種商品,但卻能把這種商品做成藝術品、奢侈品。」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樓仲平說:「我就是想要成為這樣的人,做這樣的事。」
  • 中國吸管之王誕生,利潤0.0008元的小東西,一年卻賣出2個億
    1982年創建的義烏小商品城,在經歷過數十年的發展之後,如今儼然成為了享譽全球的小商品批發市場。義烏小商品城中囊括的商品種類多達170萬,所涉及的市場更是多達43個行業,規模之大難以想像。而在小商品城發展的過程中,不少專注於單一商品的小作坊都做成了大生意,小作坊主創建的公司更是在全球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其中,雙童吸管有限公司就是小作坊起家,之後成長為世界上最大的塑料吸管生產商。據公開資料顯示,雙童吸管有限公司正式創辦於1994年,至今為止已有27年的發展歷史。
  • 中國的吸管大王誕生:壟斷全球90%市場份額,一年賣出7000噸吸管
    眾所周知,義烏一直是全球的小商品集散地,素有「小商品海洋」之稱。在當地,許多不起眼的小商品都能成為財富密碼。其中,樓仲平就通過用數十年時間,把一根只有8毫利潤的吸管做到全球90%的份額,堪稱「吸管之王」。
  • 城市風景|這個浙江小城承包了全世界80%聖誕小商品
    義烏商貿城內。 李楚悅 攝義烏國際商貿城,當地人稱為「福田市場」,更廣為人知的稱呼是「小商品海洋」。這個被聯合國、世界銀行等機構認證為全世界最大的批發市場,二十年來專注向全世界輸送各類小商品。這座巨型商貿城,佔地之廣,商品之密集,種類之齊全,非親眼所見,很難真正描述清楚。一區三樓是喜慶工藝專區。臨近春節,歡度佳節的氣氛接近峰值。
  • 義烏小商品城打造年貨採購節 撬動消費大槓桿
    在消費力強勁的春節黃金周到來之際,義烏小商品城Chinagoods平臺建設及運營方 --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大數據有限公司,將聯合國際商貿城第一至第五分公司、篁園市場分公司、國際生產資料市場以及十省辦事處,共同推出Chinagoods平臺「年貨採購節」大促活動,再次擦亮Chinagoods品牌,進一步促進線上線下市場融合,共謀數字經濟下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 曼谷最新最大批發中心開業,中國義烏小商品入駐
    AEC與泰國商務部國際貿易促進司、貿易委員會、11個行業協會、泰國工業聯合會、義烏、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CCC Group)合作建立了營銷策略。CCC集團是一家中國國有企業,致力於發展和管理世界上最大的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
  • 雙童:「吸管帝國」的蝶變
    生於1965年的樓仲平是雙童吸管的創始人、董事長,是土生土長的義烏人,「雙童」正是這個小商品之都孕育出的無數品牌之一。消費訴求簡單,附贈使用為主,產業門檻極低,吸管被樓仲平稱為「世界上最難做的產品」。選擇以吸管立業源於一次偶然的機器轉讓,日後看可謂此路多艱,但無暇多想的樓仲平轉眼間跟小小的吸管已經廝守了二十多年。
  • 電荒影響義烏小商品生意 許多企業自備發電機
    這裡就是義烏小商品城。經過20多年的發展,這裡的銷售大廳越來越大,銷售額越來越多。靠著小商品,去年一年就做了400多億元的生意。全世界哪兒沒咱義烏的客戶呢?按理說,今年的銷售品種比去年更多,生意也應該比去年更好了。可是今年義烏的老闆們卻犯了難。盼著訂單來,有了訂單,卻還猶豫著接不接。
  • 一根吸管竟然可以致命,全世界都跟吸管槓上了!
    而吸管更是喝奶茶時的標配。不只是奶茶行業需要應當吸管,就連豆漿、牛奶、汽水和咖啡等都需要吸管的輔助。而吸管吸乎是所有飲料的標配。有人曾經統計過,在英國,人均一天使用吸管兒的量和塑膠袋還有塑料瓶是一樣的。我們平常也非常依賴塑料吸管。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這些吸管最後都去了什麼地方?這個答案大家應該是模糊的。
  • 杜拜義烏中國小商品城開工建設 將成中東地區最大小商品專業批發中心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何翼格):日前,杜拜義烏中國小商品城開工建設,計劃與2021年杜拜世博會同期開業。開業後,杜拜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將成為中東地區最大的小商品專業批發中心,並實現線上、線下聯動發展。2020年,浙江義烏進入「自貿試驗區時代」。
  • 「可以吃的吸管」成超級明星!浙江衛視《中國藍新聞》:好看又美味,義烏製造的可食用澱粉吸管上市!
    這段時間,關於「雙童」可食用澱粉吸管的新聞引爆網絡,「雙童」可食用澱粉吸管成為吸管產業的「超級明星」!今天,吸管妞和大家分享浙江衛視《中國藍新聞》對可食用澱粉吸管的專題報導,一起來看看吧!戳視頻:全球首發!好看又美味,義烏製造的可食用澱粉吸管上市!
  • 一次性塑料吸管年底前退出餐飲業 生產商在求變中觀望:看政策如何...
    義烏國際商貿城內琳琅滿目的吸管產品 圖據紅星新聞浙江義烏,擁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是全球日用消費品貿易中的重要一環。這裡還聚集著大大小小的吸管生產企業,生產的吸管不僅供應國內,還銷往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但現在,留給塑料吸管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 從一根吸管看工匠精神——浙江義烏雙童吸管啟示錄
    新華網北京7月9日電(記者劉錚、王希、王政)一根吸管,輕得不能再輕,也似乎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在「網際網路+」和「智能製造」概念滿天飛的今天,做這個還有前途嗎?在大部分吸管只能按噸、箱、大包賣,利潤以釐和分計時,有家企業的吸管可以按只、小包賣,利潤可以元計。這其中有什麼門道?
  • 小商品背後的驚人利潤:成本不到1分錢,工廠一年做到一億!
    1、義烏小商品的生意經1993年,29歲的馬雲成立了杭州海博翻譯社,結果翻譯社的業務慘澹,最後連房租都差點付不起了。因為不想讓自己的第一個創業項目就這麼倒下,馬雲背著大麻袋到義烏去進貨,再回到杭州將這些小商品賣掉以貼補家用。
  • 義烏一位孕婦將吸管煮成麵條吃下肚,知道真相後大家都點讚!
    近日 義烏企業「雙童吸管」有大動作 歷經三年潛心研發, 「雙童」可食用澱粉吸管終于震撼面世! 我們終於可以大聲告訴全世界: 吸管不僅沒有白色汙染、還可以吃了, 吸管終於可以對環境零汙染了! 重磅消息!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