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雙童」吸管——小吸管裡蘊藏的大智慧

2020-12-03 國際在線

樓仲平參加第二十四屆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 (圖片由樓仲平提供)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王毓韻 李俊翔):一根吸管平均銷售價不足一毛錢,純利潤約為0.0008元。8毫元,一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數字;吸管,一個利潤極低的小商品。可就有這麼一家民營企業,從8毫元起步,以吸管為階梯不斷攀升,25年來從泥地到雲端,走到年收入破億,走成全球吸管行業領軍者。這就是義烏「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

「雙童」公司的創始人和董事長樓仲平是義烏最早一批「貨郎擔」,為了改善生計,十幾歲的他便隨著父親走街串巷,做最原始的小商販營生。

樓仲平說:「我在賣吸管之前經歷了十四五年全國各地的闖蕩,從1979年挑「貨郎擔」開始,不斷地去折騰、選擇,不斷地失敗。創辦吸管企業之前已經經過了20多個行當。92年我回到義烏,開始代銷塑料製品,當時一次性產品賣得比較好。」

此時的義烏,已經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商業氛圍,得益於這樣的環境,勤懇的樓仲平逐漸做出了成績。1994年,樓仲平租下兩間民房,買了機器,辦起了塑料吸管家庭式作坊。在政府鼓勵個體戶以貿代工、前店後廠的政策下,樓仲平的小作坊規模迅速擴大。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樓仲平的家庭作坊已成為國內較大的塑料吸管生產廠之一。

隨著義烏市場逐漸走出國門,來自的國外的吸管訂單也越來越多。在市場的倒逼機制下,樓仲平的企業規模「被迫」越來越大,他也在市場化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品牌意識、產權意識和創新意識。樓仲平不僅註冊和發展了「雙童」吸管品牌,更在產品研發上下足了功夫,「我們現在有200項專利,其中八項發明專利。我們有個吸管博物館,裡面陳列了700多種吸管,這其中有三分之一的產品是我們生產的,其中100多種吸管是創新性的。可發聲音的,可隨溫度變色的,有配小風車的,有溶解倉方便小孩子吃藥的、有可以作為眼鏡的、也有供情侶的(各類吸管),極大的顛覆了人們對吸管的認知 。」

談及「雙童」最成功、最知名的創新產品,不得不提的是「雙童」05年首創的一項研發。樓仲平說,他當初並沒有想到這是一項關乎整個企業乃至整個行業生死存亡的問題,「我們始終認為,作為塑料製品,吸管的使用回收性差,使用中一定會產生白色汙染。我們是有危機感的,(認為)有一天塑料製品一定會引發巨大關注。所以我們當時就決定去找一種替代材料,保持功能性的前提下還能分解不會產生白色汙染。06年9月我們研發出了可降解的吸管。不過這個產品成本高,一直到去年銷量都不好,我們統計它近五年的銷量只佔(整個企業銷量的)百分之零點八七。」

2018年,這個多年的「滯銷品」卻成為了「全球寵兒」。今年下半年,全世界掀起抵制一次性塑料產品的行動。7月,星巴克宣布將於2020年前在旗下2.8萬家門店內全面取締塑料吸管。9月,英國境內麥當勞餐廳全面中止使用塑料吸管。希爾頓集團也表示,旗下650家酒店將於2018年停用塑料吸管。德國也宣布將在近6000家超市和商場禁售一次性塑料吸管。

樓仲平說:「這種(環保)革命對我們的企業是顛覆性的,一批企業會倒掉,但是『雙童』卻遇到了從未有過的發展良機。今年8月一個月賣出去的可降解吸管比前13年都多,吸管訂單已經排到明年2月份。」

這種居安思危,不斷改革創新的思想,樓仲平不僅用在產品上,也貫徹在企業的經營上。作為義烏乃至全國最早一批提倡環保辦廠的企業,「雙童」在節能降耗方面走在了時代的前端。2003年,建設「雙童」的新廠房時,樓仲平根據自己多年在國外考察學習的經歷繪製了1300多張圖紙,為廠房設計了雨水收集、廢水利用、餘熱採集、屋頂綠化等功能,也為此多花了1000萬,「別人可能不理解,但是我想的很清楚。通過充分計算,我們每年可以節省200-300萬。3-5年節能降耗投下去的錢是可以拿回來的。節能降耗就是省錢,就是提高能耗的轉化效率,就是讓你的企業更乾淨、更生態。『雙童』驗證了節能降耗它不是負擔,是一種客觀的經濟行為,這是經營中一個必要的環節,讓我們國家和世界更美好。」

近年來,「雙童」主導了《聚丙烯飲用吸管》的行業標準、中國國家標準、ISO國際標準的編制工作,掌握了吸管領域全球70%的智慧財產權,牢牢把握了全球吸管行業的話語權和中高端產品定價權。「雙童」用小小的吸管成功挑起了行業的槓桿。

如今的「雙童」已是年輕人的天下,管理層中90後已成為主力軍。他們中有浙江省勞動模範、人大代表、中國工人代表、政協委員。年輕、創新、動力為「雙童」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樓仲平說,在改革開放的推進下,「雙童」正朝著下一個25年、50年、100年去努力。在傳統製造業經歷寒冬的今天,樓仲平仍充滿信心,「我對義烏從不悲觀。我認為在我參與的製造業裡,一根吸管都可以做到這樣,只要你肯付出肯努力,什麼不能做好呢?這些年我看到了國家、義烏、企業和我個人的變化,所以我的信心也油然而生。」

相關焦點

  • 義烏「雙童」:產值上億的隱形冠軍 小吸管背後的大匠心
    今年7月,瑞士日內瓦ISO國際標準化組織正式向全球162個成員國發布了《聚丙烯飲用吸管規範》ISO國際標準,這一標準正是由雙童主導制定的,「雙童」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行業遊戲規則的制訂者。22年時間裡,樓仲平把一根微不足道的吸管做精做深,獲得了全球塑料吸管行業三分之二的專利,將「雙童」品牌做成了全球吸管行業的第一品牌,把每根只賺幾釐錢的吸管做成了年產值上億元的隱形冠軍。
  • 雙童:「吸管帝國」的蝶變
    這個極能折騰的義烏商人在二十多年裡對企業和自己不斷進行反思乃至否定,他曾在雙童產值連年翻番直至全球第一之際急踩剎車,叫停跟沃爾瑪等國際大客戶的交易;他還曾激進地推進新老管理層更替,引發劇烈動蕩;兩三年前,他又親手打破自己此前立下的規矩,將「50年專注做一根吸管」的約束拿掉。
  • 改變傳統風格 「雙童吸管」在義烏市場玩起了「車間直播」
    昨天(8月8日)下午,義烏國際商貿城四區「雙童吸管」商位上,店長楊香築正在熱情地接待客人。順著她的手勢,記者通過「車間直播」設備看到了員工忙碌的身影,也看到了員工背後整潔、寬敞的車間內景。楊香築介紹,店鋪從2008年開始經營,兩個標準店鋪總面積為31平方米。
  • 義烏雙童吸管:21年專注一根吸管
    可謂是達人見達人,義烏雙童吸管董事長樓仲平現微博粉絲已達到35萬,微博大咖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樓仲平帶領各位網絡大v來到企業的展覽室後,拿起一根吸管就滔滔不絕講了起來。    一個吸管,能有什麼花頭?
  • 「雙童吸管」:22年詮釋「工匠精神」
    ,小得不能再小,似乎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給出了答案:在大部分吸管只能按噸、箱、大包賣,利潤以釐和分計時,雙童的吸管卻可以按只、小包賣,利潤可以元計,而它制定的標準甚至可以主導全球塑料吸管行業。小吸管,大作為;小企業,卻蘊含大能量。在「雙童」董事長樓仲平看來,企業發展和義烏市委市政府不遺餘力地幫扶企業,給予企業「接地氣」的政策傾斜,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分不開。
  • 義烏小商品的隱藏大佬,他用一根吸管徵服了全世界
    單論賺錢能力,在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裡就能挖出一堆年賺2億元的公司來,但「大佬」的稱呼,他當之無愧。>樓仲平的工廠發展迅速,很多義烏商人也跟風辦廠,吸管廠數量暴增十幾倍。最終,同行放棄使用「雙童」。不過很快,義烏又跟風冒出了20多個吸管品牌。
  • 「可以吃的吸管」成超級明星!浙江衛視《中國藍新聞》:好看又美味,義烏製造的可食用澱粉吸管上市!
    這段時間,關於「雙童」可食用澱粉吸管的新聞引爆網絡,「雙童」可食用澱粉吸管成為吸管產業的「超級明星」!今天,吸管妞和大家分享浙江衛視《中國藍新聞》對可食用澱粉吸管的專題報導,一起來看看吧!戳視頻:全球首發!好看又美味,義烏製造的可食用澱粉吸管上市!
  • 義烏小商品的隱藏大佬,用吸管就能徵服全世界,怎麼做到的
    他是義烏雙童公司的創始人, 1993年,因為一次機緣巧合扎進了吸管行業,可是他很快發現,消費者並不在乎吸管的品牌,而且吸管的利潤極低,單品平均售價只有八釐錢,刨去各項成本,利潤只有0.0008元。樓仲平的故事也如同這部劇的主角雞毛一樣,從無到有,一步步成為了吸管大王。創業初期,樓仲平也曾經漫無目的,什麼賺錢就幹什麼,先後收過雞毛,賣過牙刷,也搞過養殖。直到1995年,樓仲平站在一個複印店裡,複印了一個孩童的圖案、想了幾個名字。這幾樣東西,決定了接下來樓仲平的成長軌跡。
  • 自循環水系撐起工廠生態圈――「雙童吸管」有本15年的「五水共治...
    她,是一家傳統製造型企業,以一根小小的吸管為支柱,擎起了畝產值高達880萬餘元的行業標杆。她就是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下稱「雙童吸管」)。東渡日本學治水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該國特別重視環境資源的合理利用,而「雙童吸管」的客戶主要來自日本。
  • 從一根吸管看工匠精神——浙江義烏雙童吸管啟示錄
    新華網北京7月9日電(記者劉錚、王希、王政)一根吸管,輕得不能再輕,也似乎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在「網際網路+」和「智能製造」概念滿天飛的今天,做這個還有前途嗎?在大部分吸管只能按噸、箱、大包賣,利潤以釐和分計時,有家企業的吸管可以按只、小包賣,利潤可以元計。這其中有什麼門道?
  • 小商品 大標準:雙童吸管閃亮第24屆義博會
    在走進「雙童吸管」製作工廠期間,美國合眾社、路透社、越南人民報等7家國外媒體共計11位媒體代表紛紛為吸管裡蘊含的科技元素和高標準要求驚嘆不已。早在10年前,「雙童」靠數量取勝戰略,依託義烏小商品市場,成為 「全球吸管大王」,每天有數個貨櫃的吸管出口到世界各地,但產品利潤十分微薄。「雙童」意識到「三流的企業賣產品、二流的企業打品牌、一流的企業定標準」,開始提升吸管的科技含量。
  • 美麗生態贏來美麗經濟――「雙童吸管」有本15年的「五水共治」經...
    2018-04-02 08:08 | 義烏商報資料圖以前,是樓仲平帶著團隊去日本學技術;如今,是樓仲平帶著成果和經驗去日本分享,還不時有日本友人前來「雙童吸管」學習和考察。10餘年來,「雙童吸管」不僅做足了「水」文章,而且在垃圾分類、環境整治和節能降耗上,也下足了功夫。可以說,15年的努力,造就了「雙童吸管」的「零排放」夢。當今天走進「雙童吸管」,看到的已是一個現代化的花園式標準廠房,即便是屋頂,也變成了大菜園、大果園。
  • 義烏一位孕婦將吸管煮成麵條吃下肚,知道真相後大家都點讚!
    近日 義烏企業「雙童吸管」有大動作 「雙童」可食用澱粉吸管面世! 「雙童」可食用澱粉吸管完全採用小麥、大米、玉米、木薯、土豆等天然農作物澱粉,經高溫、高壓、熟化、擠出、烘乾精製而成。
  • 中國的吸管大王誕生:壟斷全球90%市場份額,一年賣出7000噸吸管
    眾所周知,義烏一直是全球的小商品集散地,素有「小商品海洋」之稱。在當地,許多不起眼的小商品都能成為財富密碼。其中,樓仲平就通過用數十年時間,把一根只有8毫利潤的吸管做到全球90%的份額,堪稱「吸管之王」。
  • 利潤不足1釐的吸管 被這個民營企業家做到全球第一
    彼時義烏篁園路上的中國小商品城建成招商,樓仲平拿了一個日用百貨攤位,代銷塑料製品,其中就包括吸管。雖然每根吸管的淨利潤只有 0.0008 元,但樓仲平一年淨賺二十萬元,導致周邊幾百個商戶紛紛效仿。1993 年,義烏一家加工吸管的老闆決定改行做假髮,於是樓仲平花了五萬塊錢從他手裡購買了二手設備,同時要求對方必須將他們教會。
  • 吸管還能做成意面?義烏這家知名企業研製出可食用澱粉吸管
    ,而且選擇什麼顏色的吸管,飲料就能變成什麼口味,這是否過於神奇?近日,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研發出了一款以小麥等天然農作物澱粉為原料的可食用吸管,它還可以短時間內在任何生態環境下完全自然化解。據悉,「雙童」可食用澱粉吸管採用小麥、大米、玉米、木薯、土豆等天然農作物澱粉,經高溫、高壓、熟化、擠出、烘乾精製而成。吸管在冷飲中能保持基本形態2小時,使用後可以餵養牲畜,解決汙染問題的同時節約糧食,即使丟棄在任何生態環境下也可短時間內完全自然化解。
  • 「雙童吸管」創始人樓仲平做客國科大MBA課堂
    2020年7月2日上午,應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喬晗教授的邀請,全球飲用吸管行業領導者、「雙童吸管」創始人樓仲平,為MBA學生做題為「錯位競爭:獨特性創造更高價值」的講座。喬晗教授主持講座。喬晗教授代表學院對樓仲平董事長的到來表示歡迎,並向同學們介紹嘉賓的基本情況。
  • 高強防疫下的復工 義烏雙童吸管逐步推進生產
    2月10日,在義烏市「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揮部的指導下,「雙童」作為義烏第一批覆工審批通過的工業企業,將克服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開始逐步復工,做到疫情防控和生產復工兩不誤。據悉,雙童吸管在復工前已做好一系列的防疫工作部署,並早早成立防疫工作臨時指揮部。
  • 一次性塑料吸管年底前退出餐飲業 生產商在求變中觀望:看政策如何...
    義烏國際商貿城內琳琅滿目的吸管產品 圖據紅星新聞浙江義烏,擁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是全球日用消費品貿易中的重要一環。這裡還聚集著大大小小的吸管生產企業,生產的吸管不僅供應國內,還銷往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但現在,留給塑料吸管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 吸管專家視頻大揭秘 :PLA可降解吸管與塑料吸管究竟有何不同之處!
    ,「雙童」從2005年就研發出了PLA生物質可降解吸管,這種吸管45天就能「神奇消失」,十分環保!但PLA生物質可降解吸管和普通塑料吸管在外觀上並沒有什麼差別,如何來區分呢?這不,浙江經視《市場周刊》欄目的記者就曾來到「雙童」採訪品管部經理陳學森,報導「雙童」生物質可降解吸管的同時,為大家找到了區分方法。以下是節目正片,快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