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仲平參加第二十四屆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 (圖片由樓仲平提供)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王毓韻 李俊翔):一根吸管平均銷售價不足一毛錢,純利潤約為0.0008元。8毫元,一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數字;吸管,一個利潤極低的小商品。可就有這麼一家民營企業,從8毫元起步,以吸管為階梯不斷攀升,25年來從泥地到雲端,走到年收入破億,走成全球吸管行業領軍者。這就是義烏「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
「雙童」公司的創始人和董事長樓仲平是義烏最早一批「貨郎擔」,為了改善生計,十幾歲的他便隨著父親走街串巷,做最原始的小商販營生。
樓仲平說:「我在賣吸管之前經歷了十四五年全國各地的闖蕩,從1979年挑「貨郎擔」開始,不斷地去折騰、選擇,不斷地失敗。創辦吸管企業之前已經經過了20多個行當。92年我回到義烏,開始代銷塑料製品,當時一次性產品賣得比較好。」
此時的義烏,已經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商業氛圍,得益於這樣的環境,勤懇的樓仲平逐漸做出了成績。1994年,樓仲平租下兩間民房,買了機器,辦起了塑料吸管家庭式作坊。在政府鼓勵個體戶以貿代工、前店後廠的政策下,樓仲平的小作坊規模迅速擴大。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樓仲平的家庭作坊已成為國內較大的塑料吸管生產廠之一。
隨著義烏市場逐漸走出國門,來自的國外的吸管訂單也越來越多。在市場的倒逼機制下,樓仲平的企業規模「被迫」越來越大,他也在市場化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品牌意識、產權意識和創新意識。樓仲平不僅註冊和發展了「雙童」吸管品牌,更在產品研發上下足了功夫,「我們現在有200項專利,其中八項發明專利。我們有個吸管博物館,裡面陳列了700多種吸管,這其中有三分之一的產品是我們生產的,其中100多種吸管是創新性的。可發聲音的,可隨溫度變色的,有配小風車的,有溶解倉方便小孩子吃藥的、有可以作為眼鏡的、也有供情侶的(各類吸管),極大的顛覆了人們對吸管的認知 。」
談及「雙童」最成功、最知名的創新產品,不得不提的是「雙童」05年首創的一項研發。樓仲平說,他當初並沒有想到這是一項關乎整個企業乃至整個行業生死存亡的問題,「我們始終認為,作為塑料製品,吸管的使用回收性差,使用中一定會產生白色汙染。我們是有危機感的,(認為)有一天塑料製品一定會引發巨大關注。所以我們當時就決定去找一種替代材料,保持功能性的前提下還能分解不會產生白色汙染。06年9月我們研發出了可降解的吸管。不過這個產品成本高,一直到去年銷量都不好,我們統計它近五年的銷量只佔(整個企業銷量的)百分之零點八七。」
2018年,這個多年的「滯銷品」卻成為了「全球寵兒」。今年下半年,全世界掀起抵制一次性塑料產品的行動。7月,星巴克宣布將於2020年前在旗下2.8萬家門店內全面取締塑料吸管。9月,英國境內麥當勞餐廳全面中止使用塑料吸管。希爾頓集團也表示,旗下650家酒店將於2018年停用塑料吸管。德國也宣布將在近6000家超市和商場禁售一次性塑料吸管。
樓仲平說:「這種(環保)革命對我們的企業是顛覆性的,一批企業會倒掉,但是『雙童』卻遇到了從未有過的發展良機。今年8月一個月賣出去的可降解吸管比前13年都多,吸管訂單已經排到明年2月份。」
這種居安思危,不斷改革創新的思想,樓仲平不僅用在產品上,也貫徹在企業的經營上。作為義烏乃至全國最早一批提倡環保辦廠的企業,「雙童」在節能降耗方面走在了時代的前端。2003年,建設「雙童」的新廠房時,樓仲平根據自己多年在國外考察學習的經歷繪製了1300多張圖紙,為廠房設計了雨水收集、廢水利用、餘熱採集、屋頂綠化等功能,也為此多花了1000萬,「別人可能不理解,但是我想的很清楚。通過充分計算,我們每年可以節省200-300萬。3-5年節能降耗投下去的錢是可以拿回來的。節能降耗就是省錢,就是提高能耗的轉化效率,就是讓你的企業更乾淨、更生態。『雙童』驗證了節能降耗它不是負擔,是一種客觀的經濟行為,這是經營中一個必要的環節,讓我們國家和世界更美好。」
近年來,「雙童」主導了《聚丙烯飲用吸管》的行業標準、中國國家標準、ISO國際標準的編制工作,掌握了吸管領域全球70%的智慧財產權,牢牢把握了全球吸管行業的話語權和中高端產品定價權。「雙童」用小小的吸管成功挑起了行業的槓桿。
如今的「雙童」已是年輕人的天下,管理層中90後已成為主力軍。他們中有浙江省勞動模範、人大代表、中國工人代表、政協委員。年輕、創新、動力為「雙童」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樓仲平說,在改革開放的推進下,「雙童」正朝著下一個25年、50年、100年去努力。在傳統製造業經歷寒冬的今天,樓仲平仍充滿信心,「我對義烏從不悲觀。我認為在我參與的製造業裡,一根吸管都可以做到這樣,只要你肯付出肯努力,什麼不能做好呢?這些年我看到了國家、義烏、企業和我個人的變化,所以我的信心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