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根吸管看工匠精神——浙江義烏雙童吸管啟示錄

2020-12-03 環球網

新華網北京7月9日電(記者劉錚、王希、王政)一根吸管,輕得不能再輕,也似乎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在「網際網路+」和「智能製造」概念滿天飛的今天,做這個還有前途嗎?

在大部分吸管只能按噸、箱、大包賣,利潤以釐和分計時,有家企業的吸管可以按只、小包賣,利潤可以元計。這其中有什麼門道?

讓我們看看這樣一隻吸管:長長的吸管上方,有一顆粉紅色的「心」,「心」的兩邊弧上各有一個小吸管,如同一對朝天小辮。心形腔體裡裝有水流止回和過濾裝置,解決了傳統情侶吸管必須兩人同步飲用的尷尬,還能防止液體回流導致交叉感染。這樣的「愛心吸管」適用於情侶、親子,在婚宴等場合非常應景,網上售價每隻18元,廠家妥妥地把100%以上的毛利賺到手。

還有這樣一隻吸管:顏色鮮豔的吸管中上部,植入了一個圓球。這個用食品級原料製成的圓球可從中對半打開,是「藏」藥片的地方。這樣就可以在玩耍中不知不覺地哄寶寶吃了藥。對這樣的「哈哈吸管」,不少家長恐怕會乖乖掏錢。

在浙江雙童吸管的產品展示廳裡,類似的創新產品有40多種,而總計300多種的各類吸管,射光燈下五彩斑斕。

「吸管雖然小,但我們挖空心思去做。我們不去盲目和別人攀比,而是專注於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相信永遠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雙童吸管董事長樓仲平在辦公室裡與記者侃侃而談生意經。這家有著21年歷史的企業掌握著全球三分之二的吸管專利,今年前五個月盈利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

今天,中國的傳統製造業,不管生產的是鞋子、衣服,還是五金、家電,在快速上升的成本和越來越薄的利潤的前堵後截下,簡單規模擴張已不堪重負,只有轉型升級一條路。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雙童吸管的做法,雖然未必適用於每家企業,但無疑是有益的啟示。

「我不空談轉型,而是倡導工匠精神。企業不可能都轉行去做高科技,但你手上的事情可以做得更好。關鍵在於不斷提升企業在產業鏈中的位置,否則在最低端永遠很辛苦。」賣貨郎出身、創業初期歷經坎坷的樓仲平,始終保持著對市場的敏銳和敬畏,話說得很實在。

中國企業的發展,習慣於大踏步前進和規模不斷擴張。然而,在雙童吸管的發展史上,有一次退卻非常關鍵。

樓仲平說,雙童的轉型升級始於十年前的一次退卻。雙童原來是租廠房,2004年終於有了自己的18畝廠房。像國內大多數企業家一樣,樓仲平想要更大的廠房,2005年他又要拿85畝地,但卻在最後時刻放棄了。當時吸管行業已產能過剩,企業年產值4000多萬元,而85畝廠房至少要投入2億元,利息負擔背不起。

「後來我反過來思考,為什麼一定要做加法?能不能做減法?盲目追求最大沒有意義,要做到最好。」樓仲平說。

樓仲平介紹,2005年底企業做了第一個五年發展規劃,提出三點:第一不再擴張廠房,而是通過產品、營銷創新提升在產業鏈中的位置;第二把更多資源投入員工,改善生活、加強培訓;第三推進節能環保,用花園式工廠生產高品質產品。

第一個五年下來,廠子還是那麼大,人均產出卻提高近8倍。2011年雙童開始做第二個五年規劃,仍是三個重點:一是加快創新步伐,二是完成經理團隊重組,三是著手解決民企二代傳承問題。

即將迎來第三個五年規劃的雙童未來將會怎樣?樓仲平透露,為應對綠色環保的潮流,雙童已經做出可以自然降解甚至「可以吃」的吸管,採用生物質材料對環境沒有汙染。目前還要解決價格偏高、不耐高溫等難題,這是為未來十年做準備,始終保持技術的領先。

「德國、日本製造業是中國製造業追趕的目標。你看看他們的中小企業,非常專注,極具工匠精神,都有『獨門秘籍』。你變來變去,肯定一輩子什麼都做不好。沉下心來,再難的事也能做好。」樓仲平深有感觸地說。

相關焦點

  • 義烏雙童吸管:21年專注一根吸管
    杭州網訊 義烏是座小商品城,而佔地只有18畝產出比卻達到8到10倍的雙童吸管則是深耕義烏小商品的代表企業。可謂是達人見達人,義烏雙童吸管董事長樓仲平現微博粉絲已達到35萬,微博大咖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樓仲平帶領各位網絡大v來到企業的展覽室後,拿起一根吸管就滔滔不絕講了起來。    一個吸管,能有什麼花頭?
  • 小商品 大標準:雙童吸管閃亮第24屆義博會
    【環球網綜合報導】10月21日,第24屆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標準)博覽會在義烏開幕。作為目前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日用消費品展會,義博會自本屆起更名為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標準)博覽會,自此成為國內首個植入標準化元素的國際展覽會。第24屆義博會期間,雙童吸管等義烏品牌亮相「品字標浙江製造」。
  • 「雙童吸管」:22年詮釋「工匠精神」
    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給出了答案:在大部分吸管只能按噸、箱、大包賣,利潤以釐和分計時,雙童的吸管卻可以按只、小包賣,利潤可以元計,而它制定的標準甚至可以主導全球塑料吸管行業。小吸管,大作為;小企業,卻蘊含大能量。在「雙童」董事長樓仲平看來,企業發展和義烏市委市政府不遺餘力地幫扶企業,給予企業「接地氣」的政策傾斜,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分不開。
  • 義烏「雙童」:產值上億的隱形冠軍 小吸管背後的大匠心
    但樓仲平始終說自己就是一個在義烏土生土長的「匠人」,在他看來,工匠精神不僅是精益求精,更是一種追求、一種負責任的態度、是耐得住寂寞的承諾。一根吸管有「匠心」情緣記者到訪時,樓仲平剛剛送走一批重要的客人。
  • 義烏小商品的隱藏大佬,他用一根吸管徵服了全世界
    一根小小的吸管,他生生用二十多年時間,做到全球超過三成的市場份額,毛利100%、淨利22%,擁有佔全球2/3的吸管專利,全球吸管行業標準是他的公司主導發布的。不過很快,義烏又跟風冒出了20多個吸管品牌。
  • 高強防疫下的復工 義烏雙童吸管逐步推進生產
    2月10日,在義烏市「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揮部的指導下,「雙童」作為義烏第一批覆工審批通過的工業企業,將克服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開始逐步復工,做到疫情防控和生產復工兩不誤。據悉,雙童吸管在復工前已做好一系列的防疫工作部署,並早早成立防疫工作臨時指揮部。
  • 吸管還能做成意面?義烏這家知名企業研製出可食用澱粉吸管
    2019-04-19 13:37 |浙江新聞客戶端
  • 義烏小商品的隱藏大佬,用吸管就能徵服全世界,怎麼做到的
    他是義烏雙童公司的創始人, 1993年,因為一次機緣巧合扎進了吸管行業,可是他很快發現,消費者並不在乎吸管的品牌,而且吸管的利潤極低,單品平均售價只有八釐錢,刨去各項成本,利潤只有0.0008元。原來是因為當時基本中國所有的吸管廠家都會使用一種兩個孩子的圖案,這裡面的商機吸引了樓仲平,所以他花了三百塊錢,跑到義烏工商部門查詢之後確認,這個圖案還沒被別人註冊。所以,樓仲平最終只花費了兩千塊錢,就把兒童圖案註冊成了自己的商標,這就是之後大名鼎鼎的雙童牌。
  • 雙童:「吸管帝國」的蝶變
    生於1965年的樓仲平是雙童吸管的創始人、董事長,是土生土長的義烏人,「雙童」正是這個小商品之都孕育出的無數品牌之一。消費訴求簡單,附贈使用為主,產業門檻極低,吸管被樓仲平稱為「世界上最難做的產品」。選擇以吸管立業源於一次偶然的機器轉讓,日後看可謂此路多艱,但無暇多想的樓仲平轉眼間跟小小的吸管已經廝守了二十多年。
  • 義烏「雙童」吸管——小吸管裡蘊藏的大智慧
    樓仲平參加第二十四屆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 (圖片由樓仲平提供)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王毓韻 李俊翔):一根吸管平均銷售價不足一毛錢,純利潤約為0.0008元。8毫元,一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數字;吸管,一個利潤極低的小商品。
  • 中國吸管之王誕生,利潤0.0008元的小東西,一年卻賣出2個億
    其中,雙童吸管有限公司就是小作坊起家,之後成長為世界上最大的塑料吸管生產商。據公開資料顯示,雙童吸管有限公司正式創辦於1994年,至今為止已有27年的發展歷史。這27年間,雙童吸管並沒有因為吸管這種產品利潤小就盲目擴張或轉型,而是專注於吸管的研發生產,將單一的產品做好、做大、做到極致,始終秉持著「不以利小而不為」的商業理念。
  • 改變傳統風格 「雙童吸管」在義烏市場玩起了「車間直播」
    2018-08-09 10:57 | 浙中新報資料圖「視頻上顯示的就是我們工廠4個車間的實時影像,歡迎大家到『雙童吸管』做客、參觀。」昨天(8月8日)下午,義烏國際商貿城四區「雙童吸管」商位上,店長楊香築正在熱情地接待客人。順著她的手勢,記者通過「車間直播」設備看到了員工忙碌的身影,也看到了員工背後整潔、寬敞的車間內景。楊香築介紹,店鋪從2008年開始經營,兩個標準店鋪總面積為31平方米。
  • 「可以吃的吸管」成超級明星!浙江衛視《中國藍新聞》:好看又美味,義烏製造的可食用澱粉吸管上市!
    這段時間,關於「雙童」可食用澱粉吸管的新聞引爆網絡,「雙童」可食用澱粉吸管成為吸管產業的「超級明星」!今天,吸管妞和大家分享浙江衛視《中國藍新聞》對可食用澱粉吸管的專題報導,一起來看看吧!戳視頻:全球首發!好看又美味,義烏製造的可食用澱粉吸管上市!
  • 利潤不足1釐的吸管 被這個民營企業家做到全球第一
    其後,他憑藉經驗積累和夢想的追尋,終於在 25 年前創辦「雙童吸管」,並將 1 根利潤只有 0.0008 元的吸管,做到全球 90% 的市場份額,擁有全球 2/3 吸管專利。成名後,樓仲平對權力並沒有過多的留戀,他希望外界把自己看成一個儒商,而不是一個土豪,樓仲平不願頂著「吸管大王」的頭銜四處招搖。
  • 中國的吸管大王誕生:壟斷全球90%市場份額,一年賣出7000噸吸管
    眾所周知,義烏一直是全球的小商品集散地,素有「小商品海洋」之稱。在當地,許多不起眼的小商品都能成為財富密碼。其中,樓仲平就通過用數十年時間,把一根只有8毫利潤的吸管做到全球90%的份額,堪稱「吸管之王」。
  • 義烏一位孕婦將吸管煮成麵條吃下肚,知道真相後大家都點讚!
    近日 義烏企業「雙童吸管」有大動作 歷經三年潛心研發, 「雙童」可食用澱粉吸管終于震撼面世! 我們終於可以大聲告訴全世界: 吸管不僅沒有白色汙染、還可以吃了, 吸管終於可以對環境零汙染了! 重磅消息!往下看!
  • 自循環水系撐起工廠生態圈――「雙童吸管」有本15年的「五水共治...
    2013年初,浙江多地環保局長被「邀請」下河遊泳,深深觸動了水汙染的痛點,從而揭開了我省「五水共治」的大幕。「五水共治」,吹響了浙江大規模治水行動的號角,2014年,全省治水行動全面推進,並以治水為突破口,巧打經濟轉型升級「組合拳」,取得初步成效。
  • 塑料吸管年底禁用!紙吸管成本高生產難,多數小企業仍在觀望
    記者發現,在外賣平臺上,不少餐飲門店都增加了「不使用塑料吸管」和「用紙吸管替代塑料吸管」的選項,來倡導消費者減少使用塑料吸管。喜茶媒體公關高級總監霍瑋:北京地區的外賣已全部默認配送紙吸管,未來也會在全國其它城市推行,截至今年6月,在全國範圍內我們已經減少使用塑料吸管超過1100萬根。
  • 紙吸管更環保是不是一個謊言?
    其中紙吸管和PLA吸管是相對主流的塑料吸管替代方案,不過生產成本均比不可降解的塑料吸管高出兩倍以上:一根塑料吸管成本可以控制在3分錢左右,而紙吸管的成本達到1毛錢一根,是塑料吸管的3倍;PLA吸管由於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等原因,成本比紙吸管還要更高——因此目前市面上的塑料吸管替代品中,紙吸管相對份額更大。
  • 別了 塑料吸管!可降解吸管 廠家訂單「爆了」……
    2塑料吸管禁令第一日餐飲店紛紛改用可降解吸管目前市場上是否還存在著塑料吸管?消費者對可降解吸管認可嗎?記者在上海街頭各類餐飲店走訪時發現,很多大型餐飲企業,包括各品牌奶茶店、咖啡店都已經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大部分換成了紙質吸管,也有的改成了聚乳酸可降解吸管,還有一部分用可直接引用的杯蓋來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