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循環水系撐起工廠生態圈――「雙童吸管」有本15年的「五水共治...

2020-12-03 浙報融媒體

2018-03-31 08:26 | 義烏商報

資料圖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

2013年初,浙江多地環保局長被「邀請」下河遊泳,深深觸動了水汙染的痛點,從而揭開了我省「五水共治」的大幕。

「五水共治」,吹響了浙江大規模治水行動的號角,2014年,全省治水行動全面推進,並以治水為突破口,巧打經濟轉型升級「組合拳」,取得初步成效。

轟轟烈烈的治水戰中,聽到最多的是諸如「重整山河」「壯士斷腕」這樣的字眼。殊不知,在義烏,卻有這麼一家企業,早在15年前,就把治水節水、節能降耗和垃圾分類放在了企業主的案頭,而今,通過15年的運營和積累,不僅每年為企業節省了200餘萬元的開支,而且在不足20畝的廠區內,花團錦簇,綠樹成蔭,錦鯉戲水,儼然成了一個大花園,一年四季慕名前來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

她,是一家傳統製造型企業,以一根小小的吸管為支柱,擎起了畝產值高達880萬餘元的行業標杆。她就是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下稱「雙童吸管」)。

東渡日本學治水

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該國特別重視環境資源的合理利用,而「雙童吸管」的客戶主要來自日本。

「雙童吸管」董事長樓仲平說,10多年來,他每年都要帶領團隊前往日本學習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並學以致用,把「雙童吸管」打造成一個花園式、無汙染、零排放、精細化管理的高效企業,融入大量日本企業廣泛採用的生態環保和節能降耗的建築理念,使工廠建成使用後有效改善企業生態環境,大幅提高企業能耗的利用率,有效降低企業整體的運行成本。

樓仲平告訴記者,15年前的一次考察,深深觸動了他的靈魂,讓他認識到企業必需肩負的社會使命。當時,在日本客戶陪同下,樓仲平來到位於北海道札幌縣沿海的一片大牧場,這裡,每年飼養的幾萬頭黃牛被加工成肉製品供應給日本各地連鎖餐廳。

但是,這家肉製品工廠的設計,完全結合了周邊牧場林區的自然生態,幾乎隱藏在100%的綠化林區,牆面和屋頂均用塑料網格固定泥土實施草坪種植,所以不到工廠前面,你根本想像不到這是一家製造企業。

工廠的能耗用電大部分採用自行安裝的風能發電,供給企業生產和生活用電,生產用水和生活用水全部來源於雨水收集,並自建雨水收集和處理裝置,對企業周邊和建築屋頂的所有雨水進行收集後處理,並供應到所有的生產用水和生活用水;工廠自建有中水處理和供應系統,對所有的生產用水和生活用水進行二次收集,收集後處理的二類水再供應給工廠的廁所用水、車間地面衝洗、道路地面衝洗、綠化噴淋等使用;工廠專門安裝了一整套生物柴油生產轉換設備,對生產環節中產生的動物油脂和日本各地餐廳收集到的餐飲油脂下腳料進行生物柴油轉換處理,生產出來的生物柴油全部供應給企業車隊使用;工廠還對生產過程和生活過程中產生的植物莖稈、動物糞便、殘渣和毛髮等生物垃圾,通過工業化發酵,提取甲烷供應給生產環節加熱使用,發酵後的殘渣再經過無害化處理,加工成家用種植有機肥供應給超市銷售,所有生產環節中產生的廢物、廢水和廢氣都得到有效的回收、循環和利用,企業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零排放」。

治水年均省80萬

當時,樓仲平被震撼了,決意回義烏克隆一家這樣的工廠。於是,在2003年新廠房建設之初,結合企業工藝特點和廠區格局,樓仲平就自己設計出一套雨水收集系統。雨水收集點遍布於屋頂、路面、綠化帶中,用管道把它們連成一個整體,收集到的雨水經過濾後,當做消防用水、冷卻用水,同時還提供給車間用於洗衣等。

「雙童吸管」在建設雨水收集系統的同時,還著力降低排放和消滅汙染,相繼投資建設了廢水收集處理及中水回用系統,將所有的廢水進行集中處理,並儲存備用。處理好的中水,通過專用管道供應給所有員工寢室衛生間的抽水馬桶、屋頂綠化、綠化噴淋和道路清洗;廢水的處理過程則是通過「雙童吸管」廠區的管道井匯集到廢水池,用活性炭和細沙進行隔離過濾和技術處理。經過技術處理之後的水,再匯聚到大香樟樹下的土壤層生物沉澱過濾池,再次進行生物吸附處理,最後把處理後的水全部儲存於中水回用池中,再在池裡養魚、養花和養浮萍,對水進行再次淨化。這樣,經過處理的水達到了三類水標準,完全可以供廠區所有衛生間的馬桶衝水、綠化噴淋和道路清洗、車輛清洗等。而緊挨著大樟樹的中水景觀湖,不僅為「雙童吸管」創造了效益,也為員工休閒娛樂提供了一個好去處。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多次對治水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一再強調要用科學發展的理念和方法來研究用水治水節水工作,認真抓好安全飲水、科學調水、有效節水、治理汙水等「四水工程」建設。從義烏長遠發展來看,現有水資源和傳統利用模式已無法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水資源保障能力較為脆弱,水資源已成為制約義烏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瓶頸。市水務局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2013年浙江省水利普查公報,我省人均水資源量只有1760立方米,已經逼近世界公認1700立方米的警戒線;目前義烏水資源總量為8.2億立方米,按統計人口125萬計算,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656立方米,不到全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的三分之一。節約用水,合理用水,刻不容緩。據市「五水共治」辦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在水資源如此匱乏的情況下,義烏工業用水佔到了一半以上,浪費現象極為普遍,已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接下去,義烏市將對年用水量6萬立方米以上的工業和服務業用水單位開展水平衡測試,全面了解各用水單位的用水現狀和節水水平,採取有效行政手段,促其實施節水改造。

據悉,在進行雨水收集前,「雙童吸管」每月的用水量不低於15000噸,而目前僅為1000多噸,採用雨水收集系統,每年為「雙童吸管」收集了10萬噸水,能夠滿足「雙童吸管」80%的用水量,按照義烏工業用水7.1元/噸計算,每年能為企業節省下七八十萬元,成效極為明顯。

(原標題《自循環水系撐起工廠生態圈———「雙童吸管」有本15年的「五水共治」經(上)》,原作者樓一強。編輯樓菲莉)

相關焦點

  • 美麗生態贏來美麗經濟――「雙童吸管」有本15年的「五水共治」經...
    10餘年來,「雙童吸管」不僅做足了「水」文章,而且在垃圾分類、環境整治和節能降耗上,也下足了功夫。可以說,15年的努力,造就了「雙童吸管」的「零排放」夢。當今天走進「雙童吸管」,看到的已是一個現代化的花園式標準廠房,即便是屋頂,也變成了大菜園、大果園。
  • 雙童:「吸管帝國」的蝶變
    此外,他還有許多當時不被理解的超前舉動,比如先後投入數千萬元打造資源循環利用的生態工廠、三星級硬體標準的員工宿舍……   在義烏,把一件小商品做到全國乃至全球第一的企業並不在少數,但努力克服自身和時代局限性的樓仲平卻讓雙童成了一個值得關注的「異類」。
  • 義烏「雙童」:產值上億的隱形冠軍 小吸管背後的大匠心
    但2000年的一次日本之行,徹底改變了樓仲平對吸管的認知,也促使他轉變發展思路,讓「雙童」走上了一條與眾不同的發展道路。樓仲平回憶說,他第一次跟隨客戶桑原道昭先生到日本考察業務時,去了奈良的一家一次性筷子工廠參觀,這個小工廠只有十來臺不算太先進的生產設備和一二十個員工,但生產出來的一次性筷子卻讓他十分震驚:雖說是一次性筷子,卻做得像工藝品般考究,包裝更是極為精緻。
  • 「雙童吸管」:22年詮釋「工匠精神」
    在「網際網路+」和「智能製造」概念滿天飛的今天,做這個能有什麼花頭?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給出了答案:在大部分吸管只能按噸、箱、大包賣,利潤以釐和分計時,雙童的吸管卻可以按只、小包賣,利潤可以元計,而它制定的標準甚至可以主導全球塑料吸管行業。小吸管,大作為;小企業,卻蘊含大能量。
  • 義烏「雙童」吸管——小吸管裡蘊藏的大智慧
    可就有這麼一家民營企業,從8毫元起步,以吸管為階梯不斷攀升,25年來從泥地到雲端,走到年收入破億,走成全球吸管行業領軍者。這就是義烏「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 「雙童」公司的創始人和董事長樓仲平是義烏最早一批「貨郎擔」,為了改善生計,十幾歲的他便隨著父親走街串巷,做最原始的小商販營生。
  • 改變傳統風格 「雙童吸管」在義烏市場玩起了「車間直播」
    2018-08-09 10:57 | 浙中新報資料圖「視頻上顯示的就是我們工廠4個車間的實時影像,歡迎大家到『雙童吸管』做客、參觀。」昨天(8月8日)下午,義烏國際商貿城四區「雙童吸管」商位上,店長楊香築正在熱情地接待客人。順著她的手勢,記者通過「車間直播」設備看到了員工忙碌的身影,也看到了員工背後整潔、寬敞的車間內景。楊香築介紹,店鋪從2008年開始經營,兩個標準店鋪總面積為31平方米。
  • 「雙童吸管」創始人樓仲平做客國科大MBA課堂
    2020年7月2日上午,應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喬晗教授的邀請,全球飲用吸管行業領導者、「雙童吸管」創始人樓仲平,為MBA學生做題為「錯位競爭:獨特性創造更高價值」的講座。喬晗教授主持講座。喬晗教授代表學院對樓仲平董事長的到來表示歡迎,並向同學們介紹嘉賓的基本情況。
  • 「五水共治」的文化意義
    浙江在線05月19日訊浙江以江為名,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美,有甬椒甌鰲飛雲江,京杭苕溪傍錢塘。「三山萬戶巷盤曲,百橋千街水縱橫」,垂柳依岸、青磚黛瓦、水閣亭榭、櫓聲欸乃、煙波浩淼……所有的一切,宛如一幅漸次展開的水墨風景,美麗、靈秀、富足,凝聚了無數樂水人的視線。「五水共治」就是讓我們重新沉醉在這美麗的畫圖中。
  • 一次性塑料吸管年底前退出餐飲業 生產商在求變中觀望:看政策如何...
    另一方面,行業內有頭部企業早已開始布局,如浙江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下稱「雙童」)2005年就開始研發可降解吸管,目前已擁有較為成熟的可降解和可循環吸管產業鏈。該公司總經理李二橋表示,公司近期不斷接到可降解吸管訂單,目前最關注的還是政策的落地和執行。「我們十多年前開始做可降解產品,當時環保意識不強,經銷商對產品的接受程度低,推廣起來非常緩慢。
  • 小商品 大標準:雙童吸管閃亮第24屆義博會
    作為目前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日用消費品展會,義博會自本屆起更名為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標準)博覽會,自此成為國內首個植入標準化元素的國際展覽會。第24屆義博會期間,雙童吸管等義烏品牌亮相「品字標浙江製造」。該主題展區集中展示了一批代表浙江省高水平、高標準企業的產品。
  • 「五水共治」還富春江一片山青水碧
    春江街道轄區內有重點河道14條,全長33.6公裡,流經造紙工業園區的各條渠匯總後經洋浦口流入富春江。近年來,春江街道通過全面騰退傳統高汙染企業、實施「汙水零直排」工程建設、常態化整治維護等措施,大力開展「五水共治」,轄區水環境得到全面提升,街道各條渠的水環境指標不斷趨好,目前基本優於杭州市測水標準。
  • 利潤不足1釐的吸管 被這個民營企業家做到全球第一
    半路出家的樓仲平意識到,要出頭,必須走差異化競爭的路子,於是在 1995 年,他搶先註冊了「雙童」商標,並堅持品牌化和高端化發展。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時,吸管行業面臨第一次大洗牌,客戶結構轉變最早的雙童受影響最小,還趁勢收購了十幾家吸管生產企業。
  • 廣州番禺區打造「五社聯動」共治生態圈,貢獻社區治理「番禺經驗」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符暢 通訊員 廖培金 嚴秀靈近日,以「新時代社會治理共同體與社會工作發展」為主題的2020年中國社會工作廣州培訓研討成功舉辦,會上,助力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廣州經驗」吸引各方關注。
  • 吸管專家視頻大揭秘 :PLA可降解吸管與塑料吸管究竟有何不同之處!
    ,「雙童」從2005年就研發出了PLA生物質可降解吸管,這種吸管45天就能「神奇消失」,十分環保!但PLA生物質可降解吸管和普通塑料吸管在外觀上並沒有什麼差別,如何來區分呢?這不,浙江經視《市場周刊》欄目的記者就曾來到「雙童」採訪品管部經理陳學森,報導「雙童」生物質可降解吸管的同時,為大家找到了區分方法。以下是節目正片,快來看看吧!
  • 中國的吸管大王誕生:壟斷全球90%市場份額,一年賣出7000噸吸管
    其中,樓仲平就通過用數十年時間,把一根只有8毫利潤的吸管做到全球90%的份額,堪稱「吸管之王」。樓仲平所創建的雙童吸管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創立,發展至今,其產品已經出口到五大洲的七十多個國家,有數據顯示,如今它平均一天就能產出1.7億根吸管,年產銷可達7000多噸,其生產能力十分強悍。
  • 義烏小商品的隱藏大佬,他用一根吸管徵服了全世界
    他是樓仲平,義烏人,他沒有百億身家,富豪榜上更看不到他的影子,公認的「吸管大王」,賣了27年吸管,現在每年光賣吸管的收入就接近2億元。此後15年裡,他收過廢品、幹過鐵匠、搞過養殖、做過倒爺……前後幹過三四十個行當,但沒有一個做得長。
  • 吸管還能做成意面?義烏這家知名企業研製出可食用澱粉吸管
    ,而且選擇什麼顏色的吸管,飲料就能變成什麼口味,這是否過於神奇?近日,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研發出了一款以小麥等天然農作物澱粉為原料的可食用吸管,它還可以短時間內在任何生態環境下完全自然化解。據悉,「雙童」可食用澱粉吸管採用小麥、大米、玉米、木薯、土豆等天然農作物澱粉,經高溫、高壓、熟化、擠出、烘乾精製而成。吸管在冷飲中能保持基本形態2小時,使用後可以餵養牲畜,解決汙染問題的同時節約糧食,即使丟棄在任何生態環境下也可短時間內完全自然化解。
  • 溫州草根「五水共治」群英會 廣納民間「金點子」
    原標題:溫州草根「五水共治」群英會 廣納民間「金點子」   人民網溫州8月1日電 「今天我們都是治水的一份子,大家有治水良方儘管拋出。」昨天下午,溫州市水利局以開放姿態迎接來自民間的治水「英雄」,召開一場特殊的「群英會」,傾聽草根們的治水「金點子」。
  • 從一根吸管看工匠精神——浙江義烏雙童吸管啟示錄
    新華網北京7月9日電(記者劉錚、王希、王政)一根吸管,輕得不能再輕,也似乎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在「網際網路+」和「智能製造」概念滿天飛的今天,做這個還有前途嗎?在大部分吸管只能按噸、箱、大包賣,利潤以釐和分計時,有家企業的吸管可以按只、小包賣,利潤可以元計。這其中有什麼門道?
  • 匠心創造非凡 記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二橋
    在雙童工作18年,他始終踏踏實實、默默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懷揣著一顆「匠人之心」,踏實苦幹、努力學習,推動企業健康發展,引導吸管行業走上標準化之路,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了不平凡的人生樂章。平凡與不凡:專注深挖吸管行業李二橋很平凡,在吸管行業一幹就是18年,先後轉崗輪換到多個崗位鍛鍊,但無論公司把他安排在哪個崗位,他都兢兢業業工作,以做一枚有用的「螺絲釘」精神來激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