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童吸管」:22年詮釋「工匠精神」

2020-12-03 浙江在線

2016-07-07 09:08 |義烏商報 |王婷

一根吸管,小得不能再小,似乎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在「網際網路+」和「智能製造」概念滿天飛的今天,做這個能有什麼花頭?

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給出了答案:在大部分吸管只能按噸、箱、大包賣,利潤以釐和分計時,雙童的吸管卻可以按只、小包賣,利潤可以元計,而它制定的標準甚至可以主導全球塑料吸管行業。

小吸管,大作為;小企業,卻蘊含大能量。在「雙童」董事長樓仲平看來,企業發展和義烏市委市政府不遺餘力地幫扶企業,給予企業「接地氣」的政策傾斜,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分不開。

注重精細化管理

別人做的東西,我們不做;我們做的,別人做不了。

樓仲平的一句話,概括了「雙童吸管」的過人之處。22年只專注一根吸管,「工匠精神」可以說在「雙童」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然而,事實上,20多年前,「雙童」其實和很多吸管企業一樣,也追求薄利多銷,以量取勝,和跨國企業合作,出口量達到了百分之八九十,甚至還做起了刀、叉、勺子、塑料杯。

是什麼令它改變?產能越來越高,利潤卻越來越薄,企業陷入惡性循環是誘因;一根頭髮絲、幾根牛皮筋讓「雙童」在開發日本市場「翻跟頭」,則成了導火線。

2003年,「雙童」開始了第一次轉型。改變原有粗放經營的薄利多銷,在企業管理中追求精益求精。

如今,精細化管理已經滲透在企業的各個環節。比如,一次性投入6000多萬元,按照三星級標準建設清潔廠房,員工宿舍全部有專門物業管理,員工只需拎包入住。比如,注重企業文化對員工素養的提升。在「雙童」,每周都有兩期全員學習大會,雷打不動;各部門還有自己的小課,即使是保潔阿姨、門衛,每周都要求學滿10小時。還比如,擁有完整的制度流程,已經積累形成了2000多頁標準化制度文件,其中管理衛生的文件就涉及260多頁。

正是這種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雙童」先後承擔了《聚乳酸冷飲吸管》中國輕工業標準、《聚丙烯飲用吸管》中國國家標準和《聚丙烯飲用吸管規範》ISO國際標準的起草編制,把規則制定和國際話語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成為了浙江省唯一一家單一企業承擔「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和ISO國際標準」的中小企業,也成為第一個使「義烏標準」走上國際舞臺的企業。

創新成就「單打冠軍」

一根吸管上方有一顆粉紅色的「心」,「心」的兩邊弧上各有一個小吸管,它解決了傳統情侶吸管必須兩人同時飲用的尷尬,還能防止液體回流導致交叉感染,這樣的吸管售價每根接近20元;看似一副可以佩戴的眼鏡,實則是一根超長吸管,童趣搞怪,讓孩子愛上喝水,這樣的吸管每根售價13.9元……

在雙童吸管的產品展示廳裡,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創新吸管,它們中間囊括了全球三分之二的產品專利,多達147項。

20多年來,創新已經在「雙童」無處不在,成為了動力源泉。就在這個月底,「雙童」每年兩屆的創意大賽即將舉行。目前,大賽已經收到160多件員工設計的吸管產品圖紙,40%的企業員工參與其中。一旦設計獲獎,將有上萬元的獎勵,而每個參與的員工也都有鼓勵獎。

創新從思維改變開始。20多年來,「雙童」形成了創新孵化、創新引導、創新培育的創新管理機制,成立創新研發小組,實時採集創新提案,分析評估量產。也正是有了這樣的激勵機制,才有了「雙童」全員創新的熱情。

追求創新,讓一根毫不起眼的吸管從低小散弱變成了高大上,而企業也在工業用地、廠房、設備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實現了資源產出的最大化。不僅客戶結構從2003年的262家增加到了如今的1萬多家,實現高度個性化,產值也比2004年提高了4倍。企業員工人數從原來的900名減少到了現在的400多名,但員工的平均生產能力增加了8倍。

政策傾斜利好發展

如今,市委市政府大力推進資源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讓要素資源向「畝產效益」好的企業流動。這無疑對這家擁有2億元左右產值,佔地卻只有18畝的企業來說是非常利好的。

作為A類企業的「雙童」,在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機制中,可以享受到諸多鼓勵性政策,而讓樓仲平最為點讚的是,對畝均稅收高於全市平均水平的獎勵,以及對A類企業的人才保障政策。

在人才建設上,「雙童」曾經走到過崩潰的邊緣。如今,對自己一手培養的年輕團隊,樓仲平視為子女。因此,對於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機制中提到的「解決A類企業各類人才落戶、住房、子女就學等問題,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人才住房、入學學位、落戶指標,根據貢獻優先安排給企業自主支配」,樓仲平尤為看好。他覺得,這個政策解決了優秀人才的後顧之憂,是留住人才、穩定「軍心」的最好「利器」,也為企業引進優質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對畝均稅收高於全市平均水平的獎勵,樓仲平則認為,這對減輕企業生產成本,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安心做好企業實業,都是實實在在的利好政策。

●連結

對畝產效益綜合評價為A類,且畝產稅收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年度稅收增長幅度高於全市年度稅收增長幅度的,其增值稅、企業所得稅超出部分的地方留成不超過80%獎勵給企業。———《關於印發減輕企業負擔金融支持工業發展十條意見(試行)的通知》

大力解決A類企業各類人才落戶、住房、子女就學等問題,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人才住房、入學學位、落戶指標,根據貢獻優先安排給企業自主支配。———《關於開展工業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推進資源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工作的實施意見》

經市人才部門確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創業創新人才(Ⅰ類),由市教育局統籌,優先安排其子女入學:市政府公布的上年度本市20強工業企業副總經理、技術總監及以上的領軍人才;市稅務、國土部門聯合認定的上年度用地5畝以上、納稅總額300萬元以上,按畝產稅收從高到低排名前50名的工業企業主要負責人;市稅務部門認定的上年度納稅前20名非工業企業的副總經理、技術總監及以上的領軍人才(在國資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工作的本地戶籍人員除外)———《關於進一步落實人才子女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

工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A類企業保障標準:每個購房指標予以30萬元購房優惠,每個實用人才只能享受一個住房保障指標;購房優惠額不超過購房總價的30%;夫妻雙方同屬人才住房保障對象的,按高檔一方享受。———《義烏市基礎人才、企業實用人才住房保障實施意見(試行)》

1467853696000

相關焦點

  • 義烏「雙童」:產值上億的隱形冠軍 小吸管背後的大匠心
    22年時間裡,樓仲平把一根微不足道的吸管做精做深,獲得了全球塑料吸管行業三分之二的專利,將「雙童」品牌做成了全球吸管行業的第一品牌,把每根只賺幾釐錢的吸管做成了年產值上億元的隱形冠軍。但樓仲平始終說自己就是一個在義烏土生土長的「匠人」,在他看來,工匠精神不僅是精益求精,更是一種追求、一種負責任的態度、是耐得住寂寞的承諾。
  • 從一根吸管看工匠精神——浙江義烏雙童吸管啟示錄
    「吸管雖然小,但我們挖空心思去做。我們不去盲目和別人攀比,而是專注於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相信永遠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雙童吸管董事長樓仲平在辦公室裡與記者侃侃而談生意經。這家有著21年歷史的企業掌握著全球三分之二的吸管專利,今年前五個月盈利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
  • 「雙童吸管」創始人樓仲平做客國科大MBA課堂
    2020年7月2日上午,應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喬晗教授的邀請,全球飲用吸管行業領導者、「雙童吸管」創始人樓仲平,為MBA學生做題為「錯位競爭:獨特性創造更高價值」的講座。喬晗教授主持講座。喬晗教授代表學院對樓仲平董事長的到來表示歡迎,並向同學們介紹嘉賓的基本情況。
  • 雙童:「吸管帝國」的蝶變
    生於1965年的樓仲平是雙童吸管的創始人、董事長,是土生土長的義烏人,「雙童」正是這個小商品之都孕育出的無數品牌之一。消費訴求簡單,附贈使用為主,產業門檻極低,吸管被樓仲平稱為「世界上最難做的產品」。選擇以吸管立業源於一次偶然的機器轉讓,日後看可謂此路多艱,但無暇多想的樓仲平轉眼間跟小小的吸管已經廝守了二十多年。
  • 匠心創造非凡 記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二橋
    18年,他始終在吸管行業一線摸爬滾打,是同事心中可靠的工作夥伴,勤奮進取的技術「能手」。18年,他始終以一絲不苟的工作精神,無怨無悔地默默奉獻,先後參與制訂吸管相關行業標準4項、國家標準2項、ISO國際標準1項,是名副其實的行業帶頭人,工匠精神的踐行者。
  • 義烏雙童吸管:21年專注一根吸管
    你可別小看這根吸管,眼前這根情侶吸管,專門用於婚慶,光它身上就有4項專利,以這種吸管為代表,雙童吸管的產品以核心競爭力佔據市場,不求量而求精,秉持情感化、功能化、娛樂化,受到了市場的廣泛歡迎。雙童吸管開發的產品,價格是市場上同類產品的10倍,卻依舊供不應求。目前,雙童吸管已經佔領了國內70%以上的中高端吸管市場。
  • 義烏「雙童」吸管——小吸管裡蘊藏的大智慧
    可就有這麼一家民營企業,從8毫元起步,以吸管為階梯不斷攀升,25年來從泥地到雲端,走到年收入破億,走成全球吸管行業領軍者。這就是義烏「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 「雙童」公司的創始人和董事長樓仲平是義烏最早一批「貨郎擔」,為了改善生計,十幾歲的他便隨著父親走街串巷,做最原始的小商販營生。
  • 改變傳統風格 「雙童吸管」在義烏市場玩起了「車間直播」
    昨天(8月8日)下午,義烏國際商貿城四區「雙童吸管」商位上,店長楊香築正在熱情地接待客人。順著她的手勢,記者通過「車間直播」設備看到了員工忙碌的身影,也看到了員工背後整潔、寬敞的車間內景。楊香築介紹,店鋪從2008年開始經營,兩個標準店鋪總面積為31平方米。
  • 美麗生態贏來美麗經濟――「雙童吸管」有本15年的「五水共治」經...
    10餘年來,「雙童吸管」不僅做足了「水」文章,而且在垃圾分類、環境整治和節能降耗上,也下足了功夫。可以說,15年的努力,造就了「雙童吸管」的「零排放」夢。當今天走進「雙童吸管」,看到的已是一個現代化的花園式標準廠房,即便是屋頂,也變成了大菜園、大果園。
  • 小商品 大標準:雙童吸管閃亮第24屆義博會
    全球塑料吸管行業國際標準的相關組織要求、生產過程、規則驗收、依據評判等幾乎所有的細則條文均來源於「雙童」提供的實踐和驗證支持,為中國蘇聯飲用吸管行業在全球市場的長遠發展爭取到了規則主動權和行業話語權。「雙童」是義烏市一家民營企業,22年來專注吸管的研發、製造。
  • 自循環水系撐起工廠生態圈――「雙童吸管」有本15年的「五水共治...
    她,是一家傳統製造型企業,以一根小小的吸管為支柱,擎起了畝產值高達880萬餘元的行業標杆。她就是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下稱「雙童吸管」)。東渡日本學治水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該國特別重視環境資源的合理利用,而「雙童吸管」的客戶主要來自日本。
  • 利潤不足1釐的吸管 被這個民營企業家做到全球第一
    促使他脫離原來圈子,努力向知識界和學術界靠攏,從而看到感覺之外的原理、機理和邏輯,讓這根世界上最難做的吸管得以有尊嚴的生存和發展!「做企業是很苦的,本質上是一種修行。工匠精神不僅是精益求精,更是一種追求、一種負責任的態度、是耐得住寂寞的承諾。」
  • 吸管專家視頻大揭秘 :PLA可降解吸管與塑料吸管究竟有何不同之處!
    ,「雙童」從2005年就研發出了PLA生物質可降解吸管,這種吸管45天就能「神奇消失」,十分環保!但PLA生物質可降解吸管和普通塑料吸管在外觀上並沒有什麼差別,如何來區分呢?這不,浙江經視《市場周刊》欄目的記者就曾來到「雙童」採訪品管部經理陳學森,報導「雙童」生物質可降解吸管的同時,為大家找到了區分方法。以下是節目正片,快來看看吧!
  • 義烏小商品的隱藏大佬,他用一根吸管徵服了全世界
    一根小小的吸管,他生生用二十多年時間,做到全球超過三成的市場份額,毛利100%、淨利22%,擁有佔全球2/3的吸管專利,全球吸管行業標準是他的公司主導發布的。他是樓仲平,義烏人,他沒有百億身家,富豪榜上更看不到他的影子,公認的「吸管大王」,賣了27年吸管,現在每年光賣吸管的收入就接近2億元。
  • 吸管還能做成意面?義烏這家知名企業研製出可食用澱粉吸管
    ,而且選擇什麼顏色的吸管,飲料就能變成什麼口味,這是否過於神奇?近日,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研發出了一款以小麥等天然農作物澱粉為原料的可食用吸管,它還可以短時間內在任何生態環境下完全自然化解。據悉,「雙童」可食用澱粉吸管採用小麥、大米、玉米、木薯、土豆等天然農作物澱粉,經高溫、高壓、熟化、擠出、烘乾精製而成。吸管在冷飲中能保持基本形態2小時,使用後可以餵養牲畜,解決汙染問題的同時節約糧食,即使丟棄在任何生態環境下也可短時間內完全自然化解。
  • 王德林:用一把剪刀詮釋「工匠精神」
    他在三尺講臺上用一把剪刀剪出異樣的精彩,2017年獲桐廬首屆「十大工匠」稱號。「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的尋覓王德林老師從小愛好繪畫,1975年,16歲的他作為知青下放到原來的金西公社從事農耕。艱苦的生活沒有磨滅一顆對繪畫的痴心,他利用空閒時間潛心學習,刻苦描摹。
  • 「可以吃的吸管」成超級明星!浙江衛視《中國藍新聞》:好看又美味,義烏製造的可食用澱粉吸管上市!
    這段時間,關於「雙童」可食用澱粉吸管的新聞引爆網絡,「雙童」可食用澱粉吸管成為吸管產業的「超級明星」!以天然澱粉為原料的可食用澱粉吸管  記者從義烏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獲悉,歷經三年的潛心研發,「雙童」可食用澱粉吸管面世
  • 人民日報:讓工匠精神深入人心
    邁向新徵程,揚帆再出發,急需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勞動者,亟待讓工匠精神在全社會更加深入人心。不論是傳統製造業還是新興製造業,不論是工業經濟還是數字經濟,工匠始終是中國製造業的重要力量,工匠精神始終是創新創業的重要精神源泉。
  • 吸管可以「吃」?!你別不信,快來看看這根環保的可食用澱粉吸管!
    你是不是也難以想像,一根吸管竟然會跟澱粉扯上關係!來來來,吸管妞來揭秘啦!「雙童」可食用澱粉吸管完全採用小麥、大米、玉米、木薯、土豆等天然農作物澱粉,經高溫、高壓、熟化、擠出、烘乾精製而成!「雙童」可食用吸管以小麥等天然農作物澱粉為原料
  • 中國的吸管大王誕生:壟斷全球90%市場份額,一年賣出7000噸吸管
    其中,樓仲平就通過用數十年時間,把一根只有8毫利潤的吸管做到全球90%的份額,堪稱「吸管之王」。樓仲平所創建的雙童吸管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創立,發展至今,其產品已經出口到五大洲的七十多個國家,有數據顯示,如今它平均一天就能產出1.7億根吸管,年產銷可達7000多噸,其生產能力十分強悍。